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14,閱讀約3分鐘
眾所周知,越南胡志明能夠最終上臺,離不開我國的幫助和支持。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對胡志明的援助達200億美元,這在上世紀70年代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我們發現,胡志明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漢語。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胡志明早年在廣州開展革命運動,這使他的中文水平很高。這從我國外交部工作人員的回憶錄中可見一斑。「當時我剛參加工作,是第一次見到胡志明,很擔心不能很好地完成翻譯任務。但胡志明在與張鼎丞(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交談時,幾乎全是中文,只有輕微的粵語語調。」。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宣讀了用普通話書寫的《獨立宣言》,這標誌著越南全面廢除漢字,普通話成為越南官方語言。胡志明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漢字太難學,不利於越南掃除文盲。」胡志明的理由當然站不住腳,因為越南在古代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這裡的國王都是中國皇帝冊封的。
不僅如此,越南史書基本都是用漢字書寫的。胡志明這樣做是有深層次原因的。他沒有說出來。這和新加坡獨立時李光耀廢除漢字的道理是一樣的。「去中國化!」儘管越南極力廢除漢語,但尷尬的情況還是出現了。比如歷史書,年輕人看不懂,因為都是漢字寫的。
胡志明對此並不在意。他頒布廢除漢語的法令後,也制定了相關的懲罰措施。胡志明向市民提出要求,「在一年內,八歲以上的人必須能讀寫普通話。如果一年後不能讀寫普通話,將被罰款。」
今天越南使用的語言是普通話,它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漢字很快就被廢除了,但越南找到了一個他們一直繞不過去的漢字。這個字是大家過年貼對聯時,貼在窗戶上的「福」字。鮮為人知的是,越南和我們一樣。一年中最大的節日是春節。
越南春節的傳統習俗是這樣的:「臘月二十三立春節杆,大年初七收杆送爺爺奶奶。」當然,越南也貼了對聯,還形成了順口溜:「每逢桃花盛開,總見老生求學讀書。鬧市人群中,磨墨擺紅紙。眾人僱一個代筆,各誇其才,揮毫潑墨嫻熟,如舞鳳飛龍。」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漢字傳入越南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已融入越南社會的方方面面。
事實上,近代以來,中國的文字也經歷了多次改革。新中國成立後,針對全國文盲率極高的情況,有關部門進行了文字改革,大力推行漢字簡化,在漢字中增加拼音。由此,繁體字學習難的問題得到了完美解決。
參考資料:《胡志明傳》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du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