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布克賽爾縣那木德格社區種好「幸福樹」,結出「致富果」

2021-01-10 新華網新疆頻道

  春風催新綠,植樹正當時。連日來,和布克賽爾縣和什託洛蓋鎮那木德格社區在向居民免費發放優質果樹苗,讓空閒地種上「幸福樹」,結出「致富果」。

  在三礦院內居民李玉民家的院子裡,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挖坑、培土、扶苗,趁著春雨剛歇,黨員幹部和志願者一起把果樹苗栽種下去。此次栽種的是蘋果樹苗和李子樹苗。

  「每株之間距是3-4米,植樹穴為60cmx60cm。種下後,主幹1.2m以下用石灰塗白並及時修枝把兩米半以上的果樹頂端打掉,這樣更容易成活,來年花開的多,果子也結得多。」在現場,社區主任費紅萍在為大家講解種植技術。

  49歲的王秀英在人群中笑得格外燦爛,今年早早報名了需要果樹苗。手指著剛剛領到的20棵蘋果樹苗和李子樹,她豎著大拇指說:「這項政策真是太好了,看到別人家院裡什麼都有,吃的也是種的新鮮菜、水果,院子也特別漂亮,我早就想嘗式了,好政策來了,感謝黨和政府,相信明年我們家的院子也會很漂亮的。」

  據統計,本次發放的樹苗品種有李子、蘋果、杏子、沙棘,共計發放李樹苗50株、杏子樹苗50株、蘋果樹苗120株,均為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果樹品種。後期別的果樹苗陸續到位,也會及時種植到庭院裡面,將成為老百姓的庭院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原本一直就發展庭院經濟的董淑珍在嘗到甜頭後,這次又申請了各種果樹苗。「夏天,我的院子裡有各種疏菜和水果,還發展了林下養殖,讓我增收了不少,院子裡的景色也非常漂亮,現在政府又免費給了我10棵蘋果樹,相信明年我的院子會更漂亮,有限的空間也成了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她興奮的說到。

