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對泡茶有多重要?超乎你的認知!
為你底層解構泡茶用水的終極治理方案!
水的主題或將是衝泡十八式中的最長篇幅!
最習以為常的東西,往往最不容易理解!
我們試圖為你和你杯裡的茶湯革命性的改變點什麼!
引言
唐代蘇廙《十六湯品》中曰:「湯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濫湯,則與凡末同調矣。」
明朝許次紓《茶疏》中曰:「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
明朝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中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明朝張源《茶錄》中曰:「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
清代葉雋《煎茶決》中曰:「煎茶,水功居半。」
繼陸羽先生以《茶經》開篇後,唐、宋、明三代眾多茶人,前赴後繼、樂此不彼的研究並驗證了「水」對於茶的重要性,並為我們中華兒女留下了很多寶貴的實踐成果。水如茶之母,它能成就一款茶,也能毀了一款茶。於精品生普,它還直接影響到色、香、味、韻、體、神的層次優劣,唯有精茶與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最美的境界。
作為生在這個時代的茶友,應該感到極為的幸福。即有聖往先賢留下來的關乎於茶的經典的「天道」之果,又有當代新老茶人總結的現代思考和實踐,還有豐富的、趨近於成熟的各種器物可借用。
其中明朝許次紓《茶疏》中的一句:「茶滋於水,水藉乎器;湯成於火,四者(水茶火器)相須,缺一擇廢」 可謂是「水的終極治理方案」的點睛之筆。
那麼我們便以此句作為本篇的核心要點,且假定在「茶質優」為已有條件的前提,把它分解為「論水、評水、擇水,濾水、澄水、養水,煮水(爐),盛水(煮水壺),注水(主客)」五大步驟九個環節,嘗試為茶友們講底講透「泡茶用水的終極治理方案」這一議題。
一 論水、評水、擇水
1.論水
史載首次論水出於唐朝陸羽《茶經》,曰:「喜泉源,惡渟浸。故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泉源,山水、揀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
宋朝趙佶《大觀茶論》中曰:「水以清輕甘潔唯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
明朝田藝蘅《煮泉小品》中再次細化對泉源的研究,即:
山泉者,引地氣也。泉非』石』出者,必不佳。
流遠則味淡,須深潭渟蓄,以復其『味』,乃可食。
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甘易而香難,未有香而不甘者也。清寒甘『香』,雅宜煮茶。」
並提出某些難得的「露者、雪者、雨者」皆為「靈水」,且在優異的泉者之上。
而泉中倘若有蝦鱉、孑蟲、蛟蛇之類,最能「腥」味,則不可直食之。
我們從史論中做個總結,即好水的標準為:
清(非濁)、
輕(軟水 鈣鎂鈉鐵等水溶性雜質少)、
甘甜、
潔(無異雜物味)、
清冽、
香滑(特有的微量礦物質帶來的質感)、
活(新鮮 健康)、
貯(流太遠太久者 需蓄養)。
截止於明朝古代茶人對水的研究,基本也是我們當代對好水的標準,古聖先賢真的非常有智慧。
2.評水
喝茶,是「喝茶」,可喝下去的絕大部分是水。如果水本身很難喝,這茶湯能好喝嗎?答案是一定不好喝!嗅覺、味覺、觸覺等受體細胞已有一定的訓練基礎,或者天生這些方面比較敏銳的茶友,喝水時即能很明確的捕捉到水的氣、味和質感。
我們根據現代的主要水源類別做一個水質排序,山泉水>>礦泉水(天然)>>礦物質水(水產品商的人為合成)>>江河湖水>>潭水水庫水>>井水。各水類內,也有優劣之分,即有可能你在地的山泉水還不及自來水水質,每一個茶友應視所處地的實際狀況為準。
3.擇水
A.首先給出選用「山泉水」的方法
比較適合高檔茶館、茶空間、茶商、吹毛求疵、敏感講究、經濟條件較好的茶友。古代茶書中多本著作有詳細記載,全國各地的優質泉水源地。家住附近的茶友可就地取材,尋找在地優質泉水的專業供應商,或者大淘寶上搜「泡茶水」,會出來很多品牌,仔細看一下寶貝詳情頁,「泡茶水」水源多數都取用於不同產地的山泉水製作而成,可以同時買上三家校驗效果。
B.其次可以選擇大品牌礦泉水、礦物質水
除了有一定的品質基礎保證,同時又很簡單方便取得。但這並不一定是在地最佳的泡茶用水方案。由於所含礦物質微量元素有所差異,不是所有礦泉水、礦物質水適合做泡茶水,要嘗試。最懶的辦法是選「農夫山泉」,這之中「浙江千島湖」水源最佳,也最貴。「農夫山泉」不一定是最好的,有興趣的茶友可多對比試驗。
C.如今觸手可得、極方便購買的「純淨水」
這是人為提純除雜的一種水類,潔淨度最高,對茶不加分不減分,而在我們的實操中,越是內含物質豐富的優質短新陳期的生普,用純淨水,表現反而高於礦物質元素多的山泉水。當茶內質足夠強大和豐富的時候,礦物質的存在是多餘的,尤其是精品生普屬內含物質最豐富的茶類,茶友可拿手中優質的新生普,校驗一下純淨水和泉水類的效果。
同時,茶從業商平日試茶驗貨時,需使用純淨水;茶從業商茶季在茶山密集試茶驗茶收茶時,甚至同一茶區不同寨子的水質都是不同的,有些為茶加分,有些為茶減分,且泡茶沒有統一標準的「水」境,隨車帶著平日最常使用的純淨水泡茶也是必須且唯一最好的用水方案;茶友準備買一款茶時,或者剛買來的茶需要驗其品質時,也可以考慮使用純淨水。
D.自來水
因自來水的水源一般來自江、河、湖泊或井水,是屬於加工處理後的天然水。故省略講「江河湖水、潭水水庫水、井水」,直接較大篇幅的講一下自來水。不同地域的自來水,水源各有不同,狀況異雜很難統一,且自來水水源根據季節的不同,或許是江水湖水、潭水水庫水或井水的混合水源或交錯水源。
