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燕平 通訊員 張耀文
小香薯相信許多人都嘗過,個小,味道香,食用方便,特別招人喜歡。可是,受疫情影響,小香薯快遞送不出去,長成了大香薯後就賣不動了,怎麼辦?
昨天,臨安靈溪甘薯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雲潔輾轉找到小時新聞記者,訴說了他的苦惱。
正常的小香薯
王雲潔是臨安於潛人,2002年開始種植小香薯,是臨安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6年成立臨安靈溪甘薯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農民一起走上致富路,目前在臨安的小香薯種植面積達到到1000多畝。
頭腦活絡的他,還帶領合作社在海南承包種植小香薯。「臨安天目山區種的小香薯,一般每年6月底開始賣,因為種植時間有先後,可以賣到過年前後。海南種的小香薯,則是過年前開始賣,陸陸續續賣到6月份。這樣的話,小香薯一年到頭都不會斷貨。」王雲潔解釋說。
中等個頭的香薯
目前,合作社在海南種植的小香薯面積已擴大2000多畝,其中種得早的300畝地,春節前陸續開挖,準備春節期前後大賣。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而且前段時間形勢越來越嚴峻,物流基本停滯,貨都運不出來,快遞也送不出去。
「一般的小香薯,每隻規格從半兩到3兩不等,批發價都賣3元以上一斤。但現在這批香薯大部分還在地裡,小香薯已經成長大香薯了,大的有六七兩一斤,小的也有半斤左右。」王雲潔說。
雖然小香薯市場上很吃香,王雲潔不愁賣,但長成大香薯後卻不大受歡迎,也許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大香薯跟以前普通的番薯沒啥區別,土了點。
長大了的香薯每個有六七兩重
「其實,大香薯就是個頭大,口感不但不受影響,而且因為到了成熟期,口感會更好些。」王雲潔表示。
這段時間,疫情有所緩解,各地物流逐漸恢復,王雲潔趕緊把海南的大香薯長途跋涉運到位於臨安於潛鎮的倉庫。「不能讓它們再長個了,不然更賣不動,更不能讓它們爛在地裡。」王雲潔頗為心疼,「昨天有18噸大香薯到貨,今天還有32噸要運來。」
一畝香薯地,產量一般可以達到2000斤,高的話可以達到3000斤。小香薯長成大香薯後,產量更高,300畝地至少可以產100多萬斤。雖然合作社的倉庫夠大,有1200多平方米,但這些大香薯如果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倉庫裡,按2元一斤估算,損失就有200多萬元,這還不算老本和長途運輸費。
「聽說你們錢江晚報和浙江中石化在搞公益活動,情急之下,只能來求助你們了。」王雲潔說。
昨晚從海南運至臨安於潛的在香薯
自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與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浙江石油分公司(簡稱浙江中石化)聯手推出「受疫情影響的生意,我們幫你做」公益助銷活動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發來求助信息,光是麗水地區發來的求助信息就有30多條。浙江中石化非油品處負責活動對接的工作人員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
浙江中石化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受疫情影響導致優質農產品滯銷的合作社、農場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他們會儘快展開對接,並選擇部分品質可靠的農產品進行公益助銷,減少農戶和相關企業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