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內心絕不會認為你們是垮掉的一代,因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還要靠你們。」「垮掉的一代」是壓在80後、90後乃至如今的00後頭頂揮之不去的陰霾,當事人怎麼看呢?
3月1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代際diss大戰拉開帷幕,爆笑互懟中撒貝寧解密「嫉妒鏈」下的「甩鍋常態」,90後張新成帶頭「致十年前的自己」,七位00後「新新人類」暖心許下十年之約淚灑現場。至此,《放學別走》正式宣告收官。
近年來脫口秀以其獨特魅力成為備受觀眾喜愛的節目類型,但同質化嚴重、避重就輕等質疑也隨之而來,如何在細分領域不斷挖掘觀眾「下一個嗨點」,是擺在製作方面前的難題。顯然,《放學別走》做到了,截至目前,節目網播量近6億,微博同名話題閱讀量1.5億。
究竟這檔立足00後,試圖搭建00後和社會溝通的橋梁,並為其發聲的的「定製版脫口秀」有什麼魅力呢?
「新新人類」爆笑互懟,秀出不一樣的「00後」
「00後最大的才18歲,還沒有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就像現在做節目的有很多是90後,他們也很棒;我們未來長大了,可以展現自己能力的時候,只有代際合作才能把這個事情做好。」
羽翼未豐但不代表沒能力,代際合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這句話是蘿蔔在《放學別走》的舞臺上所說。很難相信,這是從一個16歲的小女生口中說出來的,尤其是社會還普遍將他們定位為小孩兒的時候。
「放學別走,態度我有!」正如節目口號喊得那樣,《放學別走》正在成為00後價值觀輸出的平臺。在這裡,他們不再是父母眼中「唯學習論」的存在,不是大眾眼中的「熊孩子」,更不是大眾眼中「垮掉的一代」,而是有血有肉有思考的青少年。
回顧整季節目,娛樂獨角獸將這些00後「大人物」分為犀利吐槽類、為00後正名類、勵志成長類,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發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即使仍略顯青澀。
犀利吐槽主要表現為對學校食堂、奇葩校規、青春期表現、父母的朋友圈等日常話題表達自己的態度。葉好心犀利吐槽「我曾經跨越山和大海,卻跨不過食堂的人山人海」,喊話學校食堂「關愛學生的胃,就是關愛學生的未來」;雨季少女酥芋調侃「青春期過了,青春痘還在」,憂鬱獻唱原創「致青春」。
「正名類」話題多具有爭議性,追星、二次元、父母生二胎、過度修圖、創業、教輔、小鮮肉等時下熱點更是屢被提及。少年偶像林墨現身說法,為「小鮮肉」正名,喊話「小鮮肉不等於沒實力,是非成敗我們未來見」;追星達人陳思媛講述「追星那些事兒」,帶來追星三部曲「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智囊團蘿蔔更是表示追星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學會了剪輯視頻等很多操作。
「別人家的孩子」更像勵志成長的代名詞,他們少年成名,技藝傍身,在配音、表演、作畫、樂器、走秀、拳擊等方面取得優秀成績。編寫了共享教輔的15歲學霸嚴祖懷,表示「一個行業的改變,必須由新一代青少年來實現」;激發撒貝寧廣場舞舞魂的楊崇喆在跳舞上取得了「單人參加世界比賽拿世界冠軍」的成績;「戲稱一拳的力量能夠打倒四個撒叔叔」的李靜雯是全國少年女子拳擊錦標賽冠軍。
當然,或許和成年人相比,他們的想法成熟中透露著稚嫩,看似老道卻又透露著純真,但是不可否認,他們正在不斷向世界展現著獨屬於00後的風採,《放學別走》正是那扇打開的門。
撒老師化身撒大爺,金句頻出「叫板」00後?
「你穿秋褲穿了沒?」《放學別走》最大的魅力或許就是把昔日的法制節目主持人撒老師變成了對穿秋褲有強烈執念的撒大爺。作為現場唯一一個非00後,撒貝寧是如何和00後打成一片,亦師亦友的呢?
