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學中文——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做好疫情下文化傳播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布魯塞爾4月27日電 綜述:線上「遊」中國 網上學中文——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做好疫情下文化傳播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近期開展「雲·遊中國」等系列活動,通過網絡為「粉絲」送福利;同時開啟網課模式,滿足比利時當地學員學習中文需求,傳播中華文化,獲得比利時和歐洲民眾點讚。

疫情下照樣可以「遠足」,線上一樣能夠遊歷中國大好河山。4月17日,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開啟「雲·遊中國」系列活動,向比利時和歐洲朋友宣介美麗中國。中心選好用好國內優質資源,通過社交媒體分享《北京2019》《心動上海》《好客山東》《詩畫浙江》《山海粵色》《北國好風光 盡在黑龍江》和《風情古運河》等精彩短片,並在中心官網以及社交媒體上分享《古韻龜茲·絲路庫車——大美新疆攝影展》。

中心還與相關單位合作,遴選美麗中國資源,進行線上展示:與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聯袂推出《「繡」裡乾坤·中國絨繡展》,線上領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絨繡的藝術魅力,感受中國匠人精神;與廣東省韶關市聯手推出《善美韶關系列》之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城鄉風貌三個篇章,分享《到韶關 知善美》旅遊推介片,宣傳韶關這座集中原文化、南嶺文化融合交匯城市開放、包容和友善的文化特質。

中心與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聯合推出《敦煌詩意》藝術作品展,讓比利時和歐洲民眾在藝術作品中遊歷中國,體味敦煌文化獨特魅力。

疫情擋住人們的腳步,但給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旅遊推介帶來了新機遇,開展「雲·遊中國」系列活動,線上傳播中華文化,全方位、立體展示中國文化和旅遊形象,效果和影響力初現。

疫情當前,中心又特別推出5集紀錄片《中國抗疫志》,全面、客觀解讀中國抗「疫」經歷,深度對話親身參與和敏銳觀察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國際前沿學者,告誡人們病毒無國界,誰都不能獨善其身,需要人類共同面對。

為滿足比利時當地民眾學習中文熱情,做到「禁足」不停課,確保教學培訓不斷,中心想方設法開展網上教學培訓。4月20日復活節假期後的第一天開啟中文網課培訓。經過一周上課,老師、學員反映已經適應網課模式,疫情之下在家就能跟著老師學中文,感覺很好。學員納迪爾說,在家上網課是最好的選擇,儘管見不到同學,不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但實用方便。

在網課上,老師努力做到因人施教,因課施教,針對不同年齡不同人數、班級特點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方法,取得了老師、學生和家長三滿意。

