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暗戰:韓企便宜買入 以幾十倍價格返銷中國(全文)

2020-12-19 網易財經

在東北長白山茂密的樹林深處,它緩慢、一心一意地生長著,沒有人知道,這細小的、與眾不同的草本植物,到底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

儘管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發現了它,並把它視為「百草之王」,但對於這種神秘植物,人們卻並不十分了解。對人類而言,它仿佛是一個永遠的謎。而它自己,也並不知道,在原始森林之外的生意場,一場與自己有關的、世界級的較量已然上演……

它就是長白山人參,關於它的這個故事,聽起來並不美好。

中國人參業:

滿盤皆輸差一步

有統計顯示,我國有近2萬家企業從事人參種植、加工和貿易,小而散,大品牌骨幹企業缺失致使相當一部分企業只能依附於外資企業或強勢品牌。

2010年9月,在經歷了漫長的低迷之後,中國人參市場終於迎來了曙光。是年,一向成堆過秤、價格便宜得如同蘿蔔的人參水參(採挖後未經處理的人參),終於賣上了好價錢。在吉林省白山市萬良鎮人參交易市場,水參的批發價可以賣到每公斤50元人民幣,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國產人參價格終於漲上來了,這讓辛苦耕作的參農喜笑顏開,而伴隨著這一良好的開端,「長白山人參」的品牌也在國際市場開始打響。

中國人參產業踏上了振興之路,卻讓另一個國家充滿憂慮——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人參市場的價格上漲,直接導致韓國從中國進口人參的成本增長了3倍。

儘管中國人參的上漲增加了韓國採購商的進貨成本,但在國際市場上,韓國人卻長期佔著「大便宜」。一直以來,韓國人從中國買來人參原料,加工後以成本價格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賣到歐美、東南亞,還大量返銷給中國。最近幾年,由於中國人參產業的振興,導致在國際人參市場上,甚至就在吉林當地,中韓兩國企業正在就人參價格、銷售、品牌等方面「大動幹戈」進行著明爭暗鬥。

產量大國,產業小國

人參主要出產於中國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日本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產於中國東北的叫「長白山人參」或者「吉林人參」;產於朝鮮、韓國的叫「高麗參」。

吉林省人參的出口量是韓國的20多倍,出口創匯額卻只有韓國的1/10。有行業人士指出,韓國人參產品的原料有50%以上來自長白山人參。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1988 年以前,由於沒有大面積種植,人參尚屬稀缺商品,中國人參出口平均價格曾經達到每公斤40~50美元左右。自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由於人參種植面積盲目擴大,人參出口價格大幅下跌,平均價格基本維持在10 美元/公斤的水平,不及韓國高麗參的十分之一。

2000 年,國內人參產量達到一個頂峰,但價格卻一落千丈。當年的人參出口平均單價下落到了每公斤6.69 美元。以至於有一種說法:人參還沒有蘿蔔值錢。

「一般情況下,吉林的園參要生長6年才可以收割,辛辛苦苦培育了6年,市場價格卻來了個大跳水,這損失實在慘重,當時,聽說有個別參農還不起貸款,最終走上了絕路。」10月23日晚上,在擁有世界最大人參交易市場的撫松縣萬良鎮,參農老王告訴記者:「去年是人參價格最為理想的年份,6年生的水參可以賣到每公斤50元,西洋參也可以賣到40多元。但是今年價格卻不太理想,和去年相比基本沒有漲價,豬肉、蔬菜漲得都很快,但是人參沒漲。」

下面這組數據,既可以佐證中國的人參大國地位,也暴露出中國人參產量大而產業不強的悲哀:中國的人參產量佔全球的70%。其中吉林省的人參產量佔全球的60﹪左右。2010年,吉林人參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產量為7700噸,出口加走私2650噸。可以說,在這個藍色星球上,吉林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人參之鄉。

然而,佔絕對優勢的產量和大量的出口,不僅換不來自豪感,還很容易帶來尷尬和難堪。以2010年的吉林為例,2010年,吉林全省人參出口佔了世界的60%,但貿易額卻只有5180萬美元,僅佔世界的18%。

「這說明,過去我們的人參賣得太便宜了,與韓日等國家相比,我們正在失去本應屬於我們的話語權,正在面臨變成廉價人參原料供應國的危險。」作為吉林省人參主產區的通化市政府相關領導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提起國產人參目前的現狀,一臉的憂心忡忡。

