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2021-01-20 網易

2020-10-22 13:16:18 來源: 廈門日報

舉報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廈門日報記者 王火炎 攝)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將於明年5月底前完工。值得一提的是,4.2公裡的木棧道在鬱鬱蔥蔥的紅樹林中格外搶眼,漫步木棧道,市民可以體驗行走「海上森林」的樂趣。

  恢復生態,灘涂長出「海上森林」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位於翔安區火炬大橋兩側,這裡曾是淤泥灘涂,無序的海上養殖破壞了這裡的生態環境。沒想到,曾經的灘涂竟然已經「長」出了一片「海上森林」。目前已種植的紅樹林長勢良好,有白骨壤、桐花樹、秋茄、木欖、紅海欖、海芒果、老鼠簕等品種,成了各種底棲生物、海鳥青睞的家園,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

  「海水與淡水相交匯的獨特地理位置,為紅樹林的種植提供了天然條件。在紅樹林裡,像招潮蟹、跳跳魚等底棲生物,有了很好的生存環境。而鳥類也有了棲息地,退潮時可以在灘涂上覓食。」市海洋局項目辦副主任餘炎烽介紹,公園一期種植了紅樹林近50萬平方米,二期36萬平方米的紅樹林也將於今年年底前全部種植完畢,屆時,公園裡紅樹林的總面積將達到85萬平方米,成為廈門乃至福建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溼地生態公園。

  此前,廈門大學曾對已完成的一期生物環境本底調查,結果表明,紅樹林生態修復區內魚類、貝類和蝦蟹類的物種數提高了2.4倍,生物量提高了3.6倍,個體數提高了3.3倍。

  餘炎烽說,接下去還將依託科研團隊,跟蹤紅樹林底棲生物,監測鳥類多樣性恢復情況,為下一步紅樹林生態系統重構提供依據。

  固碳釋氧,中和「廈門會晤」碳排放

  從無序養殖的海域到如今景色迷人的「海上森林」,下潭尾濱海紅樹林生態公園即將成為廈門市民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今年春節前,1.8公裡的南岸棧道完成建設,前不久又新增兩處紅樹林宜林灘地,宜林灘地同時建成2.4公裡的棧道。連接公園南北兩岸的二期上島棧道工程將於近期進場施工,待工程完工後,遊客可步行上島,在海上盡覽紅樹林美景。

  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的建設將為市民提供一條4.2公裡長的海上健康步道。預計明年5月底前,市民就可以行走在海上的蜿蜒步道,紅樹林近在眼前,漲潮時就像走向海的盡頭,退潮時還能看見招潮蟹、跳跳魚等活力充沛的潮間帶生物。走累了,您也可以停下來休憩。木棧道設置了攬月臺、清音臺和觀鳥塔等觀景平臺。目前正在進行裝修,並逐步對外開放。

  紅樹林就像「城市綠肺」,有固碳釋氧的作用。作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碳中和林的示範基地,下潭尾溼地公園將在未來20年裡,把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產生的溫室氣體,通過以種植紅樹林的方式中和,實現「零碳排放」目標。這是我市通過造林方式實現零排放目標的第一個大型國際會議。

  守護海洋,全市已種近200萬平方米紅樹林

  海岸線既是「顏值擔當」的風景線,也是孕育無數海洋生物的生命線。廈門海岸線長達194千米,灘涂面積廣闊,適宜紅樹林的生長。

  由於20世紀城市化進程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加速,廈門海岸的紅樹林遭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近年來,廈門因地制宜地開展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開發與利用,為城市打造了一道海洋生態安全屏障,為海岸線築起「綠色堤壩」。

  為了逐步恢復紅樹林生態溼地系統,市海洋局積極爭取國家「南紅北柳」「藍色海灣」等生態工程項目的資金,開展紅樹林生態修恢復。目前,廈門灣紅樹植物分布在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和翔安5個行政區域的27個點,總面積近200萬平方米。

