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河保護區建立社區共管共建機制

2020-12-13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訊  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兩年以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建設為契機,將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社區經濟發展相結合,建立社區共管共建機制,使社區居民參與自然保護,達到共管共享雙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的。

  隨著唐家河保護區生態保護力度加大,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加,低海拔區域野生動物遇見率極高。野生動物活動範圍逐漸擴展到人居生活區附近,活動蹤跡也越來越頻繁,給保護區社區居民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同程度損失,導致唐家河社區居民與野生動物在資源佔用、空間共享等方面存在矛盾關係。根據唐家河保護區近3年的調查統計,保護區內社區每年因野生動物肇事造成農作物受損面積約50畝,養蜂受損約60箱,而村民防範手段有限。

  為解決野生動物肇事衝突,唐家河保護區成立了保護區社區共管共建委員會,建立社區共管共建領導小組,形成了以保護區為主導,地方政府為後盾,社區為主體,學研參與,企業拉動,公益組織支持,六位一體的社區共管機制。保護區還積極開展社區技能培訓,調整產業結構,改變社區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扶持發展雷竹、中藥材和養蜂等特色生態產業,支持社區適度開展農家休閒、住宿、餐飲等第三產業,主動避讓野生動物危害農作物。保護區設立公益性管護服務崗位,使百姓轉產變身就業增收,減少對自然資源和傳統產業的依賴,讓社區百姓參與到自然生態保護中,共享自然生態保護紅利。建立了以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為主,不斷吸納保護區、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的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基金,實現了以社區為主體的野生動物肇事定損、調查、補償,促進了「保護區-社區-社會力量」的多方聯動。(廖佳佳)

