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來談談日本的「粽子」。
端午節的習俗自古就由中國傳入了日本,被稱為「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端午節在日本逐漸演變成了「男孩節」,也就是如今五月五日的「こどもの日」,它的習俗也發生了許多改變,包括日本的粽子和我們的也是大相逕庭。
那麼日本的粽子是什麼樣的,甜的還是鹹的呢?一起來看看。
日本粽子的歷史
粽子在日語裡叫「ちまき」,關於它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承平年間(931年 - 938年)編纂《倭名類聚鈔》裡。這本書裡記載了用植物的葉包裹糯米,以鹼水(灰汁あく)煮粽子的製作方法。這是因為鹼水有殺菌、防腐的功效,所以常用於保存食物。
奈良時期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從中國傳來後,就在當時的首都奈良、京都一帶流行了起來,當時的粽子裡面本來是白色的糯米。此後,各地都開始製作改良或簡化版的粽子,比如在京都,人們在年糕中包進豆餡兒,或者把年糕換成葛粉糕,製作出了有地方特色的粽子。
而另一方面,關東地區因為當時比較偏遠,吃粽子的習俗並沒有流行起來。所以直到現在,端午節時在東京周邊也很少能看見賣的粽子,人們更常吃的是另一種食物「柏餅」(かしわもち)。它就是用柏樹葉包裹的糯米糰子,跟粽子一樣,都是日本人過端午節時的傳統食品。
日本粽子的種類
日本各地的粽子樣式和裡面包裹的餡兒都不相同。根據2018年日本「天氣新聞」實施的有關粽子的調查,在從北海道到關東、甲信越,以及九州的一部分地區,粽子的餡兒是糯米紅小豆,而東海(名古屋一帶)到九州的粽子裡面是甜的糯米糰子。
現在常見的粽子有以下幾種:
1「三角粽」。流行於新潟縣,是用竹葉包上粳米做成的。看起來跟中國粽子很像,但是沒有餡兒,吃的時候要撒黃豆粉,味道有點甜。
2 「和果子粽」,主要在京都等地的日式點心店售賣,原料現在用葛粉來代替。它呈長條紡錘狀,樣子很特別。
3「糖粽」(飴粽あめちまき)
裡面的米是用紅糖浸泡過的粽子,味道當然是甜的啦。
4「鹼水粽」(あくまき),前面已經說過,古代日本就有將粽子泡在鹼水裡,防止其腐爛的習俗。如今這種「鹼水粽」在九州的部分地區(鹿兒島、宮崎)還可以見到。據說在吃的時候要蘸著加入了黃豆粉和糖的醬油吃,這聽起來真是黑暗料理,無法想像它的味道,看上去也讓人沒啥食慾。
不過這可是九州的一道傳統名小吃,有機會還是嘗嘗吧!
總之,雖然日本粽子的種類很多,但有吃粽子習慣的地區較少,不算是一種全國性的小吃,因此也沒有甜鹹之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