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枯竭後我們該用什麼?優酷《未來圖鑑》帶來科學家的新思路

2021-01-20 人民資訊

2019年8月,世界人口總數突破77億,據聯合國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10億。隨著世界人口的逐年增加,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也越來越大,未來我們很可能要面對能源枯竭的困境。那麼,當能源枯竭這一天真的到來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優酷聯合現代汽車集團出品的科普紀錄片《未來圖鑑》帶來了科學家的新思路,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在節目中表示,其實,關於未來,我們還有很多辦法。

我們面臨的不僅是能源枯竭,還有伴生問題

煤炭作為大自然贈予人類的禮物,是目前擁有最大自然儲量的資源。我們可以用煤炭來產生電力,用煤炭來取暖、冶金,甚至可以用煤炭來生產水泥。但根據世界煤炭協會的說法,目前世界上煤炭總儲量在1.1萬億噸左右,預計在150年後耗盡。所以,在看似龐大的儲量背後,人類資源的消耗缺口也同樣巨大。

作為人類不可或缺的工業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燃氣原料,天然氣資源與煤炭資源有著同樣的命運。根據英國石油研究機構統計,由於天然氣需求量每年都在不斷增加,如今的天然氣儲量正在迅速枯竭。目前剩下的儲量預計只能維持52.6年。

與全球宏觀經濟息息相關、有著「黑黃金」之稱的石油,更是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最緊俏的化石能源。根據世界能源統計評估顯示,2017年的石油儲量為1696.6億桶。就算在全球使用量保持現在的情況不變的話,預計也將在50.2年後耗盡。

50年至100年是我們肉眼可見的未來,當化石能源消耗殆盡的時候,人類或許會止步不前,社會可能會在緩慢衰落的平臺期裡土崩瓦解。

同樣令人頭疼的,還有化石能源所帶來的伴生問題。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因為持續燃燒化石能源,向大氣中排入了過多的二氧化碳。這些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積淤在大氣層,將引發溫室效應。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報告估計,全球的地面平均氣溫會在2100年上升1.4至5.8℃,屆時,地球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甚至有可能不適宜生物生存。

辦法總比麻煩多,科學家總能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

那麼,人類真的會因為能源問題而面臨生存危機嗎?為了尋找答案,《未來圖鑑》主訪人陳銘來到了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的實驗室。在這裡,毛宗強展示了科學家們對抗能源危機以及溫室效應的新思路。

氫元素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元素,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毛宗強教授認為,氫是人類未來可以應用的最好的能源。

氫元素的普遍性讓氫能幾乎取之不盡,大自然中,有水的地方就有氫,像風能、電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都能在發電過程中通過電解水來產生氫。並且氫具有燃燒熱值高的特點,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燃燒效能超過了化石能源,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能源。

此外,氫的安全性很高,氫氣的燃點比汽油和柴油高,還比空氣輕14倍,很容易就能在大氣中自然擴散,不容易造成意外引燃。

然而這些不是科學家們青睞「氫能」的主要原因,氫能最大的優點在於其清潔性。本期節目中,毛宗強教授在實驗室中為陳銘講解了氫能的清潔特性。目前,科學家把氫能分為「綠氫」、「藍氫」、和「灰氫」。其中「綠氫」是可再生能源制氫,比如從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的附屬產物中提取氫能;「藍氫」則是在用工業副產物中提取氫,並對其加以碳捕集和碳封存,讓氫能在再生的過程中達到清潔標準。這兩種制氫方式目前是科學家們的主攻方向,目的是為了讓氫能脫離「碳」的束縛。

當主訪人陳銘問到毛宗強教授「未來,人類的能源結構會是怎樣的?」時,毛宗強教授很有自信的答道:「未來氫能將會是人類能源升級後的主要能源。」毛宗強教授描繪到,如今技術的進步大大地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而氫能這種高效能的清潔型二次能源也將會迎來更大的發揮空間。那時,天藍了,水清了,碳排放少了,冰川不消融了,氣溫增長也緩慢了,人們的生活也更健康了。

《未來圖鑑》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科普紀錄片。它在思考未來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引導人們反思現在。在全部5集當中,《未來圖鑑》從病毒、工業革命、基因編輯、AI危機和能源問題幾大方面剖析了現代人類所面對的現實問題,並以科學家的視角,將觀眾的迷思一一解答。透過《未來圖鑑》,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以及一個可以糾正的現在。我們不必糾結於無法改變的過去,我們只需要在前進的路上做得更好。

