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數萬乃至一二十萬1斤,天價巖茶背後的層層亂象……

2020-12-10 騰訊網

◆ 打著「正巖茶」「山場茶」旗號的巖茶被炒出天價,中低端巖茶的市場空間被「冒牌茶」擠佔,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 亂象背後是營銷團隊炒作、虛假宣傳,貼上標籤的低價茶以次充好,以數倍乃至十倍以上價格賣出

◆ 引導茶農生態改造茶園、經營主體創新經營模式、完善相關溯源體系,武夷巖茶的突圍需要多方合力

原題《揭開天價巖茶背後的層層亂象》

文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鄭良 張華迎

近日,福建武夷山核心景區內,133畝茶園10年期租賃權在網絡公開拍賣,經過62輪競拍,最終以7400萬元成交。而10年前,其租賃價格為600多萬元,10年間價格增長了10倍多。

繁華之下,風險隱患值得警惕。記者調查發現,當下武夷巖茶銷售遭遇「冰火兩重天」:打著「正巖茶」「山場茶」旗號的巖茶一斤數千元乃至數萬元、一二十萬元,其中不乏炒作噱頭推高價格者;中低端巖茶同質化嚴重,銷售渠道狹窄,茶葉積壓,大量外地茶以假冒真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從亂象中突圍,走出持續健康發展道路,擦亮千年巖茶金字招牌,是武夷巖茶亟待破解的難題。

▲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茶農們在採摘巖茶(5月10日攝) 魏培全攝/本刊

上有天價茶下有滯銷茶

拍下茶園的武夷山瑞泉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聖輝說,經測算,茶園出產巖茶一斤平均成本約1500元,茶園位於武夷巖茶正巖產區,近年來該產區的茶價格是最高的。

記者調查發現,正巖產區巖茶還細分各個山場,不同山場的茶葉價格也有差別。例如,近年來火爆的、被坊間戲稱為「牛肉」的牛欄坑肉桂,據說來自名為牛欄坑的山谷,一斤售價數萬元乃至一二十萬元不等;被稱為「馬肉」的武夷山馬頭巖肉桂,一斤價格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

正巖產區位於武夷山核心景區72平方公裡區域,茶園面積2萬多畝,年巖茶產量100多萬斤。茶園絕大多數位於天心村,受乾旱天氣影響,今年天心村茶葉產量減少,但茶葉價格穩定,每斤茶青收購價格從一兩百元到六七百元不等,10斤茶青做1斤成品茶,儘管價格不菲,但仍有很多外地茶商來收茶

與「火爆」的正巖茶相比,中低端巖茶則遭遇「寒流」。武夷山市茶園面積14.8萬畝,每年巖茶產量1萬多噸,正巖茶只佔5%左右,正巖產區之外,很多中低端巖茶賣不出去。

武夷山星村鎮黃村有茶園1.2萬畝,全村有168家茶企,村民幾乎家家戶戶種茶,茶葉年產量近百萬斤。茗川世府合作社理事長黃正華說,今年茶葉減產30%以上,毛茶收購價1斤100到200元,比往年略好,但茶農手中積壓了不少茶葉。

中低端巖茶滯銷並非個例。武夷山市茶葉從業人員12萬多人,註冊茶企4300多家,規模以上茶企30家,茶葉生產以農戶、小微企業為主,主要以農戶為單位自行栽種,一家一戶每年生產幾千斤茶葉,主要由茶企、茶商收購。

多家茶企負責人說,大中型茶企產銷相對穩定,而大多數小微茶葉企業、個體農戶,品牌知名度不高,茶葉同質化嚴重,銷售渠道單一,加上大量「冒牌茶」入侵,導致茶葉滯銷

以假冒真和虛假炒作

武夷巖茶高價,源自其製作工藝複雜,製作工序有數十道,一年只做一次茶,歷時3~5個月。即使是中低端巖茶,一斤成本價也在百元以上。

武夷山業內人士說,市場上充斥著由低價茶葉加工而成的外地茶,有的存在農殘超標問題,有的外地茶商在武夷山註冊茶葉公司,將外地茶改頭換面後銷售,有的茶商收購一部分巖茶,再摻雜大量外地茶售賣

