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對於家住北京雨兒胡同的劉萬興來說,老北京諺語成了他如今生活的真實寫照。自從今年7月11日搬回雨兒胡同12號院,成為胡同「申請式騰退」政策的第一戶「回遷居民」,劉萬興家的居住面積就從曾經的18平方米擴展到如今的36平方米。改造後的四合院迎回老街坊,曾經的「煙火氣」也隨之而來。
「以前18平方米的平房住著我們一家三口。」站在家門口,劉萬興拿著曾經的照片介紹道。他表示,自打2004年住進雨兒胡同12號院以來,他和院內另外9戶居民飽受房屋低洼、排水困難、居住空間短缺的窘迫。
2015年開始,東城區以南鑼鼓巷地區雨兒、帽兒、蓑衣、福祥四條胡同為試點,探索老城保護復興的新路徑,通過「申請式騰退」政策,外遷改善一部分居民,同時騰出空間,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留住居民生活。隨著改造的深入,劉萬興的願望逐步照進現實。
「除了門牌沒換,裡面幾乎全都變了樣。」更讓劉萬興開心的是,由於他按照申請式改善政策把自建房拆了,政府將緊鄰劉家的一間房按公租房價格租他。如今,這裡成為了劉萬興家獨立的廚衛空間和女兒的臥室。
「我太知足了,現在我們老兩口和閨女都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我五十多了,過上了幸福生活。」
和劉萬興一樣,伴隨著雨兒胡同修繕整治完工,選擇留下來的60餘戶居民將陸續回家,都將享受宜居的環境,過上現代生活。同時,騰退房屋還將建設共生院,引入新居民,為胡同增加活力。新的業態也在培養中。老城復興的畫卷正在雨兒胡同展開。(記者 張驁/文 記者 和冠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