相關焦點

  •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落幕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布魯塞爾10月6日電 (記者 德永健)以一幅寓意「事事如意」的花鳥畫《柿子》收官,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6日落下帷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與歐洲民眾在「雲端」共慶中秋佳節。
  • 「歡樂春節」體驗周亮相布魯塞爾 獻中國文化大餐
    手把手教外國觀眾  當地時間2月8日至12日,「歡樂春節」中國年畫精品展暨民俗文化體驗周亮相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來自上海的手工藝人和表演藝術家為數百位外國觀眾奉獻了喜慶熱鬧的中國文化大餐。  在8日的開幕式上,寶山區阿卡貝拉人聲樂團傾情獻唱 《國家》《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
  • 在布魯塞爾「兒童之路」幼兒園學中文
    劉軍攝【文化走出去】「你好,我叫法妮,請進,請坐!」說這話的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郊外索蒙鎮「兒童之路」幼兒園年僅4歲的法妮。法妮學漢語還不足20個小時,但她已經可以坦然地和中國來賓進行情景對話了。日前,記者到索蒙鎮「兒童之路」幼兒園採訪。
  •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向湖北省兩家醫院捐贈疫情防控醫用物資
    2月12日,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愛心工作委員會組織愛心人士向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應城市人民醫院捐贈醫用乳膠手套、防護服、護目鏡等急需醫用物資,全力為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保障。
  • 160餘名西班牙華裔青少年網上夏令營學習中國文化
    160餘名西班牙華裔青少年網上夏令營學習中國文化中新社合肥6月17日電 (記者 張強)由中國僑聯主辦、安徽省僑聯承辦的「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安徽營第四期17日繼續在網上舉行。此次夏令營由西班牙的160餘名華裔青少年營員組成,營期15天。
  • 大頭娃娃面具寫實攝影展走進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
    新華社布魯塞爾3月28日電(記者潘革平)中國民俗面具大頭娃娃當代攝影作品展28日在位於布魯塞爾的中國文化中心揭幕。   展覽包括17幅頭戴大頭娃娃的人物寫實攝影作品以及6個風格迥異的大頭娃娃面具。這些作品的作者是一個名叫「東波西波」的藝術家組合,由來自中國的郭東波和法國的伯努瓦組成,他們希望通過不同的文化世界觀和藝術語言創造出融貫東西的當代藝術風景。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譚曙說,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肩負著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舉辦大頭娃娃當代攝影作品展是中心今年在這方面的具體行動。   「東波西波」的攝影創作始於2003年。
  • 盧森堡中國文化中心帶領當地民眾「雲·遊中國」
    人民網布魯塞爾6月8日電(記者任彥)盧森堡中國文化中心8日通過網站、社交媒體等平臺在線展示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瑰寶,帶領當地民眾「雲·遊中國」。今年6月7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日」,6月13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線上海派木偶劇暨兒童歡樂主題活動歡慶...
    中新網布魯塞爾6月1日電 生活百般滋味,疫情需要笑對——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線上海派木偶劇暨兒童歡樂主題活動,與歐洲小朋友歡慶「六一」。5月29日,布魯塞爾文化中心聯袂上海木偶劇團,在官網和社交媒體發布木偶劇《獅子舞》視頻,通過歡樂喜慶的木偶表演再現舞獅的精彩與靈動,同時發布5月31日上海木偶劇團「走進偶們」直播間活動,希望以喜慶有趣的木偶劇,與歐洲小朋友在線上一起過節。
  •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全福遊有全福》旅遊形象片上線
    福建省素以「山海畫廊、人間福地」著稱,是中國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來「全福遊」,享「有全福」。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與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推出《全福遊有全福》旅遊形象片,雲遊八閩,共享福建之美麗風景。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疫情下的幼兒園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學前教育……
    話說,疫情下的中國特色幼兒園,越來越重視幼兒的身心健康,始終把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擺在工作的第一位置。 接下來,作為國內第一套幼兒園中醫啟蒙健康教育繪本的研發者,北京師範大學果雪兒幼兒國學課題組的老師,就為各位尊敬的幼兒園園長(「獅王」)、幼師(「幼獅」)和家長朋友分享下,如火如荼的幼兒園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看一看,中醫藥文化如何貫穿學前幼兒園教育。
  • 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成為中馬兩國文化交往重要平臺
    現在每周三,她都會跟著媽媽到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學習中文。萊雅的媽媽尚塔爾女士是一名定居馬爾他的法國人,對中國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她認為這裡是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的最佳場所。尚塔爾說:「馬爾他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生活著來自很多國家的人,這裡是一個海島,對外部十分開放。中國文化中心為那些想要探索中國的人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機會。
  • 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用文化溫暖後疫情時代
    在文章中,馬來西亞同學幽默地記述兩人因生活習慣差異鬧出的笑話;深情回憶起自己患病時,學中醫的中國同學如何悉心照料。在張杰鑫看來,這兩位同學之間的「小故事」從側面展現出中馬兩國在疫情期間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深厚情誼。
  •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感受中國文化
    9月25日,中國駐歐盟使團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中國日」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當地民眾體驗中國文化。↑點擊觀看視頻↑9月25日,演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中國日」活動上表演舞蹈。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9月25日,參觀者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中國日」活動上用虛擬實境設備「鳥瞰」中國上海。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9月25日,比利時健身氣功協會的成員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前表演。
  • 【駐外文旅機構抗疫】訪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嶽文
    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外景部分埃及中文導遊在開羅古城堡「中國紅」點亮儀式上為中國抗疫加油抗擊新冠病毒,埃及政府採取多重措施 在接受記者採訪中,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兼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嶽文首先介紹了埃及政府為應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所採取的積極措施。
  • 「在中國的經歷培養了我」(傳播中國文化的外國人)
    這裡有一位教授,幾十年來孜孜不倦地講述中國故事,傳播東方文化。她叫鮑夏蘭,是歷史文明文化系的資深漢學家。  年近七旬的鮑夏蘭普通話標準流利,言談間不時引用中國成語和文言文。1984年以來,她便一直在博洛尼亞大學從事中國語言文學的教學與研究,翻譯了大量中國現代詩歌。
  •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雲•遊中國」——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大美鎮江
    鎮江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薈萃,長江與運河在此交匯,吳文化與楚文化在此交融。這些是山水文化遊的基礎,也是鎮江旅遊文化的精髓。鎮江,還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風景旅遊城市,全國十佳宜居城市。鎮江,一個美得讓人吃醋的地方。
  • ...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價值挖掘、旅遊開放、文化傳播——讓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價值挖掘、旅遊開放、文化傳播——讓莫高窟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文化脈動)  本報記者 王 珏  敦煌研究院在文化遺產保護、價值挖掘、旅遊開放、文化傳播等方面作出巨大貢獻,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典範。  莫高窟的保護是第一位的  一座球狀和線條混搭的建築拔地而起,黃色的外貌和周圍的戈壁渾然一體,這便是觀眾到敦煌莫高窟的第一站——數字展示中心。觀眾在這裡觀賞《千年莫高》《夢幻佛宮》兩部高清電影,然後再實地參觀莫高窟。
  • 通訊: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疫情期間多種形式促中馬交流
    隨著馬來西亞國內新冠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位於首都吉隆坡市中心的中國文化中心近日開始以豐富多樣的形式舉辦文化交流活動,並加入了迎中秋的內容。在中心舉辦的古箏和繪畫培訓班上,近日的課程都加入了中秋元素,讓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琴弦和畫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共同迎接佳節的到來。
  • 「經」動澳洲,在海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金蔚說:「我受了王教授和楊嵋的感動,真心想為文化服務,希望在海外長大的孩子能有一個學習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地方。"雪梨一家中文學校在Macquarie 大學舉辦中國文化節,想邀請金蔚演奏古琴,金蔚的惟一要求是:「給我們雍謙書院一個展位,我就參加。」於是,在文化節上,雍謙書院專門布置了展位:有青花瓷桌布、有經典書籍、有琅琅誦讀經典童音、有筆墨書法,有七弦古琴、有插花、有自製傳統美食麻花、展示中華傳統文化。
  • 2020「文化中國?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賽比利時賽區決賽舉行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人民網布魯塞爾8月30日電 (記者 任彥)8月29日,2020「文化中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和港澳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賽比利時賽區選拔賽決賽舉行。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曹忠明出席並致辭,他說,今年是「文化中國?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賽10周年,疫情之下活動改為全程線上舉辦,意義十分特別。雖然無法像往常一樣實地聚會歡唱,但通過線上聯接、網絡傳音,大家依然可以盡情表達心中的愛和希望,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勇氣,用歌聲凝聚人心,讓全球華僑華人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據比利時中華婦女聯合會會長陳笑媚介紹,今年「文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