「當務之急,是如何在人參種植規範化、質量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產業集約化方面下工夫,還有就是一定要解決『藥食同源』問題。近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對人參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制定了吉林省振興人參產業的意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設置了人參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啟動了藥食同源的試點工作,為通化的人參產業發展帶了機遇。通化市作為中國人參的主產區,這幾年的發展非常迅速。」對於人參產業未來的發展,通化市市長田玉林的語氣異常堅定。

記者從吉林省振興人參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今年4月,吉林省出臺了《關於加快人參產業發展的意見》,計劃通過集中打造中國吉林「長白山人參」品牌、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的扶持力度、積極研發人參系列精深製品、加強標準化人參生產基地建設、制定行業標準並建立監管體系等措施,爭取通過5年努力,使吉林省人參業產值達到150億元,實現出口創匯3億美元。

韓國:

人參的「國家形象」

中國人參產業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韓國參企的神經。他們深深感到,自己正在失去這個廉價的原料市場,一場人參宗主國的爭奪戰在所難免。

韓國高麗參種植面積4萬多畝,僅是吉林人參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一,年產量約1700噸,也比吉林省人參總產量少了6000噸。

為什麼產量不高的高麗參,其出口創匯的能力卻優於中國?這要從韓國的人參發展體系說起。

韓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行人參專賣的國家,人參生產一直處於嚴格的計劃控制下。去過韓國旅遊的國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在韓國,人參產品如人參含片、人參飲料等,是與菸酒專櫃放在一起銷售的,人參就像泡菜一樣,是韓國人的生活必需品。

10月25日,一位長期從事人參出口貿易的中方人士向記者表示,長期以來,有官方背景、擁有韓國最大的市場份額的韓國人參公社全力打造名為「正官庄」的高麗參品牌,目前,正官庄正在大舉進軍中國。

「在國際人參品牌市場上,通過利用資金、技術和品牌優勢,韓國人參產業已初步掌握了國際人參產業定價權。」該人士向記者表示,「韓國的人參戰略和中國一樣,政府非常重視並積極鼓勵人參產業聯合做大做強,其主要人參企業和品牌都具有很濃厚的政府背景;同時,韓國針對人參產業發展,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規定了市場進入標準。韓國還大力支持參農,提供資金、貼息中長期貸款、技術、產銷等全方位一條龍服務。最重要的是,韓國的品牌戰略,這讓他們嘗到了大甜頭。」

「多年來,韓國政府、商界、學術界刻意包裝韓國為人參『發源地』和『宗主國』,儘管其人參產量遠不及中國高,應用歷史也遠不如中國悠久;甚至追溯起來,韓國人參本源於吉林人參,品質也無太大差別,但其整個產業在形成一致行動的模式。」該人士憤憤不平地說。

針對中國人參產業的快速崛起,韓國聯合通訊社曾報導稱:「中國試圖通過推出『長白山人參』,成為人參宗主國。對此,韓國以高麗參的品牌對中國市場進行反擊。」韓國《朝鮮日報》也報導稱:「隨著中國推出『長白山人參』來挑戰人參宗主國的地位,著名的『韓國人參公社』開始通過高麗人參名牌戰略,在全球最大的人參消費市場——中國市場發起反攻。」

記者在吉林採訪期間,一些長期與韓國商人打交道的朝鮮族參農告訴記者,韓國人特別在意人參生意,在他們眼裡,人參產業發展得好壞,直接關係到韓國的國家形象。

猜忌與暗戰

戰爭首先從局部打響。

10月23日,記者在通化市採訪期間,一位參企老總向記者講述了他在行業打拼中的見聞和感受。

「一般情況下,韓國來華採購人參人員習慣聘請當地中國人代為收購人參,然後再以不同方式出口運回韓國。2010年,中國人參市場價格上漲,這讓韓國購買人參的成本大幅增加。今年9月,不少此前向中國參農支付了部分收購預付款的韓國商人,突然以『農殘超標』為理由,拒絕收購中國人參,這讓中國市場,尤其參農產生極大的恐慌心理,以至於今年的人參價格出現回落。」

儘管這一描述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證實,但採訪中記者可以真實感受到的是:很多參農、參企員工,對鄰國採購人員的印象都不怎麼好,一些參農向記者表示:「採購人參就像在打仗。」

