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淺析蘇東坡與黃州赤壁的關聯

2020-12-08 禾野歷史觀

引言

由武漢順江而下,行船一百八十裡,便到了古老而美麗的湖北省黃岡縣的黃州城。出黃州城古漢川門向西北走去,不遠就到了著名的「東坡赤壁」。

東坡赤壁原名赤鼻,也稱赤壁、赤鼻磯。它斷巖臨江,石色赭赤,形如懸鼻,因而得名。赤壁以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而聞名於世。東坡赤壁曾被訛傳為「赤壁之戰」的古戰場。我們知道,赤壁之戰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冬。當時,曹操率領五十萬軍隊,號稱水陸八十萬大軍,攻打弱小的孫權、劉備。孫權部將周瑜在赤壁一帶採用火攻,以五萬人的孫、劉聯軍把曹軍打得大敗。從此,赤壁之戰的戰場,成為人們遊覽、憑弔的名勝古蹟。而湖北現有長江南岸的蒲圻赤壁、黃州城外的赤壁等六處。

究竟哪一處是赤壁之戰的赤壁?歷史上有不少名人認為黃州赤壁就是赤壁之戰的赤壁。如《齊安拾遺》中說黃州赤壁就是周郎赤壁;晚唐詩人杜牧在黃州寫的《赤壁》詩道:「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他又在《齊安郡晚秋》詩中寫道:「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衰翁坐釣魚。」可見杜牧也把黃州赤壁當作赤壁之戰之地,後來,經學者考證,認定赤壁之戰的地點並不在黃州黃州赤壁不是赤壁之戰的赤壁是證實了,但黃州赤壁的名聲並未因此而減退。這主要歸功於蘇東坡。

蘇東坡,宋朝人。名蘇軾,字子瞻,四川眉山縣人。蘇軾的家庭是一個「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的文學世家。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博通經史,縱論古今,文如泉湧。年方二十一歲,就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中了進士,開始做官。嘉祐六年(1061)任鳳翔籤判,熙寧四年到元豐二年(1071-1079)任杭州通判、徐州知府和湖州知府等職。元豐二年,變法派中的投機者李定、舒亶等人製造了「烏臺詩案」,他們摘錄蘇軾的詩文,以此指控蘇軾反對新法,怨恨皇帝,謗訕朝廷。蘇軾因此被捕入獄。經殘酷折磨之後,被貶為團練副使來到黃州。

當時,宋神宗明確規定他「不得籤書公事」,只能「思過而自新」。此時他的處境僅僅比充軍稍好一些。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打擊,滿懷憤懣,又不甘心於這樣的處境,嚮往有朝一日重展宏圖。他在謫居黃州期間,常遊赤壁,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不朽名作。通過緬懷古代英雄,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苦悶和身世蒼涼之感。蘇軾可能也知道把黃州赤壁作為周郎赤壁是一種訛傳。《赤壁懷古》中有一句「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蘇軾在「三國周郎赤壁」前加上「人道是」三字;在《前赤壁賦》中又寫下「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這樣一個疑問句。這正是他不大相信黃州赤壁為周瑜赤壁的例證。對於蘇東坡來說,黃州赤壁是否周郎赤壁並不怎麼重要,他只是借「周郎赤壁」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罷了。這樣,蘇東坡就同黃州赤壁結下了不解之緣,黃州赤壁也由於蘇東坡的赤壁二賦等佳作馳名中外,而且遠比赤壁之戰所在的蒲圻赤壁更加出名。宋代王炎詩中道:「東坡居士妙言語,賦到此翁無古人。」

明代詩人王世貞詩中說:賦(指前後赤壁賦)是雙珠可明查。」明代茅瑞徵說無蘇軾「則無黃州赤壁」。清康熙年間,畫家郭朝祚做黃州知府,為了將黃州赤壁區別於赤壁之戰的赤壁,自書黃州赤壁門額--「東坡赤壁」。從此,黃州赤壁就與蘇東坡的名字直接聯繫起來。人們稱它為「東坡赤壁」或文赤壁,稱蒲圻赤壁為「周郎赤壁」或武赤壁。現在的東坡赤壁,其建築物為1922年所改建,解放後又經修繕整理,已煥然一新。櫛比鱗次的樓閣掩映在綠樹紅牆之間,很富有詩情畫意。走進東坡赤壁大門,可見左邊有萬竿修竹,四季常綠;排排翠杉,招人喜愛。

