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成人類第二殺手!如此可怕,我們該如何自檢自救?

2020-12-10 歡笑八點檔

據悉,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的第二大殺手。而且大量的數據顯示,抑鬱症患者連年遞增,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而且衛健委發布方案,方案提出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這一舉措,對於家長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抑鬱症慢慢逼近,我們應該有所警惕。

不可否認,這幾年社會越來越進步,而抑鬱症卻悄悄地逼近我們現實生活中。世衛組織估算,全球共有約3.5億抑鬱症患者。而我國抑鬱症患者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

抑鬱症是發病率最高的單病種精神疾病,抑鬱症最嚴重時可導致自殺,是自殺率最高的疾病。

就在這一兩天,國內就出現了兩例因患有抑鬱症而準備輕生的女子,幸虧搶救及時,所幸生存。

開魯鎮轄區一女子服藥自殺,欲結束自己的生命。幸虧民警及時將其送往醫院進行急救,現已脫離生命危險。

黑龍江韓某因患有重度抑鬱症,有自殺傾向,在西安轄區某酒店準備服藥自殺。幸虧民警及時趕到,隨後撥打120將該女子送往鐵路醫院搶救。

既然抑鬱症正在慢慢逼近,而且嚴重時還會有輕生的念頭。初期,我們該如何進行自檢自救呢?

抑鬱症常有這些表現,如果你身上也有,那就得留心了。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抑鬱症,它只是一種病,只要我們控制好,積極治療,我們就會慢慢得到康復。而且名醫郝萬山也說過這麼一句話,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

哈佛學院裡,80%的高材生都有抑鬱症狀或者抑鬱情結,嚴重的甚至無法上課。

所以,我們不必過於恐慌,抑鬱症的高發年齡段一般為20-60歲之間。

而抑鬱症患者通常會有「三低六無」的表現。

「三低」指的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精力下降的症狀。

「六無」指的是:無趣、無望、無助、無能、無力、無用的感受。

如果你也有這些症狀,而且心情不好並伴有其他類似輕生的消極情緒,那你就要留意了。

如何進行自檢自救?一本可自檢抑鬱症並自救的實用性指南讓你終身受益。

俗話說,好的書可以讓你終身受益。

如果你還是不太確定抑鬱症的這些具體表現,你可以嘗試看看這本可自檢抑鬱程度並自救的指南型心理治療書,也是西方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家最常「開藥方」給抑鬱症患者的書籍。

因為在治療重度抑鬱症方面,本書帶給患者的療效不輸於抗抑鬱藥物,且無副作用。

據調查,4周內讀完本書的患者中,有70%的人不再符合重性抑鬱症發作的標準。這意味著他們康復了。而且,在長達3年的跟蹤調查中,證明72%的患者擺脫了重度抑鬱症,70%的患者在這3年裡沒有尋求或接受任何進一步的心理治療,也沒有服用任何藥物。

目前本書在全球暢銷愈500萬冊,超過20國文字出版,持續暢銷30年。它是大眾抗抑鬱症自我康復權威讀物,也是30年來最有效的非藥物療法抗抑鬱權威讀物!

這是此書的部分目錄:

