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套種小香薯,「套出」致富新路子

2020-12-14 布爾津縣廣播電視臺

近日,在布爾津縣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的雲水岸採摘園裡,迎來了小香薯收穫的時節。種植戶李正信、李世東父子正和其他村民一起忙著採挖、清洗、包裝和裝車運輸,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

「你別看這個香薯個頭不大,但營養價值高,含多種維生素,吃起來軟糯香甜,入口即化。」李世東介紹說。

據了解,李世東手中的小香薯,個頭小、糖心金黃、皮薄如紙,粉糯香甜,口感細膩。此外,小香薯還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以及鉀、鐵、硒等10餘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均衡的綠色健康食品。

原來,李正信、李世東父子是村裡的沙棘種植大戶,去年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引導下,嘗試著在自己的沙棘地裡套種了10畝地的小香薯。期間,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還到他這來實地指導,沒想到喜獲成功,今年他又套種了50畝地小香薯,在不影響果樹生產的前提下就能帶來增收。沙棘樹型小,對林間套種的作物採光不會產生影響,而且,生長後期,小香薯的植株葉片生長,適逢夏日高溫,可做到果園地面保溼和限制林間雜草生長,由此一來,沙棘套種小香薯可謂說是一舉兩得。

「小香薯畝產平均達500公斤,市場價每公斤7元左右,現在已經訂購出去10噸,剩下的也不愁賣,通過小香薯能給我帶來17萬左右的收益呢!此外,我還嘗試套種了花生也不錯,真是『套出』致富路啊!」李世東激動地說。

依靠「農旅結合」的發展方向,李正信、李世東父子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在他們的雲水岸採摘園裡,種植了沙棘、蜜瓜、花生、小紅薯、甜玉米、西紅柿等一些遊客可採摘的品種,遊客既能欣賞鄉村田園風光,又能體驗特色農產品採摘的樂趣。現在是旅遊旺季,採摘園每日接待遊客150餘人,日均收入6000元左右。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小香薯種植規模,開展小香薯種植技術培訓,不斷提升種植和管理水平,引導更多的村民加入種植小香薯行列,帶領村民走上一條發展特色種植的致富路。」託庫木特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姜敬忠說。

