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中國企業一年,印度贏了嗎?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印度政府2020年一系列打壓中國企業的舉措絕非僅是經濟民族主義的情緒化行為,而是折射出更深層次含義,那就是印度經濟已經走上「去中國化」道路,可謂印度版「脫鉤」。

圖/Pixabay

文 | 《財經》記者 王曉楓

近日,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與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進行視頻連線時表示,中印關係可能處於過去30年-40年來最困難的階段,如何讓兩國的關係重回正軌是個大問題。

蘇傑生所言的「中印關係最困難的階段」很大程度是因為印度政府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對中國企業的一系列打壓舉措,加上兩國在邊境上的衝突和對峙,這讓中印關係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原本運轉良好的經貿往來也遭遇嚴重打擊。自從4月開始,印度政府陸續在多個領域出臺針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性政策,幾乎堵死了從直接投資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等中印主要經貿渠道。

更令人擔憂的是,印度政府時至今日似乎沒有停止的跡象。11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以日益加劇的數據安全擔憂為由封殺43款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應用程式,這是新德裡在網際網路行業向中國施壓的最新舉措,試圖全面限制中國進入印度的網際網路市場。印度是全球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在線市場之一。

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表示,採取封殺行動是因為這些應用程式從事損害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印度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活動。這一行動使得在印度被禁止的中國應用程式總數超過170款,一些印度政客將這些禁令稱之為對中國的「數字打壓」。

「印度繼續封殺中國App,就是想展示一下對華戰略不受美國大選影響,但這已經是強弩之末,印度已經無法再在打壓中國的政策上加碼。」 中國工商銀行孟買分行副總經理楊緒紅對《財經》記者表示。

一邊倒,錯押川普

欲蓋彌彰,莫迪政府對中國企業的一系列打壓措施就是瞄準川普政府的對華戰略伺機而行,採取系統性多點爆發,致命打擊中國企業。印度各界在2020年初普遍認為川普會勝選,因此想藉助印太戰略倒向美國,甚至不惜作為美國馬前卒,連美國媒體都認為,印度對中國的態度比川普政府還嚴厲。

「印度打壓中國走在美國前面,例如封禁TikTok等中國企業App給美國人帶節奏,影響很惡劣。」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對《財經》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即便如此,但印度過去一年打壓中國並未有收效,因為印度全年對華政策基於錯誤的判斷和認知,印度認為中美關係接近冷戰對印度來說是一個機會,印度將中國想像為上世紀的蘇聯,認為美印聯合起來對付中國,這樣美歐日本等西方陣營國家會向其提供資金和技術,印度會再造全球的價值鏈、產業鏈。

莫迪政府似乎認為穩操勝券,甚至在美國大選前選擇全部下注(All-in)助攻川普選情,不僅試圖促成印美簡版貿易協定(類似於特惠貿易協定,兩國計劃將削減50到100種商品關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防部長埃斯珀還在10月底訪問印度時籤署《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定》,這是美國與其合作夥伴籤署的為數不多協議之一,允許印度訪問美國敏感地理空間和航空數據。

隨著川普敗選的事實基本得到認定,這種All-in式下注已成為莫迪政府的戰略誤判,反對黨激烈抨擊莫迪政府在美國大選時一邊倒支持川普,希望美印關係不會因為莫迪在大選時選邊站隊受影響。但很多南亞事務觀察員認為,與對穆斯林心存偏見的川普相比,拜登將可能在南亞拋棄川普偏向印度的做法,對印度、巴基斯坦採取更為平衡政策。

對於美國大選結果可能帶給中印關係的變化,劉宗義認為,川普的對華強硬政策有利於印度,印度過去一年一直在中美之間製造事端,希望中美陷入冷戰甚至是熱戰。無論川普還是拜登,印度是印太戰略的關鍵環節,美國會用印度制衡中國,但因為拜登政府熟悉外交運作,且比較了解中國,這會壓縮印度的戰略運作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中印關係緩和存在可能性。

「中國暫時沒把印度作為首要戰略目標,儘量穩定中印關係,沒有在邊境採取更激進手段,對於印度打壓中國企業也沒採取更強硬反制。如果中國採取強硬反制措施,印度很多產業將遭受重創,印度依賴中國原料藥,如果中國不出口,印度製藥業難以為繼。中國沒採取這些措施,給印度留餘地,但印度自以為是,把自己逼入牆角。」劉宗義對《財經》記者分析稱。