3分鐘完成「伯恩斯抑鬱狀況調查表」,測定你的情緒狀況

4周左右的閱讀和練習自我康復體系,讓抑鬱不再降臨

22個簡單有效的原則、技巧,克服人生低谷

30種臨床驗證的抗抑鬱藥物使用完全指南

70%有效治癒率、3年不復發,讓抑鬱症徹底遠離

可以說,本書是目前對付抑鬱症最有效的康復書。#抑鬱症#

相關焦點

  • 爆火李雪琴,幽默背後的苦澀: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抑鬱症?
    他們肯定不知道我抑鬱症的時候多痛苦,我也不會跟他們說,我怕讓他們覺得外表這麼開心的人,其實也是生病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而在我們身邊,大約每15個人裡面就一個曾受抑鬱症所困擾。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對於抑鬱症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抑鬱症就是神經病」。
  • 抑鬱症成人類第二殺手:這些症狀,你是否也有?
    全球共有4億抑鬱症患者,中國患者將近1億,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而自殺。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因抑鬱症自殺的事件。更嚴重的是,抑鬱症的發病率仍在增加。預計到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抑鬱症將成為第二大致殘疾病。在中國,目前的抑鬱症患者數量就達到9000萬,但其中近七成沒有被「識別」出來。我國每年有30萬人自殺,抑鬱症是其最主要原因。
  • 怎樣才能快速走出抑鬱症?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太實用!
    既然抑鬱症能讓人生不如死,那我們怎樣才能快速走出抑鬱症呢?在這裡我分享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給大家,非常實用。在看分享之前,你們必須清楚這是有助於你走出抑鬱症的方法,並不代表完全可以痊癒。修正有問題的思維模式是關鍵,因為這種思維方式不改變的話,會加劇抑鬱症給人帶來更大的困惑與絕望。如何改變你的思維呢?這個你可以自我反思哪些想法是消極的,然後通過更積極健康的方法去取代。大量健康有益的讀物與美好風景可以促進你去修正扭曲的想法。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導師郝萬山曾說過有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
  • 抑鬱症:自救很難,怎麼辦?試試過來人的這個康復的方法
    文/阿秋如何真正地戰勝抑鬱症?我想這個只能靠我們自己,誰也不是你的救世主,你才是你自己的救世主,別人可能是你的指引、你的學習榜樣、你的燈塔等等。而你必須靠吸收這些力量,最終化作自己覺醒的力量與頓悟,來拯救自己,以此幫助自己脫離抑鬱症的困擾,最終走上健康、痊癒的道路。所以,自救才是我們唯一戰勝抑鬱症的出路,沒有之一。
  • 心理學家:抑鬱症沒那麼可怕,遵循這3種方式你就能走出抑鬱症
    ,而對於抑鬱症來說恰恰就是因為長期極端性的固化思維造成的。 練習內容:摘選《情緒自救》一書 1、我放下過去的,人生沒有應該這樣,必須那樣的標準,自然法則一向都是包容、尊重和平等的,我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
  • ...稱「被抑鬱症困住太久」,目前搜救情況如何?抑鬱症該如何自救?
    金頂的上面很高,除了我們上山的路之外,三面都是地勢險惡的懸崖。如果小姑娘真的從這裡跳下去,生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女孩兒雖然患有抑鬱症,可從她留下的千字微博的遺書上來看,她從來都不想麻煩別人,就是自殺也囑咐搜救的人員,不用費力氣去尋找自己。也囑咐母親不要難過。也囑咐朋友,不要哭泣。她都是在為別人著想。其實,我們都知道,救援人員不會因為她說不用找就不找,母親也不可能不難過,朋友也不可能不哭泣。
  • 運動是抑鬱症自救的最好方法,什麼時候運動最佳,哪些運動更好?
    文/老K很多人在私信中經常問我如何從抑鬱症中自救,有些人對吃藥比較排斥,心理諮詢有時候又很貴,所以大家很希望知道在抑鬱症中自己能做些什麼。我認為平時除了多傾訴,旅行,閱讀書籍等外,運動是解決抑鬱和焦慮的不二選擇。
  • 抑鬱症,其實也並沒那麼可怕
    曾被抑鬱症困擾的熱依扎 在王自健自述抑鬱症的微博下,有大量同被抑鬱症困擾的年輕人積極詢問,交流病情,抑鬱症在當下已經成為得病率非常高的精神類疾病
  • 抑鬱症是上天給我的一種恩賜,10年抑鬱症,我懂得了什麼才是人生
    我在網上買這本書時,下面的推薦就出現了李宏夫老師寫的《情緒自救》這個書,我不能不說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多少讓我產生了些許希望,而書中介紹的實操法也讓我在茫茫的黑暗中見到了星星點點的亮光,至少它具體告訴了我抑鬱症並不可怕,在什麼也不想做、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了的情況下該做點什麼,該如何做。
  • 兒子前一天出事,母親第二天墜亡,抑鬱症有多可怕
    據紅星深度報導,廣西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文某墜樓身亡,文某的同事透露,文某墜亡的前一天,她的兒子因患有抑鬱症跳樓自殺。人到中年,痛失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該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啊!誤區二:生活得好不會得抑鬱症我讀書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孩患上了抑鬱症,那時人們對抑鬱症的認知有限,在談論時都會說:「她學習那麼好,家裡條件也好,怎麼會得抑鬱症?」在大多數人認知裡,只有生活得不好的人才會得抑鬱症,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張國榮是因為抑鬱症離開的,他是一個傳奇巨星,有多少人能達到他的成就,可抑鬱症還是奪走了他的生命。
