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冰封到融合 吳國禎見證兩岸關係發展之路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改革開放40年·兩岸緣)從冰封到融合 吳國禎見證兩岸關係發展之路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從冰封到融合 吳國禎見證兩岸關係發展之路

  中新社記者 鄭巧

  「1977年到北京定居時,大陸還相當窮,誰能想到改革開放帶來巨變,用這麼短的時間就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更令人寬慰的是,兩岸關係也從隔絕到往來熱絡,開啟了全面發展的新局面。」1947年出生於臺灣花蓮的吳國禎,是親眼見證大陸40多年變化的臺胞之一。

  曾任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全國臺聯副會長、臺盟中央副主席、臺灣同學會會長……吳國禎也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近日,他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回憶過往,談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思考。

  1970年從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次年赴美,吳國禎的生涯,因在留學時參加「保衛釣魚島運動」而改變。1971年,五位在美國的臺灣留學生組成保釣特邀團,經香港到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打破兩岸冰封狀態,此後陸續有海外臺灣同胞到大陸考察。

  1975年,28歲的吳國禎首次踏上大陸的土地,用兩個多月時間走訪了北京、東北、延安、西安、南京、上海等地,「大陸當時物資條件遠不如外界,但所到之處都有一種純樸的氛圍,人們知道我們是留美的臺胞,都異常熱情」,他記錄一路上的見聞,寫了一大本筆記,拍下近千張照片。

  在兩岸隔絕狀態下「偷偷」來大陸,吳國禎被臺灣當局列入黑名單。拿到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後,他隻身來到北京,在中國科學院研究光譜學,「那時工作、生活條件真的很艱苦,一個月工資89元人民幣,冬天老吃大白菜」。直到1993年,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臺灣方面才允許吳國禎回去探望年老的父親,那時他的母親已經去世。

  1995年,吳國禎轉往清華大學,在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之餘,他還曾擔任多個涉臺機構負責人,為兩岸交流盡心盡力。寄希望於臺灣民眾、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兩岸關係,是他一直的堅持,「我曾在金門當兵一年,那時還有炮擊,事隔48年,炮聲仍然清晰,那是一種非常悽涼的聲音。」

  從1987年兩岸開啟交流,吳國禎親眼看到兩岸經濟、文化、社會往來一步步地加深,到現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局面。他認為,大陸一路走來非常不易,雖然目前面臨環保、反腐等系列問題,但仍將不斷發展。臺灣的經濟正進一步和大陸融合,這不是哪個人、團體或政黨能阻擋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有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大陸念書、就業。

  「我的母校新竹清華大學的年輕校友在大陸就業的就有不少,還成立了校友會,有一些大陸學生去新竹清華念了碩士,回來後也加入了校友會。其實,兩岸清華學子在美國的校友會從來就是在一起的,大家不論來自海峽的哪岸,都是清華人」,吳國禎也常與到清華念書的臺生交流,希望他們多看多聽,多了解大陸。

  2012年,他開始在臺灣《兩岸犇報》上開設「荷清苑書簡——與臺灣青年朋友的通信」專欄,談生活、學習、兩岸關係,一寫就是五年,最後還結集成書在臺出版。他說,希望能給臺灣年輕學生們一點啟示,如果能充實生活,乃至對未來人生有所助益,那就更讓人高興了。

  他還認為,兩岸青年交流非常重要,應建立專門的青少年交流基金和網絡平臺來推動,交流的項目除了傳統文化、創新創業外,還需要開拓新的領域,如開展近現代中國及世界的歷史、兩岸關係歷史等相關問題交流。

  吳國禎還一直思考著如何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2008年以來,他多次在全國兩會中遞交提案,建議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建立長期的臺灣史實展,將清朝的涉臺文獻、國民政府在重慶準備接收臺灣光復工作的文書等展示出來。

  他告訴記者,提案已經有了回音,希望能儘快變成現實。相信這些動人史實能撼動人們,特別是臺灣同胞的心懷。(完)  


