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韓國社會裡最真實的現實,寄生蟲一般的人生

2020-12-13 鹿透徹

韓國電影一向以真實著名,許多影片都是以真實事件改編,大多反映了韓國社會的真實現象。《寄生蟲》這部影片就是從韓國根深蒂固的階層概念以及巨大的貧富差距出發,將韓國底層人民的生活與韓國貴族人民的生活進行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韓國社會的黑暗與殘酷以及人性的悲哀。

在《寄生蟲》這部影片中,講述了原本一直過著貧困生活的一家因為大兒子的謊言而漸漸過上了寬裕的生活。影片中的這個家庭之所以一直窮困潦倒,是因為這個家庭中存在著一位好吃懶做、毫無責任感的父親,這位父親有著兩個孩子,他帶著自己的一家人一直居住在房租低廉、環境惡劣的半地下室出租屋內,但他對自己的家庭不僅沒有半點愧疚,反而靠著兒子的勞動享受著自己不該擁有的一切。

基宇是家庭中的長子,作為長子,他擁有著應有的責任感,將家庭的重任全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連帶父親的那份也帶走了。作為韓國的底層家庭,基宇並沒有太多讀書的機會,他沒有機會獲得高學歷,但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他偽造了一份高文憑,並且憑藉了這份文憑來到了富豪樸社長的家中應聘家教,就這樣,貧困家庭和富豪家庭徹底有了分不開的聯繫。基宇和自己的妹妹一路上憑藉著自己的小聰明慢慢入侵這個富豪家庭,每個人都成為了這個富豪家庭中所謂的「工作人員,但殊不知,更大的磨難還在後面。

從基宇一家入侵富豪一家就可以看出,基宇一家是個十分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的家庭,他們期望不通過任何的努力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無疑表現出了人類無盡的貪慾,在這無限貪慾的操控下,人類漸漸失控,漸漸做出了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情。片名「寄生蟲」說的就是這一切妄想輕易得到財富的一家人,還有那些無數生活在生活底層,卻不想努力,整日裡只想空手套白狼的人類。

除此之外,《寄生蟲》這部影片還讓我們看到了韓國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父權思想。也許從表面上看,這家人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基宇和自己的妹妹完成著,但其實父親才是整件事的操縱者,他仗著自己是韓國父權社會中的受益者,他在失業後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拋棄自己應該有的家庭責任感,使整個家庭都陷入一種困境之中,即使自己的孩子想出要通過謊言的方式坐享其成,他也沒有提出任何反對的意見,這不僅表現了他在教育觀念上的錯誤,還表現了他本身價值觀的畸形。

最後,《寄生蟲》其實是一部反映韓國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的影片。在這部影片中,基宇一家因為貧窮只能居住在半地下室,整日裡只能靠幫人疊披薩紙盒衛生,並且收入極低,哥哥與妹妹也很早就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但富豪一家就不一樣了,他們擁有超豪華的別墅住房,還有專門為他們服務的司機與管家,整日都是生活在舒適之中,與基宇一家的生活有著鮮明的對比,並且韓國的資產階級也擁有著比常人更多的權力,似乎整個韓國社會都處於資產階級的掌控之下。

