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成年人紙質書人均閱讀量揭曉!看看你拖後腿了嗎?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4.66本,這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期公布的2017年我國成年人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如今,「全民閱讀」活動已經開展了12年,但閱讀是否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的話題仍在爭論不休。

  閱讀,可為人們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強大的精神力量,如何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實現新時代文化擔當,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直面的考題。

  「功利主義」崇拜,深閱讀嚴重缺失

  「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一心收束待明年。」談起為何不愛讀書,劉先生以一首打油詩為自己開脫。

  事實上,像劉先生一樣一年四季不愛讀書的大有人在。2017年我國成年人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為4.66本,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僅增長0.5個百分點,與發達國家人均讀書量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另據調查顯示,猶太人每人每年的閱讀量是64本書。

  對此,有受訪對象向半月談記者吐槽:「社會發展這麼快,我每天都在努力生活,哪有時間讀書?」

  誠然,生存競爭空前激烈,膨脹的物慾和快節奏生活使得國人背負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壓力,膚淺浮躁、缺乏思考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流行病。

  半月談記者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各大書店走訪發現,書店最顯眼的地方往往擺放著這樣幾類書籍:與考試有關的書,與養生有關的書和菜譜,與成功學、營銷學有關的書……

  從這些暢銷書的品類不難看出,當下國人閱讀崇拜「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有思想、有深度的閱讀嚴重缺失。

  根據美國資料庫項目「開放課程」公布的榜單,柏拉圖的《理想國》、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尼可羅·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等圖書最受美國大學生喜愛;根據我國一所大學圖書館發布的「2017年總借閱排行」,《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兒》《射鵰英雄傳》排在大學生借閱榜的前三位。

  對此,浙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蔡天新這樣評價:中國很多大學生較少閱讀有想像力的書籍,較少閱讀有國際視野的書籍,較少閱讀綜合類或有普遍意義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書籍。

  數位化閱讀興起,能否揭掉「不讀書」標籤

  與紙質圖書閱讀減少形成對比的是,當下不少年輕人正試圖用數位化閱讀來揭掉「不讀書」的標籤。

  在北京工作的沈先生從小就愛讀書,他大學讀文科專業,時常流連於學校周邊的書店。網上購物興起後,每逢電商促銷節點,他都要「血拼」一把,抱回一大堆書。但如今,工作幾年的他坦言,已很少買紙質書:「搬趟家實在太不容易了,還有就是工作太忙,平時閱讀主要是上下班時在地鐵上看看電子書。」

  自移動網際網路普及以來,數字閱讀正在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和消費行為。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數位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3.0%。其中,成年國民聽書率為22.8%,有聲閱讀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

  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自身特點鮮明。「兩者具有不同的使用場景,完全可以互補。」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魏奇說,在移動狀態和碎片化時間中,電子書和音頻讀物無疑是很好的選擇,而當有穩定的環境和相對完整的大段時間,一杯茶一盞燈、一本書一支筆無疑是種美好的享受。

  悠齋(廈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越認為,閱讀是很私人化的行為,如人飲茶,各有所好。即便是在數位化時代,有根、有用、有趣也仍是評判閱讀的三個重要標準。「有根,強調要區分源閱讀和流閱讀;有用,強調問題導向,能解決實際困惑或難題;有趣,強調閱讀的審美價值和無用之用。」

  「目前,我國國民閱讀力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然是孱弱的,不閱讀或庸俗化、雞湯化的低水平、低段位閱讀比較普遍。希望能通過數字閱讀和實體閱讀空間,重建全社會的閱讀美學,強健國民閱讀力。」吳越說。

  招商證券傳媒行業高級分析師方光照認為,在數位化時代,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閱讀,同時也帶來了閱讀的一些偏向,例如碎片化、快餐化。對閱讀平臺和企業而言,應該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把好自己的出口關,為讀者提供更多有內容、高質量、具美感的讀物。

  閱讀社交時代,讀書如何「化碎為整」

  同方光照一樣,採訪中不少專家學者向記者表達對碎片化閱讀的擔憂。

  「碎片化閱讀是數位化、新媒體語境下技術飛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它雖然不是提升文明生態的靈丹妙藥,但也不是洪水猛獸。」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豔玲表示,如果予以適當的關注和引導,碎片化閱讀可以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之一。

  「每天在朋友圈打卡,讀完第一本書《小王子》那天,我在朋友圈分享了這一成果。雖然有點害羞,但還是特別自豪。」上海某文化藝術機構員工楊舒說。

  一方面是繁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各類社交軟體打碎整塊時間,對當前許多年輕人來說,碎片化閱讀可在閱讀社交的刺激下「化碎為整」。

  2017年,一批主打分享閱讀的手機App逐漸興起,通過「打卡」「發帖」等社交方式,為讀者提供集體交流空間。分享閱讀已成為時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閱讀方式之一。

