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西窯窠莊村種下致富果 走上幸福路

2020-12-12 河北新聞網

秦皇島市昌黎西窯窠莊村是遠近聞名的「蘋果種植村」,林果種植產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96年。每到蘋果成熟的季節,村內果香四溢,紅彤彤的果實壓滿枝頭,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如今,依靠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西窯窠莊村的蘋果成功走出村莊,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

果園裡,種植戶閆錫臣正忙著採摘蘋果,一筐筐蘋果被裝載上車,準備統一發往全國各地。「忙活完這幾天,早果基本就摘完了。晚果得晚秋才能摘。村裡的蘋果銷量一直很穩定,蘋果剛下樹,就有大批客商來這裡收購,基本不到一個月就會銷售一空。」閆錫臣種植蘋果已有20餘年,家裡共有果樹12畝,靠著多年的辛勞,這些蘋果每年都能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

閆錫臣告訴記者,剛開始種蘋果時,因為技術、品種不到位,並沒有得到太多實惠。「一開始大家都是盲種,誰也不懂技術,完全靠天吃飯。有時種出的蘋果品質不好,沒人收,大量的蘋果只能眼睜睜爛在地裡。現在好了,村裡給我們請專家,教我們如何選品種、學技術,現在我們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專業』種植戶了,蘋果長的好了,價錢自然就高了,銷路也越來越好!」

西窯窠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鳳彬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村民能夠提高種植能力,更好地發展村裡的蘋果種植業,村委會每年都定期組織集中培訓,聘請專家為種植戶講解果樹種植技術、修剪枝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專業知識,還不定期組織種植戶到周邊村鎮參觀學習,學習其先進管理模式和技術,並積極引進新品種,引導村民及時淘汰劣質品種,不斷提升果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為了保證種植戶能「學以致用」,村委會還不定期邀請專家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更有針對性的提升種植戶的能力和水平。「種植水平提高了、果品品質提升了、果農的收益也越來越高了,看到蘋果帶來的甜頭,越來越多的村民也紛紛加入到林果種植的隊伍中來。」

在蘋果交易市場,來來往往的貨車絡繹不絕,水果代收經紀人黃亞光正忙著指揮大家打包、裝箱,儘管成交量大,但每個人都分工明確、有條不紊,一輛輛滿載的貨車駛出村子,將蘋果銷往東三省、北京、山東等地。

29歲的黃亞光加入水果代收經紀人隊伍已有4年。年輕的他敏銳的看到了村裡蘋果銷售的商機,果斷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回鄉創業。他的加入也為村裡的經紀人隊伍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不滿足於原有的固定客源,一有時間,他就一頭扎到網上,找客商、談價格、聯繫銷路。有了網際網路的幫助,村裡的銷售渠道更加拓寬了,前來收購的客商也越來越多。

黃亞光說,蘋果快成熟的時候,是他們最忙的時候,找客源、談價格、指揮打包分裝,一刻都不敢懈怠。「從6月中旬到10月下旬,陸陸續續都有不同品種的蘋果成熟。旺季的時候,最多一天有三四十輛車,一天能賣15萬斤到20萬斤蘋果。西窯窠莊村土壤好、水肥充足,非常適合蘋果生長,再加上品種新、果品質量好,十分受市場青睞。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品質展示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吃上這些優質的蘋果。」

優秀的水果代收經紀人隊伍,也是西窯窠莊村蘋果種植業成功的關鍵之一。李鳳彬告訴記者,村裡共有8名水果代收經紀人,十多年來,經紀人們不斷發掘客源,積極為村內蘋果找尋銷路,在他們的努力下,蘋果每年都供不應求,產出的蘋果不用出村,就地銷售一空,價格也讓種植戶十分滿意。「如今,村內的水果交易市場已初具規模,由於市場需求量大,也逐漸吸引了周邊很多村鎮的種植戶紛紛前來售賣。」