高端巖茶市場同樣存在風險,受市場追捧的正巖茶、山場茶沒有統一標準和溯源體系,一些茶商以稀缺、獨特等為賣點,虛假宣傳,推高價格,或將外山茶、外地茶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官方標準沒有正巖、半巖、洲茶之分,更沒有細化山場,正巖茶、山場茶的標註屬於企業行為。」武夷山市茶業局局長林建江說。

以牛欄坑肉桂為例,每斤動輒數萬元乃至一二十萬元。市場上的巖茶企業、手工作坊,均以「珍稀、獨特」為賣點,聲稱「武夷巖茶的極品」「產量極其有限」「口感獨一無二」。有的茶商收購少量牛欄坑肉桂,混入其他茶葉再高價出售,更多茶商直接將其他產區的茶冒充牛欄坑肉桂。

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說,生長於山谷巖石、砂礫土壤的巖茶,被認為獨有「巖骨花香」韻味,但核心景區、山場之間出產的茶葉差別不大,口感的差別更多緣於制茶工藝、火候掌握等。

此類炒作並不少見。記者走訪福州、廈門等地巖茶市場,了解到數千元、上萬元乃至數萬元一斤的巖茶,多是打著「山場茶」「坑澗茶」等旗號,宣傳「茶湯順滑」「讓人丹田發熱」「充滿坑澗間草木香氣」「口感霸氣」等,用語讓人難辨真假。

「很多高價茶是福州、廈門等地茶商到武夷山收購茶葉後,經過包裝貼上各種山場標籤,起一些花裡胡哨的名字,以數倍乃至十倍以上價格賣出。」多位茶農告訴記者,福州、廈門等地有專業營銷炒作團隊,茶葉利潤「大頭」被他們賺走。

多隻手擦亮「金字招牌」

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說,茶葉品質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炒作山場、坑澗等概念將特定產區作為唯一因素,這是對消費者的誤導。除了產地因素,武夷巖茶的文化價值、品牌價值仍有多種內涵不可忽視。

武夷山是世界紅茶和烏龍茶發源地,也是中國茶葉的靚麗名片。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建議,剎住炒作概念推高價格、以假冒真的市場亂象,應形成豐富多樣的產品體系,實現價格標準化、品質等級化,以擦亮武夷巖茶千年「金字招牌」,打造更多規模企業、品牌企業。

對此,當地政府正逐漸發力。武夷山市針對「冒牌茶」現象,去年4月起實施「茶青卡」和「商品標」以完善溯源機制。「茶青卡」由武夷山市茶農、茶企申領,記載茶園位置、面積、茶樹種類、茶青年產量等信息。茶企根據「茶青卡」內茶青數量,可按比例換領「商品標」,消費者掃描「商品標」,可識別「武夷山出產的大紅袍」或「正山小種」等證明字樣。目前,340多戶茶農申領「茶青卡」,105家茶企獲得授權使用「商品標」。

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也加入其中,升級以茶農自行栽種、管理、銷售茶葉為主的經營模式,打造品牌、提升品質、擴展銷路。

茗川世府合作社是由黃村和周邊茶農茶企整合而成,涵蓋119戶茶農的8800畝茶園。黃正華說,合作社引導茶農對茶園進行生態改造,使用有機肥,茶葉統一送檢並由專家進行等級評定,根據品質等級確定價格體系。「品質提升了,茶葉銷量也增加了。」

「武夷巖茶的品質主要緣於生態環境,必須把山、水、土壤保護好。」武夷山市委書記江建華說,未來3年將加大生態保護,大力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標準生產,提升全產業鏈的競爭力,鼓勵支持茶企開發茶類新產品、特色茶食品、茶飲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實現茶產業高質量發展。LW