  各類讀書App不斷開發新機制,合理增加用戶讀書黏性。微信讀書主要依靠微信好友關係鏈,進行書籍推薦閱讀;網易蝸牛讀書每天只提供一個小時免費閱讀時間,提醒用戶抓緊時間集中精力閱讀。

  一位00後受訪對象告訴記者,在閱讀App的圈子裡,00後寫評論、打分、催更,分享自己的閱讀生活、發表原創故事。在他們眼中,書圈是除空間、貼吧之外的「第三江湖」。他們的閱讀列表中不乏經典著作,在《圍城》《活著》《白鹿原》等眾多經典書籍的閱讀人群中,約35%是00後。在人們認為00後對娛樂和八卦滿懷興趣的時候,00後悄悄展示了他們「嚴肅」的一面。

  「不管以怎樣的業態存在,閱讀這個本質是不會改變的,人不能只靠麵包活著。」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郝大超說。(半月談記者: 陳旭 陳曉波 何曦悅 張漫子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18年第6期)

相關焦點

  • 人均閱讀量4.65本 人們越來越不愛讀紙質書了嗎?
    需要注意的是,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2018年的3.32本減少了0.48本。幾組數據對比下來,有人擔憂,這是不是說明,人們越來越不愛看書了?——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勢頭在手機、網絡等影響下,人們的閱讀方式有了更多選擇。
  • 僅逾一成成年人年紙質閱讀超10本 茫茫書海深度閱讀不容易
    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手機和網際網路成為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12本,只有一成以上成年國民全年紙質圖書閱讀量在10本以上,且深度圖書閱讀行為佔比偏低,超過半數成年國民傾向於數位化閱讀方式。
  • 世界讀書日調查:網絡時代你喜歡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據工作人員介紹,儘管現在網絡購物及電子閱讀對傳統實體書店造成了一定衝擊,但是紙質書依然受到市民追捧。  「和前幾年相比,到實體書店買書的人有所減少,但依然有人喜歡紙質書。」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前段時間《中國詩詞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節目的熱播,帶火了《唐詩三百首》等古詩詞類的書籍。與往常相比,這類書籍的銷售量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 2020年,中國最新人均可支配收入報告來了!看看你拖後腿了嗎?
    2020年,中國最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報告來了!看看你拖後腿了嗎?推薦語:這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家庭都擁有了自己的車子,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那麼話說回來,我國2019年的人均收入達到怎樣的水平了呢?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平均工資數據顯示,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城鎮私營單位為49575元。如果從這個來看的話,那麼我國的有錢人可真的「遍地都是」了,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 粵式閱讀:人年均讀紙質書5本多,八成人愛手機閱讀,聽書率三成
    這些粵式讀書刻度,你超越了幾條?成年居民去年紙質圖書平均閱讀量為5.75本,比上一年有所提升,不過,也有四成受訪成年居民表示紙質閱讀量同比有所下降。相反的是,近六成受訪成年居民表示2019年增加了數字閱讀的內容。 全省成年居民日均數字閱讀時長增加為107.35分鐘(數字閱讀包括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平板電腦閱讀等),這一數值已接近紙質閱讀日均時長的3倍。
  • 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首破1萬美元 你拖後腿了嗎
    小編了解到,201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首破1萬美元。這是最新的數據,是官方統計的真實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百姓收入更高了,對於提高生活質量,顯然是有了經濟基礎。以前中國很窮,百姓收入非常低,甚至連溫飽都解決不了。但是,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政策制定的合理性,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所以百姓收入也越來越高。
  • 8個程式設計師專屬的免費電子書下載網站(建議收藏)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24個世界讀書日,你們讀書了嗎?過去一年你們又讀了多少本書呢?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成年人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小U勉強達標,身為文化人,有些慚愧啊。
  • 國人對電子書的接受價僅為1.64元一本?閱讀習慣沒養成
    李昕提到,2014年起連續3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倡導全民閱讀寫了進去,各地政府也出了各種政策對實體書、實體書店進行補貼,各種媒體、團體舉辦的好書評選更是不計其數,「但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中國的閱讀風氣依然不濃厚,中國人比發達國家閱讀量少很多,比如我看到數據說,以色列人均每年閱讀60本書,一般發達國家的數據都在10本以上,而中國這個數字是不到10本,其中還算入了學生教材之類的讀物。」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 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原標題: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  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  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 信息社會還要讀紙質書嗎?3個方法教你養成閱讀紙質書的習慣
