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2020-12-12 傳統文化圓桌派

成語故事是漢語中的璀璨明珠,寥寥幾個字,便能夠道盡百轉千回的情感。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肝膽相照的故事,令人欽佩;有情有義的故事,讓人感動;生死難解的情緣,令人唏噓……

這些成語分別與一位歷史奸臣有關。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1、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

春秋時期,魯國上卿慶父兇殘專橫,他是魯桓公姬允的兒子、魯莊公的同父異母弟弟。

魯莊公死後,慶父便圖謀王位。

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便被慶父派人殺死。接著,慶父又立了一個傀儡國君,即魯閔公。

魯閔公既是魯國國君,又是齊桓公的外孫。魯閔公繼位後,慶父越發猖狂,隨意誅殺異己,權傾朝野。

然而,慶父還不滿足,他殺了魯閔公,自立為國君。

這一下,齊桓公可坐不住了,他作為中原霸主,對鄰國的動亂不能不問,況且被殺的是自己外孫。

大臣對齊桓公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

魯國人見慶父連殺兩個國君,實在是大逆不道,紛紛反抗。儘管慶父逃到了國外,但還是被遣送回國,途中自殺而死。

2、指鹿為馬:趙高

趙高本來是秦始皇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做事勤快,很受秦始皇賞識,讓他做了兒子胡亥的老師。

秦始皇駕崩,趙高和李斯害死公子扶蘇,幫助胡亥繼位,這就是後來的秦二世。

秦二世荒淫不理朝政,趙高心裡有了篡位的種子,導演了一出歷史上著名的「指鹿為馬」的醜劇。

有一天朝會,趙高牽來一頭鹿,獻給二世說:「臣有千裡馬一匹,獻給陛下玩賞。」

秦二世大笑說:「丞相眼花了吧,這明明是一頭鹿。」

趙高一本正經地說:「陛下,這確實是匹馬。」

秦二世詢問左右大臣。

大臣們懾於趙高的淫威,多數都說是馬。只有幾個忠臣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

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用該成語形容一個人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3、口蜜腹劍:李林甫

唐玄宗時,有個大奸臣叫李林甫。

李林甫很厲害,一張「巧嘴」拖垮了唐朝。他表面和善,卻在暗地裡陰謀陷害,致使國家人才凋零。

有一次,他對同僚李适之說:「華山有座金礦,如果能夠開採出來的話,國家就富強了。」

李适之上朝時,便向皇帝奏明。

李林甫卻說,「臣早就知道了,只不過華山是室根本,王氣所在,不宜開採,所以就沒有說這件事。」

唐玄宗聽了,從此疏遠了李适之。

日子久了,人家就發現了李林甫的偽善,背地裡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形容他嘴甜、心毒,奸詐陰險,由此流傳下來一個成語「口蜜腹劍」。

4、請君入甕:來俊臣

唐朝武則天時,有兩個酷吏,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有人告發周興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

來俊臣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

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

周興得意地說:「這好辦!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裡,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裡,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

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裡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裡吧。」

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認罪。

「請君入甕」這句成語也就此誕生,其深意和武俠小說中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有異曲同工之妙。

5、東窗事發:秦檜

東窗事發,意為陰謀敗露或罪案遭人揭發,是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

而談起它的起源,很少人知道其與南宋奸臣秦儈有關。

相傳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嶽飛、李綱等堅持抗金,但奸臣秦檜主張投降。

因此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秦檜後來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嶽飛。