  市海洋局表示,紅樹林將在保護和維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改善灣區水質,提升海岸海域海島生態環境功能,維護海洋生態安全起到積極作用。

  【小知識】

  紅樹林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木本植物群落,以其發達的根系適應海岸潮間帶周期性的海浪衝刷,是典型濱海溼地物種。市海洋局委託集美大學對廈門灣紅樹植物分布區進行採樣和實地觀測,進行紅樹植物生物學鑑定,掌握了廈門灣共有真紅樹林植物5個科8屬8種,分別是秋茄、白骨壤、桐花樹、木欖、紅海欖、無瓣海桑、拉貢木和欖李。

  【預告】

  國際海洋周將有配套活動

  今年11月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舉辦期間,我市將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配套開展「同護紅樹林,共築生態美」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活動將以「紅樹林成就館」「紅樹林攝影館」「紅樹林科普館」「紅樹林生態館」四大展館為核心,在園區內配套開展研學、寫生、攝影採風等主題宣傳。歡迎市民關注並積極參與。

  (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洪鷺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 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洪鷺燕)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 漫步「海上森林」!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完工
    這樣的愜意生活就在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據了解,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將於明年5月底完工到那時,市民朋友可以>漫步在4.2公裡的木棧道上行走在鬱鬱蔥蔥的紅樹林中打卡「海上森林」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位於翔安區火炬大橋兩側,這裡曾是淤泥灘涂,無序的海上養殖破壞了這裡的生態環境
  • ...溼地公園二期明年5月底建成 將成為全省最大人工紅樹林生態公園
    臺海網6月8日訊 據廈門網報導 空中,一隻只白鷺等水生鳥類展翅飛翔,不時在林中覓食;水中,各種魚兒嬉戲遊玩;退潮時,招潮蟹探頭探腦鑽出洞來……在翔安區火炬大橋兩側,昔日雜亂的淤泥灘地如今已經變成鬱鬱蔥蔥的「海上森林」。如今,已初具規模的下潭尾紅樹林溼地公園成了不少市民放鬆休閒的好去處。
  • ...漫步海上棧道賞紅樹林美景 下潭尾濱海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岸棧道...
    位於翔安火炬大橋附近的下潭尾濱海溼地生態公園。(本報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佘逸) 行走木棧道,一邊可以看到秋茄、無瓣海桑等紅樹林景觀,一邊還能觀賞到海鳥棲息覓食、翩躚飛舞的美景。今年春節假期市民又有一個好去處——總長約1800米的下潭尾濱海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岸棧道已完成建設,於日前試行開放。記者昨日提前採風,感受漫步「海上森林」的樂趣。
  • 美麗「海上森林」歡迎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開館迎客
    (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曾嫣豔 通訊員 餘慶東)各色的水鳥在紅樹林中棲息覓食,成群的魚兒在海中暢遊嬉戲,灘涂上的招潮蟹從洞穴中鑽進鑽出……曾經的淤泥荒灘,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海上森林」。  11月21日,位於翔安區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迎客。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組圖」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位於翔安區火炬大橋兩側,這裡曾是雜亂的淤泥灘涂,無序的海上養殖破壞著生態環境。隨著四大主題展館的開館,這裡將成為市民領略海洋生態之美的又一好去處,主題館的沉浸式體驗也將使得市民更深入、直觀地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了解紅樹林這一特殊生態系統,開啟紅樹林保護之旅。
  • 「海上森林」歡迎你,面積超大的紅樹林公園來啦!
    >灘涂上的招潮蟹從洞穴中鑽進鑽出……曾經的淤泥荒灘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海上森林」21日上午在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裡4.2公裡長、蜿蜒入海的」「紅樹林生態館」「紅樹林攝影館」主辦方透露,這是廈門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沉浸式體驗可使市民更深入、更直觀地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啟幕
    360°玩轉「海上森林」 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21日啟幕東南網11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秋燕)百人研學、觀鳥寫生、增殖放流、「紅樹漫舞」快閃、紅樹苗認養……自11月21日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迎客
  •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啟幕 百組家庭玩轉「海上森林」
