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北海資源正走向枯竭,挪威石油業未來何在?

2020-12-11 界面新聞

記者 | 錢伯彥 發自柏林

編輯 | 張慧

「今天是這個國家的吉日,也是面向未來的一天。」

2019年1月15日,挪威石油工業部長弗萊貝格(Kjell-Børge Freiberg)在本國石油行業研討會上宣布,2019年,挪威已經向33家石油公司頒發了83份勘探和開採許可。去年,這個數字僅為75份。

其中最大贏家依然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曾用名為Statoil,2018年3月為Equinor),拿到29份勘探和開採許可;緊隨其後的是挪威公司Aker BP和DNO,分別爭取到21和18份;剩餘15份則被道達爾、康菲、殼牌等國際巨頭瓜分了。

在石油價格漸漸回暖的2019年,各大石油公司對挪威大陸架上的油氣資源再次展現濃厚的興趣。對此,弗萊貝格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這是挪威自53年前第一次頒發石油勘探和開採許可以來,勘探活動最活躍的一年。」

弗萊貝格的喜上眉梢並非出於禮貌的逢場做戲。因為這個北歐富裕小國的聚寶盆——北海油田正在走向枯竭,若不能加大石油勘探力度並發現新油田,有著50年歷史的挪威石油工業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退出歷史舞臺。

乾涸的北海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這是挪威北海油田的現狀。

2018年,挪威日平均石油產量為149萬桶,較上年的159萬桶/日下滑了6.3%,如果與最鼎盛的2001年相比,這個數字只有當時的一半。

根據挪威國家石油理事會(NPD)的估算,今年的石油產量將進一步下跌4.7%,僅有142萬桶/日。

挪威的油氣資源開採量自2001年以來一路走低,預計今年將達到最低值。 圖片來源:norskpetroleum

比節節走低的開採量更令挪威人沮喪的是,北海油田已經確定沒有未來。

海底油田的開發歷時漫長,從粗略的地震波物理勘探到細緻的鑽井取巖芯樣本勘探,再到成本核算、申請開發許可,往往耗時五至十年以上。

過去十年內,挪威大陸架上的油田儲量發現不盡如人意,不僅無法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現的大油田相提並論,甚至連補上老油田下滑的產量缺口都做不到。

更可怕的是,除了即將開採的John Sverdrup油田和預計2023年開採的Johan Castberg油田,挪威石油業已經找不出像樣的可開採油田了。這意味著,2030年之後,挪威的石油產量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挪威新探明的油氣資源連年走低,近十年幾乎沒有大型油氣田被發現。數據來源:norskpetroleum;
圖片來源:彭博
目前已探明的油氣田,很難使挪威的石油產量堅挺到21世紀30年代。圖片來源:norskpetroleum

難看的數據背後是焦慮的挪威政府——一個對石油收入依賴性極強的政府。

上世紀60年代,挪威只是個捕魚小國,經濟在西歐國家中排名靠後。北海油田的發現改變了一切。目前,挪威已成為人均GDP達到7.5萬美元的世界第三富國。

1963年,挪威議會立法規定,挪威大陸架上所有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採權都屬於挪威國王,挪威政府需得到國王授權,才可以進行生產許可的頒發。1972年,挪威成立了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並規定該公司自動擁有每個許可證50%的權益。

隨著1969年Ekofisk油田和1974年Statfjord油田的發現,以及上世紀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機,挪威石油業發展迅速。集存貯、精煉、輸送於一身的石油城斯塔萬格(Stavanger)的崛起,將挪威石油業推向了頂峰。

挪威於1996年設立的主權財富基金(即石油基金),在2017年9月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該基金將挪威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收益進行投資,以保證子孫後代能夠獲得養老金。

2017年,挪威石油業的營收佔該國GDP的12%和出口額的36%。根據弗萊貝格的數據,2018年,挪威政府從石油一項的收益可達到2980億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2324億元)。

石油業一旦衰落,不僅意味著這筆財政收入沒了著落,更會嚴重衝擊挪威的勞動力市場。

目前,約有17萬挪威人受僱於石油業,約佔挪威總人口的3%。顯然,挪威短時間內無法吸收如此多的勞動力。更何況,挪威石油業的平均年薪為12萬美元,海上石油工人的平均年薪高達18萬美元,這約是挪威全行業平均年薪的2-3倍。

不過,挪威還有最後的底牌:北極。

新希望:北極之海——巴倫支

北海、挪威海和巴倫支海,三片從南到北的大海,是挪威的三個聚寶盆。當北海和挪威海即將被壓榨乾淨之際,最後那片海終於走入挪威人的視線。

根據挪威石油管理局(Oljedirektoratet)公布的數據,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的巴倫支海,油氣資源預估為25.35億立方米油當量。北海和挪威海合計僅有14.65億立方米油當量。這相當於挪威大陸架63%的資源都位於巴倫支海海底。

