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茶館,都是濃縮的老成都!

2020-12-23 成都同城會

無 茶 不 成 都 !

最近的中國最幸福城市評選,成都又拔得頭籌,榮獲最幸福城市!

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成都人的生活就是每天喝茶、打麻將,再 吃火鍋,永遠都從容、悠閒。

當然,這有些誤解成都人的努力,但不可否認,麻將、茶館、美食已代表成都走向了世界。

相比麻將和美食,泡茶館,更能體現成都人那種與生俱來的從容和悠閒。一個「泡」字,精準表現了人們在茶館慢悠悠的打發時間的放鬆、閒適,這也是成都茶館的精髓、成都生活的體現。

成都的茶館之多,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也有1.5萬之多,5元一杯的壩壩茶,上百上千的單叢都有市場,哪種是你的菜呢?

壩壩茶系列

其實成都人喝茶,並沒有啥子高大上的講究,街沿邊邊一樣的喝 的展勁。只要不擋道,哪裡都可以喝起走,這種路邊壩壩茶,隨處可見。

街沿邊邊系

一杯簡單的蓋碗茶,茶蓋為天,茶船為地,茶杯為人,蓋子一蓋,天地人和。認到認不到的,都可以一桌喝茶,反正龍門陣都是玄擺的。

十 一 街

茶一般以三花和素茶為主,喝得淡就輕刮杯沿,喝得濃就重刮,任三花翻江倒海。飯點是餐桌,閒時是茶座,一杯清茶,幾個閒人,天下事、鍋邊事,一下午就過去了。

這是成都地道的壩壩茶,5元以上不等,馬雲、任志強等都是座上賓。在這裡喝茶也就圖個自在和放鬆,天馬行空的隨意。

新 二 村 菜 市

泡茶館不局年齡,只在乎一個「泡」字,咋個泡、和誰泡、泡好久,隨便。

在成都,除了茶館文化還有麻將文化。三人鬥地主,四人打麻將,看客比玩牌的多,大家都很認真,觀牌不語,沒人拿經濟開玩笑。

馬家花園附近河邊

有太陽的時候,河邊的卡卡角角都可以喝茶,擺得下椅子就擺得下茶,就擺得下成都人對太陽那點稀罕。

公園、寺廟系

成都的公園,都有露天茶社,生意還很好,尤其周末。特別是太陽天(除了夏季)的周末,更是一位難求。成都人喝茶,已經是日常,已經是習慣。

鶴 鳴 茶 館

人民公園的鶴鳴,因為位置在市中心,又是百年歷史,所以最被外地人熟知。這裡也成了網紅的打卡聖地,不喝茶來照照相,也是刷爆朋友圈的。

▲ 攝影/溫偉棟

在鶴鳴你可以體驗成都茶館特有的採耳、老虎灶、茶博士衝茶表演,老茶館的那些範,都能在這找到。

大 慈 寺

大慈寺,很早以前就是喝茶、看古字畫的地方,有了太古裡,這裡依然是茶館,而且10元/坐的茶錢,相比太古裡的消費,簡直實惠。

娘 娘 廟

文殊院附近的娘娘廟,也是本地人才曉得老茶館,大隱於市,一半是茶館,一半是香火寥寥的佛堂。六元齋飯,四元茶,聽老茶客們擺擺龍門陣,說點成都老歷史,也是收穫蠻大。

香 園 茶 館

文殊院的香園,是一個吃素齋的地方,門口那片種滿了竹林的空地,也就順理成章的變成了茶館。悠悠竹間風,繚繚古鐘聲,喝的茶也禪意十足。

在香園茶館的對面,還有一個禪意十足的高檔喝茶處,環境那就是風雅、清淨,不過還是壩壩茶自在,說話聲音大點也無所謂。茶館工作人員都是義工,有時還有看到他們的禪意表演。

望 江 公 園

望江公園在川大旁邊,前有才女薛濤的文採,後有川大學子的風採。所以這裡的茶園也多了幾分雅致。望江公園茶館很多,最喜歡的就是這片竹林下的茶園,在一片幽幽竹林中,喝個茶都覺得有文化了。

百 花 潭 公 園

百花潭也是成都的老牌公園,相比其他公園此處勝在一個「靜」!遠離喧囂,讓你享受安靜的自在時光。最近去,可以欣賞到那株古銀杏的風採。

觀光表演系

順 興 老 茶 館

成都很多茶館,本地人習慣的就是壩壩茶和公園茶館,但對想體驗四川民俗的遊客來說,順興老茶館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入圖片描述