自來水不是泡茶的優選,且不是所有自來水的自身條件,都符合泡茶水的基本要求,我們的建議是,充要條件可具備下的自來水源,可以使用嚴密的水治理方案,通過濾水、澄水、養水等步驟(後面會詳細講),調整到符合泡茶的水質標準。採用軟化後的較純淨的自來水,泡茶也是最方便、邊際成本最低,且也是最「活和新鮮」的用水方式。
那麼自來水水質問題的主要來源於什麼呢?水離子物味大,(以上三者主要由鈣、鎂、鐵、鉀、鈉等水中主要離子導致),水異雜物味大(魚蝦鱉蟲蛟蛇等類的腥汙、農殘等味),水處理物味大(漂白水等氯混合物味),水輸送管路異味,微生物,泥沙,汙塵等。故水的「硬度」和「PH值」是最核心的」充要條件」。
水的硬度是永久性硬度和暫時性硬度的總和。水的永久性硬度主由穩定的鈣和鎂離子、硫酸鹽等引起,永久性硬度不能用加熱、普通過濾等方式進行水質軟化。暫時性硬度可以通過加熱去掉(後面會講方法)。
進而可總結,自來水「使用嚴密的水治理方案」後的硬度和PH值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參考指標,它們的達標重點影響著濾水、澄水、養水的可行性。(後面即將要講具體的水治理操作步驟)
二、濾水、澄水、養水
結合中國的地大物廣、千水千味的客觀事實,結合現代化的各種版本的水處理系統,同時也結合商業層面已達到足夠滲透的家庭「濾水、淨水」設備的硬體環境,各種「水」產品的細化和方便購買性。我們給出系統化的「濾水、澄水、養水」的方案。
1. 濾水、澄水、養水的底層邏輯
不同類型水質的自來水,有主要離子鈣鎂鈉鉀含量差異性大的特點。硬度大的自來水,主因鈣、鎂、鈉離子含量高所致,而在輸水管中滯留較久的自來水,會含有較多的鐵離子也會影響著硬度。
水中的鈣、鎂、鈉等主要離子濃度高,則會易與二氧化碳、茶多酚等物質反應,產生絡合物和碳酸鈣等有機酸鹽沉澱,從而降低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影響茶的口感和澄清度,影響茶湯香氣成分的揮發量,從而造成了茶湯的鮮味、澀味、苦味及香型、純正度和濃強度等感官差異。湯色灰暗,不滑不軟,無回甘,甚至有汙臭之味。
自來水為消毒、殺菌作用而添加氯,大部分自來水沖泡茶湯仍帶有消毒水的味道。自來水中氯離子含量高,水中餘氯或氯化物容易與茶多酚類作用,從而使茶湯表面產生「鏽油」,並引起茶湯苦澀粗糙。
水的酸鹼度主要受水裡的鈣鹽、鎂鹽、礦物質元素、微量元素、氣體甚至細菌、微生物等影響。ph值大於7的鹼性條件下,氫氧離子會促使茶湯中的多酚類物質氧化,使茶湯原有的濃強度、鮮爽度明顯降低、且最殺香氣。
水異雜物味(魚蝦鱉蟲蛟蛇等類的腥汙、農殘等味),水輸送管路異味,會干擾甚至會混雜、搶奪茶湯的味道。
微生物,泥沙,汙塵,會讓水變「重」、變「渾濁」,最終也會影響茶湯的質感悶鈍。
故底層邏輯即是:
如何把自來水中--
水離子物味大(由鈣、鎂、鐵、鉀、鈉等水中主要離子導致,適當的鈣鈉矽會帶甜味,鉀是鹹味,鎂和硫酸鹽是苦味),
水異雜物味大(魚蝦鱉蟲蛟蛇等類的腥汙、農殘等味),
水處理物味大(漂白水等氯混合物味),水輸送管路異味,
微生物,泥沙,汙塵等物,
一層一層濾除?
2.濾水
普通濾水器,主要能殺菌、除重金屬、除農殘、除一定的異味、除一定的氯化合物、濾泥沙汙塵等不溶於水的物質。從而使水變輕,且能降低一定的PH值。
另還有可生水直飲的反滲透(軟水)淨水器,它能有效祛除溶於水的物質,即穩定性的(永久性硬度的)鈣、鎂、鈉、鐵等離子及化合物,從而達到水質變軟。
我們再次講到水的暫時性硬度的概念,水可經煮沸後,使得所含的游離的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分解成不溶於水的碳酸鈣和難溶於水的碳酸鎂的乳白色固體沉澱。這些沉澱物析出,水的硬度就可以有一定的降低,從而使硬度較高的水得到一定軟化。
3.第一層 第二層 濾水 系統
拿自己舉例,我們臺灣的茶室是工作住家在一棟獨立大樓裡完成的,所以為兼顧烹飪、生活和煮茶用水的需求,裝了普通濾水器。並通過普通濾水器,加一個有二次濾水功能(析出遊離形態的鈣鎂鈉離子)的飲水機,共同完成濾水目標的。二次濾水過後,TDS值的大與小主要取決於,永久性硬度的穩定的鈣鎂鈉主要離子的含量,這也是我常說的自來水的自身條件。
在過去很多年裡,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自身條件不行,就沒解了,但後面有了反滲透淨水技術,它可以把水淨化到接近於純水的狀態。故我們另外還有裝一臺反滲透(軟水)淨水器,並和「普通濾水器+飲水機」所制出的水,搭配使用(後面講具體方法)。
這類領域市場成熟,優質產品品牌眾多,各地有差異性,故不為茶友推薦具體採購建議了,下一些功夫去了解,相信你能找到效果佳的濾水器、飲水機和反滲透淨水器。
4.澄水
臺灣西岸自來水的自身條件比較差,相比都是TDS值比較大、PH值比較大的水,鈣鎂鈉等離子含量高,且多源於江河湖潭匯流至半人工的水庫所處理的天然水。水異雜物味大(魚蝦鱉蟲蛟蛇等類的腥汙、農殘等味),水處理物味大(漂白水等氯混合物味),尤其雨季更為明顯,且臺灣的雨季普遍很長。
經多城、多家、多廠牌研究,普通濾水器+飲水機的第一、二次過濾後,水味仍難以完全祛除,必須要把從飲水機中過濾完成的水,裝入家中無蓋無異味的容器,置放於空氣中自然靜置24小時左右為佳。我把這個環節稱為「澄水」。
一些長期使用大桶山泉水、礦泉水、礦物質水的茶友,因其大部分使用塑料桶「裝」水,雖然泉水的穩定度高,但塑料是不穩定的材質,被長期重複使用的塑料桶,更是散發異味的源頭,故也需要「澄水」一環。
而使用全密封的品牌桶裝水,為保鮮在水的最上方有打入具有保鮮功能的「氮」氣,所以很久都不會變質,但這樣的氣體,會影響水的口感,故也需要「澄水」一環。
5.養水
在「養水」一環,主要專注突破如何把普通水養出「靈水、泉水」的質感?圈養的肉雞和放養的土雞,同樣是雞,但質感卻完全不同,不同質感的雞為食材,煲出來的湯,自然質感也會不同。茶湯也是一樣,如何「養水」?還是要翻閱古茶書中的智慧!
