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沒想到對手是美團

2021-03-06 投資界

對於美團本身的進攻,梁建章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似乎並不十分憂心。他認為,攜程的長期戰略仍然未變,將更多立足於異地遊,推動全球化,從更高維的層面競爭。

作者 | 李原

 來源 |  中國企業家雜誌

(ID:iceo-con-cn)

8天,6.37億人次出遊,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國內旅遊市場復甦態勢強勁。

攜程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

攜程發布的《中秋國慶假期旅遊大數據報告》顯示,攜程平臺上,機票訂單量環比9月增長超100%,火車票訂單量環比增長超300%,汽車票環比增長超200%;攜程預售酒店GMV環比大增超100%,整體酒店訂單中,四、五星級酒店佔比近半數;假期前4天,攜程門票預訂量同比去年已增長100%,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美團也發布了《2020十一長假生活消費報告》。報告顯示,十一期間,美團APP的到店餐飲訂單量相比五一增長78.4%。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團正在撕掉「外賣」的標籤,直接攻擊攜程的腹地。十一期間美團APP酒店訂單超過今年五一同期兩倍,民宿訂單量與五一同期相比獲得114%的增長。

就在十一長假前,9月25日,攜程公布了一份姍姍來遲的2020年度二季報。持續放大的虧損在預期之中。第二季度,攜程營收32億元,同比下滑64%,環比下滑33%;攜程住宿、交通票收入分別下降了63.2%和66.2%,集團整體收入下降63.7%。歸屬攜程股東的淨虧損為12億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3億元。

不過,隨著國內業務的整體恢復,攜程似乎已經走過最危險的時刻。相較於第一季度,攜程環比虧損收窄91.19%。另外,攜程的現金流餘額為643億元,也保持在了相當安全的區間。

攜程集團CFO王肖璠在股東電話會中表示,預計2020年第三季度攜程集團運營利潤將為12億到13億元人民幣。

在全球繼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將全世界的遊客人數打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水平。2019年第二季度,攜程的國際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約為35%~40%,這部分的收入要恢復顯然遙遙無期。業內預估,攜程的承壓可能還要持續一到兩年時間。

國際化進程受阻的同時,攜程在國內還不得不面臨與勁敵美團的正面激戰。

此前多年,攜程的業務、流量的相對獨立性,以及創始人梁建章的行事風格,使攜程一直游離於網際網路頂級流量大廠的競爭格局之外。疫情來勢洶洶,攜程的業務受到重創,這是否會促使攜程轉向與更多夥伴連橫?未來,攜程與美團雙方爭奪的焦點與壁壘又會在哪裡?

8月21日,美團發布了一份頗為硬核的二季報。當季,美團實現收入247.2億元,同比增長8.9%;毛利85.75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作為美團的「現金牛」,酒旅業務較去年同期雖然下降了13.4%,亦實現了45億元的營收。

在酒旅業務中,美團最亮眼的數據是其間夜量(入住房間數×入住天數)。第二季度,美團酒店間夜量已達7800萬,不僅未因疫情出現顯著下降,還實現了環比增長82.29%。

根據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監測平臺Ttrustdata公布的數據,2019年美團酒店間夜量的市場份額佔比已達到48.7%,超過了攜程系總和;且第三、四季度的到店、酒旅業務已經貢獻了美團毛利總額的57%與58%。

雖然美團的酒店間夜量一騎絕塵,但與攜程的異地商旅屬性不同,美團酒旅來源於高頻「外賣」帶動低頻「酒店」的商業邏輯,帶有「本地」與「低端」屬性。因此在收入層面,2019年美團的酒旅預訂營收仍不及攜程酒店營收的一半。

要顯著提高此部分收入,美團的首選做法自然是提高其中的高星酒店比例。7月,美團上線了酒旅「超級團購」產品,主要面向國際及國內中高端酒店集團進行招商,要求參與酒店折扣低於門市價6折、未使用隨時退、過期隨時退等。

美團此舉可謂直插攜程腹地。美團的二季報顯示,第二季度,高星酒店間夜量佔平臺整體超15%,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