相關焦點

  • 優酷《未來圖鑑》即將開播 科學解析近未來
    由優酷和現代汽車集團聯合出品的科學紀錄片《未來圖鑑》即將登陸優酷,該片從醫學、氫能、基因工程、人工智慧、能源五個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方向出發,由各個領域的著名科學家現身說法,將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一一列出。
  • 優酷《未來圖鑑》尋找人類前路
    優酷《未來圖鑑》尋找人類前路) 最近,一款名為《賽 博朋克2077》的未來題材遊戲火了,遊戲中對未來場景的刻畫吸引了許多玩家的目光。對許多人來說,科幻作品中的未來世界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恰好有這樣一部紀錄片,滿足了人們的近未來幻想。
  • 用現代眼光解讀未來 科普紀錄片《未來圖鑑》開播
    未來,人類究竟有沒有可能完全戰勝病毒?在優酷人文與現代汽車集團聯合出品的《未來圖鑑》首集中,傳染病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醫生放眼未來,從專業角度解答未來世界中的病毒迷思。我們預知不了未來地球上的病毒環境,因為病毒的變異是無意識的;我們無法未雨綢繆,因為還有許多未知的病毒在等待著我們。但是現在人類能做到在病毒變異後緊追不捨——它變異了,它出現了,就研究它。
  • 《未來圖鑑》解答迷思
    未來,人類究竟有沒有可能完全戰勝病毒?在優酷人文與現代汽車集團聯合出品的《未來圖鑑》首集中,傳染病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醫生放眼未來,從專業角度解答未來世界中的病毒迷思。病毒的前世今生 以及未來自人類誕生以來,無數次與不同病毒的交手,無數的科學家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記錄,揭示了病毒的多樣性。
  • 內蒙古發現巨型地熱田,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麼影響?
    能源是工業的命脈,也是國家發展的未來。伴隨著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新能源成為了未來工業發展的救命稻草。就目前而言,新能源分為多種,我們常見的就有太陽能、風能、核聚變能以及地熱能。可能大家對前面幾種能源都比較熟悉,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但是什麼是地熱能?可能大家聽到地熱能比較懵,其實溫泉就屬於地熱能。
  • 能源枯竭後,人類怎麼辦?細數未來可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5種技術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談談,5種在未來可以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替代物的創造性能源。1、藻類根據記載來看,生長在水中的藻類最早於1942年被提出作為食物和燃料來源,但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這一提議才被真正重視起來。在人類陷入了能源危機的70年代開始了生產氣態燃料(氫氣和甲烷)的項目。
  • 地球在2億年後會變成什麼模樣?科學家給出的猜想你信嗎?
    可是當我們大量消耗地球資源的時候,快速發展工業的時候,其實也在快速消耗地球母親的生命。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地球在2億年後會變成什麼模樣?科學家給出了幾種猜想,你認可嗎?2億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個無比漫長的時間,可是對於地球母親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短暫休息的時間。
  • 永不枯竭的能源:「特斯拉線圈」
    這些既免費又用之不竭的資源,其實曾被不少科學家所善用了,而發明出很多「免費能源」的發明。可是這些科學上之瑰寶,一直被人刻意的壓抑和剔除。甚至,過去這些科學家有不少皆遭到無理的阻撓、壓抑、毀謗、捸捕、恐嚇和謀殺。今日在這資訊泛濫的年代,有很多的事實的真相皆被某些財團或媒體所封鎖著。
  • 科學家在月球發現新型能源,足夠人類使用一萬年以上,它是什麼?
    隨著人類對月球的不斷探測和研究發現,月球雖然非常荒涼,但是月球卻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星球,它上面不僅有地球上常見的各類金屬資源,而且還有一種非常罕見且重要的新型能源,這種能源對於人類未來的科技發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相信不少朋友已經想到了是哪一種能源,沒錯,它就是氦-3。
  • 正瀕臨枯竭的一大資源,預計80年後,地球將沒有它的容身之地!
    正瀕臨枯竭的一大資源,預計80年後,地球將沒有它的容身之地!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就警告過人類,要克制資源的使用,不然總有一天資源會走向枯竭。雖然現在沒有到最壞的時候,人類卻不為所動,依舊毫無節制的浪費資源,可能到最後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海洋能源有多重要
    ,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帶動的效果是什麼明顯,但是我國現在最缺少什麼呢?其實現在不僅僅是我們國家,現在許多的國家在能源上面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也是很急切的,要知道許多國家的國內是沒有過多的能源,隨著能源的開採,早就已經變得入不敷出,十分拮据,而能源的作用非常的大,事關國家的經濟還有未來,種種的領域都不能離開能源作為動力,所以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希望能夠開發新的能源,開發出新能源的意義也變得非常巨大,但是陸地上的能源無非幾種,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等,這些早已經被開發,而在我們人類近年來也是十分好奇的海洋中有沒有什麼神秘的能源呢