那杉林旁邊有一座三層樓閣,上有茅盾先生親筆寫的「棲霞樓」三個大字。在棲霞樓對面,有一圓形大門,門首有「別有洞天」四個草書題字,站在圓門口,只見竹林與苗圃之間,一汪流水,環境十分幽靜,真是「別有天地在人間」呵!到此所見,乃是最近新闢的一景。折身回頭,走上三十來步,便可以看到清代畫家郭朝祚所寫的額書「東坡赤壁」四個大字。這裡才是真正的東坡赤壁哩。這裡題有蘇東坡《後赤壁賦》中的名句:「赤壁之遊樂乎!」內有赤壁八景:二賦堂、玩月臺、睡仙亭、剪刀峰、放龜亭、白蓮池、酹江亭、坡仙亭。

穿過一個題有「江山如畫」的月門,是個四合院,左側便是雕簷畫閣,精巧美觀的二賦堂。二賦堂是「赤壁八景」的第一景,因紀念赤壁二賦而得名。它面對長江,背倚綠樹。堂正中,上下頂立一巨大木壁,木壁正面是清人程子禎模仿索司空章草體寫的《前赤壁賦》,木壁背面是李開侁寫的《後赤壁賦》。堂之後壁有徐世昌署名「水竹邨人」,採用蘇體寫的略有「晉唐筆意」的二賦石刻;側壁有蘇體聯語石刻:「古今往事千帆去,風月秋懷一篷(笛)知。」

此聯也是徐世昌寫的。二賦堂的前半部兩側還有相傳民族英雄嶽飛寫的諸葛亮《出師表》全文,為竹質腐蝕版,陽文,共八塊條匾。這篇手書是取法於唐代草書大家張旭和懷素的筆法,運筆疏宕多變而秀逸。從二賦堂左側走出,便是留仙閣。閣內有泛舟赤壁圖、東坡笠展圖,畫得「鬚眉活現,工筆絕倫」。這裡還有蘇軾乳母的墓碑。出留仙閣後門,過剪刀峰,便是問鶴亭。問鶴亭在東坡赤壁的最高處。

向南望去,長江如帶,遠山似黛,景色宜人。從問鶴亭下石梯,進入挹爽樓。樓分上、下兩層,上層陳列書法、繪畫;下層是碑閣,閣內四壁嵌有珍貴的蘇東坡手書石刻。出二賦堂正門,往右穿過題有「迎素月」的側門,左邊是酹江亭。亭內正面是康熙皇帝臨摹元代大書法家趙孟手書的《前赤壁賦》,其餘兩面都是清代人的詩文。站在亭中,可遠眺江南的名勝鄂城西山,近瞰滔滔的長江流水。出酹江亭,往右走,是屹立於赤壁磯頭的坡仙亭。亭窗半含江,輪船往來如梭。

亭內三面都是石刻,多為蘇東坡珍貴的詩詞、繪畫手跡。坡仙亭的右下邊是睡仙亭,內有石床,石枕各一,傳說蘇東坡遊赤壁酒醉後便躺在這裡休息。坡仙亭的左下方是放龜亭,相傳東晉大將毛寶的僕人曾在這裡放龜。這裡是東坡赤壁的最低處。站在這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壯觀奇景展現在眼前。東坡赤壁因蘇東坡而知名,人們又因遊覽東坡赤壁而懷念蘇東坡。在這裡,人們仿佛可以看到、感受到蘇軾當年的生活情景。蘇東坡在黃州居住了四年零三個月。這正是他政治上的失意時期。他並沒有一蹶不振。他的心胸開朗、豁達。他一到黃州就說:「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他還面對長江,很風趣地說:「半是峨嵋雪水,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兩年後,他「幅巾芒履,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築室於東坡。」據說新居落成於雪天。他在房子四壁畫上雪,取名為「雪堂」,並寫了一篇《雪堂記》。他和黃州人民廣泛結交,足跡遍布黃州四周。當地人民也與蘇東坡相處非常好。元豐七年,蘇東坡奉命離開黃州,他們都勸他長住東坡,蘇東坡也很有留戀之情。臨別時,蘇東坡寫了《滿庭芳·歸去來兮》。

