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繡春刀,明朝真正有名的腰刀還是這兩種!

2020-12-25 冷兵器揭秘

明朝,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在強大國力之下,明朝的兵器自然也是百花齊放,這一時期,被稱為中國冷熱兵器的過渡時期。而說起明朝的戰刀,由於影視劇的影響,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繡春刀。

繡春刀可能的形制

然而繡春刀,歷史上雖然確實存在,但其只是一種形制稍微特殊一點的明朝腰刀,而且只有極少數的錦衣衛及王公大臣才能佩戴,故而影響力十分有限,至今也沒見到實物出土。其實,明朝的腰刀,論普及度和影響力,雁翎刀和柳葉刀遠遠高於繡春刀。

雁翎刀,刀身挺直,刀尖處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其盛行於明朝時期,無論是官丞還是士兵都會佩戴。柳葉刀,因刀的形狀類似柳葉,故此得名柳葉刀,其通常用於騎兵和步兵上,明朝大量裝備此刀。

腰刀類型(部分)
柳葉刀

值得一提的是,雁翎刀和柳葉刀的形制頗為相似,很多人分不清它們誰是雁翎刀,誰是柳葉刀。雁翎刀與柳葉刀同屬於腰刀的一種,刀身根部三分之二處開始向上彎曲的是雁翎刀,刀身根部開始彎曲的是柳葉刀。雁翎刀身弧度小,刀尖窄且略上翹,柳葉弧度大,刀尖部寬。

雁翎刀(仿古)

雁翎刀和柳葉刀具有溫和流暢的曲線,它們吸取了前朝環首刀、唐橫刀的一些優點,刀身堅硬鋒利且不易折斷,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另外,相對於環首刀、唐刀等直刀,雁翎刀和柳葉刀性能更多樣化,劈、砍、刺等功能都十分出色。

其他還有——雁翅刀

圖:明中期錯銀雁翅刀

①明末清初雁翅刀。此刀刃長7 8釐米,銅質鎏金裝具,高浮雕龍紋飾,做工精細,級別頗高。②明末清初雁翅刀,做工精細,方裝,裝具難得保存完好。③明末清初雁翅刀,刀身分段血槽,嵌七星,裝具為方裝,銅質鎏金。

