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這句俗語,看似兩者是完全沒有關聯的事情,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有那麼一些相似,具體內容,小幫手給大家說說。
先說「姑父姨夫不是親」,姑父、姨夫,我們都知道是什麼親戚,一個是爸爸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一個是媽媽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不過,在有些時候,還要加上妗子,也就是舅舅的老婆,這就是一些地方常說的的三不親:姑父、姨夫、舅的媳婦,在當時,為什麼要這樣說?主要還是血緣關係,大家可以看一下,姑姑、姨、舅舅,都和爸爸媽媽有直接的關係,而姑父、姨夫、妗子,都是外人(也就是說沒有血緣關係),從這方面來看,在當時的看法,不是那麼親,假如姑姑、姨或舅舅不在的話,基本就斷親了。
不過這種情況放到現在來看,有些家庭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家庭是不成立的,一是人們的意識增強,親戚是用來維繫的,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有什麼事,可以互相照應一下;二是姑姑、姨的權利慢慢變大,或者說地位上升(針對以前來說),姑父、姨夫也不得不聽話;三是現在的交通便利,姑姑、姨回娘家不像以前那麼難,以及一些傳統思想的禁錮也會被拋棄(比如以前,結了婚的女子,不能經常回娘家),走動的多了,關係也就近了,再者說,現在很多人,和自己的姑父、姨夫關係很好,有點也會在一起做生意,或者和自己的老表,也非常親,這都是好的現象。
另外,也有一些擔心,隨著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增多,姑姑、姨、姑父、姨夫也都不存在,我們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雖然說不多見,但是大姑、大姨這樣的,如果以後也不見了,該怎麼辦呢?在這方面上值得思考。
再來說「牛屎馬屎不是糞」,提起糞,我們腦海中浮現的一般都是豬糞、雞糞,但很少有人把牛屎馬屎當作糞的,這是因為它們有其他的用途,首先從飼養上來說,豬、雞是吃飼料的,它們的排洩物適合當作糞來處理(可以施肥用),而牛、馬,吃草比較多,它們的排洩物中,會夾雜這一些雜草,並不會像豬雞那樣,把它們的糞便曬乾後,可以當柴火用(在以前,很多人都這樣做,比當作糞便用途大),其次,相比起來,它們的糞便也比較幹,不太適合當作糞來處理,所以,有牛屎馬屎不是糞的說法。
如果把上面兩句話放在一起來看,小幫手認為,表達的寓意是這樣的:親戚是需要維護的,但如何維護?那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我們都知道,假如家裡窮,再親的親戚都有可能遠離你,假如自己家有本事,很富有,再偏遠的親戚,也會不斷的上門來,這是一個現狀,所以,只要自己努力拼搏,等到自己成功之時,即使被比喻成牛屎馬屎,也會有不一樣的用途。
關於「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這句解釋,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如果你有其他看法或觀點,可在下面評論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