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雪琴」
最近被這句話洗腦了。
一個短視頻網紅,跨界做了脫口秀。
一個北大的高材生,從美國跑回中國「不務正業」。
奇怪的人幹著奇怪的事。
最開始了解李雪琴是從「清華校門有多白」,
後來她做脫口秀了。
而且做的不是一般的好,火到直接上頭條。
但其實很多人並不了解李雪琴。用她自己的話就是「我很痛苦,但我想讓別人快樂」
是的,她是一位抑鬱症患者。
她說:「經歷過太多次你有一個期待,然後瞬間撲滅了的事情。這會讓人很失落,很失落的。我不太喜歡承受這種失落,那我乾脆就不要希望,沒有希望,就舒服很多。」
「我的粉絲說我覺得你是一個特別陽光,特別樂觀開朗的人,我想跟你做朋友。他們肯定不知道我抑鬱症的時候多痛苦,我也不會跟他們說,我怕讓他們覺得外表這麼開心的人,其實也是生病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而在我們身邊,大約每15個人裡面就一個曾受抑鬱症所困擾。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對於抑鬱症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抑鬱症就是神經病」。
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認識,讓很多人害怕抑鬱症,對於抑鬱症患者也很排斥,唯恐自己患有抑鬱症。
那麼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呢?自己或身邊的人患抑鬱症又該如何調整呢?以下摘選《情緒自救》一書
1.抑鬱症就像情緒感冒,並非洪水猛獸。它是可以通過心理調整完全治癒的。且抑鬱症也並不代表時刻處於痛苦之中。只是更多時候表現在處於消極失落的狀態。
2.不管是否患有抑鬱症,都是可以正常交流的。不需要過度區別對待。如果你的朋友或家人患有抑鬱症,你所要做的就是陪伴和傾聽,不去說教。
3.抑鬱症是有發作期的。在發作期之外,大部分人是可以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所以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說,並不需要專門休學或者辭職來進行調整。
4.在抑鬱發作的時候,並不是他本人「懶」或者「不上進」,只是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低落的狀態。幫助他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諮詢師的幫助,讓他接受治療和調整。
5.抑鬱症並不會傳染。對於抑鬱症患者,你只需要多一份關懷和陪伴。
正如《情緒自救》書中說的那樣:
路是自己走的,你向前邁一小步,距離目標就會縮短一大步。如果你走完全程,就達到了最終目標。我就是這樣一步步堅持走下來的,只要堅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實踐,就一定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看到雨後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