今後,布爾津縣將繼續以「全域旅遊」為發展目標,圍繞特色農產品做文章,積極推動「旅遊+農業」的發展模式,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橫縣這村子果蔬套種,「套」出致富新路子
    以短養長有效實現增產增收在馬山鎮新龍村百香果種植扶貧示範園裡,工人們正操作機器將切成小塊的馬鈴薯種植到百香果地裡,現場一派熱鬧繁忙的冬種景象。產業園負責人 蔣健:我們的扶貧產業園有50畝,由我們公司接手後進行新老品種的交替種植,並採取立體式的種植模式種植冬種馬鈴薯。
  • 「刺梨+香薯」一地多收益
    日前,在六枝特區巖腳鎮太和村小香薯種植基地,村民們趕著春季黃金季節,搶抓時間,成功種下1萬斤小香薯種子,開啟致富新路子。「種的時候,每邊兩行,種兩個。這樣的話,避免中間有的死根,發芽率會高一點。」在小香薯種植基地,農業農村部門的工作人員加強現場技術指導,村民們分工協作,有的拉溝,有的播種子,有的撒肥料,有的蓋土……一幅繁忙的春耕生產圖躍入眼帘。村民高客英表示,這幾年的農忙時節,種好自家洋芋、辣椒等農作物後,都會到基地務工,幫助增加家庭收入。「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既有錢賺,又能看顧家庭。」高客英說,對於現在的生活,打心裡感到滿足。
  • 西龍崗:種下小香薯 生活香又甜
    廣信訊 去年以來,廣信區湖村鄉西龍崗村以產業扶貧為著力點,通過村幹部或致富帶頭人領辦、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願參與、貧困戶統籌參與的「一領辦三參與」方式,深入實施產業「造血」工程,大力發展靈山小香薯種植產業,實現貧困戶既當股東有分紅,又當工人有收入的良好脫貧格局,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不返貧、能致富、奔小康,村集體有收入、能增收。
  • 「香薯小農場」為扶貧助農注入新活力
    「我和孩子一起來認領這塊香薯田,希望能在收穫生態綠色農產品的同時讓孩子真切感受付出才有回報,也為精準扶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日前,市民劉先生帶著孩子來到白龍山街道三門村「香薯助農」黨員愛心農場,認領了一塊屬於自己的「香薯小農場」。
  • 獼猴桃樹下套種什麼好?獼猴桃四種套種模式助果農收穫雙倍效益
    對獼猴桃園進行套種可以有效解決單一種植獼猴桃幼樹生長周期長、見效慢與果農急於致富之間的矛盾,進而增加果農的經濟效益。下面小編收集整理了在獼猴桃園上套種蔬菜、藥材、糧食和經濟作物等作物的套種模式供果農參考。
  • 天目山第三屆小香薯文化節拉開帷幕!2018「網紅」小香薯開賣啦
    作為浙江小香薯種植示範基地,天目山種植的小香薯甜度可達7-12度,接近水蜜桃、葡萄等糖分高的水果。臨安小香薯4月播種,7月初收穫,一年只有2個月時間可嘗鮮。今天,天目山鎮第三屆小香薯文化節拉開帷幕,大批客商、遊客來到天目山九裡村,品嘗正宗的天目山小香薯,感受美麗的的天目山。
  • 林口:林地套種中藥材 開啟脫貧「新路子」
    記者在林口縣奎山鎮上三陽村中藥材種植基地看到,一排排松樹苗套種的中藥材特別引人注目。今年該合作社利用退耕還林地、山坡地進行嫁接紅松套種中藥材的新嘗試,形成了上面種樹、樹下種藥的發展新模式。林下套種中草藥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和空間,抑制雜草生長,而且可以在幼齡紅松期提高收益。
  • 江蘇睢寧嵐山鎮:林下開出致富花
    秋日的早晨,在嵐山鎮黃山小區前面的林菊套種地裡,一群大嬸在綠油油的菊花地裡,愉快地為菊花攬繩,以防止菊花長塌,大嬸們矯健的身影、挺拔的欒樹、向上積極生長的菊花,在我的眼裡,就是一副「鄉村振興」的畫面。進入夏季,嵐山鎮黃山村今年春季種植的300多畝欒樹下,被套種上了杭白菊。這項林菊套種的產業為村裡的低收入戶帶來不少的就業機會。譚以芹是村裡的低收入戶,她主要負責菊花的壓花、平茬、攬花、除草、鬆土、澆水等田間管理工作,每天可以掙到50元的工資,當天結算。菊花收種時候,收入更高。
  • 雲和扶貧小香薯迎來大豐收
    日前,雲和縣白龍山街道三門田園綜合體舉行首屆淘薯節,表達村民對於增收致富的喜悅之情。各地遊客與村民歡聚一堂,共赴香薯盛會,共話美好生活。  淘薯節上舉行了歌舞表演、香薯拍賣會、互動小遊戲,挖香薯大賽和畲歌對唱表演等一系列精彩活動。
  • 隆桑鎮:臍橙林下套種香芋南瓜一舉多得
    現在的隆桑鎮恆瑞千畝高原臍橙基地,漫山的臍橙果花正熱情綻放,遍野飄香,果農正在臍橙林下忙碌的勞作,呈現一幅充分希望的春種畫卷。 護理員正為香芋南瓜苗培土 原來,恆瑞臍橙基地正在臍橙林下套種香芋南瓜,目前已經完成瓜苗種植18萬株,面積達
  • 栽培山藥,如何套種黑小麥實現雙豐收?