刊於《瞭望》2020年第27期

相關焦點

  • 揭開天價巖茶背後的層層亂象:將外地茶改頭換面後銷售
    記者調查發現,當下武夷巖茶銷售遭遇「冰火兩重天」:打著「正巖茶」「山場茶」旗號的巖茶一斤數千元乃至數萬元、一二十萬元,其中不乏炒作噱頭推高價格者;中低端巖茶同質化嚴重,銷售渠道狹窄,茶葉積壓,大量外地茶以假冒真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從亂象中突圍,走出持續健康發展道路,擦亮千年巖茶金字招牌,是武夷巖茶亟待破解的難題。
  • 福州某品牌茶1斤48萬元!記者暗訪調查「天價茶葉」
    48萬元1斤?可抵一輛豪車!在臺江區排尾路,不到一公裡距離內就聚集著好幾家茶葉經銷店和品牌連鎖店。每家店裡銷售的茶葉基本以武夷巖茶為主。此外,很多武夷巖茶都冠以大師茶的名號,大師製作,工藝複雜,價格又會有所上漲。但一斤動輒價格超過五位數的茶葉,真的賣得出去嗎?店員告訴記者,根本不愁銷路。是真?是假?
  • 1斤武夷巖茶520萬!央視重磅調查福建「天價」茶!最新發聲
    福建日報福建日報微信7月15日訊(記者 鄭雨萱)近日,央視財經頻道《315在行動》欄目報導「天價武夷巖茶調查」專題,引發各界熱議。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武夷巖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已採取保質量、嚴監管措施的基礎上,7月15日,通過茶葉質量評定、制茶大師評定、茶葉市場監管、茶企規範以及武夷巖茶宣傳等方面,進一步提出堅決扼制「天價茶」的六項措施,確保讓廣大消費者都能喝上質量可靠並且適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巖茶。
  • 福州某品牌茶1斤48萬元!不是買不起……是!真!的!貴!
    「天價茶葉」究竟有何特別之處?福州的茶葉市場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暗訪調查48萬元1斤?可抵一輛豪車!在臺江區排尾路,不到一公裡距離內就聚集著好幾家茶葉經銷店和品牌連鎖店。每家店裡銷售的茶葉基本以武夷巖茶為主。
  • 天價巖茶被央視曝光,武夷巖茶為何淪為炒作對象,無非就這6點
    2018年7月13日,中央電視臺曝光了天價茶葉的亂象,矛頭直指武夷巖茶,價格在10萬以上的茶葉比比皆是,更誇張的價格竟然高達500萬以上。為什麼會有天價茶的出現?一款普通的農產品如何能炒到天價?巖茶為何成為爭相炒作的對象?它背後有何更深層次的原因?且看小編下文分解。
  • 討論丨1斤數十萬元!福建「天價」茶真的值這麼多錢嗎?
    茶商作假,利字當頭貼著「大師」標籤的巖茶1斤數十萬元你喝的天價茶很可能是冒牌貨近年來武夷巖茶價格持續攀升各種貼著「大師」「山場」標籤的巖茶充斥市場,價格從1斤幾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天價茶葉」真的與眾不同嗎?真相曝光!
  • 10萬1斤!巖茶「牛肉」賣出天價 專家呼籲消費者理性面對
    記者走訪某品牌茶葉店,看到展示柜上擺放著售價為5萬元1斤的牛欄坑肉桂巖茶。廈門日報訊 (文/圖記者席愷)「牛肉」,是眾多愛茶者對產自福建武夷山牛欄坑的肉桂巖茶的別稱。當下,春茶雖迎來上市高潮,但作為去歲舊茶的「牛肉」,卻在這一波「茶潮」中備受追捧,且價格不斷攀升。記者調查發現,在廈門「牛肉」市場中,有店家賣出1斤高達10萬元的「天價」。
  • 天價武夷巖茶牛欄坑肉桂成本究竟多少,2方面告訴你,沒想到吧
    之前央視財經頻道曝光了武夷巖茶的價格亂象,天價茶葉隨處可見。被推倒風口浪尖的是一款叫「牛欄坑肉桂」的巖茶,價格與一輛合資的緊湊型轎車相當,這消息絕對驚倒了一大片普通茶友。巖茶肉桂幾百上千比較常見,而1斤10幾萬人民幣的價格,確實是高到天上去了,而且買的人還不少,據商家透露,這樣價位的肉桂,他們茶莊一個月可以賣出五六單,超乎很多人的想像。小編不禁感慨,有錢人真多。
  • 貼上「大師」標籤,1斤茶炒到數十萬!
    近年來武夷巖茶價格持續攀升,各種貼著「大師」「山場」標籤的巖茶充斥市場,價格從1斤幾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在福建福州、泉州、武夷山等地調查發現,五花八門的「山場茶」「大師茶」,其實不少是外地茶、普通茶包裝而成。
  • 天價茶炒作:「講個故事」一公斤能賣20多萬元
