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次降價成效漸顯,無印良品去年中國市場收入猛漲25%

2020-12-21 時尚商業快訊

▌該集團在中國去年新增29家,為全球所有市場中淨開店數最多市場

作者 | 王乙婷

屢次降價成效漸顯後,無印良品在中國的野心正逐步擴大。

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於上周公布截至2018年2月的財年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增長13%至3795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2億元),淨銷售額增長17.4%至378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1億元),淨利潤增長16.6%至30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已連續四年錄得利潤上漲。

按地區分:

日本地區收入增長8%至2347 億日元,得益於男裝和健康美容產品快速增長;東亞地區收入大漲22.4%至1098億日元,其中,中國市場收入漲幅最高,猛漲25.3%至688.9億日元,約合40.3億人民幣,已成為品牌全球第二大市場;歐洲地區收入增長20.5%至2122億日元;其他地區收入合計大漲33.8%至1372億日元。

按品類分:

服飾部門增長13.6%至1003億日元,對收入貢獻佔比最大達到36.2%;家居用品增長9.6%至1517億日元;食品類增長7.2%至207億日元;其他品類大漲32%至45億日元。

截至報告期末,無印良品在全球 25 個國家共擁有876家門店,其中海外市場去年新增54家達到457家。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市場新增29家,為全球所有市場中淨開店數最多。無印良品負責人曾在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計劃在2019年前把無印良品在華的全球旗艦店數量擴大三倍。

自2015年開始,無印良品已在上海、成都陸續開設兩家全球旗艦店,除了在繁華商業中心坐擁三層樓的面積優勢外,全球旗艦店還包含MUJI BOOKS書店、AROMA Labo香薰工坊和Café&Meal MUJI餐廳等覆蓋生活方式品類的多個子項目,是良品計劃從商品消費到購物體驗的一站式體驗門店,該店鋪在日本市場該店鋪僅有一家。

圖為上海無印良品全球旗艦店開業當日消費者爆滿

據無印良品社長松崎曉透露,除了將中國的全球旗艦店數量增加4至5家,還將新增面積用於陳列健康美容產品。而原本每年30家的新店擴張計劃將提速至50至60家,同時以三線城市為布局重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無印良品的中國擴張實則反映出對近年在日本業績增長乏力的焦慮。

創立於日本經濟蕭條時期,1983年無印良品於東京青山開出第一家獨立旗艦店,於1990年正式成立良品計劃株式會社。無印良品本意為「沒有商標的優質品」,在減少不必要的包裝廣告與中間零售環節後,推出了一系列從文具到廚具、家居等品類豐富的生活起居用品。

2005年無印良品第一家門店進駐中國上海,因其簡潔環保的獨特設計美學吸引了大量中國消費者並迅速在一線城市發展。但隨著品牌在中國市場滲透度日益提高,許多隱性問題也隨之暴露。

在進入市場之初,松崎曉曾表示,中國消費者認為無印良品的產品是對生活用品的重新設計並帶有優品質標籤,其定價高於日本當地門店。據知情人士透露,中日市場這一價格差距最高可達2倍以上,更重要的是無印良品許多產品均為中國製造,消費者很大程度上是在為品牌繁華地段的租金買帳。

這種優質理念很快隨著無印良品的「降價潮」開始消失。去年九月無印良品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其在中國的第5輪降價活動正式開啟。此次降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類產品,主要涵蓋家具、電子和健康美容三類。其中,家具類降價幅度達67% ,電子類為21% ,而健康美容則為24%。

事實上,無印良品MUJI自2014年10月起下調中國內地市場的產品售價,預計最快可在今年實現中國與日本基本同價。 去年1月,無印良品MUJI宣布將對部分產品實行「新定價」,調整的多為收納等家居產品,下調幅度從5%至22%不等,此次調價距離最新一輪降價不足一年。

顯然集團已經注意到,其業績正在進一步放緩。2016年良品計劃增速創下三年內最低。良品計劃全年營收 3333.81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8.4%,利潤為 382.78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億元),較上一財年增長 11.1%。但營收與利潤增長速度都出現放緩跡象,2015 財年良品計劃營收與利潤的增長率曾經分別達到了18.2%和44.4%。

增速放緩的背後,是逐漸下滑的品牌競爭力。

在無印良品想要重點攻佔的中國市場,出現了被認為是無印良品勁敵的網易嚴選。儘管成立不足兩年,但該平臺打出「MUJI製造商直供」廣告對無印良品構成直接威脅。

而淘品牌茵曼母公司匯美集團副總裁蔡穎更是在啟動「千城萬店」計劃時宣稱,自己的線下店目標是「超越無印良品」。即使是依靠模仿無印良品的設計與經營模式的百貨零售店名創優品,也已在去年創造營收超過120億、門店超2600家的業績。

隨著消費水平的逐漸提高,意圖進軍中國品質生活消費領域的競爭者正逐漸增多。有觀點認為,對無印良品而言,降價或許是形勢所迫,更重要的是找到能夠吸引消費者的可持續增長模式。

截至今日收盤,良品計劃股價上漲4.02%至3.755萬日元,市值錄得1.0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15億。