更多刀劍、冷兵器相關精彩,歡迎關注「冷兵器揭秘」

相關焦點

  • 此刀為明朝錦衣衛專用刀,比雁翎刀更加鋒利,至今未出土過實物
    此刀為明朝錦衣衛專用刀,比雁翎刀更加鋒利,至今未出土過實物提到明朝歷史,想必大家都會想到一個上到皇室官員,下到平民百姓都聞風喪膽的組織,沒錯,就是特務機構錦衣衛。其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錦衣衛的兩大標配:飛魚服和繡春刀。
  • 清朝武士喜歡把腰刀反著戴,這個習慣是因何而來?
    圖片:清朝侍衛反戴腰刀劇照一、腰刀的起源與變遷說起刀這種兵器,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不論是在武俠類的電視劇裡,還是在古代戰爭類的電視劇裡,都能看到這種兵器,不過,刀的發展在歷史上可謂一言難盡。1、刀的起源人類最早的武器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木棒,一種就是石頭。雖然這兩種武器在現代人眼裡看來,無疑是十分沒有戰鬥力、十分低端可笑的。但是,人類能夠繁衍下去,還真要感謝這兩種武器。
  • 最被低估的兩種中國古代戰刀,刀型流暢,殺傷力強大,不輸唐刀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古時的十八般兵器,其中刀和劍是最常見的兩種冷兵器。最開始戰爭都用的是劍,後來在不斷實戰中發現,劍受劍刃和動作影響,殺傷力有限,短兵交接時還是用刀才最實在,於是在後來戰場上,刀一直都是最主要的兵器。
  • 春刀寒的小說也太太太好看了吧!強烈推薦推薦推薦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小說是春刀寒大大的小說。這是什麼神仙作者,小說也太好看了吧!推薦大大的四本完結小說,都非常好看啊!!!!這四本都是高質量的小說,書荒就看它吧!!!你們喜歡哪本小說,可以分享給我哦,我也想看一看!( . )
  • 驢蹄,還是腰刀
    驢蹄,還是腰刀       遠見三座小山,明堂開闊,氣度宏朗。祖師坐在藤椅上,悠悠喝了幾口茶。牛二合上小本,激動說 :老人家,剛才一席話,太珍貴了。我手記太慢,改用錄音筆,可以嗎?      祖師捋捋鬍鬚,欣欣曰:老夫九十進八,在這當口,很少吱聲,今兒暢談,全在緣分。太陽下山,要布一道晚霞。摸金(通稱盜墓)的禮儀,研究的人少,你肯下力,難能可貴,積了大德。技術上的事,你自己把握。      牛二合掌作謝,打開錄音筆,繼續求問:《鬼吹燈》您一定看過,裡面講的儀式有幾真幾假?
  • 英吉沙小刀,保安腰刀,戶撒刀,這三大名刀,你知道哪一個?
    比切糕更具民族特色的維吾爾族英吉沙小刀,製作工藝相當繁瑣的保安族保安腰刀,選女婿都相當看重的阿昌族的戶撒刀,這三種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三大名刀。英吉沙小刀造型精美,紋飾秀麗,刃口鋒利,這是英吉沙小刀的特徵,也是英吉沙小刀能在眾多刀具中出名的重要因素。
  • 馬尕主麻:讓保安腰刀代代相傳
    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一家面積不大的臨街腰刀店裡,馬尕主麻正在埋頭雕琢著一把腰刀。玻璃櫃中、陳列架上,一把把精緻的腰刀整齊地排列開來,不時有遊客駐足問詢。有一把「特殊」的腰刀只展不賣,刀面上刻有黃河流水紋,這是這個保安族「巧匠」最愛的寶貝。
  • 積石山縣冶灑力海: 用一生堅守「保安腰刀」
    73歲的保安族人治灑力海是一名鐵匠,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安腰刀鍛制技藝傳承人。黃昏的暮色中,積石山縣保安腰刀產業園區內,依次排列的保安腰刀生產區,一個個打鐵爐中火光緋紅。治灑力海用一個大鐵鉗子,將一個燒紅的鐵棒從火爐中取出來,掄起鐵錘朝著燒紅的鐵棒連續敲打。
  • 其實雁翎刀才是明朝軍隊標配軍刀!
    有些人會覺得繡春刀是明朝軍隊的標配軍刀,其實雁翎刀才是明朝軍隊標配用刀,而主角沈煉所使用的繡春刀也接近於雁翎刀。雁翎刀盛行於明朝時期,無論是官丞還是士兵都會佩戴。它相當於將平頭手刀的刃部後移,收出銳利的刀尖來,並且刀尖微微上揚,整個刀身形如雁翎。刀姿狹長,不重砍劈而重挑刺、撩帶。
  • 假如你穿越到明朝,下面武器5選1,你會選擇哪件武器帶兵作戰?
    假如你穿越到明朝,下面武器5選1, 你會選擇哪件武器帶兵作戰?5、火銃有時又稱「火筒」,是世界最早的金屬射擊火器,屬於火門槍。明後期的西洋炮在廣義上也屬於紅夷炮,但要狹義地說這兩種火炮還是有區別的。狹義上的紅夷炮專指的是由荷蘭人(紅夷)鑄造使用的身長巨腹的鑄鐵炮,而西洋炮則指的是由澳門葡萄牙人(澳夷)鑄造使用的長身管鑄銅炮。到後來,葡萄牙人在明朝學會了鑄鐵炮技術之後又包含了鑄鐵炮。除這兩種以外,還有特指菲律賓的西班牙人的呂宋大銅炮。
