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斷橋——不能忘懷的一段戰爭歷史,應當銘記的中朝熱血情誼

2020-11-09 程哥遊記

文/圖 程哥[原創]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程哥遊記 今日頭條——————

鴨綠江斷橋——不能忘懷的一段戰爭歷史,應當銘記的中朝熱血情誼

­——朝鮮六日遊之前奏--丹東篇

2018年6月15日

今天早上6時50分,我們的朝鮮六日遊正式出發了。我們乘坐的西藏航空成都至瀋陽TV9879航班,經過3小時20分鐘的飛行,在10時10分準時到達瀋陽桃仙機場。

瀋陽導遊李濤接團後,從桃仙機場直接到瀋陽火車站,再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終於在15:22坐上瀋陽至丹東D7655次動車,於16:59到達丹東。

因為明天才從丹東前往新義州入境朝鮮,所以今天還要在丹東住上一晚。在丹東住進酒店後到明天出發前,旅遊團隊沒有統一安排。

我們這次的行程安排相當緊張。6月19日我們從朝鮮返回國內後,將馬上從丹東坐車趕往瀋陽,6月20日在瀋陽還有行程安排,而且當晚還要趕回成都。所以,如果不利用15日住在丹東這個時間段,自己安排時間遊覽一下,那這次就完全有可能遊覽不成丹東了。所以,我們住進酒店一放下行李後,馬上直奔丹東鴨綠江大橋。

丹東其它景點暫且不說,如果我們的朝鮮六日遊在到了丹東的情況下,連著名的鴨綠江大橋都不去看一下的話,那這次的朝鮮六日遊就肯定會留下遺憾的。

鴨綠江大橋,是指橫跨中朝界河鴨綠江上連接中朝兩國的橋梁。連接中國與朝鮮的鴨綠江大橋有五座,從北向南依次為:位於中國吉林省長白縣連接朝鮮惠山市的長惠大橋、位於中國吉林省臨江市的臨江鴨綠江大橋、位於中國吉林省集安市的集安鴨綠江大橋、位於中國遼寧省丹東市的丹東鴨綠江一橋、丹東鴨綠江二橋。

這五座鴨綠江大橋中,臨江鴨綠江大橋、集安鴨綠江大橋和丹東鴨綠江大橋,都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其中最為有名的當數丹東鴨綠江大橋。

集安鴨綠江大橋,是一座鐵路橋。在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前,1950年10月1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一部分從集安鴨綠江鐵路大橋最先秘密入朝。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先後共有42萬志願軍從集安入朝作戰。丹東鴨綠江大橋被炸斷後,集安鴨綠江大橋始終未斷,是中國運送軍隊、給養、武器、彈藥的大動脈,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臨江鴨綠江大橋,是一座公路橋。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35萬人馬就是從這座橋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飛機向臨江鴨綠江大橋狂轟濫炸,大橋靠近朝鮮的一端被炸毀。1955年5月,中朝雙方重新修復大橋,大橋上的戰爭痕跡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我們中國人通常所稱的鴨綠江大橋,是指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的丹東鴨綠江大橋,橋長589.23米。鴨綠江大橋是一座歷史的豐碑,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火的洗禮,銘記著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友誼。現在,我們依然能清晰的看到橋梁上的眾多彈痕和江水中的殘存橋墩。

一直以來,人們來到丹東,大都想到鴨綠江大橋看看。大家憑弔先烈,緬懷英雄,回憶那段戰爭歷史,期盼世界永遠和平,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志願軍鐵流滾滾的氣勢和雄師勁旅的英姿。

丹東鴨綠江大橋有兩座,相距不到百米。這兩座大橋是日本在取得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勝利後,出於對朝鮮和中國東北擴大侵略、掠奪資源的需要而先後修建的。

第一座鴨綠江大橋,通常稱為鴨綠江斷橋。韓戰期間,在美軍飛機多次轟炸後毀為廢橋,只剩下鴨綠江中位於中國一側的半截,而朝鮮一側只留下光禿禿的幾個橋墩。

第二座鴨綠江大橋,就是目前在用的中朝友誼橋,是聯繫中朝兩國的紐帶,是鐵路、公路兩用橋。以前公路橋面鋪設木板,1977年換鋪水泥板後就再沒有大修過。大橋鋼梁已鏽蝕斑斑,路面破損多達三百餘處,甚至有的橋面板出現移位和斷裂,致使大橋承重能力減弱。