相關焦點

  • 韓國底層社會的「寄生蟲」-真實的貧困遠比韓劇更加寫實殘酷
    韓國底層社會的「寄生蟲」-真實的貧困遠比韓劇更加寫實殘酷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韓國有一部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叫做寄生蟲的電影。可能有許多人看過這部電影會問到真的在韓國有這樣窮的一家四口嗎?
  • 韓國電影《寄生蟲》,究竟誰才是這個社會的「寄生蟲」?
    《寄生蟲》經常觀看韓國電影的小夥伴都知道,先歡樂,後悲傷,這是眾多韓國電影一貫的作風。這部《寄生蟲》也不例外。《寄生蟲》導演奉俊昊近些年來的關注點始終在階級差異和階級矛盾上。在《寄生蟲》裡,這個社會問題被表現得更加明顯。
  • 電影《寄生蟲》裡的貧富差距,是韓國經濟社會的縮影
    《寄生蟲》的故事簡單地說就是兩個世界、三個家庭在同一空間的遭遇和衝突。一家窮人本來住在破屋陋室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運作進入了上流社會人家的別墅,這個別墅裡還一明一暗地住著一對寄居的夫婦,而主人樸社長是真正的富豪中,這個富裕之家配置了司機、保姆、廚師、家庭教師各一名。衝突首先發生在2個窮人家庭之家。
  • 韓國電影《寄生蟲》推薦,誰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寄生蟲」?
    說來肯定也有人覺得,《寄生蟲》超越了《殺人回憶》。就像無論《燃燒》有多好,同樣有為數不少影迷認為,《燃燒》不能夠代表李滄東。作為近兩年來入選坎城主競賽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和《燃燒》之間的比較好像是很多看完兩部片子的影迷朋友都樂意去做的事。
  • 真實的韓國社會寄生蟲:人在地下,心在地上
    《紐約時報》 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外語電影—韓國電影《寄生蟲》通過揭露韓國經濟增長的陰暗面吸引了全世界的觀眾:都市裡的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屈辱和階級衝突
  • 《寄生蟲》——現實社會裡的羅生門
    「大家最好先品閱電影,然後聽聽我的薄見」今天來聊聊電影——《寄生蟲》撒謊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數時間裡我們甚至都不能對自己誠實——《羅生門》「生存還是死亡」這對於金家來說真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再來說說社長家,社長全家居於高處,衣著得體,光鮮亮麗,有著現在所有普通人嚮往生活,過著理然的日子,社長對孩子疼愛,對社會負責,在孩子暈倒和外人受傷的情況下,選擇了救自己的孩子,他,又有什麼錯?
  • 真實的韓國社會寄生蟲:人在地下,心在地上
    《紐約時報》 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外語電影—韓國電影《寄生蟲》通過揭露韓國經濟增長的陰暗面吸引了全世界的觀眾:都市裡的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屈辱和階級衝突
  • 《寄生蟲》,「最成熟的韓國國情總結」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韓國名導奉俊昊的新作《寄生蟲》(如圖)21日在坎城舉行首映,這部宋康昊、李善均等明星出演的喜劇片獲得如潮讚譽,與早些時候亮相的美國電影《好萊塢往事》一同把坎城電影節氣氛推至高潮。《寄生蟲》中,宋康昊飾演他最擅長的底層父親形象,他所飾演的「基澤」一家因長子去應聘家庭教師,接觸了李善姬所代表的富人家庭,兩個階層差異巨大的韓國家庭產生關係,並發生一系列意外事件。導演奉俊昊曾在映前懇請嘉賓們不要「劇透」,影片劇情的確歷經數次反轉,令觀眾始終保持高度投入感,觀影期間鼓掌數次,「如同過山車一般的激動」。
  • 韓國電影《寄生蟲》簡評
    韓國電影《寄生蟲》是本人近半年以來看的電影中評價最高的,因此有必要寫點東西給此部電影。首先,韓國電影《寄生蟲》是一部內涵寬廣的優質電影。再者,《寄生蟲》是自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又一座高峰。其三,該片電影導演奉俊昊是人類電影史上具有深刻人性洞察力的傑出導演。
  • 開映|《寄生蟲》:從三組家庭看韓國社會