挪威石油管理局局長尼蘭(Bente Nyland)在2017年挪威大陸架評估會議上表示:「2023年之後,巴倫支海就是挪威最大的機會。」

南巴倫支海有巨大潛力。北巴倫支海和斯瓦爾巴群島周邊海域更是處女地。圖片來源:norskpetroleum

然而,這片大海幾乎仍是個處女之地。

北海地區成熟的基礎設施、便利的地理條件,加上開發北極地區所帶來的政治影響,特別是挪威和俄羅斯之間長期存在的領海爭議,都使巴倫支海的開發從未在挪威石油業中唱過主角。

但是這些不利條件正在一條條地消失:隨著北海油田開採成本和難度上升,遠離人口聚集區的巴倫支海漸漸變得有利可圖了;2010年,俄羅斯和挪威在領海問題上的握手言和,也徹底掃清了政治軍事上的阻擾;俄羅斯在北極的喀拉海亞馬爾半島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大獲成功,更是令挪威人眼紅。

終於,挪威政府頂住了環保人士的壓力,開始大規模向北冰洋進軍了。

2016年,挪威石油業勘探的重心仍在北海和挪威海,當年在這兩片海域建造了32座鑽井,而巴倫支海上僅有5座。

伴隨著2017年挪威石油管理局對巴倫支海的官方支持,勘探重心開始向北轉移。該年挪威建造的34座鑽井中,17座都位於巴倫支海。2018年,挪威新建的53座勘探井中,又有近一半坐落於巴倫支海。

勘探的果實很快到來了:可開採儲量共計4億-6億桶的Havis油田和Skrugard油田被陸續發現,並預計將於2020年投產;在更深入北極的Korpfjell油田,可開採儲量預計高達5億至10億桶。(註:根據最新的巖芯樣本分析,先前估計的數十億桶儲量過於樂觀。)

除了加強在巴倫支海的石油勘探,對該海域上已探明油田的開採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中。

過去數十年間,儘管不如北海那樣受到重視,挪威人在巴倫支海的累計探勘井數量也已逼近100座,探明的各型油田達十餘個,但真正投產的卻寥寥無幾。這其中最受人關注的當屬巴倫支海四大明星油氣田:Johan Castberg、Snøhvit、Wisting和Goliat油田。

巴倫支海上各油田以及已頒發的勘探許可區塊分布。圖片來源:norskpetroleum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它於2007年投產的Snøhvit天然氣田,57億立方米的年出口量,彰顯了巴倫支海巨大的經濟價值。

石油開採的先行者則是義大利埃尼公司(Eni),其於2016年開始投產儲量達1.74億桶的Goliat油田。該公司在高緯度水域開採油田的成功經驗,迅速激勵了眾多石油公司跟進。

跟進的目標就是有著6.5億桶儲量的Johan Castberg油田。2011年,對該油田的開採計劃曾因石油價格暴跌而泡湯。2018年6月,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投資58億美元以開採該油田的提案,終於被挪威議會予以放行。

預計2022年開始,Johan Castberg油田將正式投產,年產量可將佔到挪威石油總產量的25%。

此外,奧地利石油公司OMV對儲量為4.4億桶的Wisting油田的開採計劃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根據挪威石油管理局的估算,如果巴倫支海的勘探順利,該海域的油氣資源能夠確保挪威在未來30年內足夠的開採量。

巴倫支海未發現的油氣儲量預計佔整個挪威大陸架的63%。目前對於北巴倫支海的勘探並不全面。 圖片來源:norskpetroleum

真正的未來:新能源

儘管巴倫支海能夠將石油枯竭之日推後,但這一天終究會到來,挪威似乎也早已對此準備充足。

每次在歐盟峰會上涉及到能源問題時,一向低調的小國丹麥就特別敢於發表意見,因為憑藉74%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丹麥是歐盟28國的新能源冠軍。

但歐盟的新能源統計圖表中,忽視了被擠在地圖一角的挪威。這個被稱為「歐盟傀儡國」的北海國家,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可挪威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高達98%。

因為,挪威石油業有一條指導方針:靠油氣資源的收入,全力發展新能源。

挪威壯麗的峽灣地形帶來的,除了旅遊收入,還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北海不僅是石油之海,也是巨大的天然風電場;那些星羅棋布於北海的海上採油平臺,其電力供應大多由挪威本土通過電纜供應,而不是就地取材使用天然氣發電。

根據挪威政府的計劃,挪威將在2020年達到100%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

歐盟各國2017年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因為挪威非歐盟成員國,其98%的超高比例往往被人忽視。   圖片來源:德國之聲