目前,西窯窠莊村這個擁有617戶的小村莊蘋果種植戶達400多戶,蘋果種植面積達1700畝,擁有美國8號、紅富士、七月紅、早金帥等9個品種,年產量4000噸以上,年銷售額可達1200萬元。小蘋果,已成為村民通往幸福之路的「致富果」。

說到未來的發展,李鳳彬說,這幾年,蘋果的品種更新換代很快,及時淘汰不良品種,才能有效的保證蘋果的質量和數量。下一步,村委會將努力在品質上下功夫,打響西窯窠莊村的蘋果品牌,讓更多的人了解並愛上「西窯的蘋果」。他相信,通過大家不斷的努力,村裡的蘋果銷售肯定會越來越好,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賈一凡 、田徵)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布爾津:村民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也格孜託別鄉克孜勒託蓋村加拉恩阿什牧民定居點位於五彩灘景區旅遊沿線,該村依託旅遊業,鼓勵村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和農牧家樂,走上致富路。也格孜託別鄉克孜勒託蓋村村民阿依努爾·朱馬爾自搬進定居點後,不僅住進了新房,而且開起了自己的牧家樂,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讓她的經濟收入有所突破。
  • 福州長樂:幹部捐助20頭牛 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陳依燦靠養牛走上致富路。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文/攝)在長樂區航城街道五竹山中,70歲的村民陳依燦依靠航城街道和村幹部捐助的20頭牛,逐步走上致富路。  陳依燦家位於航城街道五竹村蟛蜞自然村,距離山外大路7公裡,位置偏僻。多年前,陳依燦一家六口擠在一間破舊的石頭房內,靠種地為生,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  山裡空氣清新,擁有大片天然草場。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為發展養牛業創造了條件。為幫助陳依燦脫貧,2001年航城街道和村幹部共40多人,捐出一個月的工資,幫陳依燦買了20頭牛。
  • 德江縣荊角鄉:小小「黃金果」 鋪平致富路
    德江縣荊角鄉:小小「黃金果」 鋪平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0-06-04 10:46:28      來源:銅仁日報   近日,德江縣荊角鄉杉樹村廷軍綜合種植園裡的
  • 和布克賽爾縣那木德格社區種好「幸福樹」,結出「致富果」
    連日來,和布克賽爾縣和什託洛蓋鎮那木德格社區在向居民免費發放優質果樹苗,讓空閒地種上「幸福樹」,結出「致富果」。  在三礦院內居民李玉民家的院子裡,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挖坑、培土、扶苗,趁著春雨剛歇,黨員幹部和志願者一起把果樹苗栽種下去。此次栽種的是蘋果樹苗和李子樹苗。  「每株之間距是3-4米,植樹穴為60cmx60cm。
  • 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
    一家四口有三個殘疾人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楊英義和妻子在養雞場勞作。電動三輪車的轟鳴聲漸行漸遠,楊英義的身影也隨之消失在蜿蜒崎嶇的水泥路盡頭。楊英義不甘心,他一邊問自己,一邊下定決心,要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過上自己的幸福生活。有黨和政府的幫扶,楊英義相信只要找準路子,勤勞肯幹,就一定能摘掉「窮帽」。2016年,經過再三思考,楊英義回到了家鄉。「我們金山村雖然田地很少,但是四周都是低矮的山丘,山丘上灌木叢生,非常適合散養土雞。」
  • 大方縣達溪鎮:「小天麻」成「致富果」
    初冬時節,在大方縣達溪鎮聚河村天麻種植基地,幾十個村民正穿梭在地頭,忙著種植天麻,到處一派繁忙的冬種景象。聚河村天麻種植現場據了解,達溪鎮聚河村利用環境、氣候、海拔等地理優勢,採用「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黨支部引領,合作社領辦發展天麻種植,積極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引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 駐馬店:小小車釐子 種出致富路
