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漕運聖地天后宮 古文化街品民俗
「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在天津尋訪運河的痕跡,很多古蹟先於天津城便已存在,天后宮便是其中之一。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2009年,國家郵政局曾發行一套《京杭大運河》特種郵票,在大運河沿線選擇了7個文化遺存,天津天后宮榜上有名。
-
我國三大媽祖廟之一天津天后宮免費開放
新華社天津8月12日專電(記者周潤健)記者12日從天津市南開區政府獲悉,從8月12日起,天津天后宮暨天津民俗博物館全年向海內外遊客免費開放。 天后宮始建於元代,因為皇帝下令建造,所以名為「敕建天后宮」,至今已有700年的歷史,民間素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的說法。
-
【調研鎖記】在民俗學調研中感受運河文化魅力 ——以天津天后宮...
其中,前殿和正門之間有三口井水,據導遊和當地民眾介紹,這三口井傳說是天后娘娘為保一方平安鎮住海眼留下的遺蹟,在十幾年前,當地還可以把井水售給遊客,有飲水納福之說。這種做法在許多寺廟旅遊中非常多見,一方面可以拉近文化景觀與遊客或信眾的心理距離,另一方面對強化特定的文化記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北方媽祖文化中心——天津天后宮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媽祖廟之一,也是天津最古老的建築群,成為天津文化的發祥地和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之語家喻戶曉,反映了天后宮早於天津設衛建城一百多年的事實,揭示出媽祖文化與天津的深厚淵源。作為媽祖第一官廟,天津天后宮的影響力輻射南北,延及內陸省份,它與福建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我國三大媽祖廟。
-
青島周邊蓬萊閣、八仙過海、長島、牟氏莊園、太虛宮、劉公島遊記
後來,中國的道教成為聖地,歷代在此建立了許多宮殿景觀,蓬萊閣就是其中之一。蓬萊閣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北岸的懸崖上,始建於宋朝,始建於1070年,與滕王閣、黃鶴樓、嶽陽樓一起,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著名建築。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主要由陸祖宮、三清宮、蓬萊閣、天后宮、彌陀寺等建築組成,每棟建築還包括許多獨特的建築、大廳、亭臺樓閣等。蓬萊閣最大的奇蹟之一就是海市蜃樓,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遊客。
-
海口天后宮裡文物展,鎮廟之寶在這裡,媽祖其人
天后宮又稱天妃廟、天后廟,始建於元代,原名環海坊,距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紳士商人多次捐募款擴建和修繕天后宮,供養香火,祭祀拜謁,是那時海南島上頗具宏偉規模的一座媽祖廟。我們今天看到的天后宮,經過2013年的全面修繕,煥然一新,莊嚴大氣。
-
天津天后宮今起免費開放
本報訊 (記者張連傑)本市南開區文化和旅遊局昨天宣布,從今天起,天津天后宮暨天津民俗博物館全年向海內外遊客免費開放。 媽祖是宋代福建莆田人,名叫林默。據宋代史料記載,林默平素急公好義,尤其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受到人們敬重。
-
深圳赤灣天后宮 風水寶地可圈可點 「辭沙」民俗獨一無二
在舊時的深圳文化版圖上固然沒有舉世震驚的人文景觀,但是仍然可尋找到民俗文化的蛛絲馬跡。曾祥裕風水團隊曾承蒙龍輝先生接待考察了赤灣天后宮 。深圳市南山赤灣天后宮,坐落在深圳市小南山麓,倚山傍海,風光秀麗。
-
正月十六·蓬萊閣天后宮廟會集錦
民俗百科: 蓬萊閣天后宮廟會(始於公元1102年前後,距今近千年的歷史),相傳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海神娘娘)的生辰,蓬萊人民(特別是北部沿海農村)當作節日慶祝。周圍村莊則紛紛組織戲班、秧歌隊、舞龍舞獅隊等,會聚該宮戲樓、廣場,爭先獻演戲劇、大秧歌等。宮內外香菸繚繞,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商販們則在周圍擺起長街,各色民藝、特產、小吃等目不暇接。人們給天后娘娘進香後,多與親朋好友在天后宮前看戲看秧歌,趁興遊覽蓬萊閣及附近名勝,逛廟會,購買個人喜愛的小商品,直至盡興而歸,古老的習俗代代延續至今。
-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早在1954年,天后宮就被天津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政府又重新修復天后宮,把它作為民俗博物館對外開放。宋代封之為順濟夫人,元代封為天妃,清代封為天后,並且很早就在天津及東南沿海各地修廟供奉。清人蔣詩《沽河雜吟》有「劉家巷裡如雲舶,部禱靈慈天后宮」的詩句。他們描寫的都是江海船工祭祀天后的熱鬧情景。農民也來給天后娘娘進香。
-