泉非石出,必不佳。即優質的山體之石,可「養水」。
流遠則味淡,需深潭渟蓄,以復其味。這裡的「味」應該是指的其「質感」。即厚清奇幽的「深潭」,可「養水」。
泉稍遠而欲其自入於山廚,可接「竹」引之、盛之,以奇石貯之以淨缸。即「奇石」可做「貯淨」水之用。
兒時有農村生活經驗的茶友應該記得,早年我國農村用粗砂水甕儲水,健康安全,口感甘冽。適宜的養水器,對泡茶用水口感的提升實在太重要了。
6.第三層 濾水 澄水 養水 系統
帶著這個底層的需求和疑問,我們長達3年時間尋找各種解決方案,終於找到了那個「養水神器」。它不但有「養水」之資,還能超乎期望值的有不可取代的「澄水、濾水」之效。故我把它作為我的「第三層 濾水 澄水 養水」系統。
過去把飲水機二次濾出來的水,放在各種各樣材質的器皿中,嘗試靜置「澄水」之效,但即便放上24小時以上,也無法完全祛除 水異雜物味(魚蝦鱉蟲蛟蛇等類的腥汙、農殘等味) 和 水處理物味(漂白水等氯混合物味)。但是給它一夜的時間,它便更快速度的幫我完成了極好效果的「澄水」目標。
這個來自於臺灣知名茶器品牌陶作坊的經典之作「老巖泥品水罐」,原料創作靈感源於臺灣921南投大地震迸發出的深層火山巖。這些深層巖礦蘊藏豐富的礦物質因子,源於泉水長年在地下巖層之間流動,巖層中不同的礦物質在水中溶解而得。全臺最優質的山泉泡茶水也是源自於此地深處巖層。南投火山巖,是寶島臺灣的寶中之寶。
它符合了古代茶人對「養水之地」三種描述:優質的山體之石,厚清奇幽的「深潭」所蘊藏的礦物質,奇石。放置「老巖泥品茶罐」中「養過的水」,質感已猶如「大自然深層火山巖中流淌的活水」,並趨近於所在地的泉源質感。
火山巖石具有多孔、表面積大的特點,可以再次深層吸附水中的水異物味、重金屬離子、農殘因子雜物味,起到三次「濾水」之效。並且還能神奇地切割至更小的水分子團水。
除因某些個別需求特地購買「純淨水」外,桶裝、瓶裝 山泉水、礦泉水、礦物質水,都可以放置「品水罐」中,「澄水、養水」10-20小時為佳。
7.檢驗水治理系統是否達標?
A.淘寶淘一個TDS水質檢測筆,使用很方便,測試準確度高、快速,幾十塊一個,可重複使用。這些寶貝詳情頁給出的簡介是這樣的:水的總硬度=鈣的量(mg/L)×2.5+鎂的量(mg/L)×4.1,0-71是特軟水,71-142軟水,142-285中硬水,285-534硬水,>534特硬水。
描述不太精確。TDS主要測量的是主要離子鈣、鎂離子以及其他非主要微量離子,而鈉、鉀、鐵等離子是不包含TDS數值中的,但鈉、鉀、鐵同樣影響著水的硬度。另水中的碳酸鹽含量的多少也會影響著水的硬度。
前面有講水的「暫時性硬度」即碳酸鹽含量高,則軟化空間則大,TDS中的部分鈣鎂離子比值,會因形成固體沉澱而被扣除。對於水的硬度而言,TDS值只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數值,但它並不等於硬度。
我們只能大概抓一個可參考的TDS值範圍,即適合泡茶的水的TDS參考值在0-140不等,但不同的茶,又有所不同。硬度過大會曲改茶性、而太軟太純的水又難以激發茶性。
比方說像我們拾壹系列中滑竹梁子這樣辨識度高、茶性鮮明、內含物質非常豐富、自身條件非常好的茶,純淨水TDS值為0-20,泡茶效果反而更好。
而一些內含物質不夠豐富、協調性不夠好、茶性不夠鮮明的茶,比方說一些生態類、小樹類原料所制的生普,水中多一點的礦物質,即TDS值在60-80稍大一些的水會更加分。
B.淘寶可再淘一個測試水PH值即酸鹼度的設備,使用很方便,測試準確度高、快速,幾十塊一個,可重複使用。水質還算不錯的自來水PH值會在7.0-8.0之間,呈弱鹼性。
泡茶用水的PH值需求極為的複雜,需在5.0-8.5之間,不同茶類對PH值的偏好從弱酸性、中性、弱鹼性不等。
比如,在普洱茶中,短新陳期的生普的PH值在6-7之間,屬於弱酸性。而中老陳期的生普或熟普,因其天然自後發酵和人工發酵,茶葉從弱酸性變成弱鹼性。故3年內短新陳期的精品生普,鮮爽度高,香氣正盛,PH值需在6-7且軟度純度高的水為佳;漸漸PH值在6.5-7且具有一定礦物質的水更加;再漸漸過渡到中老期的生普以及熟普,則弱鹼性PH值在7-8.5的礦物質豐富的水更加。
其他茶類,如紅茶類,PH值在6-7且純水為佳。而烏龍茶類PH值在7左右、較軟的礦物質水,其中武夷巖茶類更喜鹼性水PH值達7.3、礦物質稍豐富的水為佳。
人類對水的TDS值和茶湯的關係、水的PH值和茶湯的關係的研究,還有很多的空白和未知。人類對水的研究,還是一片荒漠,愛茶的茶友,或者茶從業者,可以拿自己最熟悉的一些茶來做實驗,或許會找到最佳的答案。
總之,無論是桶裝、瓶裝 山泉水、礦泉水、礦物質水,還是嚴密的自家自來水水治理系統出來的水,皆可同時使用以上兩種工具,相同方法測試其是否在合適的數字範圍內。密封品牌水,尤其是大廠牌,會數字精確度更高。商超中的瓶裝水現在分類很細化,可重點看這兩個數字進行評測。
8.如何讓TDS值或PH值達標?