存在緩和關係可能的同時,也要預見只要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不變,印度仍會向美國靠攏,以謀求軍事和經濟利益,因此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美印三邊關係問題專家坦維·馬丹(Tanvi Madan)指出,中國經濟體量現在是印度五倍之大,今後拜登政府的中美互動將影響到美印關係發展。

外界普遍認為拜登政府處理中美印三邊關係的基礎將是美印關係共同利益的交叉點,即對待中國在亞洲崛起的現實。這一思路符合印度政府外交路數,因為向美國靠攏是印度長期籌謀的戰略,印度從辛格政府時期就意圖通過再造價值鏈和產業鏈想法取代中國,如今莫迪政府想把這種構想變成事實,因為新冠疫情一度讓他們看到希望。2020年年初中國被新冠疫情困擾,印度各界普遍認為這會讓中國一蹶不振,從政府到民間都幸災樂禍,甚至有印度政客賦詩讚頌新冠,認為印度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遊說跨國公司挖中國牆角

印度政府更是企圖利用中美貿易戰和中國深陷新冠疫情之機挖中國牆角,遊說在華跨國公司將產業鏈和價值鏈轉移到印度,甚至願意劃撥出相當於兩個盧森堡面積大小的土地供外企使用。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政府高層曾與蘋果公司製造商的高管進行會談,遊說其擴大在印度本土的製造規模,目標是將其現有位於中國的部分產能轉移至印度。

一邊遊說跨國公司轉移產業鏈,一邊緊鑼密鼓打壓中國企業,印度採取兩手抓的策略。疫情期間暴露出印度經濟對中國的嚴重依賴程度使印度中右翼勢力十分震驚,再加之中國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並復工復產,印度卻被捲入疫情並日益惡化,甚至陷入經濟衰退,這讓印度經濟民族主義不斷高漲,兩國邊境衝突事件最終激化矛盾,印度政府開始出臺全方位打壓中國企業政策。2020年6月的加勒萬河谷衝突後,印度政府宣布取消與中企合作的兩個火力發電廠項目,叫停來自中國的投資項目,對中國產品採取消極清關策略。很多中國企業遭受波及,一些甚至遭到多項限制措施的打擊,特別是在工程建設等服務貿易領域。

「我們有個客戶受到外商直接投資(FDI)新規和政府公共採購限制雙重打擊,這個客戶參加印度政府智能電錶採購項目,因為印度政府要進行電網改造。該企業已經中標,新規出臺後,一開始說採購不行要本土化生產,但又被FDI新規限制,不可能立即本地建廠生產,因此到最後成為死局。」 印度大恆竺成(Linklegal)律師事務所顧問李欽對《財經》記者表示。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印度企業藉助政府行政限制,趁機倒打一耙起訴中國企業。下半年來,印度政府取消與中國企業已經實施的合同,但印度企業卻以中國企業沒有完成相關施工,反而利用通過銀行開出的履約保函做文章,這個保函價值不菲,至少有項目合同額的70%-80%,印度兩大國企國網公司和鐵路公司藉機將中國企業拖入泥沼。

印度政府一系列打壓中國企業的舉措絕非僅是經濟民族主義的情緒化行為,而是折射出更深層次含義,那就是印度經濟已經走上「去中國化」道路,可謂印度版「脫鉤」。在過去幾個月中,印度政府宣布了與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和醫藥產品生產相關的生產激勵措施,同時限制對中國產品進口以及中國企業參與印度的經濟項目。

2020年6月,印度政府推出價值約5000億盧比(約合66億美元)財政激勵和配套設施——生產關聯激勵計劃,這項計劃旨在吸引全球智慧型手機和相關零部件廠商到印度投資,將印度變成全球智慧型手機製造中心,並支持莫迪政府推動的印度製造自力更生願景。

三星、富士康、緯創、和碩聯合科技以及印度智慧型手機廠商 Micromax 和 Lava 等都已申請該激勵計劃,名單中卻唯獨缺少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公司。根據研究公司 Canalys 的數據,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佔據印度手機市場約 80%份額。對於中國公司缺席,印度IT部長拉維·尚卡爾 ·普拉薩德(Ravi Shankar Prasad)堅稱,印度政府並沒有阻止任何國家公司參與到該計劃中來。

