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啦!官宣啦!南京的大橋改名啦!
此外,結合長江三橋的更名,現跨秦淮新河的既有橋梁也完成了命名程序,命名為天后大橋,因為所在位置就是天后村。
南京長江二橋更名為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簡稱八卦洲大橋。
南京長江二橋,在1997年10月進行建設,於2001年完工。
南京長江二橋穿越長江第三大洲島八卦洲,被譽為「中華第一斜拉橋」是曾是中國國家「九五」重點建設項目,為南京-洛陽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京長江三橋更名為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三橋處於千古名關「大勝關」。作為中國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處於一片風景秀麗之中,在2005年10月7日正式通車。
南京長江四橋更名為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簡稱棲霞山大橋。
南京長江第四大橋是中國首座三跨吊懸索橋,緊挨著「金陵第一明秀山」棲霞山,一度居於世界第三,有「中國的金門大橋」之美譽,在2012年12月24日正式通車。
南京長江隧道更名為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簡稱應天大街隧道。
「萬裡長江第一隧」南京長江隧道可謂是重要交通樞紐,於江南連接應天大街高架快速路,江北連接浦口大道,中間橫穿江心洲島,2010年5月28日正式通車。
南京揚子江隧道更名為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簡稱定淮門隧道。
地處南京長江大橋與南京長江隧道之間,截至2015年7月,為世界同類隧道中規模最大、長度最長、地質最複雜的隧道。
那麼為什麼南京的大橋要改名呢?
有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員表示。隨著南京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升和國家級江北新區的發展,各大隧道與橋的建設將備受關注,而由於南京各大橋位置很不規律不熟悉者很難分辨清楚。
而針對現有過江通道命名還有所缺陷,首先歷史文化內涵不夠充分,體現不出南京市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蘊。
其次數字與位置難以形成清晰的名稱記憶,給不熟的人造成很大不便。以及後續過江通道命名很難延續現有命名慣例等等。
南京相關部門也提出了一系列相關後續計劃,往後橋梁的命名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大問題。
相關人員表示,對於正在建設中的過江通道,以後首先會由建設單位向市交通運輸局提出申請,市交通運輸局在批准前徵求市民政局意見,報請市政府批准,等到批准後再報市民政局備案。
而對於正在規劃中的過江通道,根據相關規定,建設單位將在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前,依據《南京長江橋梁隧道條例》中第十七條橋梁隧道命名更名及報送流程的條款履行相應的程序,從而進行命名。
對於南京橋改名這件事,大家的看法不一,一方面,有些人表示對大橋舊名的懷念與不舍,認為還是原有名字熟悉親切。而另一方面,這對於那些本就對這些橋不太熟悉的人來說一下方便明了起來。
其實,任何決策的實施必定都會有利弊兩方面,正如當年浩大的「三峽工程」。我們最後都要以其利弊大小的比較來定奪之。
在我看來,南京長江大橋的改名是一次對過去出現問題的審視與思考,對於之前簡單的以「數字」代名稱,確實對於不太熟悉他們的人來說,不夠友好,同時也很難表現出南京六朝古都的氣韻。
將大橋的位置、景點融入其名稱內,很好地展現了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方便人們更加直觀明了地了解一座橋,知曉一段史。對於南京大橋、隧道的後續發展與未來,我們一起期待。
編輯|劉竹菁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