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遊中朝邊境:探訪鴨綠江大橋,對岸被轟炸的山體50年不長草

2020-12-14 福大人愛旅遊

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朝鮮無疑是「最神秘」的一個,從南部的「三八線」到北部的鴨綠江,任何人想要跨過這兩條堪稱「全球最難跨越的邊境線」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然而或許正因為如此超乎想像的過境難度,才激發了更多人對於朝鮮的好奇和熱情。雖然我們這次自駕遊中朝邊境之旅並沒有進入朝鮮境內,但距離朝鮮也已是咫尺之遙——僅僅隔著這條並不寬闊的鴨綠江。

這段自駕之旅的行程從吉林省集安市啟程,離開市區之後我們直奔8公裡外的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景區。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是中國對朝三大鐵路橋之一,全長589.23米,寬5米,高16米,共二十孔。以第十一橋墩中心接軌線劃為中國-朝鮮兩國的各自維修分界線。大橋於1937年始建,1939年7月31日竣工,同年9月1日正式通車。1950年10月1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是通過這座英雄的大橋最先秘密入朝參戰。

到快到景區時,寬闊的公路突然收窄:一面很小的指示牌指向了一條並狹窄的小柏油路。小路的盡頭是部隊營房和站崗的士兵,而後才是「大橋景區」的售票處。就像內蒙古滿洲裡國門景區一樣,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同樣也是一座可供遊客參觀的景點。景區的門票價格和將軍墳一樣,都是每人30元,也都帶有講解員,不過個人感覺這個景區的含金量要高於將軍墳景區。

進入景區後第一個參觀的景點是位於橋頭處的「日軍碉堡」遺址。碉堡看上去並不高大,只有四層。牆體上隱約可見50多年前噴塗的革命口號和標語。步入碉堡內部,裡面破敗不堪。據講解員介紹,這處橋頭堡曾有37名日軍常年駐守。雖然碉堡規模不大,每一層的面積也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的食堂、辦公室、廁所、臥室、彈藥庫、糧倉、廚房等等功能區域一應俱全。

駐守的日軍指揮官甚至還有單獨的餐廳,能跟其它低軍階的士兵分開就餐。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碉堡裡面竟然有地暖結構的設計,而且還有單獨的閥門可以調控室內溫度。碉堡的牆壁內側殘存有彈孔,據說是抗美援朝時期美軍戰機掃射時留下的,現已無從考證。

王麗,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景區的講解員。她從小在集安市長大,也是我們此行東北見過的最特別的一位景區工作人員。她的講解方式並不是機械地背誦導遊詞,對待遊客就像是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用拉家常的方式把關於大橋和集安最有趣、最好玩和鮮為人知的故事告訴你。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會把來到鐵路大橋的遊客都當成自己的朋友,作為土生土長的集安人,我很適合這份工作!

繞過日軍碉堡的後身,我們步入國境鐵路大橋的橋面。我們中方這邊修建有雄偉的國門(建於2004年)。大橋的對面看不到朝鮮的國門,只有一排類似涵洞的水泥建築,再後面就是朝鮮的滿浦市(朝鮮第六大城市)。大橋全長不到600米,站在中國這邊的橋頭,可以清楚地望見對面橋頭的朝鮮士兵、營房和普通民房。

我們和講解員順著鐵軌在大橋上邊走邊聊,接近第十一橋墩時可以看到鐵軌旁邊警告遊客止步的標語。王麗說,如果遊客好奇越過了警戒線,就會觸發警鈴報警。我好奇地詢問講解員觸發警鈴會是什麼後果?講解員說因為中方士兵知道我們在上面遊覽,所以我們如果不是向前走太遠,只是不小心觸發了警鈴,中方士兵並不會有什麼動作。但如果繼續向前走並越過軍事緩衝區,進入朝方的管轄範圍,結果就不好說了。