在這種情況下,由瀋陽鐵路局投資並啟動了鴨綠江中朝友誼橋橋面大修工程,工程於2014年10月下旬完工。修整後,大橋橋面的承重能力由原來的10噸提升至20噸。

隨著大橋橋面維修工程竣工和朝鮮旅遊的恢復,丹東市政府和丹東邊檢站報請公安部批准,允許遊客步行上橋進入朝鮮境內旅遊,同時規定:遊客不準在橋上拍照留影,只準並排排隊行走。現在從丹東進出朝鮮,可以乘坐火車或汽車通過中朝友誼橋,但仍然不準拍照。

在中朝邊境貿易中,僅丹東口岸就佔了中朝邊境貿易總額的70%,而鴨綠江中朝友誼橋——這座遼寧省與朝鮮平安北道唯一的陸路通道,只能容載20噸以下規模的貨車通行,且只能單向通車。考慮到這座橋早已破舊,甚至都不值得維修了,中朝兩國政府於2012年2月商定在原橋下遊10公裡處新建一座鴨綠江公路大橋。

丹東是國家確定的新的出海通道,要構建物流集散、出口加工、國際商貿旅遊三大基地和國際貿易、科技、投資、旅遊四大平臺,將進一步擴大對朝貿易。

2010年5月15日,新鴨綠江大橋項目開始規劃與洽談。新橋位於丹東市新城區,是連接中朝兩國的重要橋梁,是丹東與朝鮮之間新的交通要道,也是未來鴨綠江上的一大景觀。大橋採用斜拉索形式,橋長3.026公裡,按照雙向四車道標準建設,中朝鴨綠江公路大橋總投資22.2億元人民幣。據稱中方負責新橋全部投資。

據丹東官方媒體之前透露的信息,新鴨綠江大橋口岸商貿物流區國門大廈和旅檢大樓2014年8月15日按時封頂,新鴨綠江大橋也已於2014年10月30日如期竣工。

2014年10月30日,是原定中朝新鴨綠江大橋開通和口岸區投入使用的日子。但據一些媒體報導,原本應該與中國承建的主橋同步完工的朝鮮方面引橋仍是一片田地,在現場沒有看到朝方任何動工跡象,甚至連地基都沒有開挖。個別外國媒體此前(2018年前)曾稱,由於中朝兩國關係變冷,加之朝鮮境內尚未修建連接橋梁的道路,因此該大橋的開通已被無限期推遲。

鄭重聲明:轉載及引用全文或其中部分文字圖片必須註明原創作者程哥遊記,否則即為侵權行為。)

友情提示:法治中國,言論自由。若有各種評論,恕不一一回應)

謝謝關注!謝謝轉發!謝謝交流!謝謝賜教!