  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光芳表示,接下來將充分利用走訪入戶向居民宣傳庭院經濟的意義,教育引導居民規劃和整理好自己的庭院,養成愛護環境、養成文明習慣,齊心共建美好宜居環境。後期,還要開展最美庭院評選活動,帶領全體居民打造「院淨、果香、景美、人和諧」的庭院,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和布克賽爾縣那木德格社區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出門,大家要保持好心態、勤消毒、多通風,有困難需求就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會第一時間協調解決……」2月23日,和布克賽爾縣和什託洛蓋鎮那木德格社區志願服務隊拉著手提音響正在播出防疫抗病的措施和居家隔離的注意事項。
  • 和布克賽爾縣那木德格社區「暖心理髮」助力「疫」線幹部
    2月25日上午,和布克賽爾縣和什託洛蓋鎮那木德格社區居民「出發點」美髮店志願者張波為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提供暖心理髮服務,助力他們輕鬆上「疫」線。  據悉,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開展,一線工作者從大年三十至今一直奔波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頭髮長了也沒辦法理。在獲知「頭髮煩惱」後,那木德格社區黨支部組織籌備此次志願理髮行動。
  • 和布克賽爾縣那木德格社區以「藝」抗「疫」 凝聚戰「疫」正能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和布克賽爾縣和什託洛蓋鎮始終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當日,和什託洛蓋鎮那木德格社區黨支部積極響應縣委的要求,組織文藝工作者和文化志願者開展了「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作品徵集活動,積極行動起來,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文化藝術創作,以文藝作品增強全社會戰勝疫情的信心。為湖北加油,為中國加油!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尋樹文 歐陽珺初冬時節,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童市鎮合旺村許多村民家門前的地坪上,鋪滿了金黃的油茶果。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初冬時節,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童市鎮合旺村許多村民家門前的地坪上,鋪滿了金黃的油茶果。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 「今年雖然雨水多,但產籽量不少,出油上萬斤肯定沒問題……」武警湖南總隊嶽陽支隊扶貧工作隊隊員吳小斌,這段時間在村裡幫助村民們採摘和整理油茶果。合旺村所在的平江縣是革命老區,吳小斌看到紅土地上結出「幸福果」,格外開心。 合旺村位於低山丘陵地帶,十分適合種植油茶樹,但以前油茶林管理粗放,在種植方法和品種選擇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產籽量和出油率都較低。
  • 一棵桃樹結出兩色果 老戶人社區特色果品鋪就「致富快車道」
    「從一開始種桃子,我就在品種選擇和種植上有考慮。」宋忠傑說,他是老戶人村本地人,也是村裡第一個種桃的,種植經驗達十年之久。作為一個技術派,他多次外出至安徽、河南、山東等地學習先進的果桃種植經驗,在自家「試驗田」進行「實驗」,促進果園的高產高收。「咦,這同一棵樹上,怎麼會結出兩種顏色不同的桃子?」
  • 安徽太和縣:小瓜蔞結出致富果
    小瓜蔞結出致富果(徐剛 供圖)9月17日,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蔡廟鎮前汪村的保芝家庭農場裡,滿架的瓜蔞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碌著清理瓜蔞田裡的雜草,迎接瓜蔞的豐收。今年48歲的農場主王俊強種植瓜蔞已經20多年了,「我從1996年就開始種瓜蔞,以前都是小打小鬧,規模小,現在國家的各項政策都好了,我種植瓜蔞的規模也擴大了」,王俊強說。2017年王俊強正式成立保芝家庭農場,流轉200多畝田地種植瓜蔞。
  • 平陽社區下街脫貧戶黃克同:種 「致富樹」 釀甜蜜果
    剛開始黃克同想和屯裡的年輕人一樣,去外面看世界,到廣東打工賺錢。但是父母年紀已大,又患病,需要有人陪在身邊照看。做什麼工作?既能待在父母身邊,又能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況,一時間成為黃克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苦思夜想,自己沒有一技之能,光靠種甘蔗這微薄的收入難以脫貧致富。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近來逐漸興起的種果業。
  • 人民日報: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核心閱讀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省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 ...結出幸福果——贛州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系列報導之果業篇
