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石家莊城區西南22公裡的銅冶鎮,就有一座這樣的山,它山峰不高,主峰海拔812米,卻在河北以至我國文化史、科技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就是封龍山,又名飛龍山。
封龍山是一座集佛、道、儒於一身的歷史文化名山,這裡在河北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封龍書院;有佛教史上創編第一部佛經目錄的佛教寺廟;有眾多原始鬼神崇拜的道教宮觀。它西倚太行,東臨平原,巍然崛起,雄偉壯觀。
懷著對封龍山的強烈探知欲,我們一路循著路牌的指引,來到了封龍山腳下,山門處一座石牌坊,上書封龍山三字。進入山門,循著潺潺流水聲,一片水池映在眼前,流水從九條盤龍石柱的龍口中噴射而出,很是壯觀。雖然是新修的景觀,但從另一面印證了封龍山自古多泉水的特色。
沿著封龍山北麓九龍口的山路前行,一座面闊三間的大公廟出現在山腳下。大公廟據傳為隋朝末年,唐軍李世民與隋軍在山下交戰,當地武士張大宏奮勇救駕,得到李世民的封賞,後人為其建廟,立碑。廟內立有大公彩繪泥塑像,周圍牆上是當年大公救駕的彩繪畫,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故事的情景。
繼續向上,一路上綠樹蔭蔭,鳥語花香,泉水潺潺,經過飛來石、百草園,前方豁然開朗,一片平地上佇立著宏大的廟宇建築群,藥王廟為面闊五間的大殿,兩進院落,形制比大公廟要氣派不少。主殿內供藥王孫思邈塑像及我國歷史上的名醫像。相傳藥王孫思邈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行至封龍山正遇疾病流行,便與弟子居住在封龍山上,用當地的三百多種中藥材為百姓行醫治病。人們為了紀念孫思邈的功德,修建了此廟。
藥王廟往上走,山路開始變得陡峭難行,經過很長時間的攀爬,一處背陰的山坡下,在一個小青磚砌成的院子裡,只有一圓形墳土和一通古碑,這是李冶墓。碑文記敘了李冶的生平,此人是我國元代著名的數學家,祖籍欒城縣。晚年的李冶在封龍山創辦學堂,廣收學徒,名聲遠播,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封龍書院。書院名師顯赫,除李冶外,還有金元大詩人元好問,博學多才的學者張德輝。三人被當地人稱為龍山三老。李冶還被忽必烈召入朝中任職,但不久,他便辭職回到封龍山,專心著書講學,終其一生。
封龍書院在李冶的主持下,得到了空前發展,進入鼎盛期。在數學、醫學、天文學、音律學、道學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書院現在修復有書院大門、狀元樓、孔子師生大成殿等建築。大成殿處於書院最高處,內供孔子及十大弟子,在狀元樓二層偏殿裡竟然掛著河北省近幾年的高考文理科狀元照片,一下子把人帶入了殘酷的高考現實中來。
白草寺與書院院落相通,山泉疊瀑,流水潺潺,院內一株古樹,二眼古井。
百草寺原名百鵲寺,又名百鵲庵,位於山頂北側,是封龍山重要寺院之一,約始創於隋代。唐代鑄有寺鐘。宋金元明屢有重修,清乾隆三十三年 (公元1768年)大規模重修。
後因創辦電視發射臺被拆毀,僅留古槐和院內古井及部分殘碑。
1988年以後作了一些修復,重修了兩座大殿,但已不是原來的面貌。
白草寺皇姑殿供奉南陽公主塑像,牆上彩繪壁畫講述了南陽公主從出家到騎虎西去蒼巖山的故事。故事大意是相傳是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出家在百雀庵,其父知她出家,便派人放火燒寺,多名僧人被燒死。當時南陽公主因救一虎,正在養傷,便跨虎西去逃往蒼巖山。從此便在蒼巖山修行,普渡眾生。有關南陽公主在蒼巖山的故事,我們以後再行文講述。
寺內古槐,格外引人注目。它腰圍6.6米,高20多米,枝葉茂盛,據說是華北一帶較大的一株。相傳此樹為釋道安創寺時所栽,南陽公主出家後又倍加呵護,唐王李世民感念南陽公主反抗父命的壯舉,下令尉遲敬德護送大鐘到百草寺,掛鍾於樹上,大鐘於1958年大煉鋼時被毀,但鍾鈕至今仍嵌於樹中。
古槐下有洞賓雙井,水質為山泉水,是寺院飲用水源,白草寺夏季氣溫比山下要低11.3攝氏度,坐在院內迴廊裡,涼風習習,非常的愜意,在石家莊近郊真是一個難得的避暑去處。
皇姑殿後面還有關公堂、紅恩殿兩處,分別供奉中國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和武德兼備的武財神關公。
踏上關公殿二樓臺階,拐一個彎,爬過一個山坡,飛龍觀出現在眼前。
飛龍觀原名玉皇廟,約建於宋代,現為原址重建,一進院落,主殿為玉皇大殿。
從玉皇殿旁邊小門出來,轉過一道梁,就到了主峰山頂,幾根電臺發射塔高高的矗立著。
沿著山脊正在新修的長城觀景臺,還沒有完工,登上臺子,可以俯瞰東部廣闊的平原和石家莊市區。
到此為止,遊玩的路程走了一半,下山的路是野道,也可以說沒有路,全靠手腳並用,都是荊棘雜草酸棗樹,異常難走。
即便倍加小心,但還是被扎得鑽心疼。好在紅紅的小酸棗酸酸甜甜的、惹人喜愛,一路上又多了些樂趣!
沿路下來,儘是村民原始鬼神崇拜的小廟神龕,有供奉山神、土地、王母娘娘的,還有供奉毛主席的。
這次從封龍山北門進,翻過主峰後沿南坡東溝一路下撤,完成穿越。應該講這是一次歷史文化尋根之旅,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石家莊這座年輕的城市竟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蘊!
基本路線是橋門溝村——山門——大公廟——百草園——藥王廟、九龍池——李冶墓——封龍書院——白草寺——飛龍觀——307發射臺——沿野道從東溝下撤——山南張莊村。
1、駕車:距石市只有22公裡。
(1)石銅路——銅冶——封龍山,路況較好。
(2)石銅路——青銀高速銅冶下站口向南——裝院路4公裡西行——封龍山公路
(3)西二環——槐安西路往西——山前大道——封龍山公路
2、公交:市內解放廣場乘坐遊2路公交車直達,票價3元。山南張莊村也有312路公交車。
3、封龍山景區門票價格:淡季20元,旺季35元。
4、北坡登山路為石板路,比較好走。山南張莊村這條線路的登山道為野道,腿腳不便者不建議。
5、因山頂有發射臺,北坡有供汽車行駛的盤山路直通山頂。
6、白草寺廣場有小吃出售,價格不高可以接受。
本文為行攝石門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作者拍攝照片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會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旅行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