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昌黎西窯窠莊村是遠近聞名的「蘋果種植村」,林果種植產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96年。每到蘋果成熟的季節,村內果香四溢,紅彤彤的果實壓滿枝頭,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如今,依靠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西窯窠莊村的蘋果成功走出村莊,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
果園裡,種植戶閆錫臣正忙著採摘蘋果,一筐筐蘋果被裝載上車,準備統一發往全國各地。「忙活完這幾天,早果基本就摘完了。晚果得晚秋才能摘。村裡的蘋果銷量一直很穩定,蘋果剛下樹,就有大批客商來這裡收購,基本不到一個月就會銷售一空。」閆錫臣種植蘋果已有20餘年,家裡共有果樹12畝,靠著多年的辛勞,這些蘋果每年都能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
閆錫臣告訴記者,剛開始種蘋果時,因為技術、品種不到位,並沒有得到太多實惠。「一開始大家都是盲種,誰也不懂技術,完全靠天吃飯。有時種出的蘋果品質不好,沒人收,大量的蘋果只能眼睜睜爛在地裡。現在好了,村裡給我們請專家,教我們如何選品種、學技術,現在我們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專業』種植戶了,蘋果長的好了,價錢自然就高了,銷路也越來越好!」
西窯窠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鳳彬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村民能夠提高種植能力,更好地發展村裡的蘋果種植業,村委會每年都定期組織集中培訓,聘請專家為種植戶講解果樹種植技術、修剪枝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專業知識,還不定期組織種植戶到周邊村鎮參觀學習,學習其先進管理模式和技術,並積極引進新品種,引導村民及時淘汰劣質品種,不斷提升果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為了保證種植戶能「學以致用」,村委會還不定期邀請專家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更有針對性的提升種植戶的能力和水平。「種植水平提高了、果品品質提升了、果農的收益也越來越高了,看到蘋果帶來的甜頭,越來越多的村民也紛紛加入到林果種植的隊伍中來。」
在蘋果交易市場,來來往往的貨車絡繹不絕,水果代收經紀人黃亞光正忙著指揮大家打包、裝箱,儘管成交量大,但每個人都分工明確、有條不紊,一輛輛滿載的貨車駛出村子,將蘋果銷往東三省、北京、山東等地。
29歲的黃亞光加入水果代收經紀人隊伍已有4年。年輕的他敏銳的看到了村裡蘋果銷售的商機,果斷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回鄉創業。他的加入也為村裡的經紀人隊伍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不滿足於原有的固定客源,一有時間,他就一頭扎到網上,找客商、談價格、聯繫銷路。有了網際網路的幫助,村裡的銷售渠道更加拓寬了,前來收購的客商也越來越多。
黃亞光說,蘋果快成熟的時候,是他們最忙的時候,找客源、談價格、指揮打包分裝,一刻都不敢懈怠。「從6月中旬到10月下旬,陸陸續續都有不同品種的蘋果成熟。旺季的時候,最多一天有三四十輛車,一天能賣15萬斤到20萬斤蘋果。西窯窠莊村土壤好、水肥充足,非常適合蘋果生長,再加上品種新、果品質量好,十分受市場青睞。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品質展示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吃上這些優質的蘋果。」
優秀的水果代收經紀人隊伍,也是西窯窠莊村蘋果種植業成功的關鍵之一。李鳳彬告訴記者,村裡共有8名水果代收經紀人,十多年來,經紀人們不斷發掘客源,積極為村內蘋果找尋銷路,在他們的努力下,蘋果每年都供不應求,產出的蘋果不用出村,就地銷售一空,價格也讓種植戶十分滿意。「如今,村內的水果交易市場已初具規模,由於市場需求量大,也逐漸吸引了周邊很多村鎮的種植戶紛紛前來售賣。」
目前,西窯窠莊村這個擁有617戶的小村莊蘋果種植戶達400多戶,蘋果種植面積達1700畝,擁有美國8號、紅富士、七月紅、早金帥等9個品種,年產量4000噸以上,年銷售額可達1200萬元。小蘋果,已成為村民通往幸福之路的「致富果」。
說到未來的發展,李鳳彬說,這幾年,蘋果的品種更新換代很快,及時淘汰不良品種,才能有效的保證蘋果的質量和數量。下一步,村委會將努力在品質上下功夫,打響西窯窠莊村的蘋果品牌,讓更多的人了解並愛上「西窯的蘋果」。他相信,通過大家不斷的努力,村裡的蘋果銷售肯定會越來越好,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賈一凡 、田徵)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