挪威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走得很遠。

根據挪威道路交通信息委員會的數據,挪威2017年電動/混動汽車在新車銷量佔比達到52%,為全球第一。這也使汽車保有量僅為400萬輛的挪威,成為僅次於中美的全球第三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相比之下,歐盟28國的平均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僅為2%。在歐洲汽車第一大國德國,默克爾更是早早放棄了2020年前100萬電動汽車上路的計劃。

挪威新能源車推廣成功的秘訣只有一個——燒錢:減免25%的汽車進口稅、減免新能源汽車所有的路橋費、免費提供公用充電樁、全歐洲最便宜的電價。但這些巨額補貼的來源只有一個——石油。

曾經的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也改了名,帶「油」的名字Statoil已經被拋棄,並正式更名Equinor。這並不是換湯不換藥的形勢之舉,因為風電業務和資產管理已是「新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支柱業務。

「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易卜生的話也許能更好地形容他的祖國。挪威的未來,不會局限於石油。

相關焦點

  • 英國油田,正在枯竭|地球知識局
    ,北海油田這一昔日歐洲能源的心臟正面臨逐漸枯竭的命運。北海油田的發掘,讓正處於疲軟時期的英國、荷蘭與丹麥等工業國家的經濟獲得了幫助,更使得英國能以每桶(約159升)北海布倫特石油作為市場參考價格,從而一躍成為了全球石油期貨交易的中心。
  • 蘇格蘭想脫離英國的底氣何在?和北海的石油資源有關
    你可能發現了,在這六個北海沿海國家中,挪威的人均GDP是最高的。在你的印象中,挪威沒有什麼工業,也沒有什麼國際一線企業,挪威的人均GDP為何如此之高?原因並不複雜,北海豐富的石油資源為挪威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海洋石油業的戲劇性復甦
    但這點可以說明一個事實:海洋石油開採成本已經越來越低。事實上,當下國際石油巨頭們正利用「這一趨勢」,而不是在油價風暴面前低頭。正如埃克森美孚上周剛剛在蓋亞那蘇利南盆地宣布的最新發現,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一起,在蘇利南近海的一個勘探區塊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埃克森美孚還將蓋亞那的勘探將與美國頁巖、巴西的勘探和化學製品一起列為其未來的優先領域之一。
  • 正瀕臨枯竭的一大資源,預計80年後,地球將沒有它的容身之地!
    正瀕臨枯竭的一大資源,預計80年後,地球將沒有它的容身之地!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就警告過人類,要克制資源的使用,不然總有一天資源會走向枯竭。雖然現在沒有到最壞的時候,人類卻不為所動,依舊毫無節制的浪費資源,可能到最後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
  • 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勵精圖治 轉型成效顯著
    資源枯竭謀轉型 白山黑水換新顏——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成效顯著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 林暉)新中國成立以來,東北地區資源寶庫支撐著共和國工業的發展,煤炭、鐵礦石、石油、木材等物資源源不斷地從白山黑水運往祖國各地。
  • 世界石油資源如何分布?
    中新網7月8日電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
  • 歐洲「北海」:擁有豐富的漁業和油氣資源,世界上最著名淺海之一
    北海沿岸共有七個國家,分別是英國、挪威、荷蘭、丹麥、德國、法國和比利時。北海除了地理位置優越之外,還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北海海域屬於淺海大陸架海區,平均水深僅為96米,加上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的北冰洋冷海水在北海海域交匯,使得海水攪動劇烈,海底淤泥上泛。此外北海周圍入海河流帶來大量的泥沙,增加了海水中的營養物質,促使浮遊生物的生長,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捕魚業是北海附近國家的傳統農業產業。
  • 挪威憑藉什麼成為全球最富國家?這五大產業功不可沒
    1971年,挪威在北海埃菲斯克油田開採出第一桶石油之時,挪威人均GDP還低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屬於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而1975年,挪威首次成為石油輸出國,正式邁向石油之國,並達到經濟巔峰時期。事實上,最早發現挪威近海石油的是美國的康菲公司。而挪威北海最主力的油田,預計原油可以生產到2050年。
  • 「從搖籃到墳墓」政府全買單,這隻巨鯨是挪威人底氣所在