給茶友們看一組我們「自來水→普通濾水器水→飲水機水→品水罐養水→老巖泥煮水壺水」的數據:
從TDS的數值變化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自來水280→濾水器水233,說明自來水的自身條件較差,永久性硬度較大,鈣鎂主離子含量過大,不適宜直接泡茶;從濾水器→飲水機→品水罐數值沒變233,說明濾水器的濾水效果不錯;從品水罐233→老巖泥煮水壺207,說明高溫和老巖泥的結合,祛除了水中的餘氯,水滾時可打開壺蓋一分鐘,使氯氣跑出去。
從PH的數值變化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自來水7.26→濾水器水7.24→飲水機水7.23→品水罐水7.21,數值緩慢降低,說明整個過程是一個有效的過程,基數7.26本身說明自來水自身狀況偏弱鹼性,老巖泥煮水壺水反而增0.01至7.22(與餘氯釋出有關)。
我們再來看一下另一臺反滲透(軟水)淨水器和臺灣在地優質山泉水品牌的數值對比,可得出一個結論,PH值和水的永久性硬度即TDS值正相關,即TDS值越小,PH值也越小,反滲透淨水器的水TDS值達18趨近於零,PH值達7.01趨近於中性。
據多年經驗,自來水普遍偏弱鹼性,即便淨水器水,PH值也只能趨近於7,做不到小於7。水的中性或弱鹼性對精品生普的影響並不太明顯,故這一個小缺點還能接受。但倘若衝泡尤其小葉種類紅茶,PH值因素影響茶湯品質較大,可考慮弱酸性水。
在過去沒有反滲透(軟水)淨水器的超濾技術問世的時候,中國黃河以北的華北、西北一代的自來水,幾乎是廢棄狀態,水的永久性硬度高,導致其水質完全不適合泡茶。但有了這個技術以及相關商品的普及,讓絕大多數地區的茶友都能依水而泡。我們不但古茶書裡,挖掘到了很多關於水和茶的智慧,還從現代西方文明中發達且精準的「咖啡」業,找到了可借鑑的方法。
感謝我們的一位拾壹會員茶友給我們貢獻的案例和方法,這也是他在咖啡品飲學習中得到的借鑑。他來自黑龍江黑河,那裡的自來水水源主要來自於江水,自來水TDS值75,普通濾水器水TDS值63,反滲透(軟水)淨水器達1-4。
和臺灣自來水的280相比,從75可知自來水的自身條件非常好。比起臺灣的15,他們反滲透淨水器的TDS值4,更加趨近於純水。用63與臺灣的233相比,可知其永久性硬度也相對很低。通過濾水和淨水的3:7-5:5的勾兌,TDS值達至43左右的這一個案例,是為了衝泡已陳期5年的2015年勐宋殺。
這種勾兌的邏輯,源自於「精品咖啡」對水的精確、精益的處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普通濾水器和反滲透(軟水)濾水器各裝一臺的底層邏輯。在臺北、臺中或者日本一些城市的精細茶館,為了客人點到的每一款泡給自己喝的茶,都能達到最佳的口感和狀態,也這樣默默的處理著他們的水。
三、煮水(爐)
1.引經據典
茶須緩火炙,要試腴甘味,須將活火煎。活火,謂炭火之有焰者。
湯嫩則茶味不出,過沸則茶老而茶乏。即火太文,水為茶降,水太武,茶為水制。
水忌停,薪忌燻。火必以堅木炭為上,然木性未盡,會有餘煙,煙氣入湯,湯必無用。
唐朝蘇慶《十六湯品》中有言:
第一品,得一湯。火績已儲,水性乃盡,如鬥中米,如稱上魚,高低適平,無過不及為度,蓋一而不偏雜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湯得一可建湯勳。
第二品,嬰湯。薪火方交,水釜才熾,急取旋頃,若嬰兒之未孩,欲責以壯夫之事,難矣哉!
第三品,百壽湯。人過百息,水逾十沸,或以話阻,或以事廢,始取用之,湯已失性矣。敢問白斌蒼顏之大老,還可執弓搖矢以取中乎?還可雄登闊步以邁遠乎?
2.結論總結
故緩火(速度可控 穩步升溫)、活火(明火)、火湯得一,為上。火候,過嫩過老,嬰湯狀,百壽狀,都難為佳,即火太文,水為茶降,水太武,茶為水制。水忌停,薪忌燻。起火的薪質,會起煙生味的燃料,不可用。
給茶友羅列一下市場上比較常見的煮水爐:隨手泡(電水壺),電磁爐,電陶爐,炭爐,山野間臨起的木柴塘火,瓦斯爐,酒精爐,蠟爐......下面我們從簡介、起火的原理、火性和火候,優缺點、最適場景,五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它們。
3.隨手泡
隨手泡,也就是電水壺,是大部分人最多使用的家常器具、各種酒店也會配備。價格便宜、燒水速度快是其優勢,壺體以不鏽鋼為主,其底部有電熱管。以金屬導熱為原理 暗火加熱。導熱快、散熱也最快。經過技術升級,它又可分為機械式電水壺,保溫電水壺,恆溫電水壺。
A.一代機械式電水壺
無自動保溫、調溫功能,壺內的水量會影響水的沸騰狀態,易造成「偽開水」,加熱快,退熱也快,水和壺協調性差。即故緩火(速度可控 逐步升溫)、活火(明火)、火湯得一,為上。沒有一條符合,故其不適合做泡茶所用。
B.二代保溫電水壺
依靠反覆斷電維持水溫,反覆沸騰、千滾水,水中亞硝酸鹽濃度增高,水質變硬,除了危害健康,也不適宜泡茶。即火候,過嫩過老,嬰湯狀,百壽狀,都難為佳,火太文,水為茶降,水太武,茶為水制。尤其此條極不符合,故其不適合做泡茶所用。
C.三代恆溫電水壺
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是「吉谷」,其變頻技術可使其達到「電陶爐」的功效,即從燒水到恆溫只沸騰一次,而後自動轉為微功率加熱恆定水溫。其超快的加熱速度滿足了絕大多數人對「方便性」的要求,是優點也是其致命缺點,泡茶用水,穩穩升溫,火湯得一為佳。
它能長時使已開的水,以文火狀保持泡茶水最喜的「蝦眼水」的狀態。且它還有電陶爐不具備的能力,是它根據不同茶類的泡茶需求,設定了三個恆溫檔「100度 95度 85度」。但「明火」,「火湯得一」兩條,不達標,故其比較適合做泡茶所用。
