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2020-12-13 菜葉科普

這顆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質量約太陽的1.43倍,直徑約太陽的3.16倍,視星等為11.7,絕對星等為3.08。由於距離遙遠,本身還沒有太陽亮,所以人類肉眼看不見。

在觀察恆星過程中,有很多恆星都有光變現象,這是因為有行星或其他因素的遮蓋幹擾所致。但一般恆星光變現象沒有這麼大。

一般認為一顆恆星如有一顆木星這麼大的行星遮擋了其光線,只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1%,但這顆恆星亮度下降有時高達22%,大驟降光變周期為750天一次,小光變周期曾經有一段時間為20天,後來又消失了。

這種特別突出於其他恆星的變化引起了眾多的猜測,其中有一種就是「戴森球」影響。

說起戴森球,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以為是個像籃球、排球、健身球之類的東西,但其實不是,它實際上是一個包裹著恆星的巨大建築。

戴森球可以是個球體,也可以是一個環狀帶,也可以表現為不連續的巨型恆星能量接收器,如果是個球體或者環狀帶的話,那麼其直徑至少要在4000萬公裡以上,不同質量的恆星,戴森球的大小也不同,如果在我們太陽系中建造一個戴森球的話,那麼它直徑至少要在3億公裡左右,因為它即便建在地球的軌道上也需要有這樣的規模。想一想一個直徑數億公裡的球體或環狀帶,該是一種多麼壯觀的建築。

科學家設想中的戴森球直徑大約在2億千米不等!太陽的直徑只有230萬千米。戴森球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87倍之多。令人細思極恐的是戴森球是人造天體。能夠建造戴森球的外星文明科技得有多先進啊?反正現在的人類是只是想想而已,不可能建造出來的。

從卡爾達舍夫等級等級來看,能夠建造戴森球的文明至少是達到了第二等級。而我們人類現在連第一等級還沒有達到。因此能夠建造戴森球的外星文明要領先我們怎麼也得幾萬年的時間。而那些達到第三等級的文明對於我們人類來講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天鵝座那個戴森球其實位於1480光年外的位置,編號為KIC8462852恆星。這顆恆星其實並非真正的戴森球,科學家目前普遍認為其周圍可能存在一大片的碎片雲,導致了周期性光變曲線明暗交替。從這個角度上看,KIC8462852恆星並不是戴森球,因此我們也不必去擔心。

如果這是一個戴森球,那麼它們的文明早就知道地球的存在了,1480光年是一個非常近的距離,能夠建造戴森球的文明也有能力前往另一個恆星系統。何況1480光年的距離也意味著這個結構在1480年前就已經存在,我們現在擔心也太晚了些。