這種缺席並非偶然,在熟悉印度政商環境的楊緒紅看來,中國企業都沒進入這個計劃凸顯出莫迪所謂的自力更生就是替代中國製造,一方面遊說外資將產業鏈轉移至印度,另一方面卻限制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這就是將歐美國家引進來,將中國洗出去,藉此向歐美日韓等國家示好,協助美國打壓中國,這是莫迪下的一盤大棋。

經濟民族主義下的自力更生

莫迪要下的大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印度自力更生運動」(Atmanirbhar Bharat Abhiyaan),在他看來自力更生是確保21世紀屬於印度的唯一途徑。2020年5月,為了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的衝擊,莫迪政府推出總計達20萬億盧比的特別經濟計劃和綜合配套方案,這幾乎相當於印度GDP總值的10%,意圖通過強化自身軟硬實力,吸引全球製造業在印度布局。

莫迪政府對於新冠疫情之後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將發生重組深信不疑,也對印度所擁有的市場優勢充滿信心,認為美國和西方將會向印度大規模投資。現在,印度正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等「QUAD 」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國家商討重新組建價值鏈和產業鏈。莫迪曾向全球企業發出投資邀請,聲稱印度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

為了打消外界疑慮,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桑吉夫·桑亞爾(Sanjeev Sanyal)10月出席印度PHD工商協會115屆年會時特別對「印度自力更生運動」做出解釋,強調其與1991年以前推動的進口替代政策不同,自給自足代表的是更高的經濟成長、更簡化的法規、更強健的供應鏈、更先進的技術以及更充沛的創業能量,使印度較其他經濟體更能掌握全球政經情勢變遷、消費者行為改變及後疫情時代所帶來的發展契機。

說辭很美麗,現實很荒謬。莫迪政府用經濟民族主義理念打造的「印度自力更生運動」與其所宣稱的「最開放經濟體之一」本身就是一對天然的矛盾。難怪連印度學者也看不下去了,印度南亞大學教授普拉巴什·拉詹(Prabhash Ranjan)近日撰文直指莫迪政府最近一系列舉動讓其摘下經濟自由主義的假面具,露出意識形態真面目,而莫迪政府希望吸引全球資本的期許只是空想(Pipe Dream),因為沒有資本會青睞一個採取貿易保護政策的國家。

該文章指出,在中國與亞太地區其他14個國家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後,印度外長蘇傑生發表一番反經濟全球化言論,諸如認為經濟全球化使國外產品在印度市場佔優勢以及自由主義市場經濟讓印度去工業化,這讓人不禁聯想到曾經高舉貿易保護主義理念大旗的印度國大黨大佬們。

蘇傑生的言論代表了很多印度教精英階層的經濟民族主義意識形態,這些人都深信本地生產(swadeshi)勝過產品進口(videshi)。在這種理念作祟下,雖然近年來印度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但仍然很封閉落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橫行。根據世貿組織數據,印度最惠國進口關稅稅率仍高達13.8%,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同時,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印度在進口限制指數上被歸為限制級別高等級。截至 2020 年 9 月,印度政府已經對 3600多種商品加徵進口關稅,並且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列入限制進口清單。在此背景下,預計貿易對印度經濟拉動作用將進一步削弱。更有甚者,1995年至2019年,印度以保護國內工業為由,總共發起972次反傾銷調查,排名全球第一。

在這種背景下,可以預見莫迪政府雖然可以用行政手段將中國企業洗出印度市場,卻嚴重損害印度國際商業形象,因為印度打壓中國企業也會讓其他國家外資對印度營商環境有所顧慮。中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惠及印度民眾,例如,手機和家用電器迅速降低成本。不僅如此,印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幾乎全靠中國,華為等企業幫助印度建立4G設施,中資銀行還給其貸款。如果沒有物美價廉的中國代工,印度本土電信企業根本不可能推出讓很多印度民眾輕鬆享用智慧型手機的廉價網絡套餐。

儘管中國企業讓印度受益,但如今印度政府卻希望能夠騰籠換鳥讓歐美企業替代中國企業,莫迪政府的如意算盤能實現嗎?在楊緒紅看來,印度雖然有意吸引外資,但外資願不願意去要另當別論,很多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產業鏈並沒去印度而是去東南亞。因為印度營商環境並不好,歐美日韓企業雖然在印度深耕多年,一些站穩腳跟,但大多數沒發展起來。「我們與很多外企打交道,很清楚他們在印度的處境。印度只想引入這些企業,卻不能讓這些企業賺錢,連沃達豐這樣的電信巨頭都迅速回縮。」楊緒紅說。

