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失敗罪有應得?納卡戰爭中亞美尼亞到底輸得有多慘?

2021-01-20 騰訊網

經過俄羅斯前後三次的艱難斡旋,11月10日,持續一個半月的納卡戰爭終於硝煙散盡。

這一成果的取得,使俄羅斯維護了南高加索的穩定,亞塞拜然收回了部分失地,土耳其也獲得了插手高加索事務的豐富經驗,可謂皆大歡喜。唯一的輸家則是亞美尼亞,雖然中9月27日納卡戰爭升級以來,亞美尼亞從最高預警到全民皆兵,甚至總理夫人也披掛上陣,但這改變不了一敗塗地的尷尬結局。

而戰爭之所以一邊倒,根本原因在於亞美尼亞不僅實力弱,而且人緣差。

雖然在世界版圖上,亞塞拜然也是名副其實的小國,但無論人口還是體量都遠超亞美尼亞。

而且,因為毗鄰裏海這個世界著名石油寶庫,亞塞拜然依靠石油賺得盆滿缽滿。而亞美尼亞作為貧瘠的內陸山地國,在實力上難以和亞塞拜然同日而語。

更重要的是,因為高加索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猛烈碰撞的區域,所以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宗教衝突同樣勢同水火。而亞塞拜然放眼望去,南部的伊朗、不遠處的土耳其以及裏海對岸的哈薩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都是名副其實的穆斯林國家,就算只是搖旗吶喊那也是人多勢眾。

而唯恐天下不亂的土耳其不僅為亞塞拜然助威了,更是直接從敘利亞戰場抽調4000名僱傭軍奔赴納卡戰場,用實際行動支持了這個穆斯林小兄弟。

反觀亞美尼亞,雖然山地之國的環境讓亞美尼亞兒女有了全民皆兵的傳統,但面對強大得多的亞塞拜然,空有戰鬥熱情絕對不夠。

而且阿亞兩國作為典型的小國,又處在高加索這個戰略節點上,註定了納卡戰爭從爆發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大國博弈的代理人戰爭,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不過是臺前的提線木偶罷了。

但亞美尼亞最尷尬的地方在於,這個本就不佔上風的木偶,卻連提線的人也沒有了。

一直以來,信仰天主教的亞美尼亞,雖然和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與喬治亞並不對路,但畢竟是基督教系統,無論如何也比伊斯蘭教親近,這也註定了亞美尼亞能依靠的只有俄格兩國,而在喬治亞早已奄奄一息的情況下,俄羅斯當然是亞美尼亞的唯一靠山。

再加上亞美尼亞是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也就是準盟國,所以理論上亞美尼亞有事,即便中間隔著喬治亞,俄羅斯也必然會仗義出手、拔刀相助。

但亞美尼亞望穿秋水的出手,卻僅僅是出手調停,即便亞美尼亞被土阿聯軍按在地上來回摩擦,俄羅斯也矢志不移地推動斡旋,說什麼也不動一兵一卒,這讓亞美尼亞體會到了西伯利亞般的寒冷。

而俄羅斯之所以如此冷漠,根本原因在於亞美尼亞「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作死。

雖然亞美尼亞與俄羅斯同在歐亞經濟聯盟的屋簷下,又有同屬蘇聯的革命友誼。但自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為圍堵俄羅斯,從未放棄過對昔日蘇聯加盟國的分化拉攏,高加索各國作為俄羅斯大國崛起的重要支點之一,自然也是西方國家積極爭取的對象,拋來的橄欖枝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

但問題是這裡是北極熊的腹心,關乎俄羅斯的生死存亡。所以即便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長期一蹶不振,甚至半死不活,但對高加索絕對不作退讓,於是當喬治亞一路向西,俄羅斯在08年雷霆出手,給喬治亞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但巴掌沒有呼在亞美尼亞臉上,始終讓亞美尼亞有點兒飄。所以當索羅斯等西方資本大鱷砸錢扶持尼科爾·帕希尼揚上臺後,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關係急轉直下,這讓俄羅斯怒火中燒。

所以,本次納卡戰爭中俄羅斯的作壁上觀,目的就是藉助亞塞拜然之手,狠狠教訓心猿意馬的亞美尼亞,讓它認清自己不過是西方棄子的尷尬現實。

而積極調停,除了保存實力,更有努力促進高加索和平,保持國門無戰事的考量。

納卡地區作為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歷史遺留問題,註定剪不斷理還亂,畢竟隨著歷史上亞美尼亞王國、阿拉伯帝國、沙俄帝國等強權帝國的崛起,納卡地區也幾度易主,根本就是一筆糊塗帳,也是阿亞兩國身邊隨時會爆炸的火藥桶。