它的適用性:多種茶類都在經營的,並需要一定方便和效率性的茶店、茶展會、茶館場景,初入門茶友,沒有特別茶類偏好的茶友,需方便和高效試茶的制茶師、茶廠、半毛料商。
4.電磁爐
電磁爐,依靠電磁反應於泡茶壺壺底,把電磁轉化為熱能,使壺具達到自身的發熱點,起到加入水的效果。發熱效率高,其燒水速度與隨手泡相當。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一定危害。只能適用平底壺底為鋼或鐵塗層的有倒磁材質的壺具,有一定的選擇局限性。
爐停即沒溫,多數電磁爐的溫度,需配合手工調溫或自動重複加熱。基本泡一道普洱茶,需反覆加熱8次以上。即和保溫電水壺同樣的缺點,即反覆沸騰、千滾水,水質變硬,並有害身體健康。即緩火(速度可控 逐步升溫)、活火(明火)、火湯得一,為上。火候,過嫩過老,嬰湯狀,百壽狀,都難為佳。
明火,火候過老,此兩條不符合。但因其煮水方便,價格平民,適合兩三泡就濃強鮮迅速泡完的茶類,比方綠茶,花茶,紅碎茶,袋泡茶,辦公室用茶等。同時也適合需性價比與功能兼具的初入門學茶的茶友。
5.電陶爐
電陶爐工作原理為,內部的電阻絲髮熱變紅,產生熱量,通過壺具傳達給泡茶水,從而達到燒水的作用。一般的電陶爐最高溫可達700度,並有三個檔,中火是煮水最常用的,屬於穩穩加熱的火候,最可火湯得一。小火主要的幫助已燒開的水,長時以文火狀保持泡茶水最喜的「蝦眼水」的狀態。
大火平時較少使用,可配合「高溫烤罐茶」之效,這是雲南制茶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尤其在「騰衝」一帶很盛行,有喜好度的普洱茶茶友可嘗試。同時最高檔還可以做一些「爆炒」類的菜,是日常生活用火的一種補充。
但因其A.無法支持類似85度、95度、100度的多檔控溫,僅支持100度一個數值;B.關閉後仍長時有餘溫、退溫慢的特點;C.某些瓦數高達1000以上的,還有排熱扇風大、噪音大、周邊熱度大的缺點...所以它的缺點、優點、特點都很鮮明...
故A.它僅比較適合喜100度水溫的茶類,如普洱茶、武夷巖茶、老茶、黑茶等類;B.耐高溫材質的平底壺壺類都可以使用電陶爐,但一定要謹防幹燒;C.冷卻過程中,謹防老人和小孩,切記請勿觸碰;D.面板倘若有髒,不可急於馬上清潔,需冷卻後處理;E.忍耐它的缺點。
綜合來看,緩火(速度可控 逐步升溫)、活火(明火)、火湯得一,為上。火候,過嫩過老,嬰湯狀,百壽狀,都難為佳,火太文,水為茶降,水太武,茶為水制。「明火」一爛,不符合。「火候」一欄勉強達標。
但因它的安全、清潔、簡單、方便,且適合精品普洱的特性需求,可作為偏好普洱茶的城市中產階級茶友的泡茶用爐之選。電陶爐缺點鮮明,但不構成其核心層面的威脅,但倘若未來有更好的技術祛除它的缺點,並在火候一環更具優勢,那麼電陶爐也將被取而代之。
6.炭爐
炭爐是從古而來、延續至今的煮水爐,且是歷代茶人之摯愛,對它也留下眾多經典之述。現代非明火爐具,不會涉及到薪質所帶來異味的問題,但對於炭爐而言,炭的薪質頗為重要,它的起火邏輯就是通過炭的燃燒來煮水。故擇炭判其薪質為第一重。
水一入銚,便需急煮,候有松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至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瓶中煮之,不可辮,即候湯最難。
以前的功夫茶入門,是先要練耳朵,要從壺裡的聲音去判斷水開到什麼程度?因為不能解開蓋子,要通過聽壺中的水聲,來確定注水時間,還要判斷火候並及時刻調整火候大小。故判斷火候並及時調整火候為第二重。
尤其老砂銚和炭爐是完美的組合,且是中華古文化遺產「潮州功夫茶」的一部分。不同的加熱方式對水分子有不同的影響,從而帶來不同的茶湯風味。那麼他們的組合,除了風味佳外,還兼具滿足了文人內心需要的那種唯美意境。
水克火,但水生木,木生火。老砂銚和炭爐的結合,恰好協調。茶與水,琴瑟和鳴,如膠似漆,和諧悅耳,意境唯美,神韻悠然,茶湯合一。但它們是一種連半數茶人都沒信心駕馭的組合,除了靠手動、學習判斷、經驗訓練,還需有一個好的心神,才能把它們運用好。
而沒有足夠的愛,沒有足夠的定力,是很難驅動得好它們。很多追風而來,亂煮瞎泡的茶友,還不及使用自動智能的電爐的效果和方便性。他很適合心性沉定的專業茶師和文藝老茶友。喜歡古文化、讀古茶書有深刻感受的人,也會不由自主的要靠近它們。
7.其他小眾煮水爐
A.山野間臨起的木柴塘火
外環境不穩定,易受到風等外界因素影響,隨手撿的木柴,90%狀況會起煙,煙入水,水生雜味。網絡上看到不少這樣唯美的山中的戶外煮茶視頻,卻是會誤導茶友,此方式不宜泡茶。
B.瓦斯爐
在戶外茶會、自駕旅行途中,取電不變的狀況下,瓦斯爐起火的方式,變成了一些小眾人群的選擇。甚至也有部分茶友日常室內外起火,都開始選擇瓦斯爐煮茶水這一方式。尤其一些粗獷、運動型的男茶友,喜歡這種顛覆傳統、隨性、方便的方式。
瓦斯自身燃燒時的溫度1400度,屬於武火、急火、烈火,其煮出的水並不適合泡茶。有時出門在外用水不便,偶爾使用,還能牽強忍受。但把它當做日用、常用的煮水方式,未免有些不靠譜。
C.酒精爐
酒精焰為600度左右,為一種文火,在臺灣的專業茶館中,會把已燒至100度的水,轉放置陶壺中並與配套陶製酒精爐,一起送至客人手中。主要幫助客人,持續文火保溫至100度。火太文,水為茶降,水太武,茶為水制。這是一個不錯的「保溫水」的方式和工具,但不適合做「煮水爐」。
D.蠟爐