    駐馬店:小小車釐子 種出致富路 2020-05-22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半山腰上圓了「立體農業夢」大盛鎮探索發展山地生態立體農業,帶動三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 黨旗引領珞巴族百姓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黨旗引領珞巴族百姓走上致富路 在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瓊林村,村黨支部書記達娃正在給遊客介紹珞巴族的傳統服飾:頭上戴的是熊皮製作的帶簷圓帽,帽後的獸皮用來抵擋射來的弓箭,上衣是由牛皮或者羊皮製作的。從珞巴族的傳統服飾上,還能清楚看到當年遊牧狩獵生活留下的痕跡。 在達娃所穿民族服飾的最顯眼處,懸掛著一顆鮮豔的黨徽。
  • 【新春走基層】韶關市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走上致富路
    【新春走基層】美麗鄉村畫卷在這裡展開求真務實,這片熱土走上致富路韶關市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三年前,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的村民和外村人聊天時都不敢大聲說話,因為,他們被定為全省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省定相對貧困村。
  • 借力十裡水果長廊 三水區南山鎮天橋村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隨著南山鎮不斷擦亮十裡水果長廊品牌,不少天橋村村民乘著東風,發展起水果採摘旅遊業務,走上致富路。在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推動下,村子越發乾淨整潔,村民住得越來越舒心,日子越過越紅火。「這幾年在十裡水果長廊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外地遊客過來採摘、收購水果。」陳香水說。陳香水所說的十裡水果長廊,是一條橫跨南山鎮漫江、東和及擇善3個居委會的水果種植帶,全長10公裡。水果長廊種植面積近萬畝,一年四季果香不斷。近年來,南山鎮大力打造十裡水果長廊品牌,每年7月舉辦開園節,為農戶搭建展銷平臺。「以前,我們一家人就在村子一側的公路邊,向過往的路人兜售水果。」
  • 霍城:薰衣草產業帶動「光棍村」走上致富路
    全村薰衣草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幾十畝,發展到2020年的12000畝,佔全村總耕地面積的95%以上,走出了一條具有該村特色的鄉村振興路,使當初的「石頭灘」變成了「聚寶盆」,四宮村也先後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自治區生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徹底改變了土地石頭多、耕種條件差,光棍多、群眾增收致富難的局面。
  • 燒磚村轉型種出「神仙草」,房山這裡的村民走上小康路!
    燒磚村轉型種出「神仙草」,房山這裡的村民走上小康路!探討本村發展思路在區領導和鎮黨委、政府的指導把關下確定本村發展思路林下經濟與戶外休閒相結合2017年二站村引進了林下經濟種植150畝蛋白桑茶樹初次嘗試種植便獲得成功
  • 家福伴你走上致富路(組圖)
    且看,重慶家福是如何讓那些不懂火鍋的人們走上致富路的創業故事。  十年滄桑育「家福」  10年前,現任重慶家福火鍋董事長朱鍾因業務出現問題,虧損了近200萬元。在那個年頭,這筆債務足以將他壓垮。「這一輩子我還得清嗎?」他心裡很悲戚。  未來的路該怎樣走?朱鍾帶著失敗的滄桑來到嘉陵江畔的古城———北碚,漫無目的地徘徊在人群中。一切都從頭開始。
  • 阿拉善盟:駱駝產業讓農牧民走上致富路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阿拉善盟:駱駝產業讓農牧民走上致富路天未破曉,居住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的脫貧戶永紅一家就開始在駝圈內擠駝奶。在脫貧攻堅好政策扶持下,永紅貸款購買了48峰奶駝開始走上了發展駝產業脫貧致富之路。為了讓永紅掌握養駝技術,駐村工作隊又幫助其報名參加了農牧民創業培訓、新型農牧民技術培訓,讓他學習奶駝養殖、飼料配比、擠奶、馴化等好的經驗和做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駐村工作隊幫扶和自己精心養殖和辛勤勞動下,永紅家養的駱駝產奶量很穩定,當年僅賣駝奶的收入就達十幾萬元。
  • 黃果成為迪慶香格裡拉群眾致富增收「幸福果」
    近期,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尼西鄉幸福村形朵社37畝黃果迎來了採摘季。每年的12月份,金沙江畔這樣的豐收場景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幸福村黃果也成為當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幸福果」。
  •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2020-12-22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