修在保留川西古宅的民族風,又加入了現代感,無處不顯示著精心。

每天都有川劇久負盛名的變臉變臉、吐火、滾燈等絕技表演,這裡還有小吃套餐,邊吃邊看,身心享受兩不誤。

圖:黃璜

順興老茶館裡頭也是標準的蓋碗茶,原汁原味的老成都不過如此。

悅 來 茶 樓

悅來茶樓,也是成都老字號的茶樓,它在本地人心中也是公認的「戲窩子」。這裡每天都有川劇聽,不少戲迷都把這裡當家。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這裡,把這當做了解成都歷史的窗口。

門口都會寫上今天的劇目,每天不同。一杯茶就可以聽一下午,也是價廉物美喲。隔壁就是錦江劇場,鼎鼎大名的李貝貝就成名於此。

這裡的川劇團是常駐,所以質量還是很高的。因為地處市中心,所以本地客、外地客都喜歡來此。

觀音閣老茶館

彭鎮的觀音閣老茶館,現在是聞名全國的網紅茶館。茶館有上百年歷史,蓋碗茶、老虎灶、蜂窩煤爐子、鐵茶壺。。。無不顯示其悠久。

在這裡喝茶的多為本地老人,他們作為活化石般的存在,吸引了大批外地客來此採風。但隨著歲月的流失,這裡喝茶的老人越來越少。泡茶館,會會老友,在鏡頭下擺擺姿勢,變成了他們每天的日常。

老闆也是個耿直人,知道這些老人多為五保戶,也知道這些老人才是茶館的精髓,所以這裡本地老人免費喝茶,外地遊客也才十元一位。

越民族的越世界,觀音閣現在不僅吸引了年輕人,也吸引不少外國人來此參觀,希望它越走越遠吧。

商務精緻系

在成都,除了那些老成都範的茶館,那種精緻的茶舍也越來越多。他們大隱於市,私密性很強,是商務談判、聊天、密會的最佳去處。

散 花 書 院

散花書院坐落在水街,是一家文化主題書院,據說是流沙河所題,遠遠望去,自有一番氣自高的風範。

茶園傍水,裝修質樸典雅,書香、茶香、悠悠古琴,讓你靜下心來體會茶文化特有的寧靜。

無處不在的精緻,讓這裡的每一刻都變得美好。

拂 塵 茶 舍

拂塵茶舍是一家小院,整體裝修有點蘇杭的小園林特色,細緻、精巧。晴朗的時候,可以在院裡喝茶,一切都那麼渾然天成。

茶舍裡的裝修也是古韻、質樸。三五好友,閒坐於此,不拘於形式,無處不透著自在。有興趣,還可以邀服務員給你表演茶藝,也是茶趣滿滿。

成都的茶樓成千上萬,格局風格也包羅萬象。哪種是你的菜呢?於我,還是路邊的壩壩茶最合心意。瓜子、花生、水果下茶,再鬥兩把地主,完美的人生不過如此。

擺一下你喜歡的茶館嘛,也許同道中人,約到一起喝茶也不錯喲!