所以,為了高加索的長治久安,俄羅斯默認亞塞拜然吃掉部分納卡地區,如此既安撫了亞塞拜然,又教訓了亞美尼亞。

不過問題在於,由於土耳其的上躥下跳,高加索的和平註定任重而道遠。更重要的是,無論亞美尼亞還是亞塞拜然都不可能接受俄羅斯的瓜分方案,所以納卡戰爭第二季必然會未來可期,而在亞美尼亞沒有回心轉意前,其結局也必然是更加慘烈的失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對納卡戰爭反思了嗎?將失敗歸咎於總理,不如先檢討己過
    人們常說痛苦定思痛,也就是說在事情發生之後,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在2020年發生的最大亮點之一:納卡衝突,現在衝突已經結束,那麼亞美尼亞對納卡戰爭反思了嗎?如果簡單一點,現在許多亞美尼亞人將失敗歸咎於總理帕希尼揚,這屬於事後追究責任吧,其實呢,在這個時候追究責任,不如先檢討己過。
  • 對納卡戰爭的反思?亞美尼亞認為,失敗歸咎於俄羅斯賣的武器不行
    也不知道是對於納卡戰爭的反思還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陰謀論,最近,亞美尼亞人突然開始懷疑起俄羅斯,很可能是俄羅斯賣的武器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根據俄羅斯媒體《航空新聞》在12月5日的消息顯示,亞美尼亞為納卡戰爭付出了慘重代價。割地賠款之後,亞美尼亞方面似乎決定將戰場上的失敗,歸咎於俄制武器上來。
  •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戰爭,亞美尼亞真的失敗了嗎?
    是的,確實失敗了,現在已經答應割地賠款了。這有喪權辱國之嫌,不到失敗的境地是不會走出這一步的。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我認為最主要原因在於亞美尼亞長期在俄、美國之間當牆頭草,搖擺不定。尤其是後來還被美國忽悠得言聽計從,等於是瘸了。亞美尼亞陷入今日的悲慘境地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 亞美尼亞前總統:是當局使納卡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科恰良認為,是亞美尼亞當局「使亞塞拜然針對不被承認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入侵變得合法化」。他指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存在的基礎是民族自決原則,然而,葉里溫「卻把這個問題轉到了領土完整層面」。於是,國際社會在「恢復領土完整」的背景下,開始考慮這一問題。
  • 透過納卡衝突看領袖意志在戰爭中的作用
    納卡地區的衝突已經劃上了句號,以亞美尼亞將其所有部隊撤離佔領區而告終。將約兩千平方公裡的土地割給了亞塞拜然。此外,協議中還規定,在接下來的三年中,拉欽地區將修建一條新道路,以連接亞美尼亞和納卡的首府史蒂芬納克特。同時,還將通過亞美尼亞修建另一條道路,以連接亞塞拜然與其西南的納希切萬飛地,從戰爭結局來看,亞美尼亞可謂輸得很慘。雖然這一結果激怒了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目前一片動亂與無奈。
  • 大批亞美尼亞人遭虐殺,難道納卡戰爭還沒結束?
    圖為納卡衝突最近在俄羅斯維和部隊的幹預下,納卡地區已經實現停火,然而卻依然有大批亞美尼亞人慘遭虐殺,大批不願意離開的平民倒在血泊中,原來亞塞拜然佔領軍對當地民眾進行血腥的清洗活動,現場血腥場面慘不忍睹,難怪亞美尼亞人要開始大逃亡
  • 納卡地區戰火重燃!亞塞拜然重新發起進攻,普京警告已失去威望?
    此前在俄羅斯的不斷調和下,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終於籤署了停火協議,至此納卡衝突也算告一段落。但是如今戰爭又再次打響,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親自調停也似乎失敗了。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的矛盾主要是納卡地區的歸屬權問題,兩國都想得到該地區的歸屬權,導致雙方大打出手。
  • 解讀: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與索羅斯到底是什麼關係?
    難怪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稱帕希尼揚是「索羅斯產物」,這是有緣由的。對於亞阿戰爭,西方媒體有段時間傾向亞美尼亞,這或許與亞美尼亞信奉基督教,亞塞拜然信奉伊斯蘭教有關。 其實亞阿之間關於納卡問題早在蘇聯時期就產生了,這一問題是歷史問題,納卡地區主要是亞美尼亞人居多,但亞塞拜然認為此是屬於阿國。納卡問題一直亞阿兩國無法解決問題。
  • 熱點| 亞美尼亞戰敗!含恨割讓納卡,這就是跪舔美國的下場!
    持續了一個多月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納卡衝突」終於告一段落了。看來,亞美尼亞的垂死掙扎最終失敗,亞塞拜然收復了被侵佔多年的領土。在俄羅斯的支持下,亞美尼亞比現在的亞塞拜然兇悍得多,在納卡打一次,控制的地盤就多一圈。
  • 納卡衝突重新定義戰爭,無人機戰爭時代到來了嗎?
    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衝突中,無人機表現非常搶眼,坐在後方打打遊戲,就能幹掉敵人,刷新了很多人對於戰爭的認知,這種造價比一臺家用車差不了多少的無人機,甚至能輕鬆幹掉6套價值上億美元的S300防空飛彈系統,這交換比簡直不要太划算。
  •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亞美尼亞戰敗的原因,2000多年前的中國古語就說得很清楚了