遠遠地我看見對面橋頭板著臉的朝鮮士兵,我已經感受到他們正嚴陣以待。聽王麗說,每當她帶遊客在橋上遊覽時,總能看見對面有朝鮮居民好奇地朝我們這邊張望。我猜這就像我小時候,對一切未知都充滿好奇心一樣。

站在國境鐵路大橋的安全區,我不禁感嘆:一座鴨綠江大橋,竟然連接了兩種「國家狀態」。一個正奮力向擺脫飢餓的方向努力,另一個已走在強大富裕的道路之上。此時此刻的小夥伴們也和我一樣,在感嘆著中朝兩國的差異——鴨綠江對面朝鮮的土地和山體大多光禿禿的,而中國這一面的山地則布滿了綠色的植被,簡直形成了鮮明對比。

王麗說,朝鮮那邊的土地之所以「寸草不生」,是因為抗美援朝時期,美軍在此投下了大量燃燒彈,這種燃燒彈的威力可以讓秀美的山峰、肥沃的土地一律變成焦土,更可怕的是,燃燒彈的破壞力是驚人的:凡是被炮彈灼傷的土地想要恢復原樣,長出青草,起碼需要50~70年的時間。此時此刻,面向鴨綠江對岸荒禿禿的高山土地,我由衷地祈禱:世界和平早日實現,人們不用承受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傷痛!