- END -

出品:成都全接觸

文:過過 | 主編:JYCrow

圖: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由成都全接觸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成都記憶:老茶館裡的老茶客
    在成都雙流有個叫彭鎮的小地方,鎮上有個歷 史超過百年的觀音閣老茶館,茶館歷史悠久,韻味十足,受到大批攝影人的追捧,於是聲名鵲起。這間小小的茶館,便成了名符其實的「網紅」茶館。
  • 成都小眾地方,觀音閣老茶館歷史悠久,成為「茶館的活化石」
    成都人愛喝茶,1909年編的《成都通覽》記載,當時成都有516條街道,454個茶館。1935年,每天去茶館的人佔成都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在成都,如果能推薦一個小眾的地方,一定是觀音閣老茶館。觀音閣老茶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茶館的活化石」。距成都市區20多公裡,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彭鎮馬市壩街。以前是寺廟,民國初年改成茶葉店。建國後,觀音閣的觀音造像全部被毀,但當地人還是喜歡叫它觀音閣。
  • 老茶館,成都鮮為人知的一面
    想要了解成都,成都的老茶館便是來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如果說當下高樓林立的城市樣貌代表著成都的今天,那成都的老茶館一定是成都的昨天,來到成都彭鎮觀音閣老茶館,仿佛翻開了一本泛黃的舊曆,一張藤椅,一桿煙槍,再泡上一杯三花茶,從清晨到黃昏,從往昔到當下,老一輩們聚集於此,述說著一段段關於老成都的佳話
  • 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走,洛帶老茶館吃茶去
    泡茶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歷來如此,老成都人眼中,茶館總有難以忘懷的回憶。 據《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街巷共計516條,而茶館即有454家;1930年代,成都共有茶館近600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到如今,據不完全統計,成都茶館已超15000家,可見茶館對於成都的重要性。
  • 這是成都最老的茶館
    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 俗語說「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 1938年《新民講座》的主編肖軍 曾驚嘆成都茶館之多: 「江南十步楊柳,成都十步茶館」
  • 龍門陣擺四川 | 茶館小成都
    有人說,成都是這樣一座安逸得板的城市——一半人在火鍋店,另一半人在茶館。火鍋店最多幾個小時也就出來了。茶館嘛,好傢夥,一坐就可以坐一天。如果說成都是泡在茶裡的城市,茶館又何嘗不是將大千世界濃縮了的成都。在成都的茶館裡,你可以採耳、可以嗑瓜子、可以吃點心、可以看報紙(現在是玩手機)、可以賞演出、可以擺龍門陣,甚至還可以喝茶!
  • 成都可以喝茶啦!這四家老成都茶館的代表你都去過嗎?
    對於成都這座無茶不歡的城市,老茶館飽含了當地人對喝茶的執著和文化的傳承,今天神鵰俠旅就帶大家品鑑四家代表著老成都氣質的茶館,感受成都人對喝茶孜孜不倦的執著。彭鎮百年老茶館——觀音閣茶館冬日出太陽,這事對成都人來講,是可以發條朋友圈得瑟的;恰逢周末,陽光明媚的日子,從市區驅車20多公裡前往雙流楊柳河邊的彭鎮去喝茶!
  • 成都老茶館,成都文化的代表之一!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就是起源於四川。在清末的時候,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就開滿了茶鋪,在茶鋪裡面的標配就是竹子做的大圈椅子,還有就是蓋碗兒茶。而在茶館不僅僅是喝茶還有很多的項目,比如小商小販挑著擔子賣東西,擦皮鞋補鞋的, 掏耳朵的,按摩的,修腳的等等等等,仿佛成都的茶館就是一個大型娛樂場所,什麼都有。
  • 成都這個老茶館,本地人一塊錢外地人十塊錢!來一趟發現也值了
    而在成都卻有這麼一個老茶館,正大光明地列出外地人價格和本地人價格。這個地方就是位於雙流彭鎮的觀音閣老茶館,整條街都是上個世紀的古老的川西壩子風格的建築。而觀音閣的歷史更加悠久。大約在一百年前左右,一場大火將整個小鎮都燒毀了,唯獨觀音閣倖存,當地居民認為是菩薩保佑,所以就取名了叫做觀音閣。
  • 尋味成都:百年老茶館,回味舊時光
    到成都的這段時間,陰雨綿綿,臨出發川西前竟還下起了雨,幾番糾結,還是冒雨前去了……老茶館坐落在雙流彭鎮楊柳河畔,來人老遠就可聞到老建築的木質氣味。屋裡光線也不是很好,但彭鎮的老人們卻對這兒情有獨鍾,煙杆的敲打聲和打牌時的嘈雜聲交雜在一起,定格成老茶館的百年寫照。這裡沒有都市的喧囂和浮躁,有的是一種自在和悠閒。