傳說秦檜殺害嶽飛時,曾與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定計。

不久,秦檜得了重病,不治身亡。他死後七天,王氏請道士做道場,超度亡靈。

秦檜對道士說:請告訴夫人,東窗下的密謀已經暴露了。

後來,人們用「東窗事發「比喻陰謀敗露,將被懲治。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卻流傳至今家喻戶曉!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句詩表達了人們對忠臣的熱愛和對奸臣的憎恨,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奸臣永遠是得不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的,經歷歷史的沉澱,絕大多數奸臣都成了人們唾罵的對象,遺臭萬年。不過在絕大多數奸臣的有生之年,他們往往輝煌騰達,做出一系列驚人舉動,甚至留下了讓後人皆知的成語。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從古至今,在朝堂之上有忠臣,當然也就有奸臣。可是能讓人深深記住的,要麼是忠心耿耿的忠臣要麼是大奸大惡的奸臣。而奸臣在世人眼裡就是擾亂朝綱的存在,他們站在正義的對立面,利用手中的權力殘害忠良,欺壓百姓,使其哀怨不斷。
  • 中國古代三個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
    奸臣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讓人痛恨的一個群體,他們對上阿諛奉承,欺君罔上。對下結黨營私、擅權專恣,仗著皇帝的寵信和被賦予的權力作威作福,巧取豪奪。不但嚴重影響社會秩序,還危害到了百姓們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一些奸臣在面對權勢的誘惑時還會選擇篡位。在我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也體現了奸臣會帶來的危險。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每個朝代都會湧現一批愛國愛民的忠臣,可凡事都有兩面性,同樣也會出現一些可恨的奸臣。這些奸臣欺上瞞下,弄得朝堂一片烏煙瘴氣,民間更是民不聊生。如此,世人對於這些奸臣們都是痛恨不已的,恨不得將其生吞活剝。歷史上曾出了許多奸臣,至今仍讓人心生痛恨。
  •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在我們國家數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忠臣良將,像諸葛亮,嶽飛,文天祥等人都成為了後世所敬仰的英雄。相應地,也出現了很多令人深惡痛絕的大奸臣!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個大奸臣比較特殊,他們所犯下的惡行被總結成了成語,並流傳至今……指鹿為馬在大秦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下,秦王朝最終成功的統一了天下。秦始皇所創立的很多制度更是影響深遠。但遺憾的是,秦朝卻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
  • 中國古代臭名遠揚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有句話叫做「英雄造時勢」,古代歷史的變革,雖然有著大局所趨的走向,然而各個單獨的人物個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有好的影響,自然就有壞的影響,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遠揚的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 我國古代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我國數千年歷史上,湧現出過很多風雲人物,期間有著叱吒風雲,梟雄,匡扶朝政,殫精竭慮的忠臣,自然也免不了禍亂朝綱,結黨營私的奸臣,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昭著的奸臣,一人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鳴鑼比武
    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正是在這裡鑄就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傳奇。淮南還是中國成語典故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出自《淮南子》和壽州古城、八公山的成語典故多達千餘條。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確定的參賽對象分為3組,分別以大中專院校學生、初中生及小學高年級學生3個組別進行比拼,經過此前預選賽,每個組別已產生6支隊伍。與淮南有關的成語是主流據了解,大會活動競賽內容為:大、中、小學生教學用書內成語並適當拓展,適度體現淮南特有地域人文歷史方面的成語。題型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一本書奠定了一張城市名片   2016年4月1日,在開封清明文化節開幕式上,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向開封市政府頒發了「中國成語典故名城」牌匾,並在開封建立「中國成語典故文化研究基地」。使古城開封成為全國首座「中國成語典故名城」,也是開封在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等榮譽稱號之後的又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 歷史上的十大奸臣,你認識幾個?
    歷史上的十大奸臣,你認識幾個?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忠誠良將,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影響了歷史的發展;當然也有不少出了名的大奸臣,下面這十位出了名的大奸臣,你認識幾位呢?慶父春秋時魯桓公之子中國有一個成語叫「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裡的慶父就是又名的奸臣。他本是魯莊公是弟弟,因為沒能如願當上魯國國君,所以與莊公夫人合夥殺死國君子般,立公子啟方為國君,沒幾年又謀殺公子啟方而自立,當時魯國的群眾都想殺死他,所以有了這句成語。梁冀東漢時期外戚、權臣梁冀是東漢時期有名的奸臣及貪官。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確定的參賽對象分為3組,分別以大中專院校學生、初中生及小學高年級學生3個組別進行比拼,經過此前預選賽,每個組別已產生6支隊伍,通過大會最終比賽,各組別決出一、二、三等獎。據了解,大會活動競賽內容為:大、中、小學生教學用書內成語並適當拓展,適度體現淮南特有地域人文歷史方面的成語。
  • 關於「漢初三傑」,給我們留下了多少成語典故
    漢朝建立,天下大定,劉邦宴請群臣,席間劉邦問眾臣:「大家都說說,為什麼我劉邦能奪得天下,而項羽就不能?」眾人議論紛紛,說出了其中的一些原因,但劉邦並不滿意。然後說出了下面一段話:「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 歷史上著名成語的由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此它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而成語則是最好的體現。今天小編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那些著名成語背後的故事。在中國繪畫史上,李思訓以金碧輝映的山水畫獨創格。他的畫筆法工整,色彩鮮豔,裝飾性強,給人以絢爛多姿和富麗堂皇的印象。元代書畫評論家湯說:「李 思訓畫著色山水,使用泥金和青綠,色彩豔麗,獨具風格。 「金碧輝煌」後用來形容建築物裝飾華麗,光彩耀眼。
  • 中國歷史上五大最著名的軍事家,其典故至今仍被人所傳頌!
    中國歷史上五大最著名的軍事家:1、孫武,中國兵學的始祖,曾以一支不到五萬人的軍隊擊敗強大的吳國,縱橫天下,令戰國諸候為之心驚。其創作的《孫子兵法》仍被人所傳頌!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尤其是設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讓他大開眼界。聽說開封剛剛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成語典故名城」榮譽稱號,這是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城等榮譽稱號之後的第八塊「國」字號金字招牌,他更是感慨不已:早年在河南大學讀書期間,他曾深深感受到了開封這座古城的魅力,十幾年時間,開封發生了這麼大變化,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 中國成語之都:上千條成語與這有關,中國一座被遺忘的古都
    單單從咱們國家的歷史上來看,河北絕對算得上是個臥虎藏龍的省份。這裡有著數座在歷史上極盡輝煌的城市,也有著不少文化上影響力、傳承非常深遠的城市,例如之前筆者寫過的普通話採集地承德,也例如咱們今天要來了解的這座公認的中國成語之都——邯鄲。
  • '成語典故之都'花落邯鄲(組圖)
    葉公好龍胡服騎射負荊請罪竊符救趙  本報訊(記者張偉亞、陳國營)學步橋畔、黃粱夢邊,颯爽秋風中,古城邯鄲流動著收穫的喜悅:昨日,包括「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現場命名並參觀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向雲駒向同行的人感嘆:這是民俗的、地方的、活態的民間文化遺產。  這一天,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有關人士為古城邯鄲還帶來了其他幾項桂冠:永年縣為「中國太極拳之鄉」和「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廣府古鎮為「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哪個成語最有名呢?至今沒有共識?
    邯鄲是一座擁有30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古城孕育了勤勞的人民和不朽的文明,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在邯鄲,你漫步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每一個典故,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或催人奮進,或引人深思。在邯鄲,有「路不拾遺」的風尚,有「完璧歸趙」的慷慨,更有「一枕黃粱」的春秋大夢。
  • 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歷朝歷代都一直出現奸臣,他們在朝廷上不斷地蠱惑皇帝,還有的權力大的更是呼風喚雨,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壓榨著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就是嚴重阻礙天下太平的反賊。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
  • 書法史上留下的那些成語典故
    在書法發展的歷程中,衍生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比如一波三折,是漢語成語,其意思是寫字筆法的曲折多變,後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而它的出處,便是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