    我是城鄉彩虹橋,很願意聊聊關於山藥套種黑小麥的話題!一,什麼是山藥?山藥,是我們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品種!既可作主糧,又可作蔬菜,在我國北方及南方等地方都有大量種植。是農民朋友們致富增收的好產業。除了做蔬菜,我們這裡經常走街串巷賣的糖葫蘆,就有山藥製成的。綿軟爽口,甜甜蜜蜜6,很受歡迎。我們這裡土話又叫它土薯、山薯、山芋等等!常吃山藥,還能健脾益胃、助消化,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還可以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預防心血疾病,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常吃山藥,好處多多。
  • 河南舞鋼廟街:林下套種中藥材有「錢途」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現如今,綠色經濟成為了農業的發展方向,林下種植也成為了熱門的項目。在林下開展種植項目,不僅有很好的生態效益,也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極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近日,河南省舞鋼市廟街鄉郭窪村因地制宜,開闢出了一條林下種植中藥材的套種模式。
  • 致富不砍樹林下有洞天 泉州林下經濟產值近26億元
    在這場國內規格最高的石斛藥膳大賽的背後,泉州林下經濟正發展得「有滋有味」。□本報記者 朱娟娟 通訊員 張春貴 實習生 謝宜萱龍眼樹上長出「植物黃金」遠看是一排排茂密的龍眼樹,再仔細一瞧,樹上竟開起了一簇簇鮮豔的小黃花來。
  • 小香薯長成大香薯就賣不動,100多萬斤,能幫幫我們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燕平 通訊員 張耀文小香薯相信許多人都嘗過,個小,味道香,食用方便,特別招人喜歡。可是,受疫情影響,小香薯快遞送不出去,長成了大香薯後就賣不動了,怎麼辦?正常的小香薯王雲潔是臨安於潛人,2002年開始種植小香薯,是臨安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6年成立臨安靈溪甘薯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農民一起走上致富路,目前在臨安的小香薯種植面積達到到1000多畝。頭腦活絡的他,還帶領合作社在海南承包種植小香薯。
  • 套種不是利潤翻倍的關鍵,新型售賣方式已出
    前面兩期文章我們解讀了南瓜的選地、人工催芽、定植、選苗和管理,這些東西雖然可以滿足豐產,但對於農民伯伯來說,豐產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更為科學化的利潤翻倍,利潤翻倍可比豐產好太多,小夥伴們快點拿起手中的小筆筆做筆記了。
  • 向陽村薯菜套複種助農增收
    經過8年的發展,如今薯菜套複種已經成了向陽村增收的王牌產業,全村3500畝耕地幾乎全部種植了馬鈴薯,馬鈴薯合作社社員已發展到440戶,除了本村300多戶社員,還吸引了附近村屯的130多戶農民帶地加入了合作社。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不足3600元增長到近3萬元。
  • 果樹套種,實現現代果園多收入
    在我國,很多地區都種植不同類型的果樹,並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是依然存在產業效益不高,抵抗各種風險的能力較弱,因此有些地區開始將林下經濟的發展理念運用到果園產業,採用果樹套種等模式,將空閒的果樹下土地利用起來。
  • 「貴妃雞」闖出產業扶貧新路子——貴州省從江縣黨翁村發展林下...
    黨翁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發展貴妃雞養殖產業,探索出了林下經濟扶貧新模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事跡在月亮山區成為熱門佳話……憶往昔:貧困率為57%的貧窮困苦「上山入雲端,下山到河邊,兩山能對話,見面要半天。」這是月亮山貧困地區盛傳的一首民謠,也是地處月亮山腹地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
  • 今年的小香薯很「行俏」
    「今天小香薯有沒有?」「現在誰有小香薯?」「昨天我還差一個客戶15斤小香薯,整個村都沒有。」這兩天,臨安區於潛新農人的微信群裡,小香薯出現的頻率很高。16日,在臨安區於潛鎮光明村的小香薯地裡,村裡的種植大戶張銀芳正帶著10多位幫工一起挖小香薯。「現在小香薯大量上市,銷售情況可以說供不應求,淘寶微商來批發的很多,有些從很遠的地方來,以前附近的人比較多。」已經種了幾年小香薯的張銀芳,今年種了100多畝小香薯。
  • 廣信區西龍崗村:種小香薯走小康路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吳夢玲報導:盛夏時節,上饒市廣信區西龍崗村鄰近靈山的小香薯種植基地裡,村民們頂著烈日忙著將今年第一批的小香薯挖上來。記者見到上饒廣信區西龍崗村村支書徐書龍時,他正半蹲在泥土地幫著鄉親們開挖小香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