圖:蓬萊攝協 高遠
民俗百科:
蓬萊閣天后宮廟會(始於公元1102年前後,距今近千年的歷史),相傳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海神娘娘)的生辰,蓬萊人民(特別是北部沿海農村)當作節日慶祝。自從蓬萊閣天后宮落成後,每年正月十六,當地民眾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往丹崖山天后宮,進香膜拜、求籤許願,祈願賜福。周圍村莊則紛紛組織戲班、秧歌隊、舞龍舞獅隊等,會聚該宮戲樓、廣場,爭先獻演戲劇、大秧歌等。宮內外香菸繚繞,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商販們則在周圍擺起長街,各色民藝、特產、小吃等目不暇接。人們給天后娘娘進香後,多與親朋好友在天后宮前看戲看秧歌,趁興遊覽蓬萊閣及附近名勝,逛廟會,購買個人喜愛的小商品,直至盡興而歸,古老的習俗代代延續至今。
廟會,又稱古會、山會、廟市、香會等,鄉間有「趕廟會」、「逛廟會」、「趕山」、「趕會」的習俗。廟會原為祭祀寺廟神佛而舉行的集會,地址一般設在寺廟所在地或附近地方,會間往往還要唱大戲,後來漸漸有商販加入,形成了祭神、遊樂、貿易「三合一」的獨特形式。山東蓬萊閣以「八仙過海」傳說故事著稱。但蓬萊閣中的天后宮也因其歷史悠久、規模雄偉而名聞遐邇。天后宮位於蓬萊閣的「丹崖仙境」牌樓後正中,額曰「顯靈」,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結構是四進院落,南北朝向,自南向北依次為正門、鐘鼓樓、戲樓、前殿、垂花門、東西廡、正殿東西耳房、後殿。據歷史記載,蓬萊閣天后宮始建於宋崇寧年間(1102一1106年),廟額為「靈祥」。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麗,因遇路風「八舟溺七」後獲媽祖庇護,唯路允迪坐舟有驚無險。路允迪奏明聖上,擴建成四十八間規模。道光十六年(1826年)毀於火災。第二年重修,把原來「靈祥」改為「顯靈」,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之一。蓬萊閣天后宮廟會自天后宮落成後即一直存在並延續至今,規模、內容都不斷豐富。
溫馨提示:明天陰轉多雲,-3---1攝氏度,北風6-7級,
降水概率:5%
紫外線強度:中等
日照時數:11小時
日出:06:17
日落:17:57
蓬萊閣全體員工祝天下女性朋友們節日快樂,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