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巨型結構,黑洞可能是外星人建造的戴森球

2020-12-26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人類需要能源。隨著我們的文明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實現了工業化,全球能源消耗已經飆升了20多倍,而且還看不到盡頭。當需求超過了我們能從地球及其鄰近地區獲得的,我們渴望力量的後代會怎麼做?

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戴森球。這一巨型結構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外殼,包裹著恆星,周圍排列著太陽能電池板,其設計目的是收集恆星能量輸出的每一秒。以我們的太陽為例,它一秒鐘能輸出400兆焦耳的能量,是我們目前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一萬億倍。更重要的是,在理論上,戴森球體的內部可以提供比星球更多的可居住空間。

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推測,由於物質和能源供應的減少,一個技術先進的種族已經達到了其文明擴張的極限,他們會想方設法利用他們的太陽。戴森在1960年的科學論文中寫道:「人們應該期待,在它進入工業發展階段的幾千年內,任何智能物種都應該佔據一個完全圍繞其母星的人工生物圈。」

從工程的角度來看,戴森球聽起來很瘋狂。作為一個巨大的空心球,這種結構是不可能的。牛津大學物理系教授斯圖爾特阿姆斯特朗說:「一個圍繞太陽的實際球體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阿姆斯特朗說,防止球體自我撕裂所需的拉伸強度遠遠超過任何已知材料。另一個問題是:球體不會以穩定的方式與它的恆星引力結合。這可能是違反直覺的,你可能認為一個完美的球體圍繞著一顆恆星是穩定的。但是如果球體的任何一部分被推到離恆星更近的地方,比如說被流星撞擊,那麼這一部分就會優先被拉向恆星,造成不穩定。

如果能夠穩定下來,一個與地球相同距離的戴森球體,其內部的面積將是地球表面面積的6億倍。然而,由於缺乏重力,相對而言,很少有地表適合居住。通過旋轉整個球體,你在赤道帶上以離心力的形式產生重力。但這種旋轉會給巨型結構帶來更大的破壞性壓力。

這個充滿幻想的戴森球似乎違背了物理定律。然而,科學家想到了一個與之相關的概念,黑洞可能就是外星人建造的戴森球。黑洞裡的光線無法透出來,因為它被戴森球所吸收。黑洞的視界範圍就是戴森球所在的位置。我們上面提到的結構問題在黑洞的強烈引力之下可能也不存在了,因為黑洞內的物理定律可能與我們的不同。