  • 保安腰刀,總是那麼迷人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是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傳統手工技藝,屬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安族腰刀煅制流程複雜,最多可達80道工序,主要工序有鍛制、雕刻、刀柄製作、刀鞘製作等。保安人打制腰刀的歷史久遠,腰刀的出現與元代的軍事活動密切相關。1227年,成吉思汗東徵時,把部分來自中亞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這部分色目人與當地蒙、漢、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鄰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族。定居在保安城以後,他們中許多從事手工業者開始了加工經營活動,主要有鐵匠、金銀匠、木匠、鞋匠等。保安腰刀也就此誕生。
  • 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保安族的祖先是元朝、明朝(公元13世紀至17世紀)在青海同仁附近駐墾的蒙古人與色目人,到明朝時建立保安城而得名。 保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畜牧業和手工業,很早就會冶鐵的保安人,有著高超的制刀技藝,他們製作的腰刀鋒利耐用,精緻美觀,在州內外享有盛名,「保安腰刀」也成為臨夏州的一張名片。
  • 精美的保安腰刀背後,是80多道工序的千錘百鍊
    這個吸引人的非遺產品,就是製作精美的保安腰刀。刀在中國傳統的十八般兵器裡排名第一,也是人類最早最普遍的冷兵器之一。在甘肅省的積石山縣有一種刀很有名氣,與維吾爾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戶撒刀並稱為我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這便是著名的保安腰刀,目前,其製作工藝已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
  • 非遺傳承人講述保安族腰刀千錘百鍊的故事
    家住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的馬尕主麻,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的傳承人,41歲的他已經從事保安腰刀製作超過20年。新華社發 黃宇翎攝馬尕主麻也在自家院內成立了保安腰刀工作室,在這裡珍藏著一把他和父親共同製作完成的黃河流水紋折花刀,這是他的「心尖寶貝」。「這把黃河流水紋的折花刀我們光刀坯就打了一個禮拜,燒了500多斤煤。」折花刀是保安腰刀技藝的典型代表,因刀體剛柔相濟、刀面紋理奇特、刀刃堅硬鋒利備受「刀客」(打刀的人)青睞。
  • 明朝特務機構錦衣衛專屬佩刀―繡春刀到底長啥樣?
    繡春刀是明朝特務機關錦衣衛、御林軍概念性質的佩刀。 繡春刀外形綜合了堪合時期日本輸入中國的倭刀的特點,到中晚期更偏向於明代本土特殊定製的工部腰刀。對於繡春刀的樣子,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可靠的文字,也沒有發現它的出土文物,後代的很多人只能根據當時明朝繪畫中的寥寥幾筆對其進行考證。從外表的形狀上來說,繡春刀是從唐刀而演變過來的,將之前的唐刀和梅花刀等特點全部展現出來。
  • 為何明清腰刀鞘鞘頭有方有圓?
    ▲紫光閣功臣像但是筆者在翻遍了紫光閣功臣像,卻發現其中也有佩戴圓鞘腰刀的滿清大臣。這說明其實清代的雁翎刀,也並不都是方鞘的,也一樣有圓鞘的雁翎刀。比如在平定大小金川時的功臣——「領隊大臣成都副都統奉恩將軍舒景安」像。▲舒景安像而且也不止「領隊大臣成都副都統奉恩將軍舒景安」像中是圓鞘雁翎刀,也有其他的畫像中佩戴著圓鞘雁翎刀。
  • 明朝人已使用椰瓢 《水滸傳》一把椰瓢智取了生辰綱
    ◎藍紫青灰  《水滸傳》的成書時間是在元末明初,寫的雖是北宋末年的事情,生活細節卻是明朝的。施耐庵寫椰瓢寫得順手,是因為當時的人都在使用。  小時候看《水滸傳》看到智取生辰綱一節,只顧去看情節發展,沒注意到有一個詞反覆出現,前日查找資料,重讀這段,發現一個有趣的小物件,椰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