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俄羅斯前後三次的艱難斡旋,11月10日,持續一個半月的納卡戰爭終於硝煙散盡。
這一成果的取得,使俄羅斯維護了南高加索的穩定,亞塞拜然收回了部分失地,土耳其也獲得了插手高加索事務的豐富經驗,可謂皆大歡喜。唯一的輸家則是亞美尼亞,雖然中9月27日納卡戰爭升級以來,亞美尼亞從最高預警到全民皆兵,甚至總理夫人也披掛上陣,但這改變不了一敗塗地的尷尬結局。
而戰爭之所以一邊倒,根本原因在於亞美尼亞不僅實力弱,而且人緣差。
雖然在世界版圖上,亞塞拜然也是名副其實的小國,但無論人口還是體量都遠超亞美尼亞。
而且,因為毗鄰裏海這個世界著名石油寶庫,亞塞拜然依靠石油賺得盆滿缽滿。而亞美尼亞作為貧瘠的內陸山地國,在實力上難以和亞塞拜然同日而語。
更重要的是,因為高加索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猛烈碰撞的區域,所以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宗教衝突同樣勢同水火。而亞塞拜然放眼望去,南部的伊朗、不遠處的土耳其以及裏海對岸的哈薩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都是名副其實的穆斯林國家,就算只是搖旗吶喊那也是人多勢眾。
而唯恐天下不亂的土耳其不僅為亞塞拜然助威了,更是直接從敘利亞戰場抽調4000名僱傭軍奔赴納卡戰場,用實際行動支持了這個穆斯林小兄弟。
反觀亞美尼亞,雖然山地之國的環境讓亞美尼亞兒女有了全民皆兵的傳統,但面對強大得多的亞塞拜然,空有戰鬥熱情絕對不夠。
而且阿亞兩國作為典型的小國,又處在高加索這個戰略節點上,註定了納卡戰爭從爆發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大國博弈的代理人戰爭,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不過是臺前的提線木偶罷了。
但亞美尼亞最尷尬的地方在於,這個本就不佔上風的木偶,卻連提線的人也沒有了。
一直以來,信仰天主教的亞美尼亞,雖然和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與喬治亞並不對路,但畢竟是基督教系統,無論如何也比伊斯蘭教親近,這也註定了亞美尼亞能依靠的只有俄格兩國,而在喬治亞早已奄奄一息的情況下,俄羅斯當然是亞美尼亞的唯一靠山。
再加上亞美尼亞是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也就是準盟國,所以理論上亞美尼亞有事,即便中間隔著喬治亞,俄羅斯也必然會仗義出手、拔刀相助。
但亞美尼亞望穿秋水的出手,卻僅僅是出手調停,即便亞美尼亞被土阿聯軍按在地上來回摩擦,俄羅斯也矢志不移地推動斡旋,說什麼也不動一兵一卒,這讓亞美尼亞體會到了西伯利亞般的寒冷。
而俄羅斯之所以如此冷漠,根本原因在於亞美尼亞「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作死。
雖然亞美尼亞與俄羅斯同在歐亞經濟聯盟的屋簷下,又有同屬蘇聯的革命友誼。但自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為圍堵俄羅斯,從未放棄過對昔日蘇聯加盟國的分化拉攏,高加索各國作為俄羅斯大國崛起的重要支點之一,自然也是西方國家積極爭取的對象,拋來的橄欖枝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
但問題是這裡是北極熊的腹心,關乎俄羅斯的生死存亡。所以即便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長期一蹶不振,甚至半死不活,但對高加索絕對不作退讓,於是當喬治亞一路向西,俄羅斯在08年雷霆出手,給喬治亞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但巴掌沒有呼在亞美尼亞臉上,始終讓亞美尼亞有點兒飄。所以當索羅斯等西方資本大鱷砸錢扶持尼科爾·帕希尼揚上臺後,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關係急轉直下,這讓俄羅斯怒火中燒。
所以,本次納卡戰爭中俄羅斯的作壁上觀,目的就是藉助亞塞拜然之手,狠狠教訓心猿意馬的亞美尼亞,讓它認清自己不過是西方棄子的尷尬現實。
而積極調停,除了保存實力,更有努力促進高加索和平,保持國門無戰事的考量。
納卡地區作為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歷史遺留問題,註定剪不斷理還亂,畢竟隨著歷史上亞美尼亞王國、阿拉伯帝國、沙俄帝國等強權帝國的崛起,納卡地區也幾度易主,根本就是一筆糊塗帳,也是阿亞兩國身邊隨時會爆炸的火藥桶。
所以,為了高加索的長治久安,俄羅斯默認亞塞拜然吃掉部分納卡地區,如此既安撫了亞塞拜然,又教訓了亞美尼亞。
不過問題在於,由於土耳其的上躥下跳,高加索的和平註定任重而道遠。更重要的是,無論亞美尼亞還是亞塞拜然都不可能接受俄羅斯的瓜分方案,所以納卡戰爭第二季必然會未來可期,而在亞美尼亞沒有回心轉意前,其結局也必然是更加慘烈的失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