詞中有「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的話。足見黃州人民與蘇軾的關係是多麼親密,甚至希望他終老於東坡,不要離開黃州。蘇東坡在此詞中回答黃州父老:「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並囑咐:「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此時,他還在為黃州人民的勞動生產操心哩!蘇東坡走後,黃州人民時常懷念他。當地留下了許多「蘇學士」的故事和傳說,連許多食品也帶上蘇東坡的姓名。

如「蘇果」、「蘇糖」、「東坡餅」、「東坡肉」等。蘇東坡在黃州的四年間,是他創作的全盛時期。他寫了大量詩詞、散文,除上述的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之外,還有《南堂五首》、《東坡八首》、《西江月·黃州中秋》等等,其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這些作品,有的反映了民間疾苦,有的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孤獨、寂寞和壓抑的心情,有的反映了作者不滿於貶謫受難的處境、希望得到解脫的心理:而更多的則是反映了作者不計得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開朗胸懷和樂觀精神。

這一時期的作品日臻完美,是他藝術創作上的高峰;特別是他的詩詞,打破了以往內容和形式上的束縛,達到了「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境地。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全詞撫今懷古,慷慨激昂,氣勢磅礴,一瀉千裡,被譽為「千古絕唱」。蘇軾在文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名列「唐宋八大家」。

蘇軾結束了黃州貶居生活以後,於元祐元年升為翰林學士,知制誥。此時,他又受司馬光等舊黨人的排擠。紹聖元年,新黨再度上臺,又被新黨貶到惠州等地,最後被貶到海南儋州。建中靖國元年受大赦,自儋州越海度嶺北歸,途中因病卒於常州。蘇軾一生有志於改革政治,改善人民生活,但終因受新舊兩黨的夾擊,仕途道路一直坎坷不平,政治理想自然難以實現。蘇東坡去世已近千年。而東坡赤壁和他的文學作品一樣,卻永遠不失其光輝。

