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2020-12-24 老酒論道

在大多數人看來,農村人非常重視親情,他們對待親人的態度與對待陌生人的態度可謂是天差地別。對待親人,他們盡心盡力、掏心掏肺,彷佛有著用不完的熱情;對待陌生人,他們只是禮貌一笑,這就是「親疏有別」的真實寫照。血緣關係很奇妙,它給人們之間設定了距離,血緣越近,人們就越親近。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人的精力有限,並不能對每一個人都做到掏心掏肺。「三親,三不親」是農村人心中的親情法則,除此之外,在農村還有「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這一俗語,它們是啥意思呢?又有何道理呢?

所謂「三親指的是我們要親近姨媽、舅舅和姑姑,這是因為他是我們父母的親生兄弟姐妹,因為血緣關係的緣故,他們待你像親生孩子一般好。在一個家庭之中舅舅的地位是很高的,人們常常說女孩嫁人時,若是沒有兄弟的依仗,將來受欺負了也沒有人給其撐腰。其實,姨媽要比姑媽要親一些,有的孩子在喪母之後,填補這個母愛空缺的不會是後媽,也不是姑媽,而是姨媽,因為你是她姐妹的小孩,因為她受到曾經受過你母親的照顧,所以會替媽媽來照顧你,心疼你。

所謂「三不親」指的是姨父、舅媽與姑父,他們與你之間不存在任何血緣關係,你們之所以能夠和睦相處也是因為有他們的配偶這一條親情紐帶在。試想一下倘若有一天「三親」不在了,他們會再找一個能夠陪伴他到白頭之人,其實這種事大家都能理解,畢竟孩子需要人照顧,他自己總不能孤身一人到老吧。

因為續弦的緣故,他們不再是你的姨父而是變成了別人家的姨父,你也不會好意思在上門走動,因而你們之間的交集便會越來越少,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再試想一下如若姑姑姑父感情破裂,兩人便成為了仇人,何談親情呢?俗語「姨夫不是親」,便是這麼個意思。不過也有例外,或許姨父是個用情至深之人,確實自己孤獨終老,而他們的小孩與你之間是存在血緣關係的,因而你們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如從前深厚,但是卻不會到斷裂這一地步。

