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展出二戰日軍地圖 標註軍事目標和物產分布

2020-12-17 騰訊網

孩子們圍著日本投降書等複製件認真觀看

昨天上午,寧波市檔案館門口擠滿了人,由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寧波市檔案局、寧波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聯合主辦,寧波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圖片展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免費向市民開放,展出時間持續到10月10日。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劉奇也來到現場參觀,他表示,這次展出的圖片,是一部了解寧波抗戰歷史的生動教材,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我們要永遠銘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偉大貢獻,永遠銘記在四明大地上革命先烈、先輩們打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壯舉。

□記者 樊瑩 攝影 記者 張培堅

侵華日軍繪製的軍用地圖首次對外展出

進入展區的左側,市民會發現三張日軍繪製的軍用地圖複製件,圖紙進行了局部放大。據悉,這些圖紙是首次對外展出。

「早在1905年的時候,日軍就開始對中國進行盜測。1938年,日本間諜資原平三郎以商人面目出現在奉化溪口,並在附近一帶測量地形。」現場負責解說的是寧波市檔案局檔案管理處主任科員鮑林南。作為土生土長的寧波人,她特別提到了兩張地圖:一張是東京新聞社在東京印刷的《東亞軍備態勢明細圖》,另一張是東京丹誠堂作圖印製的《繪入東亞現勢地圖》。

《東亞軍備態勢明細圖》主要是對中國東部各省空軍機場等分布進行標註,每一處都非常精準。仔細研究滬杭甬局部,鄞州方向的寧波櫟社機場清楚可見,當時鎮海附近還有一個用紅筆標出的方框。鮑林南和幾個同事猜測,這個地方可能是日軍在文字資料寫到的「南弘機場」,只可惜寧波本地沒找到更多資料。

《繪入東亞現勢地圖》記錄的是整個中國東部物產分布。我們浙東地區,哪裡盛產柑橘、茶,哪裡盛產酒或者生絲製品,都是一目了然。「我們看到左下角附錄,清晰註明印刷時間,昭和十三年十二月二日,也就是公元1938年12月2日。」鮑林南認為,從這張地圖上可以看出日軍的侵華野心,為了掠奪中國物資。

66歲阿姨感嘆:「歷史不能忘記」

開明街鼠疫災難,上上一輩老寧波人都不會忘記。1940年8月,由石井四郎的七三一部隊與南「榮」字一六四四部隊匯合,在杭州筧橋機場集結,在10月27日飛往寧波開明街上空,瘋狂地投撒許多染有鼠疫病毒的跳蚤、麥粒、麵粉等雜物。

短短三四天,開明街一帶爆發鼠疫災難,僅一個月就死亡110多人。2008年,寧波市黨史研究室調查,當時死亡總人數實際達135人。「小時候,聽長輩們說起那時的慘狀。才幾個晚上,平房裡一家子人都死了,能活下來的都是非常幸運的。」66歲的周阿姨,家住鼓樓街道文昌社區。聽說市裡辦了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圖片展,早早拉著幾個好姐妹跑來參觀。「歷史不能忘記。」面對三十多年前拍攝的開明街鼠疫場遺址照片,她感嘆,「現在的生活來得不容易,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珍惜,以後最好多安排這樣的活動。」

展區現場,還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圍著日本投降書等複製件認真地看。原來,他們都是來自海曙中心小學405班。班主任金海燕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機會,孩子們通過看圖片、文字,對那段有些距離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

相關新聞

老英雄向醫院員工講述70多年前抗戰往事

「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回憶70多年前的抗戰歲月,我還是很難過。」9月2日下午,一場名為「向老兵致敬——友好醫院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座談會在寧波海曙友好醫院舉行,劉允棟、章藝林、許寶林、翟秀升、吳湘等多位在友好醫院住院治療的抗戰老兵,面對著醫院的員工,講述起那段槍林彈雨的日子,依舊慷慨激昂。馬石山慘案、平頂山慘案……說到動情處,想到曾經的戰友,以及親眼目睹的日軍罪行,老兵們數度哽咽。

現年90歲高齡的劉允棟老人,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參軍不久便遇上了日軍的膠東半島圍剿,經歷了慘烈的馬石山慘案。從反掃蕩,到突圍,到戰鬥,回憶起70多年前的戰爭往事,老人依然印象深刻。「在反圍剿時,看到好多同志在我面前倒下去,現在還是非常難過,我之所以能突圍成功,能活到現在,都是因為他們……」劉老流下了淚水。