——————程哥遊記 您的頭條——————

程哥遊記》前一篇:《柬埔寨旅遊,購物餐食住宿交通情況,多少了解一點為好》 ——[一柬鍾情]柬埔寨之旅--2018年5月15日

程哥遊記》後一篇:《[各國人士口中的神秘朝鮮]--朝鮮六日遊之朝鮮篇-1》--2018年6月16日

溫馨提示:因為系統認證等原因導致《朝鮮六日遊》系列遊記推遲了三十多天時間發表,謹向各位朋友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中朝邊境線,看鴨綠江「斷橋」
    沒有機會到朝鮮,來中朝邊境線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出了火車站,抬頭便見毛主席像立在那裡。那一如既往,很有氣勢的手臂,讓人頓感無窮的力量。潔淨的廣場,挺拔的高樓,讓人有種不虛此行的感覺。提到鴨綠江,很多人會想到那首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那是一代人的記憶,不知有多少人因此熱血澎湃。在丹東鴨綠江上,有兩座橋,其一就是具有歷史傳奇色彩的「斷橋」。抗日戰爭前,日本侵略者為掠奪中國資源,強行在鴨綠江上修建了這座大橋。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這座大橋成為中國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
  • 走進中朝邊境鴨綠江斷橋,觸摸抗美援朝記憶
    中國遼寧丹東的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美軍炸毀。中方一側殘存四孔,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圖為標註鴨綠江斷橋的石碑,石碑上標明鴨綠江斷橋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抹不去的紅色記憶——鴨綠江斷橋今昔
    奔流不息的鴨綠江水,承載著多少生命的軌跡。氣勢宏偉的鴨綠江斷橋,書寫著無窮無盡的滄桑。撫摩著那些鋼筋鐵骨上的累累彈痕,俯視著斷橋下靜靜流淌的江水,於無聲處聆聽著歷史的聲音。  浩浩江水,滔滔往事,歲月不能湮沒記憶,更抹不去歷史的痕跡。鴨綠江斷橋至今還傲然屹立於鴨綠江的萬頃波濤之中。
  • 鴨綠江上的斷橋,被美軍炸毀於1950年11月,歷史觸目驚心
    殘破的斷橋,在無言昭示著一段殘酷的往事。去丹東,必去的景點是斷橋。也可以說,許多人到丹東,就是奔著斷橋去的。橋頭下面設了售票處,票價不貴,30元。登了十幾級臺階上去,首先撲入眼帘的是橋頭的一組雕像——彭德懷元帥身披軍衣,手拿望遠鏡,風塵僕僕,一副即將奔赴疆場的樣子,他的身後是一排戰士,個個颯爽英姿。黑色的雕像沉重的像一段歷史。
  • 鴨綠江上的斷橋,被美軍炸毀於1950年11月,歷史觸目驚心
    殘破的斷橋,在無言昭示著一段殘酷的往事。橋,高大寬闊,史話展示板一塊接一塊,展示著抗美援朝的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走在黑魆魆的橋上,就是走進一段過往。左側還有一座鐵橋貫通中朝,時不時有重型卡車通過。橋下是多少年奔湧不息的鴨綠江水。
  • 原來鴨綠江斷橋不止一座!它們都值得後人銘記!
    抗美援朝時期,馳援一線,運送物資,交通運輸的橋梁為抗美援朝的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雖然被敵軍損毀,但值得我們後人銘記。它們分別是鴨綠江斷橋、河口斷橋、鴨綠江浮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全面了解一下!
  • 自駕鴨綠江沿線,沿美麗中朝邊界線,從抗援朝開到鴨綠江大橋
    ,從月亮島開始到鴨綠江斷橋這段路,有一個咱們這次行程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抗美援朝紀念館,它是我國唯一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戰爭型紀念館,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英雄們的光輝歷史,感受到愛國的熱血,是我們一定要去參觀的。
  • 鴨綠江斷橋: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鴨綠江斷橋: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2014年06月09日13:53 6月初,哈爾濱的影友一行走進了雲霧繚繞的鴨綠江邊,映入眼帘的是殘缺的木樁及消失在霧中的鐵架橋,每一個碑文,每一個雕塑都在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 靈秀丹東之戰爭的遺蹟,鴨綠江斷橋
    ,而在這面浮雕的後面就是碉堡和斷橋,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仿佛是在提醒著我們勿忘歷史……右側是鴨綠江斷橋,左側是中朝友誼大橋1950年6月韓戰爆發,當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從這裡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開始赴朝作戰,而這座第一橋也成了志願軍後方最重要的補給線之一
  • 鴨綠江斷橋,見證一段紅色歷史……
    鴨綠江斷橋,見證一段紅色歷史…… 鴨綠江斷橋 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也是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
  • 遊鴨綠江斷橋,銘記屈辱歷史,激發愛國豪情!
    鴨綠江斷橋斷橋的歷史是這樣的: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鐵橋,是日本侵略者為掠奪中國財富,於1909年,強行在鴨綠江上修建了這座大橋,即今天的鴨綠江斷橋 ,橋長944.2米,寬11米,斷橋人們不可能忘記的,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那場戰爭:美國及其盟國以聯合國名義,悍然不顧蘇聯及我國等眾多國家的反對,對朝鮮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戰火燃燒到鴨綠江畔,甚至炸彈直接扔到鴨綠江西岸我國的這邊