相關焦點

  • 唐家河,科普教育基地的搖籃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完好的生態保護成果是生態文明教育、自然科普教育的核心基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保護區的科普教育環境吧靈猴谷生態步道1.5公裡,香妃森林環山(小環線)步道2公裡,百雄關(控夷關)生態步道800米,水淋溝生態觀察步道1.5公裡,摩天嶺-陰平古道步道4公裡,摩天嶺長徵文化主題教育路線,陰平古道歷史文化主題教育路線,落衣溝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體驗教育路線。
  • 唐家河,科普教育基地的搖籃~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完好的生態保護成果是生態文明教育、自然科普教育的核心基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保護區的科普教育環境吧!一個自然環境教育基地唐家河保護區以7座主題館、9條主題遊步道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在唐家河開展科普教育及生態旅遊,是一個集科普教育、研學旅行為一體自然環境教育基地。
  • 唐家河「保護+」確保岷山山系森林生態安全
    本報訊  近年來,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為手段,將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與聯動合作、創新機制、教育宣傳等相結合,植被覆蓋率提升到94.74%,輻射帶動周邊3個鄉(鎮)8個社區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在為面積達4萬公頃的保護區提供有效保護的同時,還確保了岷山山系森林生態安全。
  • 最美保護區評選70|廣西山口國家級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廣西區)
    保護區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保護和研究我國乃至全球紅樹林生態系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基地,是「廣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西綠色環保教育基地」「廣西科普基地」,還是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學的科研、實習基地。  保護區中具有英羅港有我國生長最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海欖林。此外,保護區附近水域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儒艮的活動區域。
  • 萬源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鄧劍帶隊赴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
    為了認真學習借鑑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智慧唐家河·建設標準化管理"的優良經驗,以及在資源保護、自然教育、社區共管等方面取得的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為加快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展步伐,按照萬源市政府、保護區管委會安排部署,近日,萬源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鄧劍、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袁陽以及副主任郭仕壇帶領林業
  • 水獺來了 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群"稀客"到訪
    據悉,這是在唐家河社區河道首次監測到成群水獺活動,也是首次在該區域拍攝到成群水獺的影像資料。  入冬以來,位於四川省青川縣境內的唐家河保護區內雪壓青山,每到晨昏時刻,各種野生動物下至河谷覓食活動。扭角羚、小麂、野豬等野生動物走村入戶,採食油菜、白菜、蘿蔔等,村民們對此已習以為常。
  • 來唐家河森林王國參與自然保護與冬季巡護[12.31 四川]
    費用包含:保險費、食宿費、交通費(成都-唐家河往返)、門票、物料費、專家費、活動費、保護區管理費備註:費用不包含往返航班以及個人消費產生的費用。保護區的冬季巡護體驗保護區周邊社區冬季生產與生活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小小的村落往往能成為當地流傳文化的縮影。
  • 四川唐家河保護區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獺活動畫面
    江琪 苟小華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1月16日,在四川青川境內的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工作人員馬文虎在巡護過程中意外觀察到一隻水獺在河裡活動的身影,並用手機記錄下時長15秒水獺活動的視頻。馬文虎告訴記者,當天上午9時30分許,他獨自一人在保護區內巡護,走到保護區松光梁處,突然看到河裡有一隻水獺正在遊動。「當時就看見它從上往下遊,我就掏出手機拍視頻,後來有一輛車經過,水獺似乎聽到聲響就藏在河裡的石頭下面不出來了。我讓車趕快開走,後來我一個人又等了一段時間,它還是沒出來。」馬文虎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 通州婦幼共建共管廊坊婦產醫院
    原標題:推動「通武廊」公共服務同質化 通州婦幼共建共管廊坊婦產醫院11月26日,通州區婦幼醫生蘇濤(右一)和助產士劉洋(左一)在廊坊市婦產醫院為產婦手術接生  通州婦幼與廊坊市的合作始於2016年,2020年6月,通州婦幼與廊坊市婦幼保健中心籤署了深化協議,決定共管共建廊坊市婦產醫院。通州婦幼派出多名專家援建廊坊市婦產醫院,培訓當地醫護隊伍,幫助當地建立健全各項醫療制度。北京優質的醫療技術推動通武廊地區公共服務同質化發展。
  • 唐家河:山河之靈——四川唐家河,大熊貓的樂園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青川縣境內,東接青川東陽溝省級自然保護區,西與綿陽市的平武縣毗鄰。面積4萬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與臺灣南投縣建立社區交流機制
    日前,臺灣南投縣民眾服務社一行24人,到廣西南寧市青秀區鳳嶺北社區,開展兩地基層社區參訪交流活動。考察團一行參觀了鳳嶺北社區基礎建設、社區服務成果展示,並座談交流兩地社區工作、社區管理與服務,首次實現南寧市與南投縣兩地基層社區流,收穫了友誼,促進兩地交流合作。
  • 靚社區丨秀川街道營門灘社區:「黨建+物業」打造服務連心橋
    近年來,營門灘社區創新打造了「黨建+物業」工作模式,建立起以社區黨組織統籌引領,網格黨小組主體實施,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黨員業主參與共商共治,合力實現小區共管、共建、共享、共提升的紅色物業服務模式。整合轄區各方資源,凝聚社區、物業公司、業委會、居民黨員、樓棟網格、共建單位力量,聯動服務居民,推動了社區治理與物業服務同頻共振。七裡河區中建一局是營門灘社區的共建單位,自從中建一局集團建設萬達項目以來,雙方進行了多次「共駐共建」活動,獲得了轄區黨員及居民的一致好評。
  • 呼籲共享電動車「共建共享共管共治」
    呼籲共享電動車「共建共享共管共治」 2020-12-10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索治理新模式 泰安市泰山區建立「鄰戶結對共建」機制整治店鋪...
    據了解,街道在萬達金街店鋪建立了「鄰戶結對共建」機制,實行紅旗、綠旗、黃旗分級管理,具體來說,實行「日考核、旬評比、月獎懲」,採取現場檢查和鄰裡結對共建相結合的方式,每天由商管、物業、社區、行政執法、市場監管所對經營業戶按照「門前五包」標準進行巡查打分,每10天根據日常打分情況評定等級,考核評定分三個等級並給予相關獎勵與處罰。
  • 珠海市長:橫琴與澳門將成立共商共建共管機構,已有初步方案
    珠海市市長姚奕生在發布會上表示,珠澳合作更多的是要把橫琴開發這篇文章做好,橫琴與澳門將成立一個共商共建共管的新機構,已經有了初步方案。姚奕生介紹稱,下一步橫琴開發建設要用新的機制來做,其中一「新」是分線管理:「我們也正在跟澳門緊鑼密鼓地商量,初步有了想法,但這個最後要等國家同意來實施。
  • 野生動物如何保護 社區如何共建共享……解析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滕晗7月21日,湖北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健雄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三季度例行發布會上介紹,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已歷時5年,制定資源保護、生物監測、科研科普、社區共建等
  • 瀘溪武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開展溼地社區共建共管活動
    據介紹,通過溼地共建共管活動的開展,大家自發地參與到溼地保護中來,加深了社會公眾對溼地認識的了解,夯實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拓寬了生態文明理念的傳播渠道,提高了群眾環境保護的思想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