相關焦點

  • 軍事地圖上的淞滬會戰布局:日軍滲透多年,國軍也早有準備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張地圖是淞滬會戰前日軍繪製的《上海南京附近十萬分之一地誌圖》,一張地圖是國民黨軍隊《上海地區日方各機構點和兵力分布及我軍部署情況甲級情報要圖》,還有一張是德國軍事顧問製作的中日軍事力量對比圖。
  • 邯鄲市民收藏日軍侵華地圖 標註各地物產資源
    地圖正面頂部標有「支那見學大地圖」字樣,圖中詳盡標註了中國各地物產資源分布狀況與交通路線。在這張彩色圖紙上,不僅詳盡標註了中國各地物產資源分布狀況,並在背面附上大量圖片,以圖文形式對盧溝橋戰鬥、轟炸重慶等「侵華戰果」進行了介紹。石家莊學院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溫小勇認為,該地圖可以作為日軍侵華的證據。據收藏者貢延紅介紹,自己於今年5月在北京藏品交流會上「淘」得這張藏品。
  • 日繪製地圖暴露侵華野心:標註各地資源物產軍備
    重慶晚報記者 吳娟 實習生 許美延 北碚區檔案局供圖  日本地圖暴露侵華野心  昨日,北碚區檔案局局長馮琰向重慶晚報記者展示了一張1937年1月1日大阪每日新聞社編制的東亞形勢圖。「這張地圖實際上是一份測繪詳細、標註細緻的軍事地圖。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日本早在1937年初就做好了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軍事準備。」
  • 西安發現16張日軍地圖 再現侵華事實
    再現侵華事實 2002年7月14日17:06  新華網   新華網西安7月14日電 陝西省檔案館工作人員近日展示了他們新近整理發現的16張日軍地圖,其中有一張昭和13年製版的西安彩色地圖,製作時間從
  • 臺商捐侵華日軍「間諜地圖」 詳細標註各地資源
    該地圖冊共包括八張地圖,第一圖「滿洲國全圖」,第二圖「吉林省及濱江省附北安省」,第三圖「奉天省、錦州省、安東省及通化省」,第四圖「間島省、牡丹江省、安東省及三江省」,第五圖「龍江省及北安省」,第六圖「黑河省、興安東省及興安北省」,第七圖「興安南省」和第八圖「興安西省及熱河省」。通過該地圖冊可以看到,日本將東北分成18個省。
  • 日軍地圖精確詳細,讓國軍感嘆仗沒法打,韓戰美軍仍然在用
    日軍在二戰期間侵略了亞洲許多國家,在軍事方面尤其是軍事地圖繪製方面處於絕對領先水平。在日軍侵華戰爭期間,使用的軍事地圖標註比中國軍隊自己的地圖還詳細,日軍知道的山間小道,許多附近村民都未必知道。日韓合併以後,日軍曾在1918年進行過一次國土調查,繪製了朝鮮的五萬分之一大比例地圖,該圖在1945年被美軍翻印,直到韓戰中美軍仍然在用。
  •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涉及23個國家地區海外網12月23日消息,在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內,展示了很多有關日軍二戰慰安婦問題的資料。最近,該館時隔10年修訂了記錄戰時日軍設置慰安所所在地的「日本軍慰安所地圖」,並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
  • 陝西保存千張日軍侵華地圖 上寫"爆擊目標"等字樣
    在日軍的一張「長安縣」的地圖上,方方正正的西安城清晰可見。街坊、村落一目了然 華商報記者 張喆 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八年抗日戰爭至此結束。日本投降距今已69年了,昨日,華商報記者從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了解到,其檔案館保存有千餘張日軍侵華地圖,地圖上有「軍事秘密」的字眼,有的還寫著「爆擊目標」,為日軍侵華再添鐵證。這些地圖精確到每個村落、每條道路、每條河流,精確程度令人不寒而慄。  何時製作?
  • 從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看日軍侵華史
    地圖的大致分類,有一般意義上的地圖,如《大清國現勢地圖》《大東亞共榮圈地圖》《最新上海地圖》;也有軍事地圖,如《最近大東亞形勢圖解》《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有資源方面的,如《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充分反映了日軍的侵略企圖。
  • 二戰時日軍和美軍軍事實力差距多大?看麥克阿瑟進海島與日軍對戰
    1944年,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進攻非常順利,麥克阿瑟在一系列進攻中表現了他的大智大勇,做出別人不敢做的攻擊、那些冒險性的進攻被同行們稱為軍事賭博。但麥克阿瑟的軍事賭博是有前提的。他是在有勝利依據的情況下賭博的,他善於抓住戰爭中敵方出現的「微隙」,以便「順手牽羊」。
  • 重慶發現疑似日軍轟炸導航地圖原版 含60種符號
