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巖茶的江湖裡,有兩個老大。
一個,是大紅袍。
另一個,不出意外,就是肉桂了。
遙想當年,當大紅袍名氣最鼎盛的時候,那是一個威風。
被當做國賓禮,被周總理戲稱為「半壁江山」的它,見證了一段中美外交史。
然,隨著歷史風雲的變化,巖茶江湖內,源源不斷的有著新勢力湧起。
肉桂,便是巖茶圈新勢力的典型代表。
近幾年,隨著肉桂的影響力不斷擴張,大有趕超大紅袍的苗頭。
不出意料,當今的巖茶茶王,名號是大紅袍的。
而不遠的將來,這樣的稱謂,很有可能落到肉桂的頭上。
依麻花來看,這樣改朝換代的事,誰說得定呢!
像遙遠的非洲大裂谷上,每一年的雨季來臨,都有著新的獅子王在誕生。
究竟,孰才是未來的巖茶之王?
完全可以拭目而待!
《2》
前不久,麻花有參加一場鬥茶賽。
那場民間舉辦的鬥茶賽上,用來參賽的茶,清一色的是大紅袍。
原本,那場大紅袍專場的比賽裡邊。
最大的看點,是看各家的拼配技術。
因為,將大紅袍拼配得好,很考究實力。
能夠不露痕跡的,完美和諧的,將好幾種不同的茶,天衣無縫的拼在一起。
可以證明,這款茶背後的制茶師,水平真的夠牛!
很多時候,武夷山裡的制茶老師傅們,他們手裡最值錢的東西,就是關於拼配的秘方。
到底,一款色香味醇,香氣與湯感達到完美狀態的大紅袍,到底是怎麼拼出來的?
這點要是拿來問麻花,咱也不知道答案。
畢竟,武夷巖茶的核心制茶機密,不就是這各家的拼配秘方嘛。
這些,可都是各家的吃飯傢伙,是密不外傳的吶。
話題扯遠了,再來說到那天的鬥茶賽。
那天,聽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
「**號大紅袍裡,竟然放這麼多的肉桂,真捨得下料!」
原來,那天一塊同桌喝茶的人,紛紛猜到了某款大紅袍裡,拼進去了不少肉桂。
聞蓋香上,有著辛銳的桂皮香。
並且茶湯裡,將湯水吞咽入喉後,還有著微微的辛辣感。
不誇張的說,那款參賽的**號大紅袍,可比市面上的某些肉桂,喝起來更要有「肉」味。
這下,相信大伙兒們看到這,心裡也會嘀咕了。
為什麼說,大紅袍裡拼進去過多肉桂,會被人視為「捨得下料」呢?
按麻花來看,這從某點層面來看,能夠反映出大紅袍和肉桂的江湖地位變化了。
當下在不少的巖茶愛好者心裡,肉桂的地位,可要比大紅袍來得更重吶!
那麼,進入今天的正題。
究竟巖茶江湖裡,新老兩任大當家,大紅袍和肉桂,究竟有什麼不同?
《3》
第一點,是品種的不同。
肉桂和大紅袍,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品種。
而當前的武夷山裡,肉桂得到了廣泛的種植和推廣。
肉桂的身影,遍布三坑兩澗、三十六峰、七十二洞等各大正巖山場內。
作為從名叢開發而成的,優質高產的品種。
肉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據記載,在1985年,肉桂就被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品種。
當年在省內外,就多有引種。
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肉桂不斷擴大了栽培範圍。
不誇張的說,全武夷山的巖茶產區內,起碼有三分之一的種植面積,都被肉桂牢牢的佔著。
對比肉桂如日中天的勢頭,這旁的巖茶老大哥,就顯得落寞了許多。
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大紅袍,在當前的茶界,仍然是討論不休的話題。
隨著真正的大紅袍,消失在世人面前後,大紅袍的真實身份,就成了謎。
九龍窠的崖壁上,那六株被人瞻仰的母樹大紅袍,某種程度上,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
據現代科學手段的檢測,那六株母樹,不過是多個名叢的混合體。
現在,大伙兒們再去提及大紅袍。
很多時候,並不是特定的一種茶,而是泛指的一類茶。
指的是,通過各家的拼配手段,拼配出來的商品茶。
從品種的限定來看。
明顯的可以對比出,肉桂的品種選擇,原料更純、更單一。
而大紅袍的品種選擇,則是包羅萬千。
甚至於,往最廣的層面上來看,所有的巖茶,都可以歸入大紅袍的範疇。
大紅袍,作為武夷巖茶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擁有著包羅萬千的特性!