很多科學家認為,這是個有趣的想法,住在黑洞裡的外星文明可能相當高級,基本上可以稱為神級文明了。但是,也有很多科學家反對這一說法,因為目前仍然沒有證據表明,黑洞內存在外星人。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戴森球是什麼,真的存在戴森球嗎?
    戴森球是什麼一個在宇宙中的文明,隨著他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需要也會不斷增加,當行星的能源不足以維持這個文明發展的時候,去開發自己星系的恆星來獲取能量也是文明發展的必然。戴森就順勢提出了戴森球的想法。戴森球就是一個環繞在恆星外面的球體,完全包圍恆星,並獲取恆星的能量輸出。由於戴森球的建造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工程,建造要消耗大量物質,如果建一個完整的戴森球,科學家估計甚至要消耗一顆行星。
  • 《戴森球計劃》:宇宙比例設定
    與此同時也給我們開發組設立了一個艱難的目標:讓玩家能夠造出戴森球。 我們在上一篇開發日誌裡淺談了一下遊戲的宇宙設定。 而在這篇開發日誌裡,我主要分享一下遊戲中的宇宙比例設定以及我們的心路歷程。 戴森球計劃 在這之前,先簡單的科普一下。
  • 如果宇宙中存在超級文明,哪些是他們必備的技能?
    戴森球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由弗裡曼·戴森先生提出。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 戴森球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要建一個戴森球?為什麼有人會建造這樣一個奇怪的怪物?英美理論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於1960年首次對這些假定的結構進行了推測,根據他的說法,一個聰明的外星物種可能會在其恆星附近的一些衛星和行星上安頓下來後考慮這項任務。隨著人口的增加,這些外星人將開始消耗更多的能量。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這種特別突出於其他恆星的變化引起了眾多的猜測,其中有一種就是「戴森球」影響。說起戴森球,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以為是個像籃球、排球、健身球之類的東西,但其實不是,它實際上是一個包裹著恆星的巨大建築。
  • 什麼是戴森球?
    如果我們要在物理限制內取得太陽能源的最大值,我們就要建立一個宇宙中最大最有野心的工程,這就是戴森球。一個將整個恆星包裹住,用來汲取恆星能源的巨型結構。如果能夠完成戴森球的工程,人類也會從一個行星物種轉變為星際物種。並且和大航海時代一樣,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探索大擴張時代。那麼什麼是戴森球?
  • 透出神秘的戴森球
    事實上,工程上是否允許建造一個完整的、非常大的戴森球是存在爭議的,這種技術看起來更合理的形式是一個結構群,而不是一個單一的物體。由於設計製造和管理這樣一個巨型結構遠遠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因此現在只能對它有一個大致的想法,但是一個先進的超智能構想可能會建立起來。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1960年,弗裡曼·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理論,這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
  • 宇宙二級文明被發現了?科學家在天鵝座找到證據,疑似「戴森球」
    可以隨意控制該星球上的天氣、土地、各類自然現象,知道該星球地上和地下的結構變化和興衰,甚至具備可以毀滅周邊行星的能力。二級宇宙文明可以隨意離開所在的行星進而開發和利用其所在星球附近的恆星能量。通俗來講,如果人類進入二級宇宙文明,整個太陽系就在人類的掌握之下,可以隨心所欲的在太陽系所有行星上進行居住、穿梭和能源開發,以當前人類所掌握的科技而言,無論如何都做不到能傷害到二級宇宙文明分毫的程度。三級宇宙文明可以輕易掌控其所在的星系,也可以隨心所欲的開發和利用所在星系內的所有能量,甚至可以從宇宙已有的黑洞汲取自身文明所需的能量。
  • 宇宙神級文明建的超巨大戴森球結構?科學家發現4個神秘異常天體
    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的天體,但歸納起來,也不外乎就是行星、恆星、星系、黑洞、星雲、塵埃、超新星爆炸等等什麼的,只要一提起,你腦子裡大概就能想像出它們是什麼模樣。去年7月到11月,來自宇宙演化圖(EMU)試點調查的科學家們,利用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ASKAP)的36個碟形天線,在進行廣角巡天的時候,發現了3個奇怪的神秘物體,它們在無線電波段中呈高度圓形的環島狀,並且邊緣極為明亮,在可見光、紅外線和X射線上則完全不可見。
  • 2019年最大的黑洞發現,外星人可以在黑洞發射雷射