事實上,針對中國人參產業長期處於產業低端這一現實,吉林省政府早已在10年前的2000年就提出要振興中國人參產業,捍衛中國人參宗主國地位,最大限度保護中國人參產業的安全,保護廣大參農的利益。近年來,處於人參主產區的通化市,更是大力扶持國內參企在產品深加工、樹立民族品牌、研發人參新產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世界範圍內,除了韓國本國人以外,人參(包括西洋參)的主要消費群體就是華人。出於對「吉林人參振興工程」的擔心,韓國已經採取「以攻為守」的策略——「搶灘」中國市場。

「從耕地面積來講,韓國無法趕上中國的貨物量攻勢。但是,我們的戰略是通過科學、優秀的人參栽培管理技術發展成為全球最高級的人參品牌。」韓國人參公社香港法人代表樸贊一曾如是說。

韓國人參產業和企業,還在政府的扶持下,以學術活動和廣告宣傳的形式,向世人展示著韓國人參宗主國的地位。他們通過在中國舉辦圍棋賽並邀請國際著名醫藥專家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人參學術研討會」,大力營造宗主國氛圍。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2010年10月,韓國正官庄在北京設立了中國子公司,2010年11月在上海設立了中國第一家直銷公司模式的旗艦店。據有關人士透露,正官庄已制定未來5年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和拓展計劃,到2015年,正官庄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將達到1.5億美元,直營店發展到65家,經銷店達到150家。

中韓人參產業爭奪戰激戰正酣,兩國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如何在競爭中尋求共同發展,這是擺在兩國人參產業和政府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題。這其中不僅是企業資本、技術和管理的較量,也是政府調控能力和智慧的比試。

「國參」崛起依靠誰?

面對咄咄逼人的攻勢,中國人參產業何以自強?

「近幾年,人參產業發展不僅僅涉及中藥種植、加工發展,還涉及到整個中藥產業發展。所以首先我們要把好人參的質量關,從種植環節抓起,解決人參種植的品種問題,以及人參種植過程中農藥殘留問題,同時還包括人參的良種培育、種植技術等等方面。加強人參的研發,政府要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吉林省振興人參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吉林省將在加強「人參文化」方面下工夫,「特色產業的發展,勢必要依靠『科技、文化』這兩個翅膀。在進一步發展中通過施行產業機械化,來提高人參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還要加強對人參質量的監管,整頓人參市場的秩序和提高人參的質量。這樣就可以使人參這個傳統的『百草之王、中藥瑰寶』發揚光大。」

提起吉林人參產業,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行業龍頭企業——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長於軍告訴記者,2011年,紫鑫藥業和中科院長春分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完成了人參基因組圖譜製作。這項成果,不僅揭開了人參的神秘面紗,也為人參的種植、防病和優質人參資源培育以及未來的高端產品開發提供了科技支撐。

「紫鑫藥業在吉林省從事多年醫藥產業發展,圍繞長白山藥用資源的開發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吉林人參賣成了蘿蔔價,參農收入無法保證的情況下,紫鑫藥業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加強科技研發、搞人參的圖譜研究來提高人參的質量。」通化市市長田玉林說。

「長白山是中國人參的主產區,由於常年採挖,野生人參資源越來越稀缺,為了解決人參基因退化問題,吉林省實施了『人參野生資源恢復工程』,紫鑫藥業從今年開始連續三年將向長白山撒播6噸人參基因技術精選的人參種子,促進長白山人參野生資源的保護和恢復,為後續資源做貢獻。」

田玉林向記者表示:「未來,通化市將堅持種植規範化、質量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產業集群化的發展方向,建基地、壯龍頭、促研發、育品牌、重監管,把通化打造成為科研、種植、加工、商貿、旅遊觀光、人參文化『六位一體』的中國人參產業集群,打造特而精、大而強的中國人參產業基地。」

這位市長制定的目標是:到2012年,70%以上人參產品達到綠色、有機標準,精深加工總量比重達到40%以上。「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中國人參產業終將擁有屬於自己的輝煌。」

夜訪「鬼市」

——揭秘全球最大人參市場

一雙沾滿泥巴的手,用力抵住記者的胸膛,一雙警惕甚至有些憤怒的眼睛,迎面刺過來:「你是韓國人吧?這裡不許照相你知道嗎?」10月23日16時10分,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萬良鎮的人參交易市場門前,一個穿著黃色軍大衣的當地參農(種植人參的農民),情緒激動地制止記者拍照。