相關焦點

  • 從新竹清華到北京清華|吳國禎的「保釣」一生
    編者按從新竹到北京,從臺灣清華到北京清華。歷盡千帆,年逾古稀的吳國禎先生,仍是那個二十餘歲在金門聽到炮聲隆隆,在美國參與「保釣」遊行的少年。他是兩岸關係發展的見證者,更是祖國統一的先行人。今天,讓我們與研讀間一起走近「保釣」者吳國禎的崢嶸歲月。
  • 李贛騮:兩岸交流與融合是兩岸關係發展必然趨勢
    李贛騮:兩岸交流與融合是兩岸關係發展必然趨勢
  • 專訪廈門銀行董事長吳世群: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從此,廈門銀行以互利共贏為基礎開展對臺業務,為臺商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為臺胞和往來兩岸商旅人士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走出了一條深具兩岸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臺灣同胞到廈門銀行辦理業務。供圖「臺資戰略股東的引進,打開了廈門銀行業務發展的思路。」
  • 兩岸專家學者在川研討當前兩岸關係 聚焦融合發展
    中新社眉山9月1日電 (王鵬)以「深化融合發展共謀民族復興」為主題的第四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8月31日至9月1日在四川眉山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8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當前臺海形勢、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
  • 連江唱響兩岸融合發展主旋律
    「兩岸要應通盡通」「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連江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大力落實中央、省市惠及臺胞臺企措施,努力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 鐵路跨海峽,讓兩岸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據媒體報導,這條裡程不長、速度不快的鐵路是合福高鐵的延伸和擴展,將於2020年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平潭島將融入全國超過3.6萬公裡的高鐵網,對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條讓區域發展更協調的「致富路」。「一路通達,則百業興。」就福平鐵路而言,這是一條福州連接平潭的交通大動脈,建成通車後平潭島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 鐵路跨海峽,讓兩岸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據媒體報導,這條裡程不長、速度不快的鐵路是合福高鐵的延伸和擴展,將於2020年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平潭島將融入全國超過3.6萬公裡的高鐵網,對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條讓區域發展更協調的「致富路」。「一路通達,則百業興。」
  • (兩岸關係)國臺辦:支持崑山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進行更多有益探索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劉歡、查文曄)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30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明年1月1日施行的《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條例
  • 兩岸融合發展走向深入
    風雨無阻,「兩岸關係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作為兩岸民眾共同參與的最重要也是影響最廣泛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今年的海峽論壇備受關注。「兩岸關係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論壇大會上發表視頻致辭,真摯內容引發熱烈反響。
  • 【地評線】鐵路跨海峽,讓兩岸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據媒體報導,這條裡程不長、速度不快的鐵路是合福高鐵的延伸和擴展,將於2020年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平潭島將融入全國超過3.6萬公裡的高鐵網,對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一條讓區域發展更協調的「致富路」。「一路通達,則百業興。」就福平鐵路而言,這是一條福州連接平潭的交通大動脈,建成通車後平潭島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 《龍》雜誌:張立齊談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建構廈金整合橋頭堡之路
    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全國各地不遺餘力的在爭取海外同胞及港澳臺同胞對於祖國發展的認識理解與認同,共享祖國大陸發展機遇與成果。本人出生於臺中,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受益者,也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參與者,更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者。
  • 《龍》雜誌:張立齊談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建構廈金整合橋頭堡之路
    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全國各地不遺餘力的在爭取海外同胞及港澳臺同胞對於祖國發展的認識理解與認同,共享祖國大陸發展機遇與成果。本人出生於臺中,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受益者,也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參與者,更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者。
  • 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將持續深化
    大陸學者指出,兩岸經貿合作是支持臺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基礎,臺灣無論是對外貿易成長還是貿易順差來源,均顯示出兩岸經貿關係緊密性和高度互動性,以及大陸對臺灣經濟成長和穩定的重要性。在這些確鑿的數字面前,臺灣當局所謂的「脫中、減少對大陸的依賴」實際上不攻自破。眾所周知,自民進黨再次上臺後,絞盡腦汁妄圖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在陸臺商「回流」。
  • 汪洋:謀福祉是發展兩岸關係的著眼點落腳點
    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舉行 汪洋出席並發表演講 新華社南京11月4日電 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4日在江蘇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發表演講。新華社記者 高潔 攝汪洋指出,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五項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強調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夯實和平統一基礎。本屆峰會以「深化融合發展,打造共同市場」為主題,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也反映了兩岸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
  • 融合發展是兩岸互利共贏的必由之路
    100餘名臺商臺企代表、常住大陸臺胞青年、專家學者圍繞「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攜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主題,共商融合發展大計,共謀合作共贏新篇。  兩岸經貿合作逆勢上揚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在致辭中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全球化逆流等複雜因素,祖國大陸率先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響,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經濟韌性強勁。
  • 媽祖文化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的獨特價值
    媽祖作為「海峽和平女神」,在推動海峽兩岸同根同文的交流,促進兩岸關係融合發展中彰顯著獨特的價值。    首先,以媽祖文化為紐帶可以促進祖國認同。媽祖文化是以媽祖信俗為核心的文化,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媽祖信仰是臺灣社會的主要民間信仰,據統計,臺灣自大陸分香的媽祖宮廟超過2000座,信眾多達1600多萬人,佔臺灣人口的三分之二。
  • 「地評線」鐵路跨海峽,讓兩岸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據媒體報導,這條裡程不長、速度不快的鐵路是合福高鐵的延伸和擴展,將於2020年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平潭島將融入全國超過3.6萬公裡的高鐵網,對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條讓區域發展更協調的「致富路」。「一路通達,則百業興。」就福平鐵路而言,這是一條福州連接平潭的交通大動脈,建成通車後平潭島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 專訪黃清賢: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
    專訪黃清賢: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 2020-11-25 22:38:40 ,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近年,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到大陸謀發展,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
  •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見證兩岸發展交流三十年——臺商一家三...
    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 「地評線」鐵路跨海峽,讓兩岸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據媒體報導,這條裡程不長、速度不快的鐵路是合福高鐵的延伸和擴展,將於2020年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平潭島將融入全國超過3.6萬公裡的高鐵網,對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條讓區域發展更協調的「致富路」。「一路通達,則百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