蠟爐焰為300度左右,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很文的文火。尤其對於陳期3年以上的精品生普,接近尾泡時,換盛入陶製側把壺或提梁壺,並用陶製蠟爐低溫慢煮,尤其是內含物質豐富、品質優的生普,會給到你不一樣的驚喜。可延長至3-5泡不等,且甜度滋味且與坐杯悶泡,風味各有不同,品飲體驗極佳。需購買無異味、無芳香物質添加的適合保溫茶的蠟燭。
四、盛水(煮水壺)
日常可見到的煮水壺有:不鏽鋼壺、玻璃壺、陶壺、各種名產地的砂陶爐(江蘇宜興砂陶壺,廣東潮汕老砂銚,江西景德鎮陶瓷壺,臺灣火山巖老巖泥),銅壺、鐵壺、銀壺、金壺等。
1.不鏽鋼、玻璃壺
不鏽鋼、玻璃 是最常見、最平價、最方便和最易接觸的材質,他們還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降溫快,水溫在93-97度不等,實際很難達到100度,故是泡綠茶、花茶、紅碎茶、清香型烏龍茶的不錯選擇。
高品質不鏽鋼(如吉谷)相對比較安全,但不少低端不鏽鋼會因質量不過關塗鏽則可危機健康。刨除安全性,加之年輕人對玻璃器皿的品類偏愛,耐高溫純玻璃壺,變成了更多初入門茶友的選擇。
不鏽鋼、玻璃材質本身對水質改善沒有助力作用,煮出的水,水性不夠甘甜、不夠醇稠,泡出的茶容易茶水分離。所以伴隨著茶友的成長以及對口感的進階要求,也會逐漸尋找更好效果的壺來不完全替代它們。
玻璃壺又可分為兩種:全壺都是玻璃材質的純玻璃壺,它最常用的應用場景是電陶爐;底部仍是不鏽鋼,與玻璃交界處還有矽膠的玻璃電水壺。從材質角度一定是純玻璃壺更安全,從發熱邏輯上(可看前面一章節)也一定是純玻璃壺和電陶爐的組合更安全。
2.銅壺、鐵壺、銀壺、金壺
先來和茶友們討論一下,目前市場上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的金屬材質的壺。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目前在網絡上不管你是主動搜索它們,還是被動推送的廣告中,宣傳的功效居然有8成以上的類似度,軟化水質,釋放某離子有助健康,改善口感。
在日常的煮水溫度下,以上金屬材質的壺都不會和水發生化學反應。但確實很多普洱茶老茶友在喝茶過程中,能夠感覺到尤其是日本老鐵壺泡的茶湯口感有明顯的不同。煮水壺之間的差別本質在「水溫最大值」和「持溫性」。普洱茶、武夷巖茶、老茶、黑茶等茶類,泡茶水達需至100度,泡茶效果更佳。
而鐵是屬於慢慢升溫、慢慢降溫的一種材質。所以日本老鐵壺和日本炭爐是繼中國古茶人留下的老砂銚和炭爐後的又一種琴瑟相合的經典之作。通過火候,高溫和持久保溫的邏輯,來保證甘甜,柔軟,醇稠的水。水的軟硬度在最後的煮水環節,高溫也具有一定的軟水之效。(軟水邏輯和第二層飲水機濾水一樣,可翻閱前文了解或複習)。
而銅、銀、金相對降溫快,對煮茶實際功效性益處並不大。實質上在唐朝蘇慶《十六湯品》論器一段文中,已建端倪。富貴湯,以金銀為湯器,惟富貴者具焉。所以策功建湯業,貧賤者有不能遂也。湯器之不可舍金銀,猶琴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膠。
茶友手握一把煮水壺注水時,類如一個握在手中奢侈品包包,真正價值在於「個人偏好的表達、個性的彰顯、氣質的塑造」。茶友痴迷於除鐵壺外其他壺類的功效價值,那叫愚痴。而茶器商們一窩扎堆一樣的塑造同樣的功效價值,確實該好好思考「它們的外在價值」塑造問題了。
以上金屬材質的壺,還有更高緯度的一個價值,即收藏價值。精湛的工藝、藝術性的器型、歷史意義、名家之作等溢價價值,總有一定的受眾會需要。
3.陶壺
大部分的陶壺單價合理,比玻璃、不鏽鋼材質起步略高一點,且高溫可達100度,保溫性佳,可與高溫僅達93-97度的玻璃、不鏽鋼材質達互補之效。玻璃、不鏽鋼材質適合於泡綠茶、花茶、紅碎茶、清香型烏龍茶類,而陶壺比較適合普洱茶、武夷巖茶、老茶、黑茶等茶類。
陶壺以及陶壺和玻璃或不鏽鋼壺的組合,初入門茶友,六大茶類輪流喝的茶友。而陶爐也是追求一定性價比的、偏好普洱茶茶友的首選材質。陶類材質硬、堅、脆,最怕幹燒。幹燒會導致炸裂,一定謹防。
唐朝蘇慶《十六湯品》文中有一段論煮水器,第十一品,減價湯。無油(釉)之瓦,滲水而有土氣。雖御胯宸緘,且將拜德銷聲。諺曰:「茶瓶用瓦,如乘折腳駿登高」好事者幸志之。而可得知,沒有釉的陶器,易滲水,且有土氣。
即品質不佳的陶壺,煮水難以保證水的品質,會滲土味。
4.器製品發達地的各種砂陶壺
四大著名陶瓷產地,同時有配套各地配方和特色的耐高溫、適煮水的「砂陶壺」,如江蘇宜興的砂陶壺、廣東潮汕老砂銚、臺灣老巖泥壺、江西景德鎮陶瓷壺。其中以老砂銚歷史最為悠久,與炭爐搭配,是最為經典的自古延今的工夫茶文化。以臺灣火山巖巖礦老巖泥壺最為特別,是海島地震深層噴發巖礦為背景下,而發現、開採並研製的材質。
(臺灣知名茶器品牌陶作坊老巖泥煮水壺)
以上砂陶壺的共同特性,器品本身燒制溫度比普通陶壺更高,可達接近瓷製品的燒制溫度,故脫除陶製品的土氣,且並有類似鐵壺慢慢升溫、慢慢降溫的相同的特質,水溫高,可達100度等特性。故普洱茶、武夷巖茶、老茶、黑茶、老白茶等茶類,泡茶效果更佳。
並和鐵壺相同的邏輯,通過火候,高溫和持久保溫,來保證甘甜,柔軟,醇稠的水。水的軟硬度在最後的煮水環節,高溫也具有一定的軟水之效。(軟水邏輯和第二層飲水機濾水一樣,可翻閱前文了解或複習)。
比起自古而今的老砂銚和炭爐的唯美、守藝與傳統的組合。臺灣老巖泥煮水壺,宜興砂陶煮水壺和景德鎮陶瓷煮水壺,是現代社會的陶瓷業和科技的融合後的再次探索和突破而相繼出現的產物,故它們更常常和「電陶爐」和「電炭爐」等現代科技感的爐子一起搭配。