    原標題:動輒數萬元甚至二十多萬元一公斤的「天價」茶葉是如何「炒」出來的? 新華社福州4月12日電 題:動輒數萬元甚至二十多萬元一公斤的「天價」茶葉是如何「炒」出來的?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良 2.9萬元一公斤的「牛欄坑肉桂」茶,其實是茶商將1000元一公斤的普通肉桂茶「包裝」而成;普通茶葉只要貼上「大師茶」「山場茶」的標籤就身價倍增……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福建武夷巖茶價格不斷攀升,一些茶商製造各種噱頭炒作,動輒賣出一公斤數萬元乃至二十多萬元的「天價」。
  • 從天價拍賣的茶園,到57萬一斤的巖茶,武夷巖茶還能炒出什麼新梗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又是雨天。令喝的人只想感慨,對了,武夷巖茶,就是這個味道。無意中,一個群裡有茶友發來了一張價格表。打開一看,嚇了一跳。這可真是天價中的天價。上面林林總總寫了數十種巖茶的價格,最低的幾千元,最高的,破了五十萬元大關。
  • 福建:「天價」茶葉是如何「炒」出來的?
    新華社福州4月12日電 題:動輒數萬元甚至二十多萬元一公斤的「天價」茶葉是如何「炒」出來的?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良這是兩款印著「牛欄坑肉桂」字樣的武夷巖茶,在精美的包裝上看不到任何廠家名稱、商品商標、生產許可證等信息(4月9日攝)。
  • 茶葉內幕:市場上98%武夷巖茶存在炒作行為
    近幾年,茶界出現各種天價茶,以我們最為熟悉的大紅袍,普洱為例,萬元/斤的茶在市場上也是比比皆是。隨著天價茶的出現,市場茶業出現亂象。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茶葉價格波動較大。之前有位賣巖茶的朋友,我們曾在聚會的時候,他講了這樣的玩笑:店鋪裡放貨架上的貨怎麼都賣不出去,可能使當天晚上新奇不好,便給貨物取了下來配了個文案,整理貨架時不小心擺放錯誤,180元寫成1800元,售賣的時候才注意,反而一售而空。
  • 「天價」茶葉是如何「炒」出來的?
    ,一些茶商製造各種噱頭炒作,動輒賣出一公斤數萬元乃至二十多萬元的「天價」。以近年來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巖茶肉桂為例,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茶商炒作的「花名」五花八門,諸如「唐僧肉」「龍肉」「五花肉」「山羊肉」等,這些花名的背後都有「故事」,或是武夷山的特定山頭出產的少量精品茶,或是飲茶時「妙不可言的感覺」。
  • 頂級武夷巖茶 價目表你喝的已經不是茶了
    武夷山的巖茶,風頭很足,簡單的一盒茶葉,動輒就是所謂大師手工製作,著名坑口的原料,每斤上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很多消費者都在發出疑問?一杯茶,清濁香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製造噱頭,編造故事,端出所謂制茶大師,最終導致了茶葉市場上的種種亂象。天價巖茶的出現,歸其根本,就是一個利字。茶文化在不斷提高的同時,武夷巖茶也在漸漸脫離茶葉所包涵的本質!
  • 新華社揭天價騙局:冒牌茶葉賣20多萬/公斤,多人已中招!
    ,一些茶商製造各種噱頭炒作,動輒賣出一公斤數萬元乃至二十多萬元的「天價」。以近年來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巖茶肉桂為例,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茶商炒作的「花名」五花八門,諸如「唐僧肉」「龍肉」「五花肉」「山羊肉」等,這些花名的背後都有「故事」,或是武夷山的特定山頭出產的少量精品茶,或是飲茶時「妙不可言的感覺」。
  • 天價茶葉市場水多深?業內:大師籤名價格翻10倍
    原標題:重磅調查:「天價」茶葉市場水多深?業內爆料:大師籤個名 價格翻10倍……近幾年來,武夷山的巖茶,風頭很足,簡單的一盒茶葉,動輒就是所謂大師手工製作,著名坑口的原料,每斤上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很多消費者都在發出疑問,這些充滿傳說、故事連篇的天價巖茶,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 福建「天價」茶葉內幕曝光!大師籤個名 價格翻10倍
    近幾年來,武夷山的巖茶,風頭很足,簡單的一盒茶葉,動輒就是所謂大師手工製作,著名坑口的原料,每斤上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很多消費者都在發出疑問,這些充滿傳說、故事連篇的天價巖茶,真的值那麼多錢嗎?315在行動的記者走進了武夷山茶區進行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