參農的這一動作,立即引來另外兩位當地百姓的「助戰」,場面一度顯得有些危急。

當記者亮明身份,情況竟峰迴路轉。「中國人啊,對不起啦哥們兒。」沾滿泥巴的手從記者胸前轉移到了肩膀,大聲告訴旁邊的人:「這是咱自家人……」

萬良鎮距長白山不足百公裡,一直以來因交通閉塞而有些落後。鎮裡除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建起了一個人參交易市場,其他再無像樣的產業。這麼一個山腳下的古樸小鎮,為什麼對「外國人」如此敏感和戒備?而這傳說中的「鬼市」又是什麼樣子呢?

世界人參「心臟」

小小的萬良,大大的市場。

外界也許根本想不到,吉林省撫松縣萬良鎮,這個全鎮總人口只有2萬人的彈丸之地,竟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

10月22日傍晚,記者駕車沿長白山脈崎嶇的國道進入萬良小鎮,和大多數東北鄉鎮一樣,10月下旬的萬良鎮顯得有些冷清,鎮裡見不到高樓,唯一的一條主幹馬路上,行人寥寥,車輛不多。

汽車沿馬路緩慢行駛,一個特殊的景象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道路兩旁,幾乎是清一色的藥材商店。人參商行、中藥材經銷公司、長白山野山參經銷處……牌匾五花八門,但主題卻幾乎只有一個——人參。

萬良鎮從事人參經營的業戶共有600多戶,從事人參種植及季節性加工經銷的農戶近4000戶。全鎮約有80%的人從事人參加工,另外的20%也基本上從事著人參種植,或者在加工交易旺季,在作坊或者加工廠打短工。可以說,萬良人的生活離不開人參。

「別小瞧這小小的萬良鎮,這裡可以加工生產8個系列600多個品種的人參產品,每年從8月中旬一直到11月下雪,大量人參產品是從這裡出發,遠銷到國內20多個省市、港澳臺地區,以及地球對面的美國、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中國的大約50%以上的人參產品出自萬良。中國人參產量佔世界的70%,萬良鎮人參交易市場的銷售量佔全國的半壁江山,所以說,萬良鎮是世界人參的『心臟』。」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的負責人一邊陪記者參觀,一邊「炫耀」著萬良鎮。

天漸漸黑了,氣溫開始下降,但這個時候,萬良鎮最熱鬧的時候也到來了。這熱鬧的源泉,就是被稱為「鬼市」的萬良長白山人參交易市場。

性命攸關,塵土飛揚

萬良鎮的人參交易除了有季節規律之外,在一天的24小時裡,其作業時段也分得很清。一般情況下,到了人參採挖季節,參農會選擇上午採挖,下午裝袋打包,晚上拉到交易市場裡去賣。久而久之,在萬良鎮,就形成了一個傳統——夜晚進行人參交易活動,即當地人俗稱的「鬼市」。

10月23日晚上8點剛過,交易大廳裡已經人聲嘈雜了。一車車水參被運進來,就那麼隨便堆在空地上。一堆人參就是一樁買賣,就是少則幾十萬元,多則百萬元的交易額。只見參主(賣家)穿著厚厚的棉衣,戴著口罩,抱著錢兜子坐在人參堆的前面。旁邊有親屬或是僱工站在人參堆周圍,「這些人有兩個任務,一是為參主壯聲勢,幫助喊價過秤,一是防止有人順手牽羊偷人參。」本地經銷人參的何女士告訴記者,大廳裡分工非常明確。

何女士家住萬良鎮萬興村,從小就跟著父母種植人參,如今兒子已經在省城長春上大學,她和自己的姐妹合夥做人參生意,「一年經銷幾百萬元的人參水參,除去成本,其實也掙不了多少錢。這幾年還好多了呢,前些年人參掉價,聽說都有參農喝藥自殺的。」何女士告訴記者。

跟隨買主的人中,除了隨身親信,還有就是在當地僱用的抖摟土、裝袋子的雜工。由於水參是剛從地裡挖出來的,根部沾滿泥土,所以,在生意成交需要過秤稱重時,買方得找人把人參根部的土抖摟抖摟,不然算重量不划算。抖摟完土,就裝進編織袋,然後封口。這個工序中,抖摟土的人,每袋的工錢是4元錢,裝袋的6元。一個晚上下來,這些短工都能掙個一兩百元錢。