    本組圖/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5年前,重慶地圖愛好者從網上購得此圖,為當年合記肇明石印公司出版,地圖背後的故事曲折離奇  這張印製於87年前的重慶地圖,印製精良,證明當時重慶的製圖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讓人驚奇的還不止於此,經過地圖愛好者的反覆印證,這張地圖,可能就是當年日軍轟炸重慶時,作為導航功能使用的軍事地圖原版。
  • 二戰時期各國軍事實力排名,日軍第二,排第一的是哪個國家?
    2021-01-05 01:29:01 來源: 小計生活說 舉報   二戰期間各國的軍事實力如何
  • 戰前秘密測繪中國地圖的日軍,和用光緒年間地圖打仗的國軍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孫傳芳被北伐軍擊潰,崗村寧次也趁機乘小船把這批地圖帶到了日本軍艦上,轉運回國後交給日軍參謀本部,他還因此獲得了一筆巨額獎賞。崗村寧次在回憶錄中自己承認說,這批地圖在日軍攻打武漢時發揮了巨大作用,是日軍能快速攻下武漢的關鍵因素之一。而除了岡村寧次之外,當時許多軍閥部隊裡面都有日本顧問,這些顧問大多也經常盜竊我國的情報和地圖。
  • 一張日軍地圖牽出的嶽王廟故事
    韓婷 柳絲一張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繪製的合肥地圖裡,明確標明了合肥曾經有一座嶽王廟,周邊的建築和地名也大多以「嶽」字冠名。如今,嶽王廟雖已不在,可嶽家後人卻牢牢記住了嶽家組訓,將「精忠報國」深耕發揚。「這是一張抗日戰爭時期的地圖,我判斷應該是日軍依據民國政府的地圖重新繪製的,地圖大概是合肥縣的1/6的部分,我手裡這張就是其中一個部分,位置剛好就是現在肥西上派河。」地圖上都是漢字,標註的有地名和一些建築的名字,不過由於字很小而且是繁體,再加上是複製的,字跡並不是非常清楚,所以馬啟兵還是很花了一番功夫。
  • 洛陽發現侵華日軍繪製的洛陽城及周邊區域地形圖
    ,偶然發現了一批當年日軍繪製的洛陽城及周邊區域地形圖,這些地圖為耿諄次子耿碩宇在日留學期間所複印,包括孟津、偃師、大口、口孜等9處區域,圖中詳細標註了等高線、道路走向、河流橋梁位置、村鎮位置等情況。  相關專家表示,這些地圖是近年來我市發現的日軍繪製軍用地圖數量較多的一次,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又一鐵證。  目前,耿碩宇已將這些地圖捐贈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該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展出。
  • 日本繪製地圖暴露侵華野心
    「這張地圖實際上是一份測繪詳細、標註細緻的軍事地圖。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日本早在1937年初就做好了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軍事準備。」馮琰說,這批檔案是日本當年拍攝的圖片和記錄的文字資料,在國內屬首次公開,可以充分證明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是早有預謀、蓄意製造的。
  • 抗戰初國軍使用光緒年間地圖,繳獲日軍地圖後感嘆:這仗沒法打
    筆者看過不少抗戰時期國軍的戰役資料,許多軍官哀嘆:當時我們大多使用的是十萬分之一的地圖,而繳獲日軍地圖時往往發現其使用的是五萬分之一,其中山川、河流、村莊等等都有非常詳細的標註。但是測繪和製作大比例的地圖在當時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倘若不是政府發動組織是很難完成的。
  • 河南現大量日本侵華初期軍事秘密地圖
    河南現大量日本侵華初期軍事秘密地圖 2014-09-18 15:57: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鄭州9月18日電 (董飛)自9月17日起,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與當地民間收藏家對外展示了大量日本侵華初期軍事秘密地圖,為日軍侵華再添力證。
  • 老人收藏日軍軍事地圖 上寫「支那」2字
    家住西安市東儀路68歲的老者趙剛今日向華商報展示了一份他收藏多年的陝西隴縣地圖。「別看這地圖上寫著很多漢字,但絕對是當年日軍使用的地圖。」趙師傅向記者講起了這張地圖上和日本有所關係的蛛絲馬跡。  「在地圖左上角寫著,『昭和十六年製版(中華民國六年測繪)同十六年五月發行。」趙師傅說,「昭和十六年是日本紀年方法,我們國家不可能用昭和年。昭和十六年是1941年,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而地圖測繪是1917年測繪的。」
  • 看看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隨後野心膨脹的日本開始為侵略作出最重要的準備——「繪製中國地圖」。日軍的情報員以平民的身份進入我國獲取情報,在日軍的眼中,僅繪製山川河流顯然不能滿足其侵略要求。在地圖上,每一條街道都清晰可見,每一條進攻路線都計劃詳實。日軍為了全面佔領中國,在地圖上清晰地標註出每一處最佳進攻戰略點,對於城外駐軍分布的地理方位也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