  • 權威學術雜誌發表中國80後科學家研究成果
    而該區域可提供的電能完全可以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而且,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這種清潔能源,可替代傳統汽油、化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有非常明顯的減緩作用。「我們這個研究相當於喚醒大家對新能源建設的環境和生態效應的關注。」該論文第一作者李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後、現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部副教授這樣表示。
  • 最權威學術雜誌發表中國80後科學家研究成果
    ▲《科學》雜誌網站的論文截圖該研究顯示,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建立大規模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可帶來降水和植被的增加,有望將沙漠變綠洲。而該區域可提供的電能完全可以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而且,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這種清潔能源,可替代傳統汽油、化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有非常明顯的減緩作用。「我們這個研究相當於喚醒大家對新能源建設的環境和生態效應的關注。」該論文第一作者李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後、現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部副教授這樣表示。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對話李琰,這位年輕的副教授還談論了80後科學家的新形象。
  • 沙巴克傳奇圖鑑功能有什麼用 圖鑑功能介紹
    沙巴克傳奇圖鑑功能介紹。沙巴克傳奇擁有策略真合擊、戰法道合體等創新功能,還有神獸召喚、boss之家、超級爆裝、萬人攻城、跨服遠徵等暴爽玩法。很多小夥伴不知道遊戲裡的圖鑑功能有什麼用,所以小編今天就帶來了圖鑑功能介紹,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月球出現神秘能源,1噸夠人類用上萬年,宇宙資源爭奪戰或將開始
    進入太空時代以來,先進的科學技術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在揭開各種神秘面紗的同時,月球上的各種信息也被人們一點點採集起來,填補了更多的空白。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地球資源枯竭的現狀同樣在提醒我們探索和開發,於是月球成為新的目標,在38萬公裡外,人們似乎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當人類第1次跨出地球的大門,就想著如何運用宇宙中的資源,在地球上,各國都時時刻刻在強調資源緊張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人類科技的發展和地球上的能源息息相關,如果地球資源瀕臨枯竭,那麼人類科技也寸步難行。因此科學家們自己的想要利用地球之外的資源,這並不能說明人類是一種貪心的生物,而是在為了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 【深度】北海資源正走向枯竭,挪威石油業未來何在?
    上世紀60年代,挪威只是個捕魚小國,經濟在西歐國家中排名靠後。北海油田的發現改變了一切。目前,挪威已成為人均GDP達到7.5萬美元的世界第三富國。1963年,挪威議會立法規定,挪威大陸架上所有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採權都屬於挪威國王,挪威政府需得到國王授權,才可以進行生產許可的頒發。1972年,挪威成立了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並規定該公司自動擁有每個許可證50%的權益。
  • 優酷總裁魏明:用視頻,看見美好
    去年4月份優酷土豆集團形成了集團和BU(Business Unit)化的方向,而魏明執掌優酷帥印後,在BU化的同時,對優酷進行「陽光主流」的品牌塑造,並在內容製造以及視頻傳播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變革,引領著優酷繼續走在行業前端。
  • 支撐可持續發展,科學家該做什麼——訪挪威BI商學院氣候戰略名譽...
    原標題:支撐可持續發展,科學家該做什麼——訪挪威BI商學院氣候戰略名譽教授喬根·蘭德斯科技創新世界潮「在2020年,推進科學決策的理念尤為重要。新冠肺炎大流行表明,通過科學方法應對的國家比其他國家做得更好。」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期間,挪威BI商學院氣候戰略名譽教授喬根·蘭德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 中國繼高鐵後,國家經濟名片又將出世,事情有新進展
    如果說,歷史上的中國錯過了蒸汽機發明帶來的工業文明及海洋文明,那麼,在如今全力提速的創新科技時代,中國的國家經濟名片除了高鐵和「華龍一號」這兩項高端製造外,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許多新能源領域的突破,並確保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