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書道現在在世界上還是比較出名的,當然,日本的書道離不開中國古代書法的影響,我們從唐朝日本向中國的學習情況,就能夠看出來,日本的書道離不開中國書法這一母體。
公元810年至823年,也就是日本弘仁年間,日本全國尊崇中國的唐朝文化,史書記載,當時的日本「萬事以唐朝為楷模」。所以,日本的書法當然也是以中國書法為楷模的。當時的唐朝人對王羲之的書法比較喜歡,所以,王羲之的書法體也在日本大為流行,當時王羲之書法體由一些來中國學習的日本人帶回了日本,給日本書法深遠的影響。
我們今天就來講講唐朝時期,日本三大出名的書法家,這些書法家在日本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中國人的學生。
第一個書法家:最澄
此人是日本平安朝初期的一個僧侶,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是著名的佛教大師。史書記載,最澄曾經在中國浙江天台山學習過天台教規、戒律還有禪宗。
最澄最早來中國的時間是公元804年,他是和遣唐使一起來中國的,805年就回到了日本,中國的書法對最澄的感染力非常大,他對中國書法也是愛不釋手。史書記載,最澄在回國的時候,帶走了王羲之和王獻之的筆跡。
因為當時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來中國,所以當時唐朝文化給日本的政治、學術還有藝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眾多書法名跡也流傳到了日本。
第二個書法家:空海
此人也是日本平安初期的僧人,他是日本真言宗的創始人,此人對漢學有著精深的研究,在空海留下的著作中,有很多中國文字和音韻的資料。史書記載,空海工詩文,精書法,此人和嵯峨天皇、橘逸勢並稱為日本的「三筆」。
空海還有一個稱號:「日本第一位書法大家」,空海是和最澄一起和遣唐使來到中國的,他在唐朝居住了兩年時間,在806年的時候回到了日本。在回日本的過程中,空海也帶走了大量中國書法筆跡。
史書記載,他曾帶回日本的有王羲之、歐陽洵以及其他中國書法家的書法筆跡並將其獻給嵯峨天皇。在日本,空海還有一個「五筆和尚」的稱號,意思就是他擅長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五種字體。
雖然空海在日本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不得不承認,空海的書法仍未能擺脫對中國書法的模仿。史書記載,日本弘仁、天長年間之前的日本書法,只是模仿中國唐朝的書法而已,其書法並沒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
可見,空海這個日本第一書法大家,也只不過是中國人的徒弟,也只不過是模仿中國書法的書法家而已。
第三個書法家:橘逸勢
此人也是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書法家,和上面兩位一樣,此人也是在公元804年和日本遣唐使一起前來中國的,他在中國留學期間,主要學習中國的書法和琴藝,史書記載,橘逸勢曾師從柳宗元,在隸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橘逸勢在唐朝還有一個稱號:「橘秀才」,他在唐朝一共學習了兩年時間,還留下一個作品叫《尹都內親王願文》。據記載,橘逸勢的這個作品運筆自由奔放,而且書法中還有日本人的情趣,有學者指出,從橘逸勢的書法中能夠看出日本式書法的雛形。
總之,當時日本的書法雖然各有不同,但是這些書法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書法都是以中國書法體為根底的,而且這些人的書法造詣也都是基於中國人的,中國書法確實是日本書道的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