大廳裡到處是給人參抖摟土、裝袋的人,這令整個大廳塵土飛揚,人人戴著口罩。

大廳裡,只要買主一出現,強烈的戲劇效果也就出現了。穿棉軍大衣,戴口罩,手持手電筒——幾乎交易大廳裡大多數買家都是這個打扮,以至於生意成交了,買家賣家一拍兩散,你都不知道買家長了張什麼臉,更不知道姓甚名誰來自何方。

生意談好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數錢。「有時候生意成交後,買家會與賣家一起去市場外的農業銀行,當面把成交款打到參農的銀行卡裡。但更多的時候,這一招兒不能用。有的參農拒絕去銀行劃款,他們總感覺種了6年的人參被人拉走了,而自己卻『兩手空空』回家了,這心裡很不踏實。遇到有想轉款的客戶,有的參農就會瞪著眼睛不同意,說,為種人參我遭了那麼多罪,你就不能讓我把錢拿回家摟被窩裡樂和樂和啊?」何女士繪聲繪色地告訴記者,於是,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人緊緊圍成一圈,裡面的人在數錢。

何女士告訴記者,一旦生意成交,最少得有幾十萬數額,「數錢可是個力氣活兒,賊累人。」

不速之客

來萬良鎮之前,記者就聽說萬良鎮的人參有相當一部分出口到了韓國,本以為在萬良鎮人參交易市場,隨處可見韓國客商,但是真到了萬良鎮,記者卻一個都沒見到。

「以前,這裡有很多韓國客商,他們一般會和中國人交朋友,一些小旅館、小餐館的老闆,都和韓國人很熟。可是今年,韓國人來的就少了。」何女士告訴記者,儘管韓國人不親自來買人參了,但是他們僱用當地人代他們來買。

何女士認為,作為韓國人的「替身」,哪個中國人代他們來買人參都不會主動承認是幫韓國人買的。「尤其在發生了那件事之後。」

何女士所說的「那件事」,到底是哪件事?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2010年人參旺季到來的時候,由於受國內CPI指數上揚的影響,加上吉林省大力扶持本土人參企業搞科技創新,及以紫鑫藥業為龍頭的吉林參企的經營狀況勢頭良好,刺激了人參市場價格的上揚,令人參價格比2009年上漲了一倍。2011年8月,新一輪人參大戰即將開幕,其價格走勢大有超過2010年之勢。

就在這時,萬良人參產業接連發生幾件怪事。「有一天晚上,一夥韓國人扛著攝像機照相機來到市場拍攝,市場燈光暗,攝像機的燈把市場照得賊亮,一開始我們還以為這是在拍電視劇。可是沒過幾天,網上就有了視頻和圖片,說中國人參農殘超標。」

何女士告訴記者,那件事以後,韓國人在萬良鎮就不怎麼受歡迎了。「就在前幾天,韓國人又來了一次,這一次被參農報警了,派出所還把他們請去談話了呢。不知後來是什麼結果。」正在何女士向記者講述的時候,旁邊一個銷售西洋參的小夥插話說,「最近再沒見到過他們,其實他們大多數人都很友善,人也很好,挺講信譽的。那些希望中國人參價格降下來,並真正有能力去阻止的,一定是企業而不是個人。」

在萬良人參市場,儘管再見不到韓國人的身影,但是,從這裡運出去的人參,卻每年有2000噸以上被以海關出口、轉口貿易,甚至走私等方式運到韓國,再由韓國進行精細加工,製成保健品、藥品、食品銷往世界各地,當然,也包括中國。

文中圖表資料來源:

CEIC、海關數據、申萬研究、Wind資訊

記者 崔曉林 魏華|吉林報導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慘痛人參「戰爭」從未停止:中國始終受制於韓國
    談到中韓在人參貿易上的「較量」,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副主任於志斌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說,「可能根本談不上『戰爭』」,因為中國的人參產業發展比韓國差的太多了。」  韓國:舉國「造參」 掌握價格話語權  韓國舉國「造參」政策,使其掌控了人參市場的話語權,從而使中國的參農淪落為難以享受人參產品附加價值的原材料生產者。
  • 參情觀察:參格格推動中國人參轉型對抗韓國人參品牌
    多年以來,在國際人參市場上,中韓兩國在人參價格、銷售、品牌等方面的「戰爭」從未停止。回顧過往,在中韓兩國的人參貿易中,主動權從來是掌握在韓國一方。中韓在人參貿易上的較量依然火熱,說實在的,可能根本談不上『戰爭』,因為韓國的人參產業發展已經碾壓中國多年。
  • 人參市場之爭:物美價廉中國參為何不敵價格高昂韓國參?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作為人參主產國,為何是韓國人參品牌和東阿阿膠合作?從國內的人參市場來說,韓國人參似乎更受歡迎。中國人去韓國旅遊,必帶的一樣產品就是韓國人參。那麼,隨著國人生活水平提高和對健康的重視,我國巨大的人參市場潛力(預估到2025年將達339.53億元),就要被韓國參企搶走了嗎?
  • 中國參企誰來挑戰正官庄
    就如「萬家中國茶企不敵一個英國立頓」一樣,中國人參產業也面臨這種尷尬:萬家參企抵不過一個韓國「正官庄」。有關數據顯示,全球人參市場每年總產量約1萬噸,其中我國年產量在7000噸左右,佔全球的70%~80%。但與此反差極大的是,世界人參總產值約500億元,我國卻只佔其中16億元,不到世界總產值的4%,產量與產值相差20多倍。
  • 中國高端熱水器引日美廝殺:A.O.史密斯與林內暗戰鋼代銅
    楊嘉||撰稿連日來,一場由美資A.O.史密斯與日資林內掀起的明爭暗鬥,正在中國高端熱水器市場悄然打響,並在一線市場的明爭走向企業幕後的暗鬥。日前,多家媒體的一篇篇報導,揭開了聚焦於日企林內與美企A.O.史密斯兩家企業之間的一場熱水器核心零部件熱交換器的暗戰。
  • 百年野人參30克拍出300萬天價 均價超黃金蟲草
    在今日中國首屆人參專場拍賣會上,經過激烈角逐,一棵生長百年重30克野生人參拍出了3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每克均價是時下黃金價格的250倍、蟲草價格的140倍,如此天價引起各界關注,同時參拍的15年野山參也相繼拍出了單棵1.5萬元至2萬元不等的價格。其實,此次人參拍出「天價」絕非首次。
  • 中國國旅,什麼價格可以買入?
    中國國旅(601888,股吧)是我的持倉股之一,我在前面的幾篇文章,陸陸續續寫了中國國旅的投資邏輯,包括我的加倉價格,以回調的價格,買入未來能夠創新高的公司,不追漲是我一直以來的原則,回調買入就有了一定的安全邊際。
  • 韓媒:中國人參上升勢頭強勁 或威脅韓人參地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6月8日報導,隨著中國生產的人參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韓國產人參地位逐漸被威脅。8日,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表示,最近中國開始引進韓國人參種子,且在政府的支持下產量與質量都得到大幅提升。中國產人參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吉林省人參的生產量佔全球人參產量的70%,佔中國人參產量的98%。
  • 高端冰箱市場暗流湧動歐韓暗戰誰是贏家
    一方增資擴產,一方快速創新,國內高端冰箱市場暗流湧動     歐韓暗戰誰是贏家     歐系與韓系在國內高端冰箱市場的暗戰,可謂是2006冷凍年的大戲,誰才是最大的贏家呢?
  • 天天熬夜依然美到發光 就因為韓國秀雅韓人參精華
    就像秀雅韓的全新代言人「微笑女神」樸敏英,不僅僅在熱播劇『金秘書』電視劇中光彩照人,日常的路透照都能見到她凍齡的狀態。為什麼樸敏英可以在高強度的工作下依然美到發光呢?那自然少不了韓國秀雅韓人參精華的功勞了。為什麼樸敏英如此喜愛秀雅韓,更樂於成為秀雅韓的代言人呢?那自然離不開秀雅韓的品質與品牌的保障。
  • 韓國人怒斥:中國幾十塊一斤的美食,在韓國價格高出10倍不止