不僅遭遇政府打壓,印度本土大企業也對中國企業虎視眈眈,對於他們來說,中國企業是競爭對手,清除中國企業對這些印度本土大企業有利,這也決定了莫迪政府打壓中國企業的戰略不會改變。2020年,安巴尼家族掌控的印度信實集團旗下公司Jio Platforms就從去中國化政策中獲益,Jio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就從臉書和谷歌等網際網路公司獲得200億美元左右投資,這也讓莫迪政府有了鼓吹資本,即清洗中國資本並未減少外商投資。

雖然可以暫時搶佔中國企業退場留下的空白,但歐美企業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後,因為印度政商界對中國企業態度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對其他國家企業也不過如此,這本質上反映出印度對外國資本不歡迎。「雖然莫迪鼓吹印度是最開放的市場,但西方投資者也不願意進去,而且進去的西方資本都是去搶奪中國資本退出來的市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印度開闢的市場原本不存在,這讓印度本土企業眼紅,因此通過行政手段搶奪市場,雖然西方資本現在藉此進入印度市場,但將來也會被清洗出來。」劉宗義說。

拒絕RCEP,錯失最後上車良機

用封閉和短視去中國化只會讓印度受傷更多,這其中印度最大的戰略失誤恐怕就是選擇不加入RCEP。11月15日, RCEP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籤署。經過8年談判,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RCEP的籤署將帶來包括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等多重利好,這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重大裡程碑,為推動區域乃至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

固守經濟民種族主義老黃曆的莫迪政府就這樣與這個機會擦肩而過,因為不想加入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價值鏈和產業鏈。如此決策失誤在普拉巴什·拉詹教授看來,意味著印度已被逼到區域和全球經濟的邊緣,因為由於世貿組織等貿易多邊主義進程已經陷入停滯,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國際貿易的敲門磚。然而,印度不參加任何區域主要自貿協定,這使其難以融入成為全球價值鏈的一環。與此同時,印度競爭對手們則深度融入大型自貿合作協議,並藉此在全球價值鏈和外資吸引力等方面獲得巨大優勢。

莫迪政府試圖通過與歐美國家籤署雙邊自貿協定對衝RCEP給印度經濟帶來的影響,外長蘇傑生表示期望能與歐盟達成自貿協定。但這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印度和歐盟的自貿協定談判於2007年開始,但由於雙方分歧巨大於2013年擱置。

「印度不加入RCEP將錯失融入全球化的最後一次機會,印度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也沒戲,與美歐的自貿協議分歧也很大更沒戲。這是莫迪政府重大戰略失誤,既有國內經濟民族主義民意基礎,也有對戰略誤判。」劉宗義說。

不僅是來自RCEP的打擊,莫迪政府去中國化的願景恐怕還會因新冠疫情而雪上加霜。自9月份以來,印度每日新增確診新冠病例屢創新高,9 月 11 日 新增確診病例更是逼近 10 萬人。目前印度官方機構數據是新冠病例總數達977萬,然而外界普遍認為很多病例根本沒有被統計,真實病例可能遠超這個數字。

深陷疫情泥潭讓印度經濟恢復前景並不樂觀,印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經濟增長萎縮7.5%,印度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經濟增長進入技術性萎縮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印度2020年經濟將萎縮10.3%,在所有主要新興經濟體中下滑最嚴重。牛津經濟研究所報告顯示,即使新冠疫情得到緩解,印度仍將是全球受影響最嚴重的經濟體,2025年印度經濟生產總值將比新冠疫情前低12%左右。

如此局面再加上中印關係存在的不確定性,印度政府即便不去中國化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提振中國企業投資印度市場的熱情。儘管莫迪政府正考慮在一些領域放寬外國直接投資限制,允許包括中國在內的外資進行比例為26%及以下的投資,無需經過印度政府審查,但也難挽回大局。

對於未來印度市場前景,楊緒紅指出,目前中國國企基本上沒有對印度的新投資,大型民營企業原本打算擴產的也收縮生產線。但政策一旦回暖,風投和貿易會回來,中小型民營企業也會趨利進入印度市場。他因此提醒中國企業要保持審慎,「未來四五年,我不太看好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市場前景,因為印度政界和思想界已經產生對中國讎視和靠向美國的戰略認知共識。」