與之相對,梁建章的主要打法亦是首先守住利潤最豐厚的高星酒店陣地。在半年時間裡,他遊走27城,扮苗王、玩搖滾、說相聲,為攜程直播帶貨跌破形象下限,拉動了17億元GMV。

不過,重兵壓境之下,僅靠老闆巡迴直播帶貨顯然不足以鞏固攜程的護城河,梁建章還需要更強勁的合作對手互為支援。

8月16日,攜程與京東籤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攜程核心產品供應連結入京東平臺,並為京東提供實時產品庫存。

攜程與京東的合作,顯然意在交叉資源,獲取更多流量與增長。京東屬意介入OTA市場多年,但在投資途牛的過程中受挫。不過,攜程與京東的用戶多為高淨值人群,與攜程的流量存在較高的重疊。

接入京東後,攜程的產品售賣不免要被京東抽傭,且京東作為平臺,也天然有希望削弱攜程品牌的意圖,雙方的流量和品牌並非最完美的適配關係。要對抗美團的低線市場流量,攜程或許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冒險與創新。

與京東牽手的同時,市場上也傳出了梁建章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CEO張勇在杭州密談的消息,內容涉及攜程與支付寶等合作。對此,攜程與阿里皆表示不予置評。

在外界看來,攜程與阿里有著阻擋美團擴張的共同利益。7月底,美團取消了支付寶功能,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而近年來,阿里與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持續加碼,都預示著兩大流量巨頭遲早將迎來一場血拼大戰。

在更早的4月間,梁建章作為四位主要合伙人之一的私募機構鷗翎資本,曾向58同城發出過私有化要約。9月8日,58同城宣布私有化申請已獲通過。鷗翎資本將作為買方投資財團之一,為私有化交易提供資金。

可見,這筆交易應不是一次單純的投資行為。58同城來自大量低線市場及本地生活的資源與流量,或將在交易達成後與攜程形成更多的互利關係。

攜程的打法似乎在悄然改變。

成立20多年來,攜程體系多傾向於封閉自營,追求在酒旅行業內贏者通吃、穩定盈利,與除OTA及出行以外的外部流量平臺合作甚少。

2017年,由《財經》對美團創始人王興的採訪曾引發了一場「專業與邊界」的商業模式論戰,論戰的主角便是梁建章與王興。

王興在訪談中提及,美團會不斷嘗試各種業務,而不是關注邊界。梁建章隨後發表文章回擊:專業化更有利於攜程向縱深創新,而中國公司的全球化能力欠缺的就是專業能力不強。

兩位企業家將焦點拉升到了模式與戰略之爭,但在從業者看來,梁建章與王興的論戰,更多的是一種「政治正確」的表述;美團與攜程的戰爭核心並非「邊界」,而是各自的用戶是從哪裡生長而來。

一位OTA資深從業者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公司制定戰略並非以佔領的市場作為錨定目標。」他進一步解釋:「攜程的核心資源為何立足於高星酒店?因為在早期,攜程通過電話呼叫中心服務,它的原始流量來自高端客戶和服務;而美團酒旅則是從外賣中生長起來,更多立足於本地。」

在此基礎上,攜程等OTA想要建立一支如美團一樣可以與龐大低線酒旅市場談判的地推部隊,就會面臨無法平衡損益,得不償失;而美團想在本地服務之外,獲得攜程一樣以「異地」、商旅需求為核心的用戶,也是難以形成閉環邏輯。從間夜量的勝利走向營收的勝利還需要極長時間。

「將酒店供應鏈搬到線上,對於所有OTA來說都毫無難度,難點在於賣不賣得出去。核心還是在流量,誰會去用它?美團可以給低星的本地酒店發券,但這對低頻的異地高星酒店就毫無用處了。」這名資深從業者分析。

可以說,目前美團酒旅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美團自身的流量,以及龐大的資金量級所代表的無限可能性。

而對於美團迫切想獲取的高星酒店來說,為了保證營利能力、穩定的會員體系、議價權,能給到OTA端的客房資源只會是一小部分。因此,渠道的穩定銷售能力、上下遊供應鏈的整合是競爭的核心點。