相關焦點

  • 參觀鴨綠江大橋,兩岸是中朝兩種景象,對岸被炸的山50年不能長草
    從南方的「三八線」到北方的鴨綠江,跨越這兩個邊界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堪稱「世界上最難跨越的」。然而,也許正是因為這種難以想像的過境困難,更多的人對朝鮮充滿好奇和熱情。雖然我們的中朝邊境自駕遊沒有進入朝鮮境內,但是離朝鮮也只有一箭之遙,中間僅隔著鴨綠江。吉安鴨綠江邊鐵路橋是中朝三大鐵路橋之一,全長589.23米,寬5米,高16米,共20孔。
  • 自駕遊東北,沿鴨綠江一路向北,探秘中朝邊境AB面
    提到中朝邊境線自駕遊,大部分遊客的理想集結地會選擇在丹東,首先,這裡是中朝邊境線的南端,另外這裡也是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跨江抵抗侵略者的啟航之地,有著絕對重大的意義。當然,在一路疲憊之後,能夠喝上一杯甘甜濃鬱的冰酒可能是最舒服的一件事,特別是當我們舉著酒杯望向鴨綠江對岸3000裡錦繡河山時,便更加珍視眼前……這就是我們,沿著鴨綠江一路向北,一路享受中朝邊境最獨特、最有味兒的人文和風景的旅行體驗。
  • 韓戰初期,美高層不敢下令轟炸鴨綠江大橋,是什麼原因?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為切斷中朝軍隊的後勤補給線,數次轟炸中朝邊境上的鴨綠江大橋。不過當年為炸這座大橋,美國杜魯門政府與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衝突。
  • 走進中朝邊境鴨綠江斷橋,觸摸抗美援朝記憶
    中國遼寧丹東的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美軍炸毀。中方一側殘存四孔,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圖為標註鴨綠江斷橋的石碑,石碑上標明鴨綠江斷橋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自駕鴨綠江沿線,沿美麗中朝邊界線,從抗援朝開到鴨綠江大橋
    我們在去往前陽鎮之前,就能看到著名的鴨綠江了,而我們這次的行程啊主要也是沿著鴨綠江行駛的。在鴨綠江斷橋那裡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丹東的歷史,還可以看到對岸的朝鮮,是個拍照打卡的好地方。「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世界的奇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和古建築工程,作為萬裡長城的起點,虎山長城可以讓我們實現攀登長城的成就感,站上虎山的頂端,我們還能眺望遠方的朝鮮,相信那種感覺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那接下來啊,就讓我們從小雙山一直開到充滿歷史的虎山長城景區,開啟丹東鴨綠江沿線邊境的休閒自駕之旅吧!
  • 探秘中朝邊境,看鴨綠江兩岸:遼寧吉林6天自駕遊,這樣玩就對了
    帶著對中朝邊境的無限憧憬,我們從遼寧到吉林走了一趟為期6天的自駕遊路線,行程是從北京出發,經過遼寧盤錦到丹東,借道桓仁去集安,經臨江市直抵撫松縣的萬達長白山國際度假區。——「朝鮮3月5日青年礦山」,讓人感覺震撼……這就是我們沿著鴨綠江一路向北,享受中朝邊境最獨特、最有味兒的人文和風景的自駕遊旅途。
  • 實拍鴨綠江上的兩座大橋,一座是斷橋,它們都有怎樣的故事?
    其實在斷橋的旁邊,還有一座鴨綠江大橋,被人們稱作中朝友誼橋,它和鴨綠江斷橋一樣,都有著近百年的歷史。這兩座大橋究竟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 兩座大橋都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產物。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第一橋,也被稱為「上橋」 是日本人修建於1904年,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人在沒有通知清朝政府的情況下,修建了這座大橋,用於向中國東北運輸軍隊和武器。
  • 遊丹東別不知道鴨綠江還有第二座斷橋,沿途邊境風光更是驚喜連連
    如果開車自駕遊就不必刻意設計旅行線路了哈,這裡「走錯道都是風景,隨便鑽就是畫卷"(筆者經常向朋友這麼推介)。近年來,丹東成為人們趨之若騖的旅遊重鎮,而鴨綠江斷橋是來每一位丹東遊客的必遊景點。實際上在這座熱捧斷橋的上遊60公裡還有另外一座斷橋一一河口斷橋。
  • 中朝新鴨綠江大橋實現合龍預計今年通車
    新華網瀋陽1月14日電(徐揚 趙洪南)中朝兩國新建的鴨綠江公路大橋已於去年實現主塔封頂和主橋合龍,總體進度達到80%,預計今年建成通車。這是記者從14日召開的遼寧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
  • 中朝新鴨綠江大橋開通日落空 被無限期推遲
    【環球時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程維丹 環球時報記者 邱永崢】在丹東新鴨綠江大橋口岸商貿物流區國門附近置下房產的劉先生30日很是失望。因為這一天是傳說中大橋通車,口岸區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日子。然而眼前的景象是大橋口岸冷冷清清,看不出絲毫開通跡象。劉先生嘆了口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看來這房子近期是升不了值了」。