《4》
第二點,香氣不同。
不論是拿任何的茶來對比,肉桂的茶香,都特別的有特色。
在一種花香當道,脂粉香妖嬈的茶葉堆裡,顯得分外與眾不同。
所以,當一款大紅袍裡,拼進了過多的肉桂,絕對能夠成為全場亮點。
因為明顯,因為特別,因為個性特點,分外顯眼。
縱觀絕大部分的巖茶,肉桂的品種香——桂皮香,都屬於很小眾的存在。
肉桂的桂皮香,辛銳而高揚。
類似於,滷料裡的桂皮氣息。
寒冬臘月裡,當受了寒,鼻子有些齉的時候。
打開滷料包裡的桂皮,取出兩塊,湊近鼻端,認真的去聞。
那通竅的效果,堪稱一絕!
麻花相信,當茶友們嘗試過這個方法,真正的聞過桂皮的味道後。
絕對的,一定的,對這股子桂皮香氣,印象深刻。
不過,對比起桂皮的強大氣息。
武夷肉桂作為茶的一種,那股子強勁的桂皮香,威力程度自然不同。
肉桂茶裡的香氣,沒有滷料裡的桂皮,來得那麼直接迅猛。
並且,很多時候,肉桂辛銳的桂皮香裡,還會和花香、果香、焦糖香等,一同登場。
從香氣的層次多變性來看,自然是肉桂更勝一籌。
畢竟,武夷巖茶裡,可還是有著,香不過肉桂的說法!
而具體到大紅袍,由於大紅袍真身的消失,連帶著它的品種香氣特徵,也成了未解之謎。
不過,按不少武夷山當地的,老一輩的師傅回憶。
當年,真正的大紅袍,擁有著特別的花香。
或是桂花香,或是蘭花香。
但如今,真正的大紅袍,究竟是什麼香氣,沒有人能準確知道答案!
《5》
第三點,滋味不同。
提到肉桂的滋味,最為出名的是辛辣感。
所謂的辛辣感,到底是什麼?
這是種,在喝品質好一些的肉桂時,常會有的愉悅感受。
將茶湯喝下時,湯水吞咽入喉嚨後。
在喉嚨間,會有著一絲絲的辣感。
這種辣感,並不明顯,但很舒服。
與其他的茶湯滋味,綜合在一塊,形成了分外獨特的,複合型的茶湯滋味。
這年頭,麻花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愛上了喝肉桂。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肉桂的特別滋味。
肉桂,與「辛」這個字,特別的有緣分。
在香氣上,肉桂的桂皮香是辛辣的。
而在湯感上,喝起來是帶辛辣的。
一句話,這種奇妙的喝茶刺激體驗,換作了旁的茶,根本找不到!
除了肉桂之外,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對比下,這大紅袍的滋味,則要更加的千人千面。
如果說一千個觀眾就一千哈姆雷特。
那麼,武夷山裡有一千個制茶師,就會做出一千款的大紅袍。
並且這些不同的大紅袍裡,還時常進行著微調和改變,增增減減。
根據市場上,大眾的喝茶口味,不斷的進行調整。
以求達到,盡善盡美的狀態。
所以呢,我們當下喝到的大紅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滋味!
要想拼出一款合格的大紅袍,滋味上只需要做到四個字,香清甘活,就完全足夠了。
《6》
聊完一段巖茶江湖裡,大紅袍和肉桂的恩怨。
麻花想到了,過去課本上背過的古詩。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究竟,這句盛讚,該適合頒給大紅袍呢?還是肉桂。
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總之,巖茶圈內論起地位,大紅袍和肉桂都完全有實力,冠冕稱王!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