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雷晨
來源 | 首席科創官
在現實中,你未必會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而一家虧損的公司卻可能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板」。
科創板包容性的體現之一,就是允許虧損企業上市。目前,在科創板127家受理企業中,近一年虧損的企業共有5家。其中,最新獲受理的是上海拓璞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拓璞」)。
它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領域提供智能製造裝備和工藝解決方案,產品已成功應用於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探月工程、國產大飛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
高資產負債率、上海交大背景的研發團隊和重度大客戶依賴,使這家公司成為科創板受理企業中「不一樣的煙火」。
負債困局下的資本博弈
資不抵債且連年虧損,上海拓璞的IPO之路顯得尤為艱辛。
如果把公司的財務狀況比做擂臺,那麼在這個擂臺上,它的負債輕鬆KO了資產。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間,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9.60%、110.45%和103.68%,可謂債臺高築。
不僅償債能力較弱、經不起還錢,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公司還尚未實現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近三年淨利潤分別為-4016萬元、-4261萬元和-1337萬元,截至2018年末的未分配利潤為-8468萬元。
未分配利潤的與盈利水平的變化情況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
這意味著,新的投資者不僅要承擔公司上市後一定期間內不能盈利的風險,還要與老股東共同負擔一筆不少的未彌補虧損。
或許是意識到自身的財務缺陷,公司此次選擇了科創板股票上市的第二套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15億元,近一年營收不低於2億元,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不低於15%」。
不過,結合今年1月公司的三次股權轉讓情況,可推算出上海拓璞當時的估值約為10.8億元,距15億元還差4.2億元。
據了解,公司本次發行新股不超過10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4000萬股。也就是說,本次發行價只有達到37.5元/股,才能滿足其上市標準之一的15億元市值。
若公司全額行使本次發行的超額15%配售選擇權,那麼本次發行新股不超過1150萬股,發行價起碼超過30元/股才能過關。
有專業人士向首席科創官透露,如果出現詢價後預計市值不能滿足上市標準的情況,上海拓璞有可能會中止發行。
值得一提的是,萬眾矚目的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其發行價為24.26元/股。縱觀A股市場,發行價超過30元的股票也並不多見。上海拓璞想要達到30元以上的發行價,不但難度較大,而且就算達到了,也不知有多少人願意買單。
主營業務生變,大客戶佔比超95%
上海拓璞的股票能否成功發行尚未可知,發行後的盈利能力也是一個未知數。對大客戶的依賴或許也會成為其IPO路上的「絆腳石」。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航空航天智能裝備和智能化生產線三類。其中,航空航天智能裝備一度是主要來源,可是近三年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從79.68%跌至18.44%。而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卻實現了從18.57%到43.17%的「逆襲」。
主營業務收入情況(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
具體來說,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用於實現航空航天複雜、曲面、大型、特殊材料等零件的生產加工;而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用於保障航空航天裝備的部裝、總裝裝配過程的高精度、自動化和精加工。
而這種變化,恐怕一定程度上還取決於它和大客戶的關係。
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235萬元、996萬元和2.3億元。雖然公司2018年度收入大幅增長,但業績卻如過山車一般「驚心動魄」。
據招股書,公司下遊客戶主要集中在中國商飛、中航工業、航天科技以及航天科工等大型央企集團。報告期內,公司前5大客戶銷售金額及其佔當期營業收入分別為99.59%、98.11%和95.93%。
其中,航天科技是公司第一大客戶,近三年公司對其銷售收入分別為3665萬元、314萬元和1.3億元,佔比為86.55%、31.50%和58.18%。由此可見,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的大幅下滑,與來自航天科技的銷售收入下降脫不開關係。
第一大客戶的若即若離,讓公司陷入不小的被動。那麼,高負債和大客戶依賴下的上海拓璞,負重前行的勇氣何來?
人才梯隊牛,賺錢不用愁?
研發是公司的王牌,不知上海拓璞能否手執這張王牌,一路闖關成功。
不過上海拓璞上市的首要「攔路虎」就是——可持續經營能力。這一指標也受到了上交所的重點關注。
在回覆中,上海拓璞聘請的立信會計所認為,公司持續經營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主要考慮到公司產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具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和核心技術人員,以及公司業務量穩定增長和在手訂單情況,能夠彌補累計虧損。
為什麼人才會成為保障持續營收的重要因素?首席科創官發現,這家公司是4位上海交大學子於2007年創立的企業,無論是領導隊伍還是研發人員的佔比,都有著較強的優勢。
股權結構圖(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
公司9名董事中,5位都有著上海交大的相關背景。招股書顯示,1998年至2019年3月,公司實控人王宇晗擔任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員,發行前持股45.95%。有博導做領頭羊,公司在研發方面自然不會差到哪去。
截至2018年底,公司研發人員有117人,佔比41.34%,高於同行業競爭對手。公司自選的境內競爭對手包括海天精工(601882.SH)、日發精機(002520.SZ)和秦川工具機(000837.SZ),研發人員佔比分別為15.48%、32.39%和10.50%。
在研發方面,近三年公司投入分別了1899萬元、2368萬元和3685萬元,佔同期營收的44.85%、237.69%和16.15%,佔比較高。2018年度,海天精工、日發精機和秦川工具機的研發費用佔比分別是4.39%、4.36%和5.67%。
據招股書,公司研發費用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原因主要是公司主要產品均為根據客戶工藝要求定製化開發,因此研發投入較大,導致研發費用率較高。
公司終於在研發方面找到了自信,但研發能否成為解公司上市財務之憂的「杜康」?未來自有定論。
根據上交所相關規定,科創板上市時尚未盈利的股票簡稱前要標「U」,並在上交所官網顯示。2019年,遇到了對的「板」的上海拓璞,能否抓住機遇、扭虧為盈、給投資者一份驚喜,並成為中國未來的科技新勢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