  • 鴨綠江兩岸時空之門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鴨綠江代表著一段偉大而不平凡的歷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其實,也有些人並知道的它在哪裡。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源於長白山南麓,全長近800公裡,流入黃海。鴨綠江大酒店,雖是一家二星級的老牌酒店,卻也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築,住宿的旅客多是有官方背景的官員或者商人。這一點,在酒店停車場,便能看到一些掛著朝鮮和中國雙車牌的越野車停著。這座酒店離鴨綠江不遠,與朝鮮隔江相望。
  • 中朝邊境行第一站:參觀放排廣場,鴨綠江對岸便是朝鮮大城惠山市
    在前往吉林參加中朝邊境秋季採風行之前,我們看到行程中有拍攝鴨綠江放排的行程,於是很是期待中朝邊境秋季採風行的第一站就是或許有的朋友會問,為何不通過陸路來運輸呢?在以前陸上交通不方便的年代,放排不僅可以降低運輸成本,而且無需把木材截斷運輸,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木材完整。
  • 沿鴨綠江自駕遊,才知對岸生活有點酸
    此行遼寧、吉林自駕遊,我們只是從丹東市出發,到通化市的臨江,全程一直沿著中朝兩國的界江——鴨綠江西岸而行,看到許多朝鮮邊民的日常狀態,幾乎可以說「窺一斑而見全豹」了。一趟自駕遊走下來,已對朝鮮感觸頗深。先說旅遊。
  • 鴨綠江斷橋——不能忘懷的一段戰爭歷史,應當銘記的中朝熱血情誼
    所以,如果不利用15日住在丹東這個時間段,自己安排時間遊覽一下,那這次就完全有可能遊覽不成丹東了。所以,我們住進酒店一放下行李後,馬上直奔丹東鴨綠江大橋。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35萬人馬就是從這座橋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飛機向臨江鴨綠江大橋狂轟濫炸,大橋靠近朝鮮的一端被炸毀。1955年5月,中朝雙方重新修復大橋,大橋上的戰爭痕跡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 四日探訪中朝邊境:核試驗?大家習以為常了
    在中朝邊境城市丹東的一家咖啡廳裡,客人不多,手頭無事的服務生小金託著下巴,隨著餐廳裡的音樂輕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她的歌聲輕緩流暢,但胸前顯眼的朝鮮國旗徽章表明她來自一江之隔的那個國度。結帳找零時,《環球時報》記者趁機跟她搭訕:「你很喜歡唱歌啊。」她匆忙一笑,然後轉身離開,換同伴做剩下的工作。
  • 沿鴨綠江中朝邊境線-自駕遊
    千山風景區【D3】海城市—東港市(鴨綠江口國家溼地觀鳥園)195km 2小時50,不過江繼續前行,來到了渾江大轉彎,遊覽完後掉頭過渾江大橋上丹集線(G331),經涼水鄉大甸子村後過江(過江右轉是奔著名的景點太極灣),過江左轉經麻線鄉到達集安市。
  • 鴨綠江三座大橋,一座成景點,一座仍在使用,新橋壯觀氣派
    2018年8月12日,遊客在位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斷橋上合影留念。暑假旅遊旺季,每天都會有眾多遊客來到丹東鴨綠江邊遊玩觀光。在鴨綠江斷橋上,租賃望遠鏡都成了熱門生意,看一眼對岸5塊錢,都得排隊等候。鴨綠江斷橋對於國人有著特殊的記憶,這是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正因如此,不少遊客專門花費30元門票登上斷橋感受滄桑。來到這裡的遊客,最感興趣的還是鴨綠江對岸風光,租賃一次望遠鏡的價格為5塊錢人民幣,遊客太多都得排隊觀看。穿著民族服裝拍照的價格為10元錢一次,也是女性遊客和小朋友的最愛。
  • 散文:鴨綠江之行
    因為第一次去遼寧省丹東市,所以行車時間稍慢,中午車到達丹東市,遠眺望鴨綠江大橋兩岸秀美的風光,江水碧波蕩漾;江對面朝鮮新義州市,盡收眼底,看見朝鮮邊境城市的遊樂場以及房屋設施。在丹東港,遊客如織,觀賞這美好的情景,這些遊客來自祖國四面八方,他們乘船到江中心地段遊一程,觀賞中朝邊境的美景。我細心觀察鴨綠江大橋,看見橋梁不一致,不恥下問,方知1950年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的侵朝戰爭,把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不斷轟炸中國邊境城市。為此,我國派遣兵力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橋梁就是當年美國轟炸的,戰爭結束後,鴨綠江大橋重新修建。
  • 最後一站丹東:飽覽中朝兩國風光   追憶抗美援朝歲月
    今天,「中國創舉、邊境穿越」車隊從遼寧省丹東市區出發,穿過幾條小街路口,很快就抵達鴨綠江畔,飽覽中朝兩國的自然風光,追憶當年抗美援朝的歲月,讓人仿佛聽到當年鴨綠江畔上響起歌聲「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 實拍中朝邊境上的小城丹東,與新義州僅隔幾百米,景象卻相差數倍
    丹東這座中朝邊境的城,一直投射著人們對半島局勢的期待。十多年來,每每「朝鮮開放」出現苗頭或轉機,丹東便能吸引新一輪的矚目。走進丹東新區,這裡已經漸現規模,鱗次櫛比的大樓,寬闊的雙向6車道柏油馬路,隨處可見的塔式起重機顯示新區的建設步伐仍然繼續。政府希望將這裡打造為中朝邊境國際金融中心,丹東市未來的城市行政中心。圖為位於丹東新區的國門灣互市貿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