    當時挪威石油管理局只有三名官員,對於渴望專業人才的他們來說,卡西姆簡直是一個天賜之物:他受過專業的學術培訓,16歲時就被伊拉克石油公司送去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學習石油地質學專業,在石油行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他需要工作。於是一次工作諮詢變成了一場即興面試,卡西姆被聘為顧問,分析挪威北海勘探結果,工資大概比當時的挪威首相高那麼一點點(是的,你沒看錯)。
  • 挪威最高院批准政府北極石油勘探計劃
    【電纜網訊】挪威最高法院星期二批准了政府的北極石油勘探計劃,駁回了綠色和平組織等環保機構的訴訟,他們聲稱該計劃侵犯了人們享有健康環境的權利。 挪威最高法院的判決維持了兩個下級法院的裁決,駁斥了綠色和平組織和自然與青年組織(Nature and Youth)的論點,即授予Equinor和其他企業2015-2016年石油許可違反了挪威憲法
  • 能源枯竭後我們該用什麼?優酷《未來圖鑑》帶來科學家的新思路
    隨著世界人口的逐年增加,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也越來越大,未來我們很可能要面對能源枯竭的困境。那麼,當能源枯竭這一天真的到來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優酷聯合現代汽車集團出品的科普紀錄片《未來圖鑑》帶來了科學家的新思路,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在節目中表示,其實,關於未來,我們還有很多辦法。
  • 青海一座神秘小鎮,曾經被譽為小香港,如今石油枯竭變「鬼城」
    電影播出後,甘肅阿塞克的石油小鎮一度成為網絡名人的打卡地,但凡是走青海甘肅大環線的旅行者幾乎都會把這裡當作其中的一站。但是,如果你覺得這裡太吵了,青海冷湖鎮石油小鎮絕對包你滿意。位於青海省茫崖市的冷湖鎮,曾經是中國西部地區非常重要的油田,特別是在上個世紀,成為中國四大油田之一,石油資源豐富。
  • 2000年時,挪威GDP超上海1135億美元,上海追上來沒?
    挪威海產不負眾望的成為挪威的一項支柱產業,其增速甩開挪威GDP的增長,因此漁業開始被人戲稱為「新石油行業」※老天賞飯※1959年在荷蘭的格羅寧根(Groningen)發現天然氣後,科學家展開了思路,設想挪威附近海域會不會也有石油資源。
  • 紐芬蘭鱈魚:成就英國殖民霸業第一桶金,如何今天陷入資源枯竭?
    然而殖民時代早期奠定英國全球霸業的紐芬蘭鱈魚,卻在近幾十年中走向了盡頭。就在1992年,加拿大聯邦漁業和海洋部通過一紙禁漁令,使得紐芬蘭的鱈魚業在頃刻間破產,數萬人失去了謀生的手段。28年後的今天,紐芬蘭鱈魚業復甦依舊遙遙無期。
  • 石油枯竭怎麼辦?面積不到上海三分之二的小國,敢想敢幹
    阿聯由7個酋長國組成,除了阿布達比石油很多,其它酋長國並不樂觀,杜拜酋長國的石油就基本枯竭。阿聯種樹種草的成本非常高,本地人炫富並不是以豪車而論,而是比誰家種的樹多。1960年杜拜發現石油以前,這裡只是小漁村,村民靠捕魚和挖珍珠為生。杜拜領土面積也只有阿布達比1/17,石油儲量只有阿布達比的約1/33,所以毫不猶豫加入了阿聯。杜拜從阿布達比拿到資金,並沒有全部用來發福利或者揮霍掉,而是走出一條獨特的旅遊道路。
  • 布倫特原油擬將美國石油納入價格設定!
    布倫特原油的價格一直以來都是反映歐洲北海的實際石油價格。但到2022年3月,標普全球普氏(S&P Global Platts)在設定即期布倫特原油價格時,可能會開始借鑑從德克薩斯州米德蘭(Midland)附近鑽井開採的原油。價格報告機構本周四已經開始就擬議的改革向市場參與者進行諮詢,旨在明年2月完成審查。
  • 大學英語四級閱讀:挪威政府意欲控制石油工業
    Norwegian 挪威的;挪威人   2. coastline 海岸線   3. recognition 承認;認識;讚賞   4. countryside 鄉下;鄉民   難句譯註   1.   【參考譯文】雖然農民和漁民並不佔人口的絕大多數,可是他們都是人口的重要組成不分,因為挪威人在他們身上看到許多他們自豪地認為是挪威人的基本品質。   寫作方法與文章大意   文章論述「挪威政府意欲控制石油工業」。採用對比寫法。先提出政府新政策的種種限制。但石油工業有辦法對付。人們都認為限制難以長久。
  • 去挪威北海的海域,那裡是鱈魚的天堂!
    在挪威這個城市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可以是它北極圈內特有的極光現象,也可以是他清潔城市的名頭。有或許是他自然的峽灣風光。每一處你都能感覺到,挪威這個國家的魅力。但是這一切都是我們用肉眼所下要去觀察的,除了這些,作為一個吃貨來說,我還是更想用舌頭來品嘗這個國家的味道。
  • 遠東國際石油集團一行來濱州北海新區考察
    遠東國際石油集團一行來濱州北海新區考察 2014-02-25 10:56:00    作者:   來源:www.bzbh.gov.cn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我區 國際石油
  •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之路
    原標題: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之路  個舊、易門、東川先後被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後,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立足本地資源和優勢,大力培育優勢產業,城市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趙行偉 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