壺的元素古老而現代,爐的元素現代又古老,並用「電」和「智能」的方式來完成「煮開一壺水」。它們先天基因中既有著拙樸、專業的質感,又不失簡潔、方便的性能。加之其相對於日本老鐵壺和老炭爐的更平易近人的造價,讓其成為更多奔忙於商務社交和日常家庭生活之中的老茶友品質茶生活的一種主要選擇。
五、注水
假如前面所有環節都是「人」自動智能化或半手動化的藉助於「器、火」對「水」的開發,那麼自「人」全手動的藉助於「器」而「注水」一環,「水、火、器」才開始真正和「茶」發生關係。茶滋於水,水藉乎器;湯成於火,四者(水茶火器)相須,缺一擇廢。
茶友們可能會聽到「懸壺高衝、定點低斟、迴旋斟水、螺旋斟水、鳳凰三點頭、水流輕緩、水流粗急、水流先急後緩」等等,它們皆屬於描述「注水」的詞彙。不同的茶類所對應的適合的注水要領與手法也有所不同,此文我們只專注於研究精品普洱的注水。
人當下的身心狀態、情緒、專注力、對茶性的了解、以及泡茶的經驗和技法,即「主體因素」於「注水」一環的重要性,佔比可達七成;而注水壺的提握方式、炮口、流嘴,即「客體因素」對茶湯開發的適應性,佔比為三成。我們分別從主、客體兩個因素來剖析。
唐代蘇慶《十六湯品》一文中對「注水」的述文是:
第四,中湯。亦見夫鼓琴者也,聲合中則妙;亦見磨墨者也,力合中則濃。聲有緩急則琴亡,力有緩急則墨喪,注湯有緩急則茶敗。欲湯之中,臂任其責。
第五,斷脈湯。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若手顫臂嚲,惟恐其深,瓶嘴之端,若存若亡,湯不順通,故茶不勻粹。是猶人之百脈,氣血斷續,欲壽奚苟,惡斃宜逃。
第六,大壯湯。力士之把針,耕夫之握管,所以不能成功者,傷於粗也。且一甌之茗,多不二錢,若盞量合宜,下湯不過六分。萬一快瀉而深積之,茶安在哉?
此三段在講述主體即注水時手臂需不急不緩,茶和水才可「合中」;注水時手顫臂嚲,猶豫遲疑,則茶湯如百脈之氣血,不順且碎斷;注水時手臂施壯粗之力,快瀉而深積之,則不能成功。手臂施力,心境、經驗、方法、技巧四種因素都很重要。大概在三年前,我忽然發現已經在不經意間具備了這種「注水」超能力,即尤其出門在外時,我可以藉助於各種器具「注水」,哪怕它的條件再惡劣。
我們再來拆分客體,對於不同階段的精品普洱茶友而言,器物的客觀條件所佔的重要性比例有所不同,越入門初期,越是器物的好用性、適用性佔比大。影響注水的器物因素分別為煮水壺的提握、泡口、流嘴。
先來看一下煮水壺的提握,主要有三種:提梁,側把,正把,所對應的經典壺具是老鐵壺,老砂銚,不鏽鋼壺,從易上手、上手效果兩大角度比,提梁>側把>正把。提梁是順勢而為於人的天性的一種開發「手臂」的方式,側把和正把特別依賴於手腕的翻轉,太需要和依賴於練習和技法。最經典的提握就是「提梁」。
然後看一下煮水壺的泡口、流和嘴的結合形式,對注水的影響。這裡是炮口,這裡是流,這裡是嘴。
有不少茶友詢問、甚至一些茶藝師都建議尤其初學期的茶友可以使用手衝咖啡壺來泡茶......或許對於一個初學期的茶友,練習延蓋碗壁迴旋注水這件事情,是要日日練習且一年以上才能有所改善,而讓新茶友使用手衝咖啡壺似乎是一個更快速建立成就感的方式,實質這是一個投機取消、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技法。
注水是一件需可快可慢,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粗可細的鐘擺很大的事,手衝咖啡壺這種低慢細流的注水方式顯然無法滿足泡茶的需要。甚至泡茶高手碰到它,空有一身技藝都無法發揮,因為器物自身的局限性。
現在市面上還出現了這種大的泡茶壺的經典炮口和手衝咖啡壺的流和嘴的混搭式新物種,很適合滿足家庭需求,但不建議茶友拿來做「泡茶壺」,和手衝咖啡壺相比,這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程度不同但本質一樣。
而這樣炮口和壺嘴都很大且幾乎合二為一的「無流」的隨處可見的出水粗爽的電熱水壺,和炮口和壺嘴都很小、且離得很遠的「超長流的」手衝咖啡壺是兩個極端。都屬於先天不足,不宜泡茶。
「泡嘴」壺的最新進化形態,炮口和壺嘴一樣大,非常短直的順下來、向上直翹45度的超短流嘴,很流行!除了老鐵壺、老巖泥這兩個極為穩定且經典的煮水壺較少出現外,泡嘴的款式幾乎橫掃了紫砂、老砂銚、玻璃、不鏽鋼、陶、紫砂、陶瓷、銅、銀等各種材質。
(傳統經典的炮口長度較長)
網絡上追捧這種出水爽利迅猛的超短泡嘴的人非常的多,且不少還是茶圈中的活躍分子。大部分人都可以順勢而為,做到出水如虹;但緩流、細流式出水,對技法的要求以及手臂施力的經驗,門檻就比較高。「泡嘴」還是當代人對「爽直、肆意、壓抑」等情緒的釋放的一種藉器。
不但滿足圈內人士的炫技和傲嬌,還滿足了圈外人士對審美和情緒的表達。著實是一個具有「爆品」基因的難得器物。但站在精品普洱偏好的茶友成長的過程角度,選器物重點要「依據自己學茶、行茶的階段和火候」而選,且不可盲目跟風,或單純尋求形而上的「審美」偏好,而本末倒置忘記根本在於「更有效的開發茶、萃取茶」。我們的建議是,此類流嘴不太適宜初入門茶友。
最後和茶友們談談這種最古老的「彎型流嘴」,它和提梁的組合是最為經典的組合,也是最優的組合,尤其在日本鐵壺中最為常見,最是最能滿足普洱茶衝泡需求的一種形式。
衝泡精品生普會用到的「懸壺高衝、定點低斟、迴旋斟水、螺旋斟水、鳳凰三點頭、水流輕緩、水流粗急、水流先急後緩」等等技法,它都可以滿足。
於新茶友它可不費力的、順勢而為的上手和學習,而於老茶友它的注水方式是靈活度高、最為寬博的,留有足夠的空間給老茶友去表達和創作一款茶湯。
後記
寫到這裡用了整整13天的時間,整理和表達10多年來我們在「水」這一主題方面的經驗、方法和感悟。這也或將是衝泡十八式系列內容中,最長篇幅的一篇......