  • 抑鬱症女孩跳崖自殺:這份遺書裡滿是她與抑鬱症鬥爭的血淚 | 沸話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9月4日,峨眉山景區金頂「瑞吉山石」處,一位年僅21歲的女孩在眾人的聲聲勸阻中,仍毅然決然地縱身一躍
  • 24歲圍棋手因抑鬱症自殺,絕望時該如何自救?
    對此,記者採訪了多名心理學專家,他們就抑鬱症以及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防治問題進行了解答。 不開心or輕度抑鬱? 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副主任宋少衛表示,抑鬱症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它是比較長期持續的一種情緒低落和興趣減退的狀態,目前國內的抑鬱症比例是非常高的。」
  • 推薦這5本書或許可引導你自救!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長期患有抑鬱症,他說過一句讓小編非常扎心的話: 「我有隻名叫抑鬱的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其實在小編看來,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一條「黑狗」。 而今天推薦的這5本書,就是教大家如何跟這隻「大黑狗」和平共處。特別提示: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一定要去醫院看!要求助專業的醫生!
  • 抑鬱了,該如何自救與治療?
    即使在最嚴重的病情下,抑鬱症仍是可治療的疾病。治療得越早,療效就越顯著,預防復發的可能性也越大。抑鬱症的正確診療,先要從接受醫生的身體檢查開始。不過,大腦畢竟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器官,所以目前尚未明確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以及為何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才能產生積極效果的。在抗抑鬱藥物中,最廣為使用的藥物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
  • 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
    當下,在地震發生時如何求生成為人們所迫切關注的話題。據相關報導稱,有人發明了地震床,就是在地震發生時躲到鋼結構特製的床內,改床不僅有抗震抗壓的功能,窗內還備有可供1人飲用的水及食物。可床不能隨時帶在身邊,在辦公、商場等場所,我們應該如何自救。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在地震來臨時,所處不同環境自救的方法。1.
  • 25歲雪莉自殺: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我們採訪了100位知情人
    最可怕的 是把抑鬱症當矯情 抑鬱症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每時每刻它就隱藏在在我們身邊。
  • 心理學家:抑鬱症不能光靠吃藥治療,練習這三種方法才是根本的
    很多抑鬱症患者存在這種普遍心理,當患上抑鬱症後,與家人、朋友經常溝通不暢,不能被理解。患者親人也反映因為抑鬱症使得與患者的情感距離漸行漸遠……10年後,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有了比較正面和開放了。但,遺憾的是,在治療的方法上卻仍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我們必須認可藥物的作用,但,如果完全依賴藥物的治療,這是無法徹底治癒的。
  • 臉上被潑硫酸之後,該如何自救?
    -01-10 08:20:46 來源: 設計癖 舉報   希望大家不要遇到,但還是要了解該如何自救
  • 如果你不小心被食人魚攻擊,該如何自救?
    一說起食人魚,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們經常能在各種電影中看到他們用三十秒的時間就吃完一頭牛的可怕場景。然而現實中的食人魚真的有如此恐怖嗎?讓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你真的不幸掉入生活有食人魚的水域中,那到底該如何自救呢?曾有一個著名的生物學家傑瑞米就做過類似的實驗,他在一個遊泳池中放入了一大群食人魚,並且讓它們餓了三天,結果這些食人魚卻沒有一隻去攻擊他,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食人魚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所以在遇到此種情況時,你只需要保持冷靜,迅速逃離即可。
  • 我的抑鬱症自救手記
    所以今天,我們請到了四位朋友來講一講,他們和抑鬱症相處的方法。希望讓大家有所借鑑。 楊真心,29 歲,青島 探索適合自己的藥,並且堅持下去-1-隱形的病症我是楊真心,今年 29 歲,來自青島。回溯整個過程,我覺得要與抑鬱症更好地相處,最基本的就是找一個靠譜的醫院和醫生,慢慢探索出適合你自己的藥,然後堅持吃下去。當然,這中間會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階段性地放棄,但自殺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中場休息」也是為了更好的未來。遵照醫囑,我現在已經停藥兩周了,沒有任何反覆的跡象,生活各個方面都非常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