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是「約茶記」第48篇原創文章,我是茶小約。
本文導讀:茶的起源,歷史,傳說,故事真的就是屬於文化範疇的東西了。又不是學者,不用太糾結,反倒因為有了這些不同,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才有的聊,有的說,其實這不就是喝茶的樂趣之一嗎?
今天加了會班,下班後晚走了個把小時,臨走時我看見小菓姐在茶室是看書,挺好奇她在看什麼書,一個勁兒的抿嘴笑著。
我過去給他倒杯茶,故意遞給她一個空杯,說:「小菓姐喝茶。」
她頭也不抬的就接了過去,臨到杯子送到嘴邊,她才發現是個空杯。
「你個臭小子,倒茶。」她又把杯子給我遞了回來。
我邊倒茶邊問她:「你看啥書呢?這麼入迷?」
「紅樓夢!」
「你還看這書?懷春了?」
此話一出,我就後悔了,感覺一不小心踩到貓尾巴了。我警惕的看著她,生怕她一轉手潑我一杯冰島。
意外的是,平時對我從不「客氣」的茶小菓這次卻沒當回事,反倒問我:「你才懷春了呢。哎,我問你,你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釵?。」
這話問的,我怎麼回答?曾經我也是想過這個問題的,而且估計和大多說男生想的一樣。我說:「我喜歡和林黛玉談戀愛,娶薛寶釵。」
「你!真!不!要!臉!!!」
這一刻,我感覺自己仿佛被鄙視到了塵埃裡。尷尬的我只能笑著打哈哈:「嘿嘿嘿,你看你說的,又不是我一個人這麼想,估計所有男生都同意我的想法。」
「你們都不是好東西,還是人家寶哥哥專一。」小菓姐一臉鄙夷的看著我說。
「行行行,你說的對。」我真怕她和他爭下去會引出更多的話來,搞不好還要被她揍。
「你是不是談戀愛了?」我湊近了,悄悄問她。
「談個屁,你想多了。就是想看看《紅樓夢》裡關於茶的部分有哪些描寫,打算寫兩篇關於茶在歷史文學中的文章而已。
「哦~~~,我就說嘛,你這樣的怎麼可能......」
「我看你接著說......」眼看她真的抄起了杯子,我就趕緊閉嘴了。雖說這冰中島是好茶,但是被潑一臉的感覺肯定不會好的。
「那你最近有什麼進展沒有?」我趕緊轉移話題。
「越研究,越發現關於普洱茶的歷史越有問題,感覺好多都不太明朗的樣子。」
「不太明朗怎麼說?」
她放下書,添了水,然後說:「我看到有材料說,最早的關於普洱茶的文字記錄《蠻書》裡面的記載並不是很嚴謹,內容的可信度有待商榷。主要是他的作者唐樊,他很可能根本就沒來過雲南,所以裡面說的內容可能就不太可靠了。但是他在《蠻書·雲南志·管內物產卷七》中說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這一點應該是靠譜的。」
「銀生城是哪裡?古代的地名吧?」我問。
小菓姐回答道:「銀生,就是銀生節度,是唐代一個行政管轄區,你就理解成現在的省就差不多了。當時的銀生城(今景東東縣城),主要包括了現在的普洱市、臨滄市一部、西雙版納州等地。這些地方就是學界公認的茶的起源區域。」
「你說的是這是唐代的,但是之前的呢?而且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普洱茶的概念呢?所有的應該都是稱之為茶而已吧?」我疑惑道,畢竟普洱茶的命名始於明,成於清。
「你這破腦子,普洱茶名字肯定是後來才有的,但是茶的存在可就遠多了。」小菓姐說。她這麼說我倒來了興致,光說茶,但是作為茶而言,中國的飲茶文化絕對是最久遠的。但是,具體到普洱茶,它的歷史從哪裡說起呢?最初的普洱茶在哪裡誕生?
我就問她:「普洱茶的根源在哪裡?這點有確切說法嗎?」
「這種問題你問誰啊?問誰也不能給你確切的說法,好比你想知道伏羲、皇帝這類人的具體事情一樣,這些都是年代太久了,能流傳下來的大都是後人的記錄和考證。那些後人,雖然是咱們的先人,但畢竟也是後來者,是他們的記錄考證難道就是真實可靠的?
這種事,只能說大致的推測。詹英佩在《普洱茶原產地西雙版納》種說「西雙版納的原住民族至少在1400 多年前已開始人工種茶,雲南種茶的先民濮人(布朗族)在西雙版納山區定居已有1400 多年(老曼峨、章朗有碑記)。"
也有人在新找到的用傣文寫的經書中記錄著布朗族1800多年前已在芒景村種茶了,這是說的真實與否真的不好說,只能說比較靠譜而已,我們也沒辦法去證實。」
「你說的也對,這些說法都是考證出來的,就像考古,考證出來的東西雖然合理,或者可信,但是一旦說法多了,還真就難說要信那個了。」我也回答說。
其實這種事,有時候想想也大可不必,無非就是喝茶而已,喜歡就好。
至於茶的起源,歷史,傳說,故事真的就是屬於文化範疇的東西了。又不是學者,不用太糾結,反倒因為有了這些不同,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才有的聊,有的說,其實這不就是喝茶的樂趣之一嗎?
本文系「約茶記」原創文章,作者:茶小約,觀點僅代表個人,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知識和故事持續更新,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