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十年財務自由之路歷程,成長點滴」
距離我出手賣車已經快兩周了,一直沒有花時間回顧一下從買車到賣車的過程。今天正好周末,本文獻給我對消費觀念,投資理念的轉變過程。
雖然是一輛非常普通的入門級車,但我覺得也很值得記錄一下,畢竟四年多時間與車相關的點點滴滴太多了。
01
—
為什麼要買車
首先作為男人,在二十幾歲沒有擁有車之前,都非常想要有一部自己的車。體驗一把說走就走的灑脫,自駕翻山越嶺的樂趣。
其次大概在五六年前,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往返於莞深之間,平時也是活動在廣深莞之間比較頻繁。
每次要麼是約順風車,要麼是去車站坐大巴車。忍受著無車的切膚之痛,那種渴望有車的欲望非常強烈。
再次是四五前出現了一波購車潮,就是身邊人買車的越來越多。
綜上原因下定了決心去4s店買了車,當時沒有聽勸朋友的建議買二手車,出於對車的不了解擔心買到二手問題車,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新車,當然在當時也是有面子消費的成份的。
(由於年代久遠找不到我剛提車的照片了,用網上的照片替代一下)
02
—
買車之後
當時是在國慶前一天提車的,然後就開始了自駕翻山越嶺之路。把轎車當越野車開,整條路是非常崎嶇陡峭的。
上山容易下山才感到可怕,至今回想來當時是無比刺激,現在是心驚膽戰。
2018說走就走年自駕去了景崗山。
最遠的是今年去了海南三亞,從跨過瓊州海峽,一路從海口到三亞,風景是不錯的。
輪渡夾板上
人車分流的,過海車是放在輪船負二樓
海南東郊椰林
有車之後確實給工作生活和旅遊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拓寬了活動範圍,周末珠三角短途遊玩也是輕而易舉。
目前唯一遺憾的是還沒有實現自駕去西藏的夢想,不過以後我相信一定會有機會實現的。
03
—
為什麼要賣車
現在開始說重點,既然車那麼方便那麼多優點,我現在為什麼還要把車賣掉?
一,車是負資產。車是消耗品,當到了四五公裡數七八萬之後,需要維修保養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今天換一對輪胎,明天換副電池,火花塞剎車片等等。
從理財角度看車是個負資產,放著每年貶值很厲害,每年貶值金額加保養保險停車費等開支接近三萬,這只是養一臺非常普通的車的成本。
二,車使用頻率低。在深圳這種城市生活工作地鐵公車是非常方便的,特別是最近我家附近的地鐵也開通了。上下班地鐵公交比開車快多了,完全沒必要開車上下班高峰去添堵。坐地鐵看看新聞資訊多香。
算下來我一個月使用車不到五次,最多是周末一家人出去走走,但是在市內是開車半小時,停車也要半小時這種狀況。
三,停車難。我這小區辦月卡最少要排隊三年左右,停車位非常緊張,車的保有量太大了。街道辦為了解決停車難問題,協調了周邊小區停車位共享,我平時都是停在旁邊小區的,這點要給街道辦點個讚。
四,車的便利性可替代。在一二線城市租車打車是非常方便的,一年花三萬去養一臺車,以我使用車的頻率,完全足夠我租一年寶馬了。
04
—
賣車之後
賣車當天還是挺捨不得,畢竟養了四年多。沒有車之後,以後出行怎麼辦?
市內急事就直接打車,平時高德打車也便宜,去珠三角範圍就各種順風車,去更遠的地方就租車。長途旅遊到了目的地再租車。
想租什麼車就什麼車,寶馬奔馳輪著來,闊綽一點路虎保時捷也樂意,豪氣裝逼一點帕拉梅拉也不在話下。
這次賣車的目的是要把資金用在刀刃,儘量積累財富,年輕的時候做好理財規劃,多購買資產,少購買負債。
所以雖有不舍,最終還是果斷把車處理了。當時不少人看到我賣車的朋友圈,有點不理解,都在問我要換什麼車。
當然不是說以後就不會再買車了,等新能源車技術更加成熟,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之後,我還是很樂意買新能源車的。這也是我非常看好的投資賽道。
不選擇新能源車,就考慮二手中高端車,賣車的時候在二手車行看過一遍,二手車是性價比最高的。
據了解美國二手車交易佔到6成左右,而國內還不到5%。隨著國內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大,未來二手車交易會慢慢成為主流,面子消費也會逐步回歸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