    1昔日淤泥灘涂變海上森林  成市民休閒好去處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位於翔安區同安灣核心地帶,這裡曾是雜亂的淤泥灘涂,無序的海上養殖破壞著生態環境。在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的大力推進下,經9年的人工修復和管理養護,如今,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鬱鬱蔥蔥,白鷺等鳥類林間飛翔覓食,魚兒水中嬉戲,這裡已成為景色宜人的「海上森林」。公園預計於明年6月全部建成,屆時將成為全省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
  • 360°玩轉「海上森林」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21日啟幕
    1昔日淤泥灘涂變海上森林成市民休閒好去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位於翔安區同安灣核心地帶,這裡曾是雜亂的淤泥灘涂,無序的海上養殖破壞著生態環境。在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的大力推進下,經9年的人工修復和管理養護,如今,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鬱鬱蔥蔥,白鷺等鳥類林間飛翔覓食,魚兒水中嬉戲,這裡已成為景色宜人的「海上森林」。
  • 2萬人次參與 全民行動保護海洋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
    ,還能收穫諸多關於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知識,並在孩子心中播下保護海洋的種子。昨日,以「同護紅樹林 共築生態美」為主題的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圓滿落幕。活動從11月21日持續至26日,共約2萬人次參與。  本次嘉年華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海峽導報社執行,是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廈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啟幕 精彩活動不斷
    造景與生態保護結合 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下潭尾紅樹林公園位於翔安區同安灣核心地帶,預計於明年6月全部建成,屆時將成為全省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開館迎客的四大主題展館——「公園展示館」「紅樹植物館」「紅樹林生態館」「紅樹林攝影館」,是廈門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四大主題展館展陳各有千秋,市民到此,可通過圖文介紹與實物展示,直觀、全面、深入地感受紅林碧海嶄新顏。
  • 廈門市翔安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
    21日,廈門市翔安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迎客,為期五天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也同步啟動。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一系列互動性強、體驗度高的紅樹林科普教育活動與海洋保護行動。據悉,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於2011年正式啟動建設,總規劃面積404萬平方米,預計於明年6月全部建成,建成後將成為全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
  • 4.2公里海上棧道!廈門首個紅樹林公園揭開神秘面紗!
    這個震撼的美景   位於下潭尾濱海溼地生態公園   廈門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   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表示,該生態公園整個項目力爭明年底全面建成,並向市民遊客開放。
  • 翔安規劃設計海濱生態溼地公園 下潭尾種紅樹林
    紅樹林(資料圖)晨報訊(記者 袁曉敏 通訊員 蔡江沈) 昨日上午,記者從翔安區海域綜合整治和開發建設指揮部獲悉,規劃設計125公頃的濱海生態溼地公園———翔安下潭尾灣濱海生態溼地已完成4個人工灘涂島的築島工作,其中3號島已全部完成紅樹林的種植,並通過了驗收,力爭明年完成一期項目施工。
  • 廈門下潭尾海洋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月底舉行
    臺海網11月11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一場集學、講、種、舞、畫薈萃的「紅樹林文化盛宴」來了!11月21日—26日,以「同護紅樹林共築生態美」為主題的下潭尾海洋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將於廈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行。
  • 廈門:海上「長」出紅樹林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這是人們對廈門的一個形象比喻。經過不懈努力,如今廈門已經是「城在海上那片森林中」。站在廈門海邊,放眼望去不再只是一片蔚藍而空曠的大海,白浪輕拍灘岸,白鷺信步閒庭,鬱鬱蔥蔥連綿成片的紅樹林猶如一塊綠毯鑲嵌在海岸邊,在輕拂海風中,更令人心曠神怡。廈門海岸線長達194公裡,灘涂面積廣闊,位於九龍江出海口,適宜紅樹林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