    黑洞是時空結構中的黑點,其密度極高,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奇異密度,以至於沒有任何東西能逃脫它們的離合器。他們花時間做一件事:吞噬物質。足夠靠近黑洞,你就是宇宙通心粉,被拉成碎片,向內吸,再也回不來了。但事實證明,黑洞不僅僅是宇宙真空吸塵器。
  • 金字塔不是外星人建造的
    有人說:埃及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對此,我認為這是錯誤的,為什麼呢?首先,金字塔是法老的巨型陵墓,是法老死後安葬的地方。事實上,所有的金字塔都是建築師奉法老的命令逼迫奴隸建造的,和外星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就算當時,外星人來到了古埃及,也和埃及法老的語言不通,連話也說不了,怎麼會幫助法老建金字塔呢?再說,外星人造訪地球都是乘坐飛碟的,人家的宇宙交通工具超發達,不遠億裡來,會給一個人蓋陵墓嗎?這是不可能的事,不把你綁架到外星球就算你胡夫、圖坦卡蒙幸運了。
  • 什麼是戴森球?它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簡單
    戴森球是一種大膽的科學幻想,它是一種獲取能量的設備,但比較龐大,龐大到它的結構可以將一顆恆星包圍起來,當然了,這種設備是目前人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們不要把戴森球理解為完全包圍住恆星的球體殼狀結構,事實上,這樣的結構是無法製造出來的。天文學家所設想的戴森球結構,更形象一點兒應該將其稱之為「戴森雲」,每一個太陽能收集器如同雲彩一般環繞在太陽的不同軌道上,這樣的結構是可能被建造成功的。
  • 雲天明送星星給愛人,外星人摘下星星帶回家,原因出人意料!
    然而,光速旅行卻使兩人相隔1890萬年的時空,從此再無相見的可能……文學家的瑰麗想像令人嘆為觀止,但「送星星」這一壯舉能否成真呢?最近有科學家大膽提出,外星人可能會捕獲恆星帶回家,以此避免宇宙膨脹導致的能源短缺。早在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就發現了時空膨脹效應。
  • 黑洞「無限子環」:神秘環狀結構保存宇宙珍貴信息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7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科學家拍攝的黑洞圖像比之前預想的更強大,更具啟示性,2019年4月,黑洞視界望遠鏡項目(EHT)首次公布了黑洞圖像,這些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照片為科學家打開探索宇宙的一扇大門,讓他們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奇特的宇宙領域。
  • 美國航天局發射衛星,太空中搜索「戴森球」
    「技術籤名」是太空探測中的一個新名詞,它主要是指工業汙染、人造光、衛星船隊、或者戴森球那樣的巨大結構,這是目前NASA正在努力的方向,他們致力於要發現外太空存在生命的證據。「戴森球」是在1960年提出的一種理論,它實際上指的就是一種人造天體。
  • 戴森球到底是個啥玩意,人類最終真有這個能力把它給弄出來嗎?
    這就是戴森球理論提出的背景和依據。所謂戴森球是一個叫弗裡曼·戴森的科學家,於上世紀的1960年提出來的一個假設理論。這個理論的實質,就是為了解決人類文明升級所需要的能源,必須建造一個包圍太陽的球體結構,這個球體半徑約太陽到地球這麼大,也就是1.5億km。
  • 「一口大鍋」帶火貴州小鎮,天文體驗館藏著黑洞與宇宙秘密!
    截止到目前為止,通過這口巨型永遠鏡已經發現數十顆脈衝星,在科學家的努力下,未來將發現更多宇宙的秘密。因為中國天眼,平塘的旅遊業發展勢頭迅猛。除了天眼本尊,位於山下的天文小鎮同樣遊客如雲。宇宙的中心在哪裡,目前沒有人知道,不過科學家普遍認為銀河系的中心是超大質量黑洞,黑洞通過不斷吞噬周邊的星體壯大自己。由於連光都無法逃逸,故科學家認為黑洞裡是無邊的漆黑,甚至連時空都可能是扭曲的。也有人假設黑洞的另一端是不斷往外吐出物體的白洞,是另一個宇宙,這些假設都是未經證實的。
  •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
    戴森球的提出在1960年,因為名為戴森的科學家首次提出了戴森球。戴森球的出現,讓我們對宇宙中能源有了全新的認識,所謂的戴森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裝置,也是一個人造天體,可以利用高科技技術製造出一個直徑在2億千米以上的巨大圓形,這一人造天體可以包括任何恆星。
  • 人類如果能夠「利用」黑洞,能不能利用黑洞來進行星際旅行?
    除了奇異物理的突破之外,就只有一個能源來源可以滿足這個條件:超大質量黑洞。 將黑洞視為能源違反直覺,但實情就是如此, 因為它們具有吸積盤:由落入事件視界的物質所形成的圓形扁平結構。因為角動量守恆定律,周圍的粒子不會直直落入黑洞當中。反之,它們會緩慢地以螺旋軌道移動。因為黑洞的引力場很強,當這些粒子越緩緩接近事件視界時,它們的位能會轉換為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