    二、如何養成閱讀紙質書的習慣?從一枚閱讀小白,成長為職業讀書人,從一年讀不到5本書,到現在一年輕鬆閱讀100+本書,我每天都會堅持閱讀1-2小時。在養成讀書習慣的過程中,我用到了3個非常有用的方法。1.閱讀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不知道如何選書,於是就看別人推薦的書單,結果讀了很多書,卻沒有任何收穫,反倒對閱讀失去了興趣,很長時間都不想看書。
  • 2019年全國人均閱讀7.99本書,為什麼現在願意看書的人越來越少?
    如今的社會,讀什麼書,就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買什麼書,就是給下一代指引什麼方向。不知從何時起,為興趣讀書越來越少了。在人均擁有圖書、出版社及讀書量上,以色列居世界第一。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以色列人一年的人均讀書量為60本,排在世界第一位,以色列也是全世界唯一沒有文盲的國家。以色列這個國家。猶太人聰明、會做生意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他們的聰明也離不開他們愛閱讀的習慣。
  • 《2019年省全民閱讀報告》發布 ,台州的圖書館電子書最多
    ,《2019年浙江省全民閱讀報告》首次對外發布,其中,台州的圖書館電子書是全省最多。這就不難解釋台州在數字閱讀上的超前了。去年,你讀紙質書最多,還是電子書最多呢?答案居然是「混搭」。去年,浙江成年居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穩步增長。什麼叫「綜合閱讀率」?就是說,浙江人讀圖書、報紙、期刊,也讀電子書,喜歡「混搭」閱讀,更多元化,選擇廣泛。而數位化閱讀方式超過了紙質閱讀。
  • 2017年度閱讀榜單揭曉:鄭州人關注少兒教育,愛讀東野圭吾作品
    ◆賈平凹獲「海外最具影響力中國作家」2017年亞馬遜中國最暢銷的紙質圖書前三分別是《解憂雜貨店》、《我們仨》和《皮特貓》,最暢銷的Kindle付費電子書前三則是《三體全集》、《解憂雜貨店》和《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解憂雜貨店》持續暢銷4年,成為2017年亞馬遜最暢銷圖書,位列紙質書暢銷榜的榜首以及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暢銷榜的亞軍。
  • 樂活關注|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
  • 紙質書回暖、移動App方興...後Kindle時代,閱讀市場誰主沉浮?-品玩
    數字閱讀的崛起曾經給紙質書帶來過毀滅性的衝擊,就在大家都以為出版業面臨重大洗牌,紙質書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現實告訴我們,事情往往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國內市場:紙質、電子閱讀雙升不僅是在英美,國內圖書市場也同步出現了紙質書逆勢上揚的趨勢。《亞馬遜中國2017全民閱讀報告》顯示:年度閱讀數量超10本的受訪者過半;「紙質書和電子書一起讀」成為主流;90後和00後對於電子書的接受程度高於其他各年齡段;電子閱讀率呈上升趨勢,閱讀過電子書的受訪者比例比2016年上升6個百分點,達90%。
  •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高校「館霸」在讀什麼書?(圖)
    「我有時為了查閱資料,經常會從a書看到b書,再從b書看到c書。周而復始,就一下子閱讀了3本書。」陶璨表示,雖然借閱的圖書多,但是並不是每一本都仔細閱讀的,很多書籍都是從目錄開始讀起,挑自己愛看的去看。電子書的普及導致紙質書遇冷隨著如今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的普及,閱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紙質書籍上面。西南交大圖書館館長高凡表示,如今學生越來越習慣在手機、平板上面來讀書。僅2014年第一季度顯示,西南交大圖書館電子書書籍下載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
  • 又拖後腿了?人均國民總收入9732美元是啥意思?
    7月1日,國家統計局官宣: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數據一經發布,就引來大批網友圍觀。有網友表示,對不起,拖後腿了。有網友詢問,人均國民總收入是人均年收入嗎?
  • 我國成年人人均每天閱讀時間為19.69分鐘,湖北文化藍皮書建議營造...
    文化建設藍皮書指出,2018至2019年,我國文化事業投入持續穩步增長,為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文化發展總體勢頭良好,發展格局趨於均衡,文化產業成績突出,正向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邁進,文化產業呈現出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趨勢。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勁,文化傳播能力顯著增強,網際網路文化產業成為我國文化生產領域新的增長點,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和國際競爭力。
  • 讀完書就忘了?讀書沒用?別擔心,這本書能幫你解決各種閱讀問題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很多人放下閱讀拿起手機。據《全民閱讀報》報導,我國紙質書人均閱讀量僅為4.67冊,人均閱讀時間不超過20分鐘,而手機閱讀時間為75分鐘,幾乎是閱讀時間的4倍。如果你想繼續成長和推廣加薪,你必須堅持閱讀,把閱讀看作一件重要的、緊迫的、必要的事情。2、創造的讀取時間我們都是成年人,白天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你想找時間看書,你只能在晚上和休息時間讀。為了保證這些時間能被充分利用,有必要有良好的睡眠質量。當有的人可能會為了閱讀犧牲了睡眠時間,這有點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