    種下致富樹 結出幸福果——贛州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系列報導之果業篇  九月的贛南,秋高氣爽,陽光和煦,處處湧動著迷人的綠,散發出醉人的香。放眼贛南大地,果樹競綠,臍橙泛金,好一幅豐收美景圖。  通過發展臍橙產業,贛南人民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好途徑,臍橙成為贛州名副其實的農業「當家樹」、農村「致富樹」和農民「搖錢樹」。2019年,全市柑橘種植面積214萬畝、產量154萬噸,其中臍橙種植面積163萬畝、產量125萬噸。  「如果行情穩定,今年靠臍橙就能增收四五萬元。」
  • 梨香四溢 甜蜜難擋——下馬洞村黃金梨結出致富果
    自2015年以來,在州教育局的傾力支持和幫扶下,該村因地制宜,發揮地域和資源優勢,逐步形成了以茶葉和黃金梨為特色的產業示範區,著力打造鄉村旅遊和田園採摘相結合的休閒度假村。通過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已發展茶葉900畝,黃金梨300畝。經過三年多的科學管護和精心培育,該村黃金梨終於結出了致富果,出產的黃金梨不僅香甜飽滿,口感鮮嫩多汁,且兼具耐儲存、畝產量高等優勢。
  • 少養兩盆花,院子也要種上致富樹,甜味不輸橙子,一年2熟好養活
    春天裡少養兩盆花,院子也要種上致富樹,甜味不輸橙子,一年2熟好養活!現在很多人喜歡在自家陽臺或院子裡種些盆栽。它們不僅能起到觀賞作用,還能淨化空氣,對人體非常有益。但是除了種花和盆栽,有些人更喜歡種一些果樹。
  • 東平縣梯門鎮西溝流村:櫻桃樹結出致富果,帶動產業興
    櫻桃紅了梯門鎮西溝流村梯門鎮西溝流村發揮山區村優勢大力發展林果種植和生態經濟,小小櫻桃樹結出致富果,帶動產業興。夏日風嫋嫋,又遇櫻桃紅。梯門鎮西溝流村村民張秀平:「現在櫻桃採摘,我早晨五點半就來摘果,摘完果實以後我再挑選果,我這一天能掙300多塊錢,這樣不出家門就輕鬆把錢掙到手了。」鄉村振興時,產業正興旺。目前,西溝流村已逐漸形成櫻桃種植、採摘和生態旅遊產業鏈。
  • 【奔跑在小康路上的溫州女人】曾秋:漫山遍野的梔子花結出了「致富...
    【奔跑在小康路上的溫州女人】曾秋:漫山遍野的梔子花結出了「致富果」 2020-12-30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昌黎西窯窠莊村種下致富果 走上幸福路
    每到蘋果成熟的季節,村內果香四溢,紅彤彤的果實壓滿枝頭,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如今,依靠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西窯窠莊村的蘋果成功走出村莊,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果園裡,種植戶閆錫臣正忙著採摘蘋果,一筐筐蘋果被裝載上車,準備統一發往全國各地。「忙活完這幾天,早果基本就摘完了。晚果得晚秋才能摘。
  • 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包含14方面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分享試驗區「先行者」們的改革樣本。種好「試驗田」,結出「生態果」。初冬時節,江西萍鄉市蘆溪縣源南鄉思古塘礦區生態修復區,3000多畝的煤矸石上遍植的贛南臍橙樹果實纍纍。當地投入6000多萬元治理廢棄礦山,並引入臍橙種植大戶,建立產業扶貧基地,解決礦區近百人就業。「以前這裡到處開挖,如今種上了贛南臍橙,為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產業扶貧探出了一條新路。」蘆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鍾聖國說。
  • 四川威遠四方村:無花的果綻開致富的花
    新華社成都11月30日電 題:四川威遠四方村:無花的果綻開致富的花   新華社記者童芳  無花果,這種見果不見花的植物,在四川一個小山村開出了致富花、結出了幸福果。
  • 返鄉種草莓結出「致富果」
    杜北北指著一顆鮮紅的草莓介紹說,2012年,他剛開始種草莓時,這個品種只是小規模引種,由於經濟效益高,現在「牛奶草莓」已成為溫室大棚的「主角」。    在大棚的另一頭,兩個工人正忙著給草莓疏果。只見綠葉白花掩映下的每一株草莓蔓上,大多結有5~6個果實,可工人最後只留下大、中、小三個尚未成熟的草莓。「看上去都挺好,為啥要剪掉兩三個呢?為啥留下的果實還大小不一呢?」記者不解地問。
  • 延壽縣:種下一棵榛子樹 敲開一扇致富門
    金秋八月,天氣逐漸涼爽,一望無垠的金鳳山坡間鬱鬱蔥蔥的榛子樹整齊排列,樹上結的不僅是成熟榛果,更是帶動延壽縣榛農致富的「幸福果」。榛樹成林,綠了荒山富了鄉親望著枝頭上的累累碩果,延壽縣加信鎮金鳳村農民賈召軍心裡樂開了花。「原來這片林地比較貧瘠,但榛子樹讓荒山綠了也富了。
  • 脫貧攻堅|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的脫貧之路
    10月28日,記者走進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看到的是安寧祥和的幸福景象。蘇區村是穀城縣著名的「紅色村」,紅軍曾在這裡戰鬥過。過去,由於山高路遠、人多地少,村民長期脫貧無路、致富無門,該村被劃為省級重點貧困村。2015年,市委宣傳部扶貧工作隊進駐蘇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