攜程對於高星酒店的抽傭率大約是9%~10%,酒店業務也是攜程的核心收入來源。而攜程在高星酒店中最大的護城河是多年來在國內外旅遊行業中樹大根深的布局,進而形成的對客戶資源、旅遊資源的強大壟斷性。這個壁壘,並非美團等競爭對手可以依靠補貼或短期獲客就能輕易跨越。

不過,近年來隨著攜程的客源相對固化,雖然其營收與盈利模式相對穩定,但上升勢頭與市值已被遠遠甩在幾大巨頭身後。攜程目前不到200億美元的市值,只及美團1.4萬億港元市值的十分之一。

此前,梁建章為攜程制定的戰略是打一場放眼國際化的星辰大海的戰爭。

2019年11月,在攜程創立20周年慶典上,梁建章立下宏願:「未來,用5年時間,將攜程做到全球最大的國際旅遊企業。」此外,他還提出了G2戰略,即Great Quality(高品質)和Globalization(全球化)。

在疫情的幹擾下,攜程看起來將以更快的速度追上全球老大Booking的腳步,但覆巢之下,敗局中的慘勝已毫無意義。而將眼光轉回國內,在機票與高星酒店等產品中,攜程實際上還有相當大的服務發展機會。

在直播巡迴帶貨的過程中,梁建章已經發現了「內容帶貨」的發展潛力。從2019年下半年至今,攜程已開始在目的地、旅拍等內容產業鏈中布局發力。

上述OTA資深從業者向《中國企業家》透露,攜程此前的目的地碎片化產品賣得並不理想,產品80%以上的銷量集中於15%左右的頭部商戶。基於交易的內容推廣則毫無競爭力,酒店「種草」等功能多集中在小紅書等社交類產品上。

「抖音、小紅書、淘寶這些公司已經用內容信息流教育了大家,未來的OTA可能也會提供更多基於算法的『碎片化產品+信息流』模式的個性化旅遊解決方案。」

不過,OTA要從工具走向平臺,並非一夕之間可以建成。對於缺少內容基因的攜程來說,未來是否將尋求、又如何尋求更多的流量夥伴、內容夥伴的引入與合作,共同擴大勢能,將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對於美團本身的進攻,梁建章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似乎並不十分憂心。他認為,攜程的長期戰略仍然未變,將更多立足於異地遊,推動全球化,從更高維的層面競爭。

梁建章表示:「旅遊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異地遊,消費會逐步升級。本地遊雖然交易量不小,但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平臺,它的價值並沒有那麼大。」