    這關於我們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水準的改變主要還是體現在我們現在每個人所處國家和城市的物價中,由於每個國家和城市發展的不同,物價相對來說也是有著一定的區別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有韓國人怒斥,說道:中國幾十塊一斤的美食,在韓國價格高出10倍不止。
  • 是什麼導致人參的價格一直很貴?
    元力參堂枸杞人參 雖然現在花錢就能買到人參,而且也不再像古代那麼稀罕了,但是現在人參的價格也不便宜了。然後,很多朋友大概都在想,為什麼人參加這麼貴。今天元力參堂就給大家說說為什麼人參一直以來都比較貴。 一直以來人參很貴的印象 人參貴,其實是大家的一個印象流。因為人參品種多,每一種價格都不一樣。其實人參貴的印象更多是因為影視作品的影響。在影視作品中,常說千年人參不值錢。所以人們提到人參,首先想到的是人參。 目前,野山參是市場上最貴的人參。
  • 「洋中藥」高價返銷警示中藥國際化
    德國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廉價的銀杏葉,生產出的產品再以高出原值10倍以上的價格返銷回我國。據不完全統計,「洋中藥」已經佔到國內中成藥市場的三分之一。   近日,英國藥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一則中藥警告,認為一些中藥含有巨量的有害毒素(包括鉛、汞以及砷)。
  • 中國人參差在哪兒?產量第一,價格只有韓國高麗參的1/10
    人參,號稱「百草之王」,在東西方都是廣受歡迎的進補佳品。 同為人參,中國人參的產量世界第一,價格卻只有韓國高麗參的十分之一。 中國人參比韓國高麗參差在哪裡?
  • 中國人參賣出「蘿蔔價」 為韓國高麗參1/15(圖)
    吉林人參產業化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東北三件寶,人參、貂皮、鹿茸角。」吉林人參聞名遐邇,然而與韓國高麗參在國際市場的局面相比卻是冰火兩重天:前者佔世界人參產量近半,賣的卻是「蘿蔔價」,鮮園參每千克20元上下;後者鮮園參每千克300元以上,年產值是我國6倍之多,並大舉向我國進軍。  吉林人參為何落入如此境地?
  • 牛肉和它是絕配,價格貴了50倍,卻比人參還滋補,冬天要多吃!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各家各戶都在緊張的採購年貨,「吃」無疑是年貨的重頭戲,這幾天我也在市場上購買各種食材,我們當地,牛肉還是肉類裡最貴的,臨近年底價格上漲,現在已經到了36元一斤,比羊肉還貴2塊,蘿蔔白菜依舊是最便宜的,上好的本地青蘿蔔只要7毛一斤,鮮嫩多汁
  • 中國人參差在哪兒?產量第一,價格為何只有韓國高麗參1/10
    ◆高麗參的市場價是人參價格和西洋參價格的10倍左右。正解局出品疫情期間,為了提高免疫力,抵禦病毒侵襲,韓國民眾掀起了一股「進補人參熱」。人參,號稱「百草之王」,在東西方都是廣受歡迎的進補佳品。同為人參,中國人參的產量世界第一,價格卻只有韓國高麗參的十分之一。中國人參比韓國高麗參差在哪裡?019倍價格差說到韓國特產,能夠與泡菜的知名度比肩的,恐怕只有高麗參。
  • 功效堪比人參,還防癌,價格卻幾十塊
    有一味中藥,多位國醫大師都愛用,有助防癌、補氣,功效堪比人參,價格卻只要幾十塊,你知道是什麼嗎?這就是黃芪!多位國醫大師都愛用它!於是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他開始喝給自己調配的保健茶,一喝就是幾十年。這杯「心血管」保健茶,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藥也是黃芪。保健茶:黃芪、黃精、西洋參(人參)、枸杞。03國醫大師朱良春:用它養生國醫大師朱良春(1917~2015),活到了98歲高齡。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孫偉是朱良春先生的關門弟子。
  • 關於韓國人參公社進駐中國的大事記
    (2005年8月13日生物谷網站)——2007年韓國「正官庄」發力中國市場在國產人參價格逐漸下降,市場佔有率逐漸萎縮的今天,進口的高麗參卻一枝獨秀,維持了穩定的價格(超過國產人參10倍),並且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前日,韓國最大人參生產企業韓國人參公社在東莞開啟中國區講座活動,就「正官庄」品牌在中國發展的相關問題做了回答。
  • 韓企想方設法應對日本原料封鎖
    原標題:韓企想方設法應對日本原料封鎖   面對日本的出口管制措施,韓國業界十分憂慮,不得不緊急尋求應對之策。目前,相關韓企的對策主要包括:尋求日企迂迴對韓出口、尋找其他國家或地區替代供應商、韓國化工企業尋找產品替代、推動重要化工產品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