相關焦點

  • 打壓中國企業一年 印度贏了嗎?拒絕RCEP錯失最後上車良機
    「印度打壓中國走在美國前面,例如封禁TikTok等中國企業App給美國人帶節奏,影響很惡劣。」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對《財經》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即便如此,但印度過去一年打壓中國並未有收效,因為印度全年對華政策基於錯誤的判斷和認知,印度認為中美關係接近冷戰對印度來說是一個機會,印度將中國想像為上世紀的蘇聯,認為美印聯合起來對付中國,這樣美歐日本等西方陣營國家會向其提供資金和技術,印度會再造全球的價值鏈、產業鏈。
  • 華為被美國打壓,絕對不是其它中國手機廠商的好消息
    華為被美國打壓,有沒有中國手機廠家在偷喜?這真是其它國產手機廠家的機會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華為被美國打壓的本質: 1、美國全面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的戰略是堅定的,華為就是中國優秀高科技企業的代表; 2、華為5G技術不是美國說的不安全,而恰恰是太安全,可能讓美國失去對全球通信網絡系統的控制、監聽。
  • 印度本欲實現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不料計劃卻因打壓中國而破產
    自2020年6月以來,印度已經連續4次以維護國家安全為藉口,對印度境內那些具備中國資質的相關APP實行制裁,意圖將它們驅趕出印度領土,這種所作所為其實已經違背了國際社會的相關準則,旨在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這種挑釁行為自然不會讓中國忽視,反而會迅速回應。
  • 印度學者:中國沒看到印度的重要性,所以才敢得罪印度
    摘要:中印之間的邊境摩擦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在印度國內,印度對中國企業頻頻下手,打壓封鎖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業務。中印之間的關係逐漸陷入了一種緊張而危險的狀態。他們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對印度基礎設施、手機製造業、製藥業和初創企業生態一直在持續進行大規模投資。而中國國內的市場準入卻很少,沒有做到互惠。
  • ...打壓限制別國企業。中國將辦好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歡迎...
    2020-10-28 11:28:04來源:FX168 【中國商務部王受文:中國堅決反對以「國家安全」之名打壓限制別國企業】據中國商務部網站,北京時間10月27日晚,世貿組織小型部長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辦。
  • 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6個月過去,印度在邊境毫無收穫
    一直以來,印度的那些戰略家以及決策者們,都對2050年感到非常的興奮。多個國際機構表示,印度將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並且在各種國際組織的預測中,2050年之後,印度將會替代美國,成為中國新的競爭對手。印度外長蘇傑生在它的新書《印度之路:應對不確定世界的戰略》中,也經常提到這個時間。
  •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美方無端打壓中國企業問題...
    2020-09-01 20:31:34來源:FX168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美方無端打壓中國企業問題表明嚴正立場
  • 堅決反對印度禁用中國手機應用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  在25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中日正式啟動「快捷通道」、英國擬通過相關法案打壓華為、印度禁用中國手機應用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 [爆卦] 印度軍方要求96小時內打贏中國和巴基斯坦,看臺灣PTT網民...
    吼哈,怕了嗎印度軍方高層要求96小時內打贏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印度日報》披露,印度軍方高層要求陸海空三軍同時打贏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場戰爭。報導稱,印度軍方認為,一旦開戰後的頭96個小時至關重要,要求96小時要同時打贏對中巴兩場戰爭,在此時間內逼中巴兩國接受停火談判。
  • 瑞典禁止華為中興參與5G網絡建設 外交部:公然打壓中國電信企業
    瑞典禁止華為中興參與5G網絡建設 外交部:公然打壓中國電信企業 2020-10-21 17:00:45  來源:環球時報   在10月21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