不過,面臨疫情這樣的重大變量,梁建章在調整攜程重心向外部署的同時,或許也將悄然改變攜程的發展之路。當攜程開始與巨頭攜手,OTA會出現怎樣的變局,又將會構建一個怎樣的新攜程?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美團蠶食攜程
    2011年底,去哪兒的月搜索量一度超過攜程,但在2013年梁建章回歸之後,其挑戰之旅畫上了句號。2015年是攜程的「大年」,併購去哪兒後,再加上之前戰略投資了另外兩個主要對手藝龍、同程,攜程拔劍四顧,全無敵手。然而,沒有人料到美團這樣的「超級攪局者」會出現。
  • 攜程大股東看好美團旅行,Priceline與美團旅行戰略合作!
    而此前,Priceline在2014年8月,以5億美元投資攜程,並於2015年進行增持,成為攜程重要股東。而2015年對於攜程也意義非凡,在這一年先後完成對老對手藝龍和去哪兒的收購,OTA行業僅剩單一巨頭。但此後,攜程在產品、服務等方面,不斷被爆出消費者的不滿。
  • 攜程大股東看好美團旅行,Priceline與美團旅行戰略合作
    而此前,Priceline在2014年8月,以5億美元投資攜程,並於2015年進行增持,成為攜程重要股東。而2015年對於攜程也意義非凡,在這一年先後完成對老對手藝龍和去哪兒的收購,OTA行業僅剩單一巨頭。但此後,攜程在產品、服務等方面,不斷被爆出消費者的不滿。
  • 激戰高星酒店:美團和攜程,踏進了同一條河流
    過去,攜程一直是OTA(在線旅行平臺)行業的老大,在酒店預訂、在線旅遊、票務服務等領域佔據絕對領先地位。美團則一直被評價為「沒有邊界」,四處出擊、頻繁樹敵,但總能後發先至,起步晚但活得久,而且總能幹掉對手。酒店預訂是攜程的核心業務之一,美團垂涎已久。2018年,美團在酒店預訂間夜量上首次超過攜程,正式坐上牌桌跟攜程對壘,但一直沒有拿下利潤最豐厚、門檻更高的高星酒店業務。
  • 美團「狼來了」,攜程如何防?
    如王興所言,美團的邊界正在不斷延伸。在OTA領域,2020年其對霸主攜程,發起了有力的衝擊。而在2021年伊始,美團又搶佔了酒店行業的頭條:該公司欲入股國內老牌酒店集團東呈國際集團,投資金額或超10億元。美團在酒旅領域的大手筆動作,直指攜程的腹地。種種跡象表明,新一輪的OTA「戰事」已起。
  • 冬天裡的OTA:攜程、飛豬、美團三國殺
    資料顯示,攜程、藝龍戰爭結束後,攜程在酒店領域的市場份額攀升到了89%;攜程、去哪兒之間的「去攜」之戰後,攜程當年交通票業務營收暴漲96%,達到了88億元。但這種局面沒能持續多久,很快,新的紛爭再起,以飛豬(前身為阿里旅行)和美團為攜程對手的新「三國殺」時代來臨。
  • 黃金周補貼戰,攜程、飛豬、美團OTA「三國殺」
    國內遊回暖的大環境一片向好,但外界能夠感知到的是,補貼大戰並沒有因為OTA新格局的成立而結束,恰恰相反,形勢更加激烈了——攜程海外失血嚴重,新對手飛豬和美團「趁虛而入」。隨後,同程、藝龍合併,攜程再次通過資本手段進一步獲得了更多市場份額。至此,攜程位居OTA老大的態勢已成,幾乎沒有直接競爭對手,在OTA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供應鏈布局。但背靠阿里體系的飛豬和從低星酒店反攻的美團仍舊值得警惕。有市場觀點認為,接下來在線旅遊市場的看點在於攜程、美團與飛豬的「三足鼎立」。
  • 攜程沒有對手?業內:已到最危險時候住宿業務已被超
    攜程開創的「滑鼠+水泥」模式被藝龍、同程、去那兒網借鑑學習,最終一眾「中式OTA」盡成攜程囊中之物,真可謂「似我者死」。如今攜程的主要對手是美團點評、阿里飛豬,它們不是借鑑攜程模式的「中式OTA」而是包羅萬象的「超級大平臺」。「高頻打低頻」是個魔咒,攜程最後的防線——酒店預訂已經部分失守,營收增速劇降。
  • 攜程和美團為什麼對陣?99%消費者不了解的事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中國在線賓館預訂行業的垂直巨頭,攜程旅行在20年的發展歷史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攜程旅行的發展史貫穿於中國酒旅行業的發展歷史中,但隨著行業的發展,在線賓館預訂行業的發展格局被美團網改寫,以下沉市場式發展路徑為主的美團網,正在對傳統的老牌巨頭攜程旅行系賓館預訂平臺發起挑戰
  • 攜程「黑色黃金周」:系統崩盤酒店業務被競爭對手超越
    來源:商學院攜程的「黑色黃金周」: 系統崩盤酒店業務被競爭對手超越文:趙正剛剛過去的黃金周對於攜程而言並不美好,系統癱瘓讓不少用戶「露宿」街頭,投訴量暴增;而美團酒店則以日300萬間的在線預訂量超越攜程,成為酒店預定市場的老大,這讓攜程倍感鬱悶