這不是結束,這只是開始,在泡茶用「水」領域的研究,於中華兒女才剛剛開始,在精品普洱用「水」的領域,於普洱茶的從業者和愛好者更是剛剛開始。
水和泡茶的結合,牽涉到化學、茶學、微生物學、農學等等,是真正的交叉學科,也是真正的深層多跨界後才能得研究成效的細分領域。
在當代的中國,它還過於死亡,過於荒漠,我們從咖啡用水、高端餐館用水、日臺著名老茶館用水中,找方法、求經驗、探通行性,並和我們日常制茶、研茶、泡茶、存茶中的經驗,做有效的有機的結合。
而歷史中的中國,我們是引以為傲的,早在唐朝茶界即誕生了「陸羽」先生這樣現象級大師,他帶動了唐、宋、元、明、清 五代茶人的追習和二次研究。古時的茶人,延續到今的古茶書典集,為全世界的愛茶人,留下了穿越時代的經典的「天道」之慧。
此文具有一定的深度,涉及幾十本古茶書,幾十種茶器品類,還涉足了茶學、化學、微生物學、地質勘探學、材料科技學等多個領域。原本想把它放做「拾壹餅友會員」和「拾壹合伙人會員」中,作為付費內容。
但綜合考慮,此篇內容的開發非常貼合茶友日常使用,以及對泡茶用水的系統性初階學習所需,故把它作為拾壹包友會員中的「公益學習內容」。歡迎所有從業友商、茶器具商、茶教育各細分領域的老師、茶美學空間商、茶館以及新老茶友的交流、分享以及指正。
未來餅友會員中會出關於「精品普洱用水」的進階茶課,並配合出一本「精品普洱 水科學」的書。並會在高階合伙人會員中出關於精品普洱用水的高階茶課,並專為精品普洱茶品類開發的純水和礦物質科學拼配的」泡茶水」品牌。
(邀請)
A.大概在3年前,我才真正的重視到古茶書,並感受到古茶書的價值和魅力。深感到30+的年紀,才開始學習古茶書,著實為時太晚。當即心中便默默做下一個決定,吾兩兒自3歲起,必從「三字經」起學古書經典,且古茶書是最先要背誦的古書書單。
原本是中國最引以為傲的經典,更是大步邁向未來的基石,確切地說,必須要一代接一代的口耳相傳的、身體力行的「傳承」。所以我邀請所有有緣讀到這裡的茶友,去為自己買一本《中國古代茶書集成》,並好好的反覆的讀它、理解它、用它,並傳承給一代。
B.現在甚至包括從業商對水的理解和重視程度都不夠,但其實常年喝茶的人都會有共同的體驗,喝茶到一定的階段,從鼻孔到小腸這一整段的嗅覺、味覺、觸覺等受體系統被激發和訓練出形之後,水裡的什麼「氣、味、質感」,都是能細膩的感受到的。
甚至包括茶從業者對水的了解和重視,都還不夠,茶器品中真正實效配合到「以器善水質 以器運火候 以器引茶性」的權威品牌也並不太多。臺灣茶器品牌陶作坊出品的老巖泥「品水罐」確實是特別又優質的「養水神器」。
由於臺灣是一座四面環海的海島,雨季長等特點,全臺各地的飲用水都有較明顯的水異物味,即來自蝦鱉、孑蟲、蛟蛇之類的腥汙之味。窮則思變,缺則求善,正是因為這一點的先天缺陷,讓對美味有無上追求和精益求精的臺灣人,對水有了更超前、更精細的後天研究、並發明了與之相匹配的器具。
對水、咖啡用水、泡茶用水的研究,全球最權威的第一人,是臺灣成功大學微生物博士邵長平先生。臺灣的吃貨、煮菜大媽、家庭女主人,對改善水質永無止境的探索,成就了陶作坊老巖泥「品水罐」成為了臺灣家庭必備的「養水神器」。
C.茶學和佛學很類似的一個地方,很多茶友是長年在門外或門邊打轉的,時機不到、機緣未成,就無法真正感受到門內的世界。裡面的人的感受和想法,甚至讓門外的人有種「玄學」的意味,而門裡的人有些入圈太深,生起我迷、我執,並厭棄圈外人的粗疏和淺薄。
茶學是一個由茶、茶器、茶會組合而成的立體空間,尤其到了「會」這一環,更是人、人對茶的認知、茶文化茶歷史、茶藝茶技、茶道茶悟、茶社交茶談、各種茶類、各種茶器物、茶空間茶美學的交匯口和集合點。
各種交集點中的茶友,自然會各種執、迷、爭,甚至有種被強大的「迷宮」般的能量包裹著的感覺,並渴望撥雲見日、水落石出,這都是正常的、也都是人人必經的。百花爭鳴、各執一詞、亂相叢生,也都是當今茶商業必經的過程,終而形成一個類似佛學的「縝密、嚴謹、次第 與自由、隨性、無邊」的二元合一的體系。
無論你現在身處何地,都應有一顆「出離心」,還應有一顆「精進心」。我迷、我執的圈內人,要「出離心」的平凡看世界。而我看、我觀的圈外人,要「精進心」的行動起來。我們在「精品普洱」這個極為細分領域 嘗試去建立一個「階梯次第、系統嚴謹」的茶學體系,期待你能成為我們的拾壹會員。
(結尾)
請持續關注...衝泡18式5【茶席布局】
感謝觀看到文尾的您,您和我們的緣分更深進了一步。
倘若內容對您有幫助和價值,可收藏保存;
倘若內容對您的朋友也有幫助和價值,請您愛心轉發。
原創不易,且必珍惜!請把價值內容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未經許可,轉載必究,有轉載需求可私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