    到了蘇聯解體前,在1988年爆發了納卡戰爭,戰爭持續6年,3萬多人喪生,100多萬人流離失所。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納卡名為亞塞拜然領土,實控者是亞美尼亞,它也相當於亞美尼亞在亞塞拜然境內的一塊飛地。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領土爭端——納卡問題的來龍去脈
    1988年納卡要求併入亞美尼亞,導致該州阿亞兩族間爆發武裝衝突。 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因爭奪納卡爆發戰爭,導致約3萬人死亡。 1990年1月19日半夜,實施緊急狀態的蘇軍向巴庫城內的指定地點進發,在部隊前進過程中遇有汽車築成的路障攔住了道路,並有武裝人員向蘇軍開火,蘇軍也開火反擊,至1月20日,約有120餘亞塞拜然人在衝突中喪生,蘇軍也有人員傷亡。這次事件被亞塞拜然稱為一月慘案或黑色一月,亞塞拜然獨立後這一天也成了阿的法定非工作日——全民哀悼日。
  • 納卡戰爭才結束,亞美尼亞就發出警告:警惕土耳其復興奧斯曼帝國
    由於俄羅斯的出兵納卡衝突已經不得不結束了,這是亞美尼亞還是亞塞拜然,顯然都無法再進行這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現在納卡戰爭才結束,亞美尼亞就發出警告。提醒人員警惕土耳其復興奧斯曼帝國。戰爭慘劇這個言論並非什麼空穴來風,有關土耳其存在復興奧斯曼帝國的夢想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這次土耳其慫恿亞塞拜然堅持打到底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互相傷害,納卡問題到底是如何出現的?
    納卡地區位於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在國際上,這片地區普遍認為是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實際上,這個地區的主體民族是亞美尼亞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獲得獨立,並在納卡問題上發生衝突,導致這片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並沒有加入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沒有獲得事實上的控制。納卡地區獲得事實上獨立,當地成立了「納卡共和國」,但沒有得到國際承認。
  • 從納卡地區衝突,看小國、中等國家和大國的生存之道
    數百年後,奧斯曼帝國衰落,強大的北極熊沙俄帝國南下,趁勢將勢力延展到了高加索深處,而俄羅斯帝國必然會偏向於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於是納卡地區又重回了亞美尼亞懷抱,亞美尼亞人重新回到了納卡地區,趕走了亞塞拜然人。緊接著,一戰到來,英國人佔領了土耳其,為了討好阿拉伯,將納卡地區又劃給了亞塞拜然。
  • 亞美尼亞局勢宏觀大分析:小國的無奈與抗爭
    我們姑且不論亞美尼亞當年是不是過於的清歐美和西方?而有意的疏遠了俄羅斯。在這次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進行納卡地區的爭奪中。中國古話說得好。事出必有因。亞塞拜然在沒有任何合理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貿然進攻納卡。強行挑起戰爭。美其名曰拿回屬於自己的領土。但是這種行徑其實還是有待商榷。為人所不齒。像這樣的局部戰爭最終還是看大國的站位。俄羅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納卡——國中之國
    聞聽有一個小國叫「納卡」,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境內。至今不被國際社會認可。便萌生了去看一看的念頭,正好趕上去亞美尼亞共和國要途經這裡,便毅然決然地走近了他,探其究竟。納卡的通關卡,很簡單。納卡,全稱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面積4400平方公裡,人口18萬,80%為亞美尼亞族人。他與亞塞拜然同屬於外高加索地區,都是前蘇聯的國家。
  • 亞美尼亞割地求和.籤定城下之盟
    雖然人口和軍力都比亞塞拜然弱,在前幾次納卡衝突中都沒吃虧,但亞美尼亞這回可輸慘了。11月8日,亞塞拜然地面部隊在強力空中支援下攻陷納卡首府以南的戰略重鎮舒沙,舒沙距離納卡首府斯捷潘納克特市只有幾公裡了,11月9日,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表示,阿軍節節勝利,在納卡7個地區取得對近50個村鎮的控制權,從國外軍事觀察員製作的地圖來看,這次亞塞拜然軍隊幾乎已經佔領了一半的納卡領土。
  • 納卡停火或如俄土阿三方所願,但亞美尼亞的怒火如何平息
    亞美尼亞距離失去整個納卡僅一步之遙。「為什麼亞塞拜然贏得了這場地區戰爭,亞美尼亞卻輸了?這是因為我們在跟土耳其軍隊打仗,雙方的資源是不對等的。」亞美尼亞高加索研究所所長伊斯坎達良(Alexander Iskandaryan)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俄羅斯在這場衝突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中間人,他們協助停止了戰爭。」
  • 阿和亞持續了6周的戰爭終於熄火,亞美尼亞為何要割地賠款?
    如果不是這場戰爭,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阿和亞這兩個小國,因為它們實在太小,在國際上並沒有什麼存在感。那麼,在經歷了激烈的戰火之後,亞美尼亞為什麼要如此屈辱地割地求和?這個不難想像,倘若不是被逼上絕路,絕對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去籤署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