「牛屎不是糞」的意思為:在技術落後的古代,人們都是用動物的糞便當作肥料,牛糞並不能夠成為首選,因為其效用不高,價值不大,人們便不會將其作為肥料使用。

其實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親近不僅要看血緣關係,還要通過相處才能確定。有時候傷你最深的並不是陌生人而正是你的親人,他們仗著與你有血緣關係,總是想要從你的身上得到些什麼,肆無忌憚地向你索取,你若是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便會指責你不近人情,不把他們當兄弟,現實就是如此,親情一旦與金錢扯上關係就怎麼也理不清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啥意思?有道理嗎?說起農村,我們都會想到農村人的樸實、熱情。農村雖然相比城市,地方偏遠、落後,但是卻有一條是城市人所缺失的,那就是注重親情。在農村,只要一個人出事,他的很多親戚都會前來幫忙。
  • 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是什麼意思?姨夫為何不是親?
    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是什麼意思?姨夫為何不是親?世界上的俗語千千萬萬,那有多少是你知道意思的俗語呢?農村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很多人可能常常聽到的都是一些激勵人心的積極向上的俗語,並沒有聽說過這些以前家長裡短之間經常說到的俗語,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有什麼隱藏的意思。在生活中,我們家裡都有很多的親戚,有一些是經常聯絡溝通感情的,有一些是不用經常聯絡但是也始終非常親近的,還有一些就是那些普通的平時並不怎麼聯絡也不是很親近的但是見面知道是自己家裡的親戚的。
  • 農村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中國悠悠歷史長河中,許多人的許多智慧,化為文字和語言,流傳下來,最終匯集成一個成語、俗語、歇後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會聽到一些俗語,比如「百聞不如一見」,直截了當地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不過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環境都在變化,有很多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所作的俗語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但是無論怎麼變,主體都是「人」,所以與人情世故相關的俗語,還是可以套用的。
  • 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是什麼意思?姨夫為何不是親?
    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是什麼意思?姨夫為何不是親?世界上的俗語千千萬萬,那有多少是你知道意思的俗語呢?農村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很多人可能常常聽到的都是一些激勵人心的積極向上的俗語,並沒有聽說過這些以前家長裡短之間經常說到的俗語,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有什麼隱藏的意思。
  • 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怎麼理解,有道理嗎
    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怎麼理解,有道理嗎分享更多農村趣事,關注農村生活習俗。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而有些俗語是關於親情的,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就特別有意思,雖然這句俗語聽上去特別粗俗,但是卻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正所謂話粗理不粗,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這句「粗俗」的農村俗語有什麼樣的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
  • 為啥農村有「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這句話?有道理嗎
    導讀:為啥農村有「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這句話?有道理嗎?農村裡關於親情的俗語很多,但總有一些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就比如在農村裡的老輩人就常常說起「牛屎馬屎不是糞,姑父姨夫不是親」這樣一句話,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話說:「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什麼意思?老農告訴你!
    記得以前在農村的時候,聽過這樣一句俗語「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識」,意思是說一個人有錢的話,即使生活在深山當中,也會有人爭著娶拜訪,但如果沒錢,即使生活在鬧市,也會沒有人搭理。很現實的講出了廣泛存在於這個社會的真實情況,即圍繞金錢和利益的社交網絡和體系。
  • 農村俗語「姨夫不算親,牛屎不算糞」啥意思?姨夫到底親不親?
    而俗語作為我國歷史發展中重要文化組成之一,更是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蘊含著文化發展的精粹,體現出了古人的智慧,從起源至今幾千年的時間裡影響著每一個人。因俗語起源於農耕文明,它從另一方面又表達出了人們對生活最美好,最真實的嚮往以及寄託。在炎黃子孫的不斷創造及積澱中,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在農村,無論是花甲老人還是黃口小兒總能脫口說上一兩句俗語,比如說「落雨別攀高坡,落難別攀親戚」。
  • 農村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說的是什麼意思?
    關於「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這句俗語,看似兩者是完全沒有關聯的事情,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有那麼一些相似,具體內容,小幫手給大家說說。主要還是血緣關係,大家可以看一下,姑姑、姨、舅舅,都和爸爸媽媽有直接的關係,而姑父、姨夫、妗子,都是外人(也就是說沒有血緣關係),從這方面來看,在當時的看法,不是那麼親,假如姑姑、姨或舅舅不在的話,基本就斷親了。
  • 農村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啥意思,你怎麼看?
    農村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啥意思,你怎麼看?農村的生活總是那麼的愜意,每每回到農村時茶足飯飽之後,村裡的大傢伙總喜歡相聚一起,圍圍坐的聊天。他們稱之為老話,我們則就叫俗語,其作用是常常用來說道理給晚輩聽的。俗語經過長時間的洗禮,時不時的在生活中教化著我們。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意思的俗語。1,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 老話說「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姨夫真的如此不堪嗎?
    農村有句老話,叫「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本意,講的是農村親戚之間親疏遠近關係的。中國農村是個人情社會,講究的是親情,七姑八姨都是親。姨夫在這種以血緣為基礎的關係樹中,位置相對偏遠些,所以,才會有「姨夫不是親」的表達。 ​所以,在以前的農村,有「三親、三不親」之說。
  • 老人常說「牛屎馬屎不是糞,姑父姨夫不是親」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老人常說「牛屎馬屎不是糞,姑父姨夫不是親」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們國家裡,過年應該是最大的一個節日,過年的時候是最熱鬧的,不論離家有多遠,都會趕回老家過年。過年除了一家人要在一起吃飯守歲之外,還有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
  • 農村常說的「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以前的農村,由於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沿襲,往往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的是親疏遠近,即所謂的「三親」、「三不親」。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來疏標準,農村裡就有了「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的俗語。從血緣關係上來說,爸媽,姑舅,姨大爺,這些是有血緣關係的。
  • 農村俗話說「姨夫不算親,牛屎不算糞」,大家說姨夫到底親不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話說「姨夫不算親,牛屎不算糞」,大家說姨夫到底親不親?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而且還是當今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源源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精神財富。比如農村俗語俗話,就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種富足財富。
  •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中國是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三千年的詩韻。中國的詩詞更是一絕,要求押韻、對偶、詞性相對應。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奇書,西方國家很多企業單位要求必讀。中國的《易經》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是一部揭秘宇宙的密碼書。
  • 農村俗語「姨夫姑父不是爹,舅媽嬸母不是娘」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就以前來說,走親戚是大家都很重視的,不管遠近都是隔三差五的要走動一番,熟絡感情,特別是到了家裡做客,更是熱情款待,而關於親情,農村有一句俗語「姨夫姑父不是爹,舅媽嬸母不是娘」,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有道理嗎?
  •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是說連襟(俗稱一擔挑,擔挑兒)不算親戚,牛屎可作柴禾,自然脫離了糞的範疇。東北說,小姨子是姐夫的半拉屁股;國人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所謂內親外戚,此外戚若在皇室,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外戚幹政」,乃是帝國的禍事。
  •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有這樣一句俗語「牛屎不是糞」一個是牛糞,一個是姨夫,看起來風牛馬不相及,怎麼就扯到一塊了呢?這先從另一句俗語說起,即「人有三親,還有三不親」。「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為何有如此一說?
  • 農村俗語「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窮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隨口就能說出幾句,而這些俗語經過歲月的沉澱,更具魅力。每一句俗語都折射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反應出當時的生活狀態,同時還表達了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地域不同,俗語還具有地方特色後和趣味性。
  • 俗語:「姨父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為何姨父這麼不受待見?
    這種力量並不是說「資本」的力量,而是說你所擁有的人際關係的力量。這麼說有人會覺得很現實,但是我們現在不就是生活在人情社會裡嗎?想要不依靠任何的幫助成功的做成一件事情,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能了,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學會合理的管理朋友圈的人脈,畢竟「多個朋友多條路」的道理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