  • OYO付天價通道費,將上架攜程和美團-虎嗅網
    小道消息指出,OYO將於近期正式對外宣對與美團、攜程關係破冰。無獨有偶,OYO競爭對手之一、華住與IDG戰略投資的H hotel也將在近期正式亮相。據環球旅訊了解,OYO每年向美團支付保底4億元的通道費;每年向攜程支付將近2億元的通道費,但並未要求攜程將H hotel排除在平臺之外。除此之外,OYO仍將向美團和攜程另外支付佣金。按照通道費及佣金估算,OYO支付的綜合佣金率應該不低於20%。
  • 攜程戰美團,專業主義和邊界擴張誰能勝出
    國際化進程受阻的同時,攜程在國內還不得不面臨與勁敵美團的正面激戰。此前多年,攜程的業務、流量的相對獨立性,以及創始人梁建章的行事風格,使攜程一直游離於網際網路頂級流量大廠的競爭格局之外。疫情來勢洶洶,攜程的業務受到重創,這是否會促使攜程轉向與更多夥伴連橫?未來,攜程與美團雙方爭奪的焦點與壁壘又會在哪裡?
  • 大數據殺熟是假象 攜程國內已無對手
    12月24日晚間消息,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大數據殺熟」的話題進行回應。他表示,以前的規則太複雜,給某些客戶造成了假象,價格有歧視問題,但現在規則已經更加透明化,更加簡化。
  • 2018展望|攜程美團飛豬們:從殲滅戰到持久戰
    從資源上,美團和Priceline旗下Agoda的合作效果(如Agoda將海外庫存對接給美團)將在2018年更加凸顯。這將在局部地區比如東南亞,給攜程帶來壓力。 美團2017年在旅遊領域的大動作包括推出獨立品牌「美團旅行」。這是王興突破邊界的又一個產物,它所展現的攻擊性足以讓攜程緊張。
  • OTA巨頭攻守戰:美團「狼來了」,攜程如何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OTA巨頭攻守戰:美團「狼來了」,攜程如何防?作者:曹恩惠如王興所言,美團的邊界正在不斷延伸。在OTA領域,2020年其對霸主攜程,發起了有力的衝擊。而在2021年伊始,美團又搶佔了酒店行業的頭條:該公司欲入股國內老牌酒店集團東呈國際集團,投資金額或超10億元。
  • 攜程的「城市思維」與美團的「遊牧理想」
    作為行業最受關注的兩家,攜程和美團的經營情況自然是最具代表性。 根據最新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攜程第二季度的淨營業收入為32億元人民幣(4.48億美元),收入遠超公司一季度給出的業績指引;相比受疫情影響強烈的第一季度,歸屬於攜程集團股東的淨虧損第二季度環比收窄91.19%,兩項業績指標均好於市場預期。
  • 交易額突破320億元,美團點評酒旅如何突破攜程
    美團酒店業務是公司內部第一個提出做電銷團隊的,引起巨大爭議,有聲音認為:我們是靠地面鐵軍做起來的,沒去過酒店怎麼談呢?怎麼設計好產品方案呢?2013年8月25日,王興親自批准建立電銷團隊。團隊由劉劍負責,都是美團老員工陸續轉崗過來,從來沒有幹過銷售,培訓一兩天就直接上崗。6個人的團隊,有的員工甚至只入職幾天,第一個月籤下150多家酒店。
  • 分享住宿「大混戰」:Airbnb、途家、攜程、美團、Priceline,這些...
    易觀分析師朱正煜就曾對媒體表示,「未來Airbnb將加大中國市場投入,途家會是其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另外從數據上看,放眼整個全球大環境下,途家也是唯一一家體量相對靠近Airbnb,可以與之抗衡的對手,它在國內房源市場優勢明顯,而且背靠攜程這個OTA大佬。
  • Airbnb在美遞表:視攜程、美團、飛豬等中國公司為競爭對手
    Airbnb表示,包括谷歌、百度等搜尋引擎也是其競爭對手:譬如,一旦谷歌更傾向於推廣其相關自有產品,如谷歌旅遊(Google Travel)和谷歌假日租賃廣告(Google VacationRental ADs),並且對於搜索結果進行幹預等行為,都將降低Airbnb的流量來源,從而增加其獲客成本。
  • 想叫板攜程?美團點評的酒旅業務還要跨過這些坎
    但此時的盈利並不十分穩固,換句話說,在當前業務結構下,面對競爭對手的進攻,美團點評酒旅業務盈利的狀況極有可能被顛覆。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群由四個事業部組成:住宿事業部、境內度假事業部、境外度假事業部和大交通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