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雨兒胡同迎回首戶老街坊

2021-01-11 中原新聞網

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對於家住北京雨兒胡同的劉萬興來說,老北京諺語成了他如今生活的真實寫照。自從今年7月11日搬回雨兒胡同12號院,成為胡同「申請式騰退」政策的第一戶「回遷居民」,劉萬興家的居住面積就從曾經的18平方米擴展到如今的36平方米。改造後的四合院迎回老街坊,曾經的「煙火氣」也隨之而來。

「以前18平方米的平房住著我們一家三口。」站在家門口,劉萬興拿著曾經的照片介紹道。他表示,自打2004年住進雨兒胡同12號院以來,他和院內另外9戶居民飽受房屋低洼、排水困難、居住空間短缺的窘迫。

2015年開始,東城區以南鑼鼓巷地區雨兒、帽兒、蓑衣、福祥四條胡同為試點,探索老城保護復興的新路徑,通過「申請式騰退」政策,外遷改善一部分居民,同時騰出空間,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留住居民生活。隨著改造的深入,劉萬興的願望逐步照進現實。

「除了門牌沒換,裡面幾乎全都變了樣。」更讓劉萬興開心的是,由於他按照申請式改善政策把自建房拆了,政府將緊鄰劉家的一間房按公租房價格租他。如今,這裡成為了劉萬興家獨立的廚衛空間和女兒的臥室。

「我太知足了,現在我們老兩口和閨女都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我五十多了,過上了幸福生活。」

和劉萬興一樣,伴隨著雨兒胡同修繕整治完工,選擇留下來的60餘戶居民將陸續回家,都將享受宜居的環境,過上現代生活。同時,騰退房屋還將建設共生院,引入新居民,為胡同增加活力。新的業態也在培養中。老城復興的畫卷正在雨兒胡同展開。(記者 張驁/文 記者 和冠欣/攝)

