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中央電視臺曝光了天價茶葉的亂象,矛頭直指武夷巖茶,價格在10萬以上的茶葉比比皆是,更誇張的價格竟然高達500萬以上。為什麼會有天價茶的出現?一款普通的農產品如何能炒到天價?巖茶為何成為爭相炒作的對象?它背後有何更深層次的原因?且看小編下文分解。
第一,任何商品都遵循「物以稀為貴」的市場原則。武夷巖茶都是種植在武夷山區的「坑澗」之中,也就是種在山谷之間,山谷的面積畢竟很有限,因此,正宗武夷巖茶的種植面積非常有限,相對其它茶葉來說,比較稀少。關於武夷巖茶的面積,官方的統計數據是14.8萬畝。換句話說,巖茶是一個小眾品類,稀缺性較強,具備炒作價值。
第二,武夷巖茶本身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具備炒作價值。自古以來,武夷山就是羽流禪家的棲息聖地,至今留下了眾多的禪寺,道觀,庵堂等古代歷史文化建築。再加上自身又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又入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就是其制茶流程的繁瑣複雜,工藝精湛,技藝深遠。烏龍茶在國內所有茶類中,其工藝成熟度是最高的,巖茶作為其當家品種,其制茶技藝更是在2006年,唯一被國家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在國內眾多茶葉品種的制茶工藝中,唯獨巖茶的製作技藝被列入名錄中。
第四,茶葉賴以生存的土地掌握在茶農手裡,而不在品牌茶企或國有茶企手裡。由於茶農的思想或思維意識很難統一,無法統一規範管理,在加上市場是自由的,為天價茶的出現孕育了可能性。尤其是部分頂級的山場,以及優質的小產區。以牛欄坑肉桂為例,其每年的成品精茶的總產量大概在1000斤左右,面對全國的茶葉高端市場,其產量非常稀少。
第五,巖茶品質上乘。這是由它教科書式的生長環境和制茶工藝決定的。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巖茶呢?茶友們都知道,嘴巴是越來越刁的,茶是越喝越好,檔次一級一級直線往上走的。巖茶屬於口感較重的茶類,但是,一旦喜歡上它的人就會深深地愛上它,難以釋懷。習慣喝巖茶的人,再來喝其它茶葉品類,通常是很難接受的。巖茶本身香高味醇,兼具紅茶的甘醇,綠茶的高香,特別是輕火的巖茶。
第六,圈外的人不具備茶葉的鑑別能力,很難辨別這些頂級茶葉。比方說,什麼「牛肉」「馬肉」,什麼「三坑兩澗」,什麼「吳三地的老樅水仙」,他們很難分辨這些頂級茶葉與普通的肉桂和水仙的區別,不具備鑑別能力。還有"正巖茶"「半巖茶」和「洲茶」的區別,如果不是內行人的話,90%以上的普通茶友是分辨不出來的,而業內人士只要是聞一下,或者喝上一小口就能輕易辨別出來。
綜上所述 ,武夷巖茶同時兼具以上六項鮮明特徵,就自然成為市場爭相炒作的對象。①較強的稀缺性;②深厚的文化底蘊;③繁瑣而精湛的制茶技藝;④著名山場掌握在茶農手裡且在自由市場環境下茶農思想多樣化;⑤巖茶品質上乘;⑥90%以上的消費者不具備茶葉鑑別能力,同時信息不對稱。
關於以上問題,茶友們如果有任何疑問,或者不同的見解需要探討,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或者點關注直接私信小編一起探討和學習。我是「閩南聯邦調茶局」,歡迎關注,下期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