  • 讓我們熱血沸騰的地方--鴨綠江斷橋
    我們從長白山景區回京之所以選擇沿鴨綠江返回,原因就是我非常想去丹東這座城市看一看,看看當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徵時經過的大橋。鴨綠江大橋是連接中朝兩國的重要橋梁,在抗美援朝中被炸斷,現在保留在中國一側的橋梁,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來到鴨綠江邊,沿臺階來到橋上,看到大橋上寫著五個大字「鴨綠江斷橋」。
  • 紅色之旅——丹東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它是鴨綠江上的第一座鐵橋。該橋建造於1909年5月,是日本為掠奪中朝資源而強迫修建的,於1911年建成。橋身原長944米,寬11米,十二孔。該橋中有一段橋梁可以旋轉90度,便於船隻通行。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元帥臨危受命,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跨越鴨綠江奔赴朝鮮作戰,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保家衛國的英雄讚歌!這一戰,幾十萬優秀中華兒女的熱血灑在那片土地;這一戰,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國威;這一戰,是用鮮血凝成了中朝友誼,用鮮血換來了和平。在橋頭兩邊均有大型橫幅和石碑上標寫著「鴨綠江斷橋」。
  • 鴨綠江斷橋:滄桑歷史的見證者[組圖]
    地處遼寧省丹東市的鴨綠江斷橋,現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網圖片庫 於文斌攝影鴨綠江斷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畔,地處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南側。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抗美援朝期間大橋被美軍炸斷,中方一側所剩4孔殘橋保留至今,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歷史見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重點建設紅色旅遊景區,遊人可登橋憑弔遊覓。原來的鴨綠江,江上無一座橋。
  • 鴨綠江斷橋---回望東北邊疆之旅
    穿過扶松縣城,不久就在鴨綠江邊行駛。穿過彎鉤國家森林公園。中午在白山市江源區簡單用餐後繼續前行。一路上都在修路,看到收費站心生歡喜,感覺路要好走了。可到收費站才知道是收剛走過的路費,並且前方也還在修路。我們按照導航指引方向,在通化縣上高速G11丹東下高速。
  • 鴨綠江斷橋景點簡介和歷史介紹
    跨於鴨綠江上的鴨綠江斷橋是丹東的標誌性景點之一,它緊挨著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走上大橋,看著橋體上遺留的累累彈痕和被炸彈撕毀的橋梁鋼架,能感受到槍炮聲與戰機劃破長空的聲響仿佛就在耳邊。站在橋上還可飽覽中朝兩岸風光。
  • 王建凱《歷史不能忘記​——參觀中朝友誼大橋隨筆》
    歷史不能忘記——參觀中朝友誼大橋隨筆王建凱2018年8月12日上午,天朗氣清,秋色宜人在瀋陽同學知家的引領下,我們一行六人,遊覽了中朝兩國的界河——鴨綠江丹東段,以及曾經橫跨鴨綠江兩岸的中朝友誼大橋。該橋在上世紀韓戰期間,於1950年11月被美國飛機攔腰炸毀,朝鮮段已被清理,只有江面上幾個巨大的橋墩清晰可見。大橋的中國部分保存完好,炸毀的痕跡尚存,所以該橋又稱斷橋。這裡記載了一段廣為人知的歷史,雖然時隔近70年,但它仍在並將永遠銘記人們心中。
  • 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發源於長白山南麓11月8日,美國空軍派出百餘架轟炸機對鴨綠江大橋狂轟濫炸。十二孔橋朝方6孔橋梁橋墩被炸塌,中方一側殘存四孔,至此大橋癱瘓,被稱為「斷橋」。原來韓戰期間,美國政府擔心招惹中國將會使中國捲入,因此嚴格限制麥克阿瑟的軍事行動,不許惹翻中國。所以美國空軍在轟炸鴨綠江上的大橋時,嚴格劃分中朝界線,只轟炸朝鮮一側,不能轟炸中國一側。為什麼另一座橋沒被炸呢?除了志願軍的防空火炮外,還有邊打邊建的志願軍空軍,前蘇聯空軍也暗中幫助,建立起空中「米格走廊」。
  • 實拍鴨綠江上的兩座大橋,一座是斷橋,它們都有怎樣的故事?
    鴨綠江斷橋是丹東一個聞名遐邇的景點,遊人們來到丹東,一定會找時間去遊覽斷橋,欣賞鴨綠江兩岸的優美風光,聆聽大橋講述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和英雄的歷程。其實在斷橋的旁邊,還有一座鴨綠江大橋,被人們稱作中朝友誼橋,它和鴨綠江斷橋一樣,都有著近百年的歷史。這兩座大橋究竟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 兩座大橋都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產物。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第一橋,也被稱為「上橋」 是日本人修建於1904年,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人在沒有通知清朝政府的情況下,修建了這座大橋,用於向中國東北運輸軍隊和武器。
  • 【遼寧老建築-丹東:鴨綠江斷橋】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鴨綠江斷橋     丹東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