相關焦點

  • 蘇東坡: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黃州惠州儋州」,多麼悽涼的「自傳」!蘇軾之所以成為後來真正意義的蘇東坡,恰是因為他貶黜黃州、惠州與儋州後的十年不得意,而這種不得意也成就了我們心目中那個無人能夠超越的蘇東坡。他被貶至黃州,任團練副使。正是在這裡,蘇軾開始轉向,成為了蘇東坡。我們還要記住一個好太守的名字:徐君猷。正是他,破例把城東一塊五十畝的廢棄營地給了蘇軾,名之「東坡」,解決了蘇家老小的生存問題。「東坡」一名,記載著歷史上一段真實的暖意。貶黜黃州,是蘇軾生命中的第一個大波折。 「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
  • 赤壁三詠:蘇軾在黃州成就了經典的傳奇
    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蘇東坡「與客泛舟」先後多次「遊於赤壁之下」,寫下了「筆參造化」「緣情體物」的千古絕唱:《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憑藉著與赤壁有關聯的兩篇「賦」和一首「詞」,讓蘇東坡在當年文壇一舉封神,成就了一段文壇上的傳奇。
  • 繼蘇東坡之後的又一首《赤壁懷古》,被紀曉嵐讚賞不輸蘇東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這篇《念奴嬌·赤壁懷古》氣勢磅礴雄渾,境界宏大,極具英雄氣概,可謂千古絕唱。自蘇東坡此詞以來,後是文人騷客莫不紛紛和韻、次韻效仿。譬如辛棄疾曾用蘇東坡《念奴嬌》韻而和之「萬事從教,浮雲來去,枉了衝冠發」,以及劉辰翁、張炎、文天祥、元好問甚至元代的白樸、明代的楊慎等等諸多名家都有次韻東坡的懷古之作。但有如蘇東坡這般絕唱在前,後世諸多赤壁懷古之詞,便成為拱月之星,徒增月華之明亮耳!
  • 名人大講堂③|阿來: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在黃州
    我旅遊有一個選擇,如果僅僅是一個景區,我從來不去,我要去一個地方一定是我在讀什麼書,在思考什麼問題有一定的關聯,那我會去。蘇軾到黃州時已經44歲了,但早年他是少年英才。嘉祐元年(1056),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進京應試。那時是宋代的文化最為輝煌的時期,朝中有兩個大名人:司馬光和歐陽修。
  • 因為一個人,記住一座城——黃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天下人記住「黃州」這個名字,大概是蘇軾那場莫須有的冤案,讓他跌跌撞撞、帶著一身驚懼與傷痛闖入這裡——黃州,這座不知名的小城,張開懷抱熱情地擁住了他。蘇軾在這裡療傷,也在這裡蛻變,從蘇軾到東坡,他用了整整五年。這五年,他有迷茫、有困頓、有失意,但更多的是徹悟與提升。
  • 城以文興|在千年黃州仰望東坡
    黃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938年前的一天,因「烏臺詩案」謫居黃州兩年多的北宋大文豪蘇軾,來到黃州城外文人遊賞之地,佇立在長江岸邊的赤壁磯頭。眼前的美景和赤壁大戰的古戰場,勾起詩人無限感慨,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橫空出世、震爍古今。
  • 赤壁賦是蘇東坡的自我對白,赤壁夜遊不過是發洩情緒
    自從被貶黃州後,蘇東坡的心情抑鬱到了極點,整日借酒澆愁愁更愁,無以釋懷,只好滿天地找名山勝景遊玩,以此來舒緩自己鬱悶、壓抑、痛苦的內心世界,尋找一個發洩點、釋放點。就在壬戌年的一個月滿之夜,蘇東坡與好友一起駕著一葉方舟漂遊於赤壁之下。
  • 古戰場赤壁在哪裡
    歷代文人雅士以赤壁為題,託物言志,發思古之幽情者,不勝枚舉。自唐李白,迄於元代吳師道止,有文章記載的詠史作者就有14人之多,留下了不少傳世名篇。雖然如此,對於古戰場赤壁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裡,文人雅士們似乎不甚瞭然或未予深究,或以訛傳訛,或墮雲裡霧裡…
  • 《詩意中國》探秘蘇東坡的自然生活哲學
    中國古代文人熱衷「歸于田園」的棲居選擇背後,又隱藏著哪些,值得探究的詩意密碼呢?本周五晚9:10,深圳衛視《詩意中國》第三季第二期,我們就將走進蘇東坡的躬耕生活,遍尋山水詩意,共話田園風流。如果種田也一定需要一個理由的話,蘇東坡能夠給這個理由賦予一些,並不平凡的意義。
  • 一節一會 | 遊在黃州《赤壁情》
    「一節一會」即將到來趁著即將來臨的十一小長假小編帶大家玩轉魅力黃州!↓↓↓中學時代,我就聽說過聞名遐邇的東坡赤壁,及至在黃岡工作,才有緣與她朝夕相處,日夜傾聽她心靈的絮語。西面的赤壁磯,就是唐代杜牧《赤壁》所詠:「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昔日這裡江潮滾滾,大浪滔天,後來江水改道,便逐漸變成了商賈市肆繁榮之地,環湖而建的是名聞中外的東坡赤壁公園,是遊客旅遊觀光、憑弔聖哲先賢的一方風水寶地。
  • 蘇東坡談赤壁,是辛酸?還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說起蘇軾談赤壁,實屬事出有因。為何事?毫無疑問烏臺詩案。烏臺詩案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蘇軾下獄一百零三日,險遭殺身之禍。幸虧宋太祖趙匡胤時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他才算躲過一劫。烏臺詩案後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 讀《前赤壁賦》|看蘇軾如何在黃州超脫?