    他們是處在社會較底層的群體,在步步為營向上階層攀爬的過程中,稍有閃失便葬身谷底。實際上,對基澤一家的刻畫是一面反映韓國經濟焦慮的鏡子。2019年,韓國經濟繼續呈環比下降,達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同時,韓國失業率也創19年來新高。在此背景下,基澤一家可謂是苦於在社會中尋找生存出路的人的真實寫照。
  • 從《寄生蟲》看韓國電影的探索之路
    這種「地域特質」,可能是嬉笑怒罵的臺詞風格,可能是獨特的半島政治局勢,可能是完全地方化的人物關係,也可能是最深切的韓國社會問題意識……因創作人才的不同,這一地域特徵在銀幕上的表現不盡相似。但這種豐富的「統一性」恰巧是韓國電影的生命力源泉與獨特標籤。
  • 韓國底層社會的「寄生蟲」,真實的貧困遠比韓劇更加寫實殘酷!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有人或許要問,韓國真的有電影中演繹的一家四口那樣的窮人嗎?事實上,導演奉俊昊並沒有刻意虛構韓國底層人士的苦難,實際上韓國窮人的生活絕對要比韓劇或者電影中更加寫實、殘酷。
  • 不喜歡《寄生蟲》?這四部韓國現實題材高分電影也許更對你口味
    電影《寄生蟲》海報不可否認,《寄生蟲》確實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它對現實的展現非常的露骨。但很多人覺得的《寄生蟲》的內容太淺,不夠深刻,缺少回味。比起《寄生蟲》,下面幾部高口碑的韓國現實題材電影也許更對你的口味。
  • 韓國不止一部《寄生蟲》
    昨天的頒獎禮結束後,韓國總統文在寅SNS上發文祝賀了《寄生蟲》獲獎,同時表示: 「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像力並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 大家在社交平臺上對這句話的解讀陷入了一種叫做「酸」的情緒裡。
  • 寄生蟲解讀 韓國電影寄生蟲解讀
    寄生蟲解讀前兩天上傳的《寄生蟲》電影解說視頻,已經做到了11分鐘,但還是有細節沒有講到,所以特意再用一篇圖文補說一些細節。這一次,我不止想從正面去讚譽這部電影,還想嘗試去批判它。首先說這部電影中的意象,也就是表達意境的對象,我總結了8個。1、馬桶。
  • 你在現實生活中見過「寄生蟲」嗎
    在第92屆奧斯卡電影節上,韓國電影《寄生蟲》接連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四個最佳獎項。這部電影是韓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奧斯卡獎,也是韓國史上第一部非英語最佳影片。不僅如此,他還贏得了歐洲電影節的棕櫚獎。
  • 《燃燒》與《寄生蟲》誰更能代表韓國?
    因此奉俊昊借用「寄生蟲」這一外化的內涵概念,間接反諷和諷刺韓國社會存在的現實問題和正在被放大與突出的矛盾。故事是從「基宇一家」的半地下室開始的,也是從那裡結束的。奉俊昊試圖在真實的生活困境,找尋底層人物內心的真實心理狀態,並企圖通過這些底層人物去反思韓國社會在發展中所遺留的問題。但與李滄東不同的是,奉俊昊所執導的《寄生蟲》是「取捨的藝術」,是商業影片,這也註定《寄生蟲》所指向的問題是需要被格外「意化」,是需要通過其他的外在的符號進行大量的間接諷刺意味。
  • 韓國真實版《寄生蟲》地下室一族:陰冷潮溼 蟑螂亂竄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陰冷潮溼、蟑螂亂竄……探訪韓國真實版《寄生蟲》地下室一族【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媛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金惠真】陰暗逼仄的密閉空間、蚊蟲叮咬、路人便溺……韓國電影《寄生蟲》中所描繪的這些場景
  • 光明日報:從《寄生蟲》看韓國電影的探索之路
    這種「地域特質」,可能是嬉笑怒罵的臺詞風格,可能是獨特的半島政治局勢,可能是完全地方化的人物關係,也可能是最深切的韓國社會問題意識……因創作人才的不同,這一地域特徵在銀幕上的表現不盡相似。但這種豐富的「統一性」恰巧是韓國電影的生命力源泉與獨特標籤。
  • 《寄生蟲》,讓你看到了什麼?
    而這次歷史性的突破,得益於奧斯卡的「與時俱進」,更得益於奉俊昊用自己慣用的敘事語言、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以及無數值得玩味的細節、巧思和反轉,完成了一個來源於現實又似乎脫離於現實的寓言故事。   不可否認影片很優秀,《寄生蟲》硬核批判了韓國社會醜惡、陰暗的一面,但它並非完美得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