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

2020-12-20 英瑩的日常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

當人類第1次跨出地球的大門,就想著如何運用宇宙中的資源,在地球上,各國都時時刻刻在強調資源緊張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人類科技的發展和地球上的能源息息相關,如果地球資源瀕臨枯竭,那麼人類科技也寸步難行。因此科學家們自己的想要利用地球之外的資源,這並不能說明人類是一種貪心的生物,而是在為了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戴森球的提出

在1960年,因為名為戴森的科學家首次提出了戴森球。戴森球的出現,讓我們對宇宙中能源有了全新的認識,所謂的戴森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裝置,也是一個人造天體,可以利用高科技技術製造出一個直徑在2億千米以上的巨大圓形,這一人造天體可以包括任何恆星。主要作用就是將恆星上的資源,通過戴森球轉化成為人類可以直接使用的新能源,戴森球就是一個輸出的方式。

在近百年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太陽的能源是非常巨大的,它還可以持續燃燒四十幾年的時間,這個過程中所散發的能量是無窮無盡的,但是人類可以獲得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已經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太陽能和光能,如果把太陽上所有的能源全部都集中起來。等到人類有需要的時候,直接從戴森球輸出,這就節約了更多的時間。其次戴森球在建造之後,就意味著人類文明有了明顯的發展,我們也可以利用戴森球的建造來尋找更為高級的文明。那麼我們有能力建造出這樣的人造天體嗎?

戴森球真的會出現嗎

科學家表示,是否可以被建造出來,取決於人類的文明發展等級,曾經就有人將其劃分了級別,大約是7個,而人類連一級都無法觸碰,更不要說製造出的戴森球了,至少要達到第2個級別,才有可能被製造出來。就算是我們把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全部都集結出來,也無法製造出一個可以包裹住太陽的球體。

對於技術核材料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首先要耐熱,耐腐蝕,還能抵擋宇宙中的輻射,事實證明我們根本沒有製造出戴森球的基本材料。在文明發展的幾百年中,我們距離一級文明還有很遙遠的道路,地球上的很多能源都是無法全部利用的。想要利用月球乃至其他星球上的能源,人類很有可能還需要幾百年的時間去完成。

幾百年的時間人類真的有能力維持下去嗎?地球環境已經有了明顯的惡化,能源危機或許將會全面爆發,人類的命運將何去何從還是未知數。你覺得人類是否有能力建造出戴森球呢?