紅棉襖大秀、撒氏廣場舞等極具趣味性的互動拉近了其和智囊團以及「大人物」的距離,完成了從「撒老師」成為「撒大爺」到後來脫口而出的「撒叔叔」的蛻變;除此之外,年齡梗成為節目中最大的笑點,頻頻「被插刀」的「老年人」幾度放話「不錄了」,搞笑之餘也為他平添了幾分可愛。
《放學別走》的舞臺上,從來不缺少學霸,這也為撒貝寧提供了天然的「毒舌」土壤。每每有學霸上臺,撒貝寧都掩飾不了自己雀躍的學霸因子,「我也是學霸」、「保送北大」、「上課10分鐘,休息40分鐘」等招恨語錄脫口而出。既然有他震驚眾人的「3.1415926……」學霸秀,自然也就有失算的時候,也就化為無數笑聲了。
值得注意的是,嬉笑調侃之外,撒貝寧的金句頻出也00後心悅誠服,極具引導性。在青春期的話題中,撒貝寧雖然以「肥皂洗臉」讓舞臺笑聲連連,但那句「青春期絕對不是人生短暫的一個時期,它會在人生中打下很重要的烙印,孤身奮戰是打不贏這場戰爭的」,恐怕早已被諸多父母列為金科玉律。
面對讓眾人啼笑皆非的「父母的朋友圈」時,撒貝寧化身「老年人」,實力上演各個年齡段對於表情包的不同解讀,被調侃「中老年表情包」,笑聲不斷中啟發00後深思:「小時候父母教我們繫鞋帶,一遍一遍不耐其煩,現在我們教一遍就厭煩了?不妨將心比心,多一份耐心和父母好好溝通,相信所有的子女和父母都能成為朋友。」
「追星花父母的錢合適嗎?」「明星喜不喜歡你們堵住他呢?」,追星似乎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必備話題,然而在大多數人眼中,它更多的是一個反義詞,撒貝寧的兩個追問引發現場爭論,最終解鎖追星的正確姿勢,「不要用父母的錢,要用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去製作一份特別的禮物;同時要追正能量的明星」。
當然這樣的語錄還有很多:壓歲錢話題中的「錢是一個好的奴隸,但是是一個壞的主人」,對於經濟條件和物質條件明顯上升的00後是一種金錢觀的引導;小鮮肉話題中告誡年輕的流量明星:「小鮮肉把一個真正努力的藝人給說低了,因為一個人真正重要的是靈魂。」
不難發現,撒貝寧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把控者,更重要的是用語言搭建溝通橋梁,擔任一個價值觀引導者的角色。
寓教於樂,正是撒貝寧之於節目和年輕的00後最大的作用。脫口秀的舞臺上從來不缺少犀利的吐槽和別具一格的觀點,甚至往往能夠憑藉此贏得滿堂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成人世界的灰色系,關注00後成長的《放學別走》更需要的黑白分明的正想價值觀引導,如果一味張揚自我,彰顯態度,卻出現了偏頗的價值觀,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填補00後市場空白,
《放學別走》擴寬脫口秀新賽道?
猶記得兩個月前節目開播時恰逢那場聲勢浩大的「90後致敬青春」,如今想來不如說是2018年到來之際,第一批00後轟轟烈烈的成人禮,而《放學別走》正是年輕的芒果TV送給同樣年輕的00後最好的禮物:首檔00後脫口秀,以語言的魅力打造其通往社會的橋梁。
如今,節目收官之際,90後代表張新成再次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果回到十年前,你想對自己說什麼?」或許對於剛剛步入18歲門檻的00後來講,這個問題來的太早,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的答案精彩無限。
11歲的朱子然用「好好吃奶」現場爆笑無數;12歲的朱佳煜表達了「以後不要養寵物」的沉重;13歲的嚴絲琳告訴自己「好好玩耍」;15歲的饒子豪表示「做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6歲的蘿蔔留下了「想做什麼就去做,當下覺得開心那你將來一定不會後悔」的金句;16歲的李欣瑞留下了「未來的路很長,祝你好運」的美好;16歲的陳柯帆告誡自己「把握自己擁有的東西,不忘初心」。
或單純或老練的回答無不是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和反思,也透露了一個明顯的訊號:00後已然開始向社會發聲,他們有思想有行動,需要被家長和社會各界所關注。
兩個月的時間,7位性格迥異的智囊團成員,近40位「大人物」,30餘個社會熱門話題,《放學別走》已然率先邁出了這一步,它打破了00後和父母、社會溝通的障礙,成為其向社會傳達聲音、表達觀點的傳聲筒。
另一方面,《放學別走》是綜藝市場首次將目光聚焦00後群體,是繼90後少年團、10後萌娃市場後再度拓寬的新型人群,有效彌補了00後市場的空白;同時以脫口秀的形式,直擊現代教育、生活、影視等多個痛點,讓社會看到00後的態度,打破社會對00後的偏見和固化認知,塑造全新的00後新形象。
總的來講,《放學別走》不僅在脫口秀領域實現了關注人群和話題上的垂直細化和縱深發展,同時極具正向的社會引導和教育作用,真正實現寓教於樂,可謂一舉多得!最後,借用張新成的話來講,「成長就是把遠大的夢想變成一個實際的目標,再去實現它的過程」,未來很長,不妨先定一個小目標,期待《放學別走》未來更精彩!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