    這個時期留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有前、後《赤壁賦》,有《記承天寺夜遊》等。其中《前赤壁賦》最能展現蘇軾在黃州期間內心從矛盾到超脫的過程。清代的方苞曾經評價《前赤壁賦》:「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閒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 湖北的文武赤壁分別在哪裡?一個文化底蘊深厚,一個演繹三國故事
    這裡是林木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說起赤壁,大家都不會陌生,三國故事裡,赤壁大戰是一場著名的戰役,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但在湖北,有2個赤壁風景區,一個是黃州赤壁旅遊區,一個是鹹寧赤壁風景區,這兩個旅遊景區都在長江畔,都稱是三國赤壁戰場發生地,而且有眾多專家以歷史資料進行了論證,爭執一直沒有停止過,成為湖北旅遊景區中最有爭議的話題。對於沒有來過的遊客,有時候面對這兩個景區如何選擇呢?我去年先後遊過這兩個景區,帶大家了解一番,可以自己決定去哪個赤壁遊玩了。
  • 斷岸千尺,江流有聲,陳少梅用畫筆構建幽遠意境畫蘇東坡夜遊赤壁
    近現代 陳少梅 赤壁夜遊圖這幅《赤壁夜遊圖》是陳少梅在1942年創作的,這一時期陳少梅以賣畫為生。此時,他的繪畫技法已經開始脫離對宋畫的直接臨摹,有加入自己的想法。為了應該和市場需要,陳少梅常畫一些有知名度的題材,這幅作品就是根據蘇東坡《後赤壁賦》而創作。蘇東坡寫有兩篇「赤壁賦」,根據此畫中的蕭瑟之氣,應當是秋季的景色。又有斷岸千尺,水落石出之景,據此而做出斷定。蘇東坡寫《後赤壁賦》時,正是他人生中最苦悶的時期。他被貶黃州,縱然有秀美風光也無法排遣內心的孤獨與哀傷,只有把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間,萌生了求仙出世的幻想。
  • 一節一會 | 遊在黃州《魅力黃州》
    就這一處,也真是美極了,更別說遺愛湖的春暖花開,赤壁公園的萬物復甦,南湖邊的芳草萋萋和那遍地金黃的油菜花了。夏日的黃州驕陽似火,百花爭豔。古色古香的赤壁公園便成了人們觀光、旅遊、休閒的首選。而黃州深厚的歷史人文氣息更是無時無刻地薰陶著我們。
  • 文學家的哲學思考,蘇軾代表作《前赤壁賦》
    蘇東坡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他很喜歡思考,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滲透著哲學觀點。理性的光輝,讓他的文學作品更加精彩。蘇東坡寫過兩篇《赤壁賦》,為了區分,人們把第一篇稱為《前赤壁賦》。經歷「烏臺詩案」後,蘇東坡被貶黃州。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向前行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而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市治所在地),在謫居黃州期間,蘇東坡雖然在仕途上處於人生的谷底,在文學創作上卻一舉登上北宋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的高峰,在人生處世上成為後世文人的典範。處在人生谷底,蘇東坡是如何對待的?學習蘇東坡谷底登峰的秘訣,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 黃州時期的蘇軾
    此後八九年,他一方面「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幾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羈,將心中之所感,盡情歌唱出來」(引文出自林語堂《蘇東坡傳》,下同),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另一方面,又潛心日常政務,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任上,「無不政績斐然」。公元1074年,蘇軾杭州任滿,請調山東,被升任密州太守。
  • 黃岡東坡赤壁景區改造年內開工,擬提格5A景區
    東坡赤壁風景區位於黃州城西,2014年獲批為國際4A級旅遊景區。出黃州古城漢川門,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顏色赤紅,故名「赤壁」。,後人因此將赤壁和蘇東坡的名字聯在一起名曰:東坡赤壁。、赤壁文化為靈魂,以黃州古城為後勤依託,深入挖掘古城、古蹟和名人文化,融合現代風景區的功能需求,將黃岡市東坡赤壁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區打造成以「東坡、赤壁」文化為主體的集觀光旅遊、文化展覽、文化休閒、交流培訓為一體的具有全國影響的歷史風景名勝區、東坡文化研究中心和書畫基地。
  • 蘇東坡:唯有「詩詞」與「美食」不可辜負Su Dongpo,loves lyrics,food and life forever.
    在黨員帶動下,英語角小組成員隨著PPT內容的分享推進,每人接力雙語朗誦一首蘇東坡詩詞,在《經典詠流傳》的相關詩詞配樂中,大家共同品讀了《飲湖上初晴後雨》、《和子由澠池懷舊》、《定風波》、《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水調歌頭》等蘇東坡經典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