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痛苦定思痛,也就是說在事情發生之後,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在2020年發生的最大亮點之一:納卡衝突,現在衝突已經結束,那麼亞美尼亞對納卡戰爭反思了嗎?如果簡單一點,現在許多亞美尼亞人將失敗歸咎於總理帕希尼揚,這屬於事後追究責任吧,其實呢,在這個時候追究責任,不如先檢討己過。
如果現在人們還想研究一下的話,為何戰爭失敗?現在結合各方面資料來說,亞美尼亞本可以避免割地求和,僅一念之差鑄成大錯。確切的說,亞美尼亞的戰略問題,在戰前,對亞塞拜然領土的佔領不合法,連亞美尼亞自己都沒法否認,包括納卡地區在內的面積相當於亞塞拜然面積的14%,為公認的亞塞拜然領土,不可能被亞塞拜然完全放棄,這才是關鍵。
在上世紀90年代納卡戰爭當中,這些地區被亞美尼亞佔領後,多方為解決相關問題進行了多輪談判,在戰前亞塞拜然已經表示出相當大的讓步之意,同意給予納卡地區自治區等,可惜亞美尼亞沒有利用這個機會,似乎吃到嘴裡的不應該吐出來,本來討論的納卡地區的自治權問題,結果上升為所謂的領土完整,再加上完全是挑釁性的言論,後果只是讓自己不得不面對一場戰爭的威脅。
如此狀態讓亞美尼亞前任總結稱:不應該譴責亞塞拜然。戰爭開始的是帕希尼揚採取粗心大意的行動和聲明,竭盡全力使這場戰爭不可避免。在戰前的談判進程停滯不前,並蓄意破壞,別人都不知道亞美尼亞方面想要什麼的情況。戰爭在亞美尼亞無意談判解決的背景下,成了一個必然的結果。在納卡衝突中,實際沒有哪個國家譴責發動戰爭的亞塞拜然,只是呼籲結束暴力,用詞差異的背後有大問題。
本質上,亞美尼亞知道自己面臨著一場戰爭,危機指導遲早要打,也明白自己說的劣勢,但是在整個戰爭之前,亞美尼亞沒有認真地進行備戰,在2020年7月時,亞美尼亞參謀部已經表示:還沒有為戰爭做好準備!還自己一手促成了這場戰爭,亞塞拜然本質上不願意開戰,反而被亞美尼亞逼得不得不動手,讓自己陷入了困境當中。
也許亞美尼亞直到現在也沒有弄明白自己犯了什麼樣的錯誤,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場戰爭輸得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