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劉曉林 9月19日,北京威卡威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威股份」)發布了關於收到《北京市發改委行政事項受理告知書》的提示性公告,稱北京市發改委已經受理公司於2016年9月6日提交的關於到德國設立全資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10萬輛高端電動汽車研發生產基地的備案申請材料。
京威股份前身為北京埃貝斯樂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是2002年7月成立的中德合資公司,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要業務是為中高檔乘用車提供內外飾件系統,並提供配套研發和相關服務。
這並不是作為零部件上市公司的京威股份首次在整車領域投資。在過去一年中,京威股份已經連續發起了對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的多起股權收購,藉助資本平臺不斷加快向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身份轉變的進程。
從2億元認購長春新能源汽車股權、5.52億元收購深圳五洲龍汽車48%的股權,到10.5億元收購江蘇卡威35%股權,再到融資70億投資德國新能源基地,以及與寧德時代等電池和充電領域企業的合作,借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東風,京威已經在國內和海外同時布局起新能源的版圖。
但與此同時,近百億的密集投資和新能源市場的風險使業界對京威股份的資本運作前景觀望氛圍濃厚。京威汽車最近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是其控股的五洲龍汽車涉嫌新能源騙補。因此,京威最終會成為通過資本運作跨界造車的成功樣本,還是新能源淘金大潮中的前車之鑑?只有等待時間和市場來判斷。
借多起股權收購涉足造車業
與所有在近兩年躍身投入整車製造業的汽車業內和業外資本一樣,京威股份選擇了新能源汽車作為切入口,通過股權投資獲得這一戰略性行業的起點優勢。
2015年11月,京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出資2億元,認購長春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春新能源汽車」)20%股權。對這家公司的具體情況,京威並未詳細介紹,據長春當地媒體報導,長春新能源註冊資本為10億元,由京威股份與上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出資組建。除了研發、生產、銷售大中型新能源客車、輕型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專用車等新能源汽車,通過與國內動力電池和充電領域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以及青島特來電達成戰略合作關係,長春新能源的主營業務還將涉及動力電池、充電設備、儲能系統等。
今年4月29日,總投資34個億的長春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破土動工。產能目標是年產大中型客車10000輛、輕型客車 5000輛、配套零部件25000套以及儲能系統等,要在5年內建設成全國規模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與此同時,京威股份的股東中環投資發起了新能源領域的跨國併購。2015年11月16日,中環投資與德國斯圖加特電動車有限公司(簡稱EFA-S)的股東籤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收購後者75%的股權。EFA-S主要業務為設計、生產、改裝電動車,其客戶主要有奔馳、聯合包裹速遞服務公司(簡稱「UPS」)等,主要產品有奔馳sprintercity35微型客車改裝、UPS物流車改裝等。京威股份在此後的公告中稱,EFA-S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前景廣闊。而由於中環投資持有京威股份30%的股權,是京威股份第一大股東。因此,業內分析人士均認為,京威股份將成為中環投資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最優平臺。
而以投資長春新能源汽車作為第一步的京威股份,開始快速推進其進入整車製造業的步伐。僅一個月後,京威股份就宣布以5.52億元收購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48%的股權,成為五洲龍的第二大股東。作為國內較早從事新能源客車生產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五洲龍的產品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清潔燃料客車,同時還包括傳統柴油客車及公交車系列和專用醫療車輛系列。在重慶、瀋陽、揭陽等地均設立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子公司。
半年後的2016年6月,京威發起了第二輪併購:以10.5億元購買江蘇卡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卡威」)35%的股權。江蘇卡威的產品集中在輕型車、客車、特種專用車以及汽車車身部件。其最大潛力點在於通過與悍馬中國的合作,向中國市場導入了悍馬電動汽車,並以該平臺為基礎,展開了其他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同時,江蘇卡威還獲得了奔馳在華商旅車的生產、改裝與銷售權。
半年時間內密集投資,京威藉助併購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路線逐漸清晰。
國內外一盤棋
雖然與傳統整車製造業相比,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資金門檻大幅降低,但對於白手起家的京威股份而言,通過併購只能縮短規模的積累周期,在研發和製造技術方面,仍需要更大的投資。而京威的野心顯然也並不止於兩起跨界國內,一張更大的新能源汽車版圖早已在計劃中。
2016年8月20日,京威股份發布公告,宣布將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5億股,募集不超過70億元的資金,用於年產10萬輛的德國高端電動汽車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根據規劃,京威將在德國斯圖加特將建立研發中心,在德國圖林根州則將購買約80萬平方米土地,新建整車生產四大工藝的車間,以及電池裝配車間、試車場、能源中心等基礎設施,用以開發和生產高級電動車。
來自投資機構對京威股份的公開調研報告顯示,京威德國新能源基地的技術來源將主要通過與德國有高端車設計經驗的設計院合作。在電動車核心部件如電池、電機、電控的布局上,外購、自己研發、與EFA-S的合作,以及在德國本土再次收購,都是考慮範圍內的方式。
而對於整個新能源汽車版圖,京威的設想是在斯圖加特依託E-FA-S公司打造商用車基地,在圖林根州打造高端乘用車基地,和國內的長春新能源、深圳五洲龍、江蘇卡威形成國內國外聯動的格局。商用車從國內運到國外,乘用車從國外導入國內。
8月23日,京威股份董事長李璟瑜已經陪同德國EFA-S公司總裁裡特在卡威進行參觀考察,據悉,目前EFA-S公司與五洲龍和卡威公司在物流車和巴士車的技術和市場層面已經有互動交流。
國內潛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京威股份在資本市場頻頻出手的主要動力。但投資剛啟動,京威已經感受到了這片市場的風險。
在9月份最受矚目的新能源騙補名單風暴中,京威參股48%股權的五洲龍汽車成為財政部公布的五個「惡意騙補」典型案例之一,其2015年度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車中154輛車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574萬元。
為此,京威汽車停牌三日,復牌後公告稱,由於財政部通報中所指的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574萬元尚未收到,也並未在其2015年度財務報告中確認此項收入;至於2787萬元的罰款,其老股東「廣東富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承諾全部承擔。因此,上述事件不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事實上,幾乎在同一時間,五洲龍完成了上市股改計劃。早在今年4月1日,京威股份就曾對外表示,五洲龍計劃在港交所發行股票並上市。9月12日,京威股份發布公告稱,五洲龍已於2016年9月9日完成股份制改制,企業名稱變更為「深圳市五洲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京威股份仍持有其48%的股權,目前正按計劃推進深圳五洲龍IPO工作。
京威股份的半年報顯示,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22.23億元,同比增長28.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億元,同比減少14.68%。分析指出,由於國內傳統汽車市場的不景氣,作為公司主營業務的汽車內外飾業務的盈利能力在過去兩年間逐漸下滑,而密集的投資也加大了資金壓力。
但回顧京威近幾年的併購歷程和資本市場動作可以看出,2015年底以前,京威已經展開了一輪針對汽車智能化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的併購,連續收購了福爾達、吉林華翼等公司股權,並和佛吉亞(中國)、無錫華光達成合作,同時,通過收購無錫星億部分股權正式進軍「智能裝備」領域,在滿足車輛信息化趨勢的同時,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整車的平臺也基本成型,而對智能裝備的投資也被認為會很快進入利潤收割期。
據悉,除了積極推動深圳五洲龍的上市,京威也在計劃推動其參股的另兩家新能源汽車公司——長春新能源和江蘇卡威在香港陸續上市。這意味著,京威股份在未來也會獲得更多融資平臺。對重資金投入和補貼快速退坡的新能源汽車業而言,這顯然是重要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