  • 美方炮製藉口打壓委內瑞拉和中國企業 外交部回應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在今天(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對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中國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CEIEC),並指該公司「支持非法的馬杜羅政權破壞委內瑞拉民主的努力」一事向發言人提問。華春瑩強調,中國始終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主張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美方的有關行徑純粹是炮製藉口打壓委內瑞拉和中國有關企業。中方敦促美方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以實際行動糾正錯誤,撤銷各種名目的非法制裁。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本國企業正當權益。
  • 印度最大的企業塔塔集團,跟中國企業對比能排到什麼位置
    從1868年創立到現在已經152年歷史,現如今塔塔集團是印度最大的企業,總部設在孟買。塔塔集團業務包括通信和信息技術,工程,材料,服務,能源,消費產品和化工產品。塔塔擁有100多家子公司,業務遍布世界80多個國家,對85個國家都有產品和服務出口,在全球有45萬員工。我們都知道,印度的軟體業很發達,塔塔旗下的塔塔諮詢服務公司是印度最大的軟體企業。在汽車,鋼鐵等領域塔塔集團在印度也有壟斷地位。
  • 印度媒體嘲諷國足歸化:外國11人要為中國效力嗎?球迷:你贏不了
    最近國足歸化埃爾克森的事情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僅是國內媒體,很多國外媒體也對此進行了跟蹤報導,日本媒體《footballchannel》稱埃爾克森會給日本隊帶來巨大威脅,越南媒體則認為歸化球員能改善中國男足鋒無力的情況,德國媒體則覺得中國還會引入更多的歸化球員。
  • ...公司問責法案」,外交部:完全是對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無理政治打壓
    該法要求加嚴在美上市外國公司向美國監管機構披露信息的義務,美相關議員表示該法主要針對中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美方不顧中方監管部門與美方開展審計監管合作的積極努力,執意將含有明顯歧視中國企業條款的所謂「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籤署成法,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 印度宣布再禁用118款中國App,為什麼禁用?
    【印度宣布再禁用118款中國App】打壓中企,印度又有新動作。法新社剛剛消息稱,印度政府宣布禁用118款中國App。印度《金融快報》提到,此前6月29日,印度政府宣布禁用59款中國App,一個月後再次宣布禁用47款中國App。至此,印度政府已禁用224款中國App。
  • 印度企業控訴聯發科,好的晶片都給中國富有企業,這是歧視
    在美國的禁令正式啟動後,中國華為獲取晶片的渠道就被切斷了,但是沒想到美國的這一行為招致了印度的不滿。印度:聯發科在歧視我們根據印度《經濟時報》的報導,印度政府最近十分不滿,因為不少晶片廠商都只顧著他們的中國大陸客戶,反而將自己置之不理。根據報導表示,一名印度手機行業高官指出,現在聯發科等晶片廠商都將中國大陸手機廠商列為優先選擇,他表示「聯發科將大部分晶片都供應給了富有的中國大陸手機廠商,印度廠商幾乎沒有任何供應」。
  • 最硬氣的中國企業,無懼美國打壓,創始人:他們必須買我們的產品
    最近這幾年國內很多的企業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的,有不少企業已經在全球都得到了較高的認知度。 其實國內有不少企業是很硬氣的,完全不懼美國的打壓,比如說大疆,現在大疆的產品已經佔據了美國7成的市場份額,所以面對美國的「制裁」,大疆根本不為所動,還有科大訊飛,科大訊飛的創始人是很有血性的
  • 川普政府再度打壓中企,倒行逆施註定無法如願
    為此,川普急需要把自己樹立成為對華強硬總統,通過打壓中國企業,給中美關係造成更多不可逆的損失,來凸顯自己的政績,以鞏固政治遺產,力求彪炳史冊。尋找對華施壓「切入點」。從金融領域看,1月1日紐交所發布聲明,欲強令三家在美上市中國企業強行退市,雖後續出現政策反覆,但紐交所仍與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評估,醞釀後續打壓措施;從所謂涉軍企業看,11月12日,川普籤署《應對中國軍事公司融資的證券投資威脅行政令》,禁止美為中國相關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 ...11月16日亞市盤中要點回顧:川普再次發推:是我贏了大選 印媒...
    【盤中回顧】11月16日亞市盤中要點回顧:川普再次發推:是我贏了大選 印媒提醒莫迪政府:印度不是中國1.接近美東時間11月16日凌晨0時,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發推稱「我贏了大選」。隨後,他的這條推文被推特官方貼上標籤「與官方消息源對這場選舉判定的結果不同」。
  • 日媒擔心日本追隨美國打壓中國企業遭受池魚之殃
    近期,日本媒體將輿論焦點集中在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所謂華為產品安全隱患傳聞等方面,其報導或多或少表明了安倍外交對美國的從屬性,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打壓中國企業背後的利益考量。  使用「排除」措詞對抗色彩濃重  12月10日,日本政府確定將華為、中興兩家中國公司排除出政府及自衛隊採購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