相關焦點

  • 戴森球是什麼,真的存在戴森球嗎?
    戴森球是什麼一個在宇宙中的文明,隨著他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需要也會不斷增加,當行星的能源不足以維持這個文明發展的時候,去開發自己星系的恆星來獲取能量也是文明發展的必然。戴森就順勢提出了戴森球的想法。戴森球就是一個環繞在恆星外面的球體,完全包圍恆星,並獲取恆星的能量輸出。由於戴森球的建造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工程,建造要消耗大量物質,如果建一個完整的戴森球,科學家估計甚至要消耗一顆行星。
  • 戴森球到底是個啥玩意,人類最終真有這個能力把它給弄出來嗎?
    所謂戴森球是一個叫弗裡曼·戴森的科學家,於上世紀的1960年提出來的一個假設理論。這個理論的實質,就是為了解決人類文明升級所需要的能源,必須建造一個包圍太陽的球體結構,這個球體半徑約太陽到地球這麼大,也就是1.5億km。通過這個結構,能夠最大限度收集利用太陽能,將源源不斷輻射到太空浪費掉的能量捕獲起來,轉化為人類文明升級所需的能源。
  • 什麼是戴森球?
    頻繁出現各個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的戴森球到底是什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談談什麼是戴森球。人類歷史和能源的運用息息相關,我們的祖先靠最初的智慧學會了生火,後來利用煤炭和石油將世界工業化,然後學會了如何分裂原子,並開啟了核子時代。
  • 什麼是戴森球?它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簡單
    有時候會在各類文章中看到類似這樣的消息:某某顆恆星的亮度突然變暗了,某某顆恆星突然消失了,於是,有些人給出了猜測,說那顆恆星是高級外星文明的戴森球。那麼什麼是戴森球呢?它又是怎麼被提出來的呢?什麼是戴森球?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由於距離遙遠,本身還沒有太陽亮,所以人類肉眼看不見。在觀察恆星過程中,有很多恆星都有光變現象,這是因為有行星或其他因素的遮蓋幹擾所致。但一般恆星光變現象沒有這麼大。一般認為一顆恆星如有一顆木星這麼大的行星遮擋了其光線,只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1%,但這顆恆星亮度下降有時高達22%,大驟降光變周期為750天一次,小光變周期曾經有一段時間為20天,後來又消失了。這種特別突出於其他恆星的變化引起了眾多的猜測,其中有一種就是「戴森球」影響。
  • 人類文明再發展1000年,是什麼圖景?科學家的答案,你看得懂嗎
    然而另一方面,從純粹的數學角度而言,「進入下一個時代所需時間越來越短」也存在著自身的矛盾,難道它會短到幾分鐘、幾秒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許多科學家分析認為,目前我們看到人類社會加速發展的情況,只是因為我們的現實能力與理論認知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 一億年的超級文明,會發達到什麼地步?看看科學家的答案
    在結合了人類當前的發展水平以及可預見的未來之後,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個發展超過一億年的超級文明,必然擁有三個技能: 可你知道未來幾百乃至上千年什麼最稀缺嗎?其實許多科學家以及科幻作家早已經給出了問題的答案——金屬。
  • 科學家在天鵝座找到證據,疑似「戴森球」
    人類的誕生與宇宙相比實在是微不可言,存在僅僅只有不過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只有幾百萬年。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地球和宇宙的研究也在不斷取得進展。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推測,將宇宙文明等級進行了劃分。
  • 網友問:人類在5000年後,會發展成宇宙2級文明嗎?
    科學家把文明程度進行了量化,其中前三個等級分別是:I類文明:能夠利用所在行星的所有能源,比如人類文明和地球;II類文明:能夠利用所在恆星系統中的所有能源,對人類來說是太陽系;達到II類文明水平的智慧生物,會使用一切手段獲取所在恆星的能源,畢竟一個行星系中能源最密集的就是恆星了,於是科學家預測了「戴森球」的存在。
  • 人類在未來100年內建造一個戴森球或環形棲息地的可能性有多大?
    會是球嗎?不。那會是環形嗎?不。別提什麼微不足道的世紀了,即使你說的是100萬年或者10億年,那都不可能實現。原因在於,它們不僅非常昂貴(人力、材料、成本、時間等),而且需要的材料是根本無法想像的,更不用說可能製造出來。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最不切實際之處——把可居住的空間設計成這麼大是很愚蠢的。
  • 如果實現可控核聚變,人類是否還需要建設環繞太陽的戴森球
    關於戴森球的故事,要從兩個科學家說起,第1個科學家是卡爾達肖夫,他是前蘇聯科學家、科普小說作家。就是這位科學家給人類文明下了一個定義,用對能源的利用率,把人類的文明區分成幾個層次。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本星球全部的能源。
  • 戴森球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戴森球?戴森球是一個理論上的大型工程項目,它圍繞著一顆恆星,其平臺以緊密的隊形繞軌道運行。它是生存空間和能源生產的最終解決方案,為創造者提供了足夠的居住表面積,並有能力捕捉來自他們中心恆星的每一點太陽輻射。
  • 科學家發現人類95%的大腦功能被限制,是誰給我們上了枷鎖?
    畢竟人類的誕生時間相比於很多的其他動物來說並不長。有人表示這或許是因為我們屬於靈長類動物,所以在進化速度上會比較快。但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地球上,並不是所有的人的智商都處於同一水平上的。像愛因斯坦、愛迪生等人的智商就比一般人的要高出不少,而也有一些人的智商會處於低水平。當然,絕大多數人的智商都差不多。
  • 宇宙巨型結構,黑洞可能是外星人建造的戴森球
    人類需要能源。隨著我們的文明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實現了工業化,全球能源消耗已經飆升了20多倍,而且還看不到盡頭。當需求超過了我們能從地球及其鄰近地區獲得的,我們渴望力量的後代會怎麼做?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戴森球。
  • 宇宙神級文明建的超巨大戴森球結構?科學家發現4個神秘異常天體
    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的天體,但歸納起來,也不外乎就是行星、恆星、星系、黑洞、星雲、塵埃、超新星爆炸等等什麼的,只要一提起,你腦子裡大概就能想像出它們是什麼模樣。但最近,科學家們在太空深處發現了4個神秘奇怪的東西,卻從來沒有在任何人的腦子裡出現過,我們已知的任何天體現象都無法和它們完全匹配,這些傢伙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人類文明對於能源的需求是恆定地增長著,從最初的鑽木取火,到二十世紀的石油等燃料的利用,再到如今的太陽等離子體能量的利用,每一次科技的跨越,都是能源的革新,同時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長著,如果未來人類文明能夠延續足夠長的時間,那必然有一天地球上的能源將不足以讓人類的文明繼續發展下去,
  • 多家外媒同時報導:俄羅斯科學家製造出「時光倒流」的方法
    論文一出,隨即就被國外各大媒體大肆渲染,一時間讓全人類震撼:過去24小時,人類製造出來時間機器?時間旅行指日可待了嗎?甚至國外網友留言:我已經興奮地睡不著覺,我可以回到過去,不再做後悔的事了。先看看各大外媒的標題吧美國《新聞周刊》:科學家反轉時間在量子計算機中《Discover》:科學家使用IBM的量子計算機來逆轉時間,可能違反物理學定律英國《獨立報》:科學用量子計算機的逆時間進行了突破性研究
  • 透出神秘的戴森球
    「搜尋外星智能」的無線電通信已實施了幾十年,時至今日仍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成果。研究人員為了擴大我們探測外星文明的能力,提出了許多可供選擇的「搜尋外星智能」的方法,其中一種就是尋找那些沒有辦法給出很自然解釋的恆星。
  • 美國航天局發射衛星,太空中搜索「戴森球」
    「技術籤名」是太空探測中的一個新名詞,它主要是指工業汙染、人造光、衛星船隊、或者戴森球那樣的巨大結構,這是目前NASA正在努力的方向,他們致力於要發現外太空存在生命的證據。「戴森球」是在1960年提出的一種理論,它實際上指的就是一種人造天體。
  • 如果宇宙文明可劃分為七級,人類在哪一個等級?答案讓我們沉默
    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生命的偉大,可即使如此偉大的生命,同樣也不是萬能的,在面對各種自然災難的時候,同樣會顯得非常渺小。地球有40億年漫長的生命史,在如此漫長的歲月裡,出現了上千萬種生命種類,可是這些生命種類並沒有能夠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