相關焦點

  • 天鵝座的奇怪恆星可能是戴森球文明,人類會遭遇黑暗森林法則嗎?
    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kepler)空間望遠鏡項目是一項專業搜尋地外行星的設備,在2009年發射升空以後,一直不間斷地對天鵝座方向區域進行精確監測,在這些年裡觀測了該區域的近20萬顆恆星,直到發現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有難以解釋的行為,人們認為這顆恆星可能有科技極為發達的外星文明
  • 戴森球是什麼,真的存在戴森球嗎?
    戴森球是什麼一個在宇宙中的文明,隨著他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需要也會不斷增加,當行星的能源不足以維持這個文明發展的時候,去開發自己星系的恆星來獲取能量也是文明發展的必然。戴森就順勢提出了戴森球的想法。戴森球就是一個環繞在恆星外面的球體,完全包圍恆星,並獲取恆星的能量輸出。由於戴森球的建造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工程,建造要消耗大量物質,如果建一個完整的戴森球,科學家估計甚至要消耗一顆行星。
  • 宇宙巨型結構,黑洞可能是外星人建造的戴森球
    隨著我們的文明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實現了工業化,全球能源消耗已經飆升了20多倍,而且還看不到盡頭。當需求超過了我們能從地球及其鄰近地區獲得的,我們渴望力量的後代會怎麼做?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戴森球。這一巨型結構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外殼,包裹著恆星,周圍排列著太陽能電池板,其設計目的是收集恆星能量輸出的每一秒。
  • 科學家在天鵝座找到證據,疑似「戴森球」
    人類的誕生與宇宙相比實在是微不可言,存在僅僅只有不過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只有幾百萬年。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地球和宇宙的研究也在不斷取得進展。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推測,將宇宙文明等級進行了劃分。
  • 科學家在天鵝座找到證據,疑似「戴森球」
    人類的誕生與宇宙相比實在是微不可言,存在僅僅只有不過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只有幾百萬年。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地球和宇宙的研究也在不斷取得進展。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推測,將宇宙文明等級進行了劃分。
  • 透出神秘的戴森球
    圖源:wikispaces但另一方面,我們真的還不知道,可能有解決戴森殼固有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如果涉及到超智能的話,其中一種是稱為俄羅斯套娃腦的戴森球。這是一臺有希望從恆星中提取所有可使用能量的計算機,以使儘可能大的計算量成為可能。為了獲得最大的效率,可能會採用像俄羅斯套娃那樣一系列嵌套球體的布置。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為了找到地外文明,我們發出了信號,還將人類的有關信息發送到了宇宙裡,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回應。2、在近一個世紀的尋找中,我們也並不是一無所獲。在1500光年之外,有一個星系叫天鵝座,這裡有一顆叫做塔比星的恆星。
  • 一百多顆恆星突然「消失」,疑似發現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
    恆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其壽命基本上從幾十億年到上百億年不等,一顆恆星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消失的。但是在高等宇宙文明的幹涉下,恆星也能夠突然「消失」,那就被建造成了一個「戴森球」。而現在就有科學家,正在對宇宙中那些突然消失的恆星在做分析調查。
  • 什麼是戴森球?它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簡單
    戴森球是一種大膽的科學幻想,它是一種獲取能量的設備,但比較龐大,龐大到它的結構可以將一顆恆星包圍起來,當然了,這種設備是目前人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於是,1959年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弗裡曼戴森設想了一種結構,並發表了一篇兩頁紙的論文,在該論文中,他闡述了他所想像的一個高級文明是如何利用一顆恆星的輻射能量的。一塊塊太陽能收集器將一顆恆星包圍,「包圍」這個詞很容易有歧義,會讓人認為是全部包圍,實際上不是,要根據自身能力來定。
  • 兒歌《小星星》中會眨眼的行星真的存在哦,你見過嗎?
    我們猜測火星上有生命不是隨便猜測的,火星的表面上確實有液態水,確實有有機物,而且還有著能量的來源,生命在這樣的環境下是可以存在的,這是一種猜測。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發現了某種可以證明外星人存在的間接證據。
  • 別傻了,怎麼可能存在戴森球這樣的二級文明
    那麼既然戴森球這麼好,為什麼我說這不現實呢?首先我們知道輻射是波是弦,是會震動的 通過振動產生能量,比如光能熱能,在轉化成文明所需要的能量資源。所以戴森球是由物質組成,來攔截恆星輻射,進行輻射。而這種震動反饋表面是硬制物質的效果會比較好。
  •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無限能源,戴森球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在戴森看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本身所蘊藏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並不是取之不盡的,而且這些能量根本就不可能支撐地球文明可以發展到下一個高級階段,而在一個恆星-行星系統中,所含有的絕大部分能源都是來自恆星的輻射。
  • 戴森球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戴森球?戴森球是一個理論上的大型工程項目,它圍繞著一顆恆星,其平臺以緊密的隊形繞軌道運行。它是生存空間和能源生產的最終解決方案,為創造者提供了足夠的居住表面積,並有能力捕捉來自他們中心恆星的每一點太陽輻射。
  • 什麼是戴森球?它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簡單
    戴森球是一種大膽的科學幻想,它是一種獲取能量的設備,但比較龐大,龐大到它的結構可以將一顆恆星包圍起來,當然了,這種設備是目前人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於是,1959年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弗裡曼戴森設想了一種結構,並發表了一篇兩頁紙的論文,在該論文中,他闡述了他所想像的一個高級文明是如何利用一顆恆星的輻射能量的。一塊塊太陽能收集器將一顆恆星包圍,「包圍」這個詞很容易有歧義,會讓人認為是全部包圍,實際上不是,要根據自身能力來定。
  • 「定地」恆星——天鵝座61號
    天鵝座61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有伴星的恆星。它的兩個子星互相繞轉的周期約為650年,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100。它是人類第一批測出的星與地球之間距離的恆星之一。而且,自那以後,天鵝座61號就被當做一顆「定地」恆星,名氣日益大起來了。
  • 宇宙中存在2級文明?在1840光年外,疑似有人建造戴森球!
    於是科學家們就把目光投放在了宇宙當中的其他行星上,希望從這裡可以找到可以讓人類利用的新物質,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有一位英國的物理學家戴森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叫做戴森球。地球作為一顆巨大的行星,很明顯這上面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足以支撐人類未來的永久性可持續發展,也無法讓人類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 戴森球到底是個啥玩意,人類最終真有這個能力把它給弄出來嗎?
    人們把已經能夠建設戴森球的文明定位為宇宙二級文明,因此在用大型望遠鏡進行巡天觀測時,就注意尋找宇宙中有沒有戴森球結構的恆星系統。上世紀的巡天觀測活動,在數百萬顆恆星中,科學家們曾經發現過幾個有疑似戴森球結構的恆星。
  • 又一位科學家離世,曾提出「戴森球」理論,是尋找高級文明的關鍵
    根據戴森的設想,他認為,像如果宇宙中有像人類這樣的智慧文明,那麼待在地球這樣的行星上,勢必是發展有限的,因為以地球本身蘊藏的能源來看,遠遠不及該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而如果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去開發恆星的能源。因此,弗裡曼·戴森認為宇宙中如果有高級文明存在,那麼他們必定有能力研發出一個能夠將恆星包圍起來的巨型球狀人造天體。
  •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主要作用就是將恆星上的資源,通過戴森球轉化成為人類可以直接使用的新能源,戴森球就是一個輸出的方式。在近百年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太陽的能源是非常巨大的,它還可以持續燃燒四十幾年的時間,這個過程中所散發的能量是無窮無盡的,但是人類可以獲得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已經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太陽能和光能,如果把太陽上所有的能源全部都集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