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媽祖廟,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於鯉城區天后路1號,是我國東南沿海現存最早、規模也較大的一座媽祖廟,也是泉州比較重要的一個參觀點,這裡的香火非常旺盛。圖片來源:佑手愛天后宮又名媽祖,媽祖是我國海上的守護女神林默,其現存的建築群規模之大之美也是名列前茅的,觀之可以想像宋元時期泉州的海上貿易和運輸已經達到很繁盛的程度了。天后宮的山門很漂亮,山門兩側為東西厥建築。進入後,你會發現,天后正殿,雖歷經滄桑,但明清木構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大殿壯觀,浮雕也顯得很漂亮,屋簷上的雕刻裝飾實在是美輪美奐。
-
2019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在天后宮啟幕
「摸到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昨天是元宵佳節,2019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在泉州天后宮如約啟幕,數百名兩岸信眾攜手「乞龜」,共祝兩岸和平發展。2007年,時任澎湖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歐修智多方聯繫,終於促成「乞龜」民俗重回泉州,至今已經在泉州連續舉辦了12屆。 今年的大米龜重達5.39萬斤,當天一經點睛揭彩,人們紛紛用手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全身,祈求平安長壽。這其中,也包括了前不久再次當選澎湖縣縣長的賴峰偉。「時隔十七年,我們又來到泉州,和泉州人民一起歡度佳節。」與泉州信眾共同摸完米龜祈福後,賴峰偉顯得有些激動。
-
潿洲島上的一座廟——天后宮
潿洲島上有一座寺廟,叫做天后宮,我們也跑到這裡感受了一下。天后宮相比於教堂來說略顯冷清,遊客不多,有一些人在這裡上香祈福。潿洲島位於廣西沿海大陸架之上,3億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億八千五百萬年之後一直處於陸地狀態。直到五千萬年以前的第三紀早期,此處仍處於乾燥炎熱的大陸氣候環境中。
-
廣東南沙天后宮 媽祖誕辰廟慶人山人海(圖)
連日來媽祖誕辰慶典,南沙天后宮廟前擠滿臺商及參拜的信徒。苗君平/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昨天是媽祖誕辰,廣東南沙天后宮每年一度的媽祖文化旅遊節達到高潮,連日來中山勝母宮和東莞朝安宮等千名臺商
-
...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今日開幕!東南亞最大媽祖廟南沙天后宮...
金羊網訊記者張豪通訊員楊焱報導:今天上午,東南亞最大媽祖廟——南沙天后宮,第十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天后宮廣場上舉行。據了解,在南沙揚帆通海的千年中,媽祖文化在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媽祖文化是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屬的精神財富。
-
天后宮,摸米龜.
→點選「設為星標⭐️」「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盡,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伴著泉郡天后宮「乞龜」民俗童謠聲響起,春節期間最有趣的民俗活動開始了。泉州天后宮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我國現存的古代建築中年代最為久遠、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祭祀海神媽祖的廟宇素有「溫陵聖廟」之稱
-
洛杉磯華人湧入天后宮廟上香祈福
洛杉磯華人湧入天后宮廟上香祈福 (43/58) "← →"翻頁
-
臺灣五大媽祖廟分靈入駐桂林榕津天后宮
此事,經由秘書長蕭漢臣告知桂林榕津天后宮朱文珍會長以及默瓏居吳柏蓉教授,頓時,榕津天后宮有關人員,充滿著歡樂的氣息,並約定由榕津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於大甲鎮瀾宮繞境時期,來迎請媽祖分靈。2016年3月7日由默瓏居秘書長蕭漢臣陪同默瓏居吳柏蓉教授,一起到大甲鎮瀾宮當面感謝副董事長鄭銘坤,隨後又趕往梧棲浩天宮,與董事長王經綻討論浩天宮分靈榕津天后宮事宜。
-
南沙天后宮,廣東最大媽祖廟,感受媽祖文化,山與海的完美結合!
沒錯,那就是廣州南沙天后宮。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南沙天后宮位於大角山下,瀕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鍾靈毓秀,依山而建,集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建築氣勢於一體,是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南沙天后宮是為了紀念媽祖林默而建的,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起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的媽祖廟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