  • 講座|王笛:老成都的茶館、文化與生活
    講座現場(圖片提供:尋麓書館)都說成都的茶館最多,但是我們沒有去回答:為什麼?成都比上海的人口少多了,成都在晚清時三十多萬人,民國時五六十萬人,那個時候上海人口遠遠超過成都,但是茶館卻比成都少得多。民國時期,上海就一百多家茶館,成都有五六百家。為什麼成都人這麼依靠茶館,上海人不是這樣呢?人們在茶館裡做什麼?
  • 成都印記:一個隱藏著慢成都的老茶館,老成都擺龍門陣你見過嗎?
    鶴鳴茶社:一個隱藏在了成都市市中心人民公園裡面的一個頗有歷史的老茶館子,鶴鳴茶社原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大邑龔姓人家所建,初為兩層中式古典建築,是民國時期少城公園內六大茶館——鶴鳴、枕流、綠蔭閣、永聚、射德會及文化茶園——之首,也是目前成都主城區所有茶館中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茶館。
  • 讓遊客不敢去第二次的成都老茶館,到底做錯了什麼?
    「再也不也敢去成都的茶館了」。剛剛回北京的朋友這麼說。前幾天他去了一次成都的茶館,去之前聽了本地成都人的熱情推薦。據說悠閒自在,舒適並且無人打擾,能體驗到老成都的市井氣息。 其實以前的茶館不是這樣的成都的茶館成名已久,作為是成都的特色文化之一以前的茶館幾乎佔據了成都人所有生活。
  • 成都質樸古鎮,街上的商店都不掛招牌,老茶館從民國火到現在
    四川成都是天府之國,如果說要找一個最能體現它慢生活的地方,我覺得是彭鎮;如果要找一個最原汁原味的老茶館,我覺得是彭鎮上的觀音閣老茶館。彭鎮是一座質樸的古鎮,距離成都20多公裡左右,不遠,但氣質上卻有很大的不同。
  • 閒譚 ▏老成都茶館裡的堂倌
    可以這麼說,如果茶館是成都的一大亮色,那麼,堂倌就是茶館的一大亮色。過去老成都的茶館是多功能的,它不僅僅可以喝茶,還兼具議會(擺龍門陣)、法庭(調解)、情報交換(聯絡)、天府廣場(聚會)等多項職能。茶客也是來自成都的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五花八門什麼樣的人都有。
  • 成都為什麼那麼佛性?一個百年老茶館道出了秘密
    這種「遺世獨立」的生活態度構成了人們對成都最粗淺的「休閒之都」認識,也引發較深層次的「少不入川」的慨嘆,更有「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乃是卓文君」的深刻見解。而成都老茶館恰如川菜中一撫辛辣的涼粉,在成都激進的發展中時刻提醒著這座城市要記得「冷眼旁觀」。成都彭鎮觀音閣老茶館乃是茶館文化的縮影。
  • 掌柜不如堂倌:老茶館裡的茶博士
    成都人給外地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閒逸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坐茶館吃閒茶是每個成都人每日必須的生活項目,在老成都大大小小有好幾百個茶館供人們休閒娛樂。一則老成都的民謠很生動反映了茶博士的忙綠現狀:日行千裡未出門,雖然為官未管民。白天銀錢包包滿,晚來腰間無半文。每天忙碌不停,走動不停,但是卻沒有邁出大門一步,名字裡有個「官」字,但是此「倌」非彼官呀。茶博士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直接從顧客手裡收取茶錢,可是晚間還是得如實交給老闆,自己只不過是打工幹活的。
  • 成都是個大茶館,茶館是個小成都!
    ,成都是一個大茶館。舊時成都,熟人在街上打招呼,總是說:「口子上吃茶,茶錢該我的。」成都作家李劼人描述晚清成都市民對茶館的依靠:家裡來了客人,假使認為是朋友,必要約你去吃茶。解放前的一幅老照片裡,一位黝黑乾瘦的菜農進城賣菜,在茶館的竹椅上吸著茶碗,菜筐在腳下——在茶館裡賣菜,喝茶賣菜兩不誤;身後的新老茶客,掏著耳朵,斜倚著竹椅打瞌睡,興致勃勃地討論著在北平、上海已是舊聞的新聞。
  • 成都這家上了央視的老茶館,有最資格的老成都味道
    ,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老成都的文化中,除了麻將文化,最經典的應該就是茶館文化了。泡茶館,歷來是成都人最典型的休閒生活方式之一,與生俱來的從容和骨子裡的悠閒,再沒有比泡茶館更能體現。茶館裡面可以「擺龍門陣」,常人可以談古論今,發洩不滿;文人可以看盡人生百態,世事炎涼;甚至在以前,鄉鄰有了矛盾,茶館還是斷官司的場合。
  • 《么妹茶館》,一部反映成都茶館文化的喜劇電影即將來襲
    四川是中國產茶大省,而成都茶館又全世界聞名。成郡茶館不僅數量多,自古以來就有「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的說法,而且地方特色濃鬱,歷史悠久,人氣火爆,喝茶的人形形色色,一個茶館就是一臺戲,長演不衰。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