相關焦點

  • 北京雨兒胡同整治修繕迎回首戶老街坊 在胡同裡過上了現代生活
    拆除自建房、修繕加固老屋、利用騰退房屋增設廚衛浴等設施、綠化美化院落……今年三月,東城區啟動雨兒胡同修繕整治項目,如今,工程基本完工,首戶居民已經回到修繕後的家,在胡同裡過上了現代生活。新改建的房子寬敞亮堂,能放下劉萬興的大魚缸。
  • 雨天探訪雨兒胡同,老北京怎樣留住老街坊「鄉愁」
    站在北京東城地安門東大街,由南端進入南鑼鼓巷,路過西側第三條胡同口,若細心留意,便會發現灰牆上懸掛著一個紅底白字的標識牌——雨兒胡同。眼前的這一切,得益於北京市東城區近年來的種種努力——通過「架空線入地」、「胡同不停車」、「共生院」等措施,讓「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胡同景觀重現,雨兒胡同也留住了那份老北京街坊的鄉愁。
  • 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北京:胡同煥新生 運河展新景
    古與今、都與城,都在這裡交匯融通,彰顯著首都北京獨特的魅力。「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北京站採訪團隊走進習近平總書記曾去過的草廠四條胡同、雨兒胡同和大運河森林公園,見證這些地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的新變化、新風貌,記錄胡同新生活、運河新圖景,感受胡同老街坊和副中心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胡謅歷史居民聽了直惱火,北京胡同 「黑導遊」咋治?
    「他們一般從北兵馬司胡同裡的中戲宿舍出發,穿過帽兒胡同到玉河邊上,再從雨兒胡同回去。」福祥社區共建共治主任張校告訴記者。自從南鑼鼓巷等片區的胡同裡有了物業,每條胡同口都有保安站崗,想明目張胆騎著三輪車載客進來是不可能了,這些黑導遊就改步行。他們通常會在手裡拿一把扇子,但永遠不見打開。
  • 老胡同·新生活|北京老城探訪記——胡同生活有了新期待
    「老胡同·新生活」欄目將講述北京胡同的歷史文化,關注胡同的保護與更新,以期喚起更多人對胡同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水穿街巷」場景重現,歷史文化街區恢復性重建,老胡同裡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北京在老城保護和復興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 北京胡同,充滿人情味的美景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每一條有每一條的味道!一起來瞅瞅~雨兒胡同,這名兒聽起來像是個小名,透著親切,自帶靈氣兒!雨兒胡同東入口並不十分明顯,由於這裡與南鑼鼓巷相交,開著許多樣式各異的特色店鋪,若不加留意就會錯過了夾雜在商鋪林立中的雨兒胡同。
  • 老街坊回家探親,胡同餐館端來憶舊家宴
    這是菜市口西片區「申請式退租」後老街坊們首次回家。長長的飯桌上,是一道道居民準備的家常菜。渝特別魚頭火鍋店、菜市口烤鴨店、麻椒公社、老誠一鍋、金恆豐等周邊的餐館也免費送來了汗蒸魚、小碗燉黃牛肉、羊蠍子、黃面豆窩窩等招牌菜及各種節日糕點。
  • 北京東城區:老胡同華麗轉身展現新時代風貌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古都風韻,韻在胡同。享譽世界的北京胡同,承載著歷史的煙雲,構成了古都精美的城市肌理。   近年來,北京市精心治理背街小巷,把城市規劃師、文物保護專家、掌握傳統工藝的工匠等請進胡同,與居民共商共治,讓胡同逐步恢復原有風貌,讓胡同老居民過上文明新生活。
  • 北京市資訊|北京胡同記錄,溼井胡同,統計住戶數量只有8戶
    北京胡同記錄,溼井胡同,統計住戶數量只有8戶溼井胡同,位於前門大街西側,明時稱井兒胡同清時改稱溼井胡同,巷名沿用至今。巷內有真武廟,廟前有一井,井臺附近地面長期潮溼,故稱溼井胡同,目前統計住戶數量只有8戶。攝影:宣小胖胖。2、
  • 太常寺胡同記憶中老街坊
    院內住著兩三戶人家,早出晚歸各自做著各自的營生,彼此和睦相處,老人得到尊敬兒童受到關愛。院內擺放的盆花,則是隨各家主人喜好碼放在一起養殖,表示出安謐團結互助氣氛。  南太常寺和北太常寺兩條胡同全長約二百米,前者稍長後者為短,中間被十八半截胡同隔斷,它們的南端是闢才胡同,北端是前泥灣胡同。有順口溜:「前泥灣後泥灣,十八半截和蔭涼,宏廟住有關帝爺,往西就是北溝沿(音燕)。」
  • 習近平霧霾天氣訪老胡同 老北京不願搬遷獲其認同
    第3站  雨兒胡同  大雜院裡問候昔日「老街坊」  中午時分,習近平走進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區雨兒胡同看望居民,居委會主任李娜熱情迎接,一路走一路匯報社區情況。看到社區乾乾淨淨,百姓幸福感很強,總書記表示,社區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
  • 北京胡同,多如牛毛,你去過幾個?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每一條有每一條的味道!一起來瞅瞅~雨兒胡同,這名兒聽起來像是個小名,透著親切,自帶靈氣兒!雨兒胡同東入口並不十分明顯,由於這裡與南鑼鼓巷相交,開著許多樣式各異的特色店鋪,若不加留意就會錯過了夾雜在商鋪林立中的雨兒胡同。
  • 每一條有故事的胡同都是治癒系
    胡同的深處,「新街口百花深處胡同16號」是張曉微的百花錄音棚的所在。百花應該是北京最早的幾個錄音棚之一,當年不少音樂人在這裡折騰過音樂、折騰過夢想。《北京搖滾》出自於此、唐朝的《唐朝》、張楚的《姐姐》和何勇的《垃圾場》出自於此、更多的搖滾樂手專輯和小樣都出自於此,甚至連《雨果》發燒碟中的許多也出自於此。
  • 「北京最古老胡同」 再會,西四
    圖片來源於微博:@文明西城申請式退租據悉,本次城市保護更新工作將以磚塔胡同南北兩側的臨街院落為工作範圍開展。本次工作共涉及到磚塔胡同239位居民,其中包括直管公房169戶。據悉,修繕後的磚塔胡同仍將以居住功能為主,下一步將根據退租的具體情況從而制定更加詳細的修繕計劃開展恢復性修建工作。本次申請式退租項目將在遵循「居民自願、平等協商、公平公開、適度改善」的原則下進行。本次退租項目宣傳期截止至12月7日,集中簽約期從12月8日至2020年1月7日。曾經生活在西四胡同裡的老街坊們,對這兒太熟了。
  • 習近平走進北京平房院:今天來看看老街坊(圖)
    25日11時許,東城區雨兒胡同的居民,意外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市長王安順等陪同下,習總書記探訪了4戶平房院居民,問冷暖,聽心願。  福祥社區雨兒胡同  拉家常:「我就是在這附近長大的」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北京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區雨兒胡同看望居民,居委會主任李娜熱情迎接。習總書記主動跟李娜握手,還笑著跟她說:「我就是在這附近長大的,小時候放學後就到什剎海去滑冰。」
  • 和我在北京的玉河走一走
    經過9年的研究、勘探、復建,昔日「水穿街巷」之景,重新回到胡同。如今,玉河水流清澈、噴泉汩汩,兩岸垂柳和綠植掩映著亭臺、小橋,與胡同裡灰牆黑瓦相映成趣,別有一番江南水鄉的韻味。一起來看一看這裡的美麗景色吧~123456玉河最北端連接的就是雨兒胡同
  • 雪中的胡同,才是最有味道的北京
    雨兒胡同齊白石舊居雪景。雪後的雨兒胡同寧靜清幽。12月16日,北京迎來了今年的第二場雪。「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這種意境的曼妙,只有走進京城的一條條胡同才能感覺得到。青磚灰瓦上落了白白的雪,晃若夢回明清,那時的紫禁城,也是這般模樣。雪中北京才最有味道。
  • 楊良志︱雨兒胡同齊白石故居:齊老人的這一年
    一是位於西城區跨車胡同那座老宅子。1926年齊氏六十二歲時置辦下的,他一直住到1957年逝去。三十多年的「跨車生涯」,交織著太多的故人與故事,已然有大量的憶述。今日在北京,跨車胡同位於財金萬丈與貪腐共生的金融街地區一段極不起眼的小巷,齊居在四周崇樓大廈的擠迫下,恍若一粒土坷垃。
  • 北京打卡南鑼鍋巷
    在北京漫遊南鑼鼓巷是個樂趣。這是老北京人閒暇的好去處,也是外地人到北京的重要選項。老北京人用足跡去重吻四合院,滿足一下北京情結;外地人去領略老北京風情,也是滿足一下北京情結。南鑼鼓巷是一條不寬的胡同,長不足千米。由於它有700多年的歷史,現在已經成為北京最古老街區的代表,它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的肌理,也是我國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