相關焦點

  • 中國市場屢遇坎坷無印良品降價促銷
    1月24日消息,無印良品陷入「質量門」後宣布,將在中國實行第十次降價。有觀點認為,其此舉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刺激銷售,挽救業績。但值得注意的是,無印良品前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左右,都沒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
  • 九次降價也救不了業績 無印良品為何在中國失寵?
    拒絕工商檢查遭遇口碑危機之後,無印良品發布了不甚理想的中國市場二季度業績。根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日前發布的二季報,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後可比銷售首次下滑2.2%,致使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此前多達9次的降價,未能阻止無印良品在中國銷售放緩的趨勢。
  • 無印良品被中國中產拋棄了?屢次降價與定位不符 疲軟綿延已兩年
    值得注意的是,屢次降價後,無印良品依然沒有能阻止消費者離開的步伐。根據其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今年1月發布的2019財年(2018年3月-2019年3月)財報,無印良品前三財季(2018年3月至11月)在中國市場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9%。
  • 無印良品五年降價11次,被中國中產拋棄了?
    其中,新尺寸的床品價格降到560元,相當於降價36%。同時降價的還包括T恤,從78元降到58元;部分文具商品,吊牌價35元,折後價18元,降幅近50%。 實際上,為謀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自2014年開始,無印良品推行「新定價」措施,而本次調整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11次降價。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屢次降價後,無印良品依然沒有能阻止消費者離開的步伐。根據其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今年1月發布的2019財年(2018年3月-2019年3月)財報,無印良品前三財季(2018年3月至11月)在中國市場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9%。
  • 無印良品在中國出狠招:大幅度降價開酒店
    出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12月12日,其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代表取締役社長松崎曉先生,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山本直幸先生參加了開業剪彩儀式。松崎曉表示,「2005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市場主打文具,而隨著消費者年齡的增長以及社會閱歷的增加,更多人會買我們的衣服和化妝品,結婚有小孩會買家具,我們和中國顧客一起成長起來。」
  • 宋清輝:無印良品為何在中國失勢?為何通過多次降價也難以挽回?
    在被檢出餅乾含較高含量致癌物、自己召回致癌物超標天然水、被查出家具「貨不對板」後,在中國市場頹勢漸顯的無印良品,又因昨日(9月10日)公開重提「法租界」,被網友怒懟:醒醒,上海沒租界了!針對此事,無印良品截止發稿前,仍未回應南都記者。
  • 無印良品靠降價就能挽回中國消費者?
    無印良品母公司日前發布二季報顯示,報告期內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長1.8%,而該公司自6月起曾多次發起「新定價」和「限時特惠」活動,由此可見降價策略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收效甚微。有分析指出,隨著網易嚴選等國產生活方式品牌崛起,消費者市場選擇增多,定價相對較高、產品更新緩慢的無印良品競爭力已被稀釋。
  • 無印良品接連降價謀翻身
    在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以及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後,日本雜貨和服飾品牌MUJI無印良品表現持續低迷。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門店看到,服裝類和生活類商品降價幅度在6%-30%。同時,無印良品官網中上述商品也在降價。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縱然降價頻繁,但仍難以調動消費者積極性。
  • 史上最大降價 無印良品「薄利」能否多銷
    無印良品近期經歷最大降價行動。無印良品日前於日本本土市場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價行動,中國市場將緊隨其後。而另外一家門店的店員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近期的調價主要是由於公司更換了供應商,導致家居類商品降價。而店內每年都會有降價行為,都是正常的經營過程,每次原因不同,但絕不是因為銷量不佳。  據悉,無印良品於去年8月宣布中國店鋪在2017年秋冬開啟新定價,其中家居類降價幅度為67%,電子類和健康美容類分別降價21%、24%。在此之前,中國內地地區已有過六次降價。
  • 無印良品陷致癌物風波 產品多次降價能否挽回消費者?
    中國市場失利 頻頻降價「無印良品(MUJI)」是一家創始於日本的雜貨品牌,提倡「物超所值」、高性價比。但進入中國市場後,無印良品藉助其「性冷淡」風格,搖身變為有品質、有格調的「城市中產」、「文青青年」的生活方式品牌。儘管一個小小的膠帶都高達40元,但大伙兒仍趨之若鶩。
  • 無印良品明年在日本先行降價超20% 中國標價仍虛高
    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日本生活方式品牌無印良品也賣不動了。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近日宣布將於明年年初在日本降價以提振銷售,涉及的產品包括春夏服裝、食品等300類商品,降價幅度約為20%—34%。  這不是無印良品第一次宣布降價,在日本本土市場定位大眾品牌的無印良品此前曾數度通過降價的方式挽回消費者。
  • 無印良品第八次在華降價背後:「模仿者」衝擊市場
    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進行了第八次大降價,距離上一次降價只有4個月,與當前消費領域全線漲價形成鮮明對比。該公司表示,各處原因導致成本減少,所以做出調價決策。但是業內人士認為,行業內競爭格局的變化和競爭壓力的加大,也是其降價的重要因素。
  • 無印良品中國頻繁降價 背後的玄機究竟是什麼?
    Ltd. (7453.T)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本宣布,再度下調MUJI無印良品大中華市場價格。   據悉,這是MUJI無印良品自2014年來持續開始實行「新定價」降價策略後的第五次降價。此前最近一次中國降價為1月中旬農曆年前。   此次降價包括,家電、家居等類別產品售價下調10-30%不等。降價幅度平均達20%。
  • 無印良品明年不止再降價,還打算「賣房」了
    無印良品明年不止再降價,還打算「賣房」了 iwangshang / 寧檬 / 2016-12-17 摘要:簡潔、低價可以說是無印良品的「市場標籤」,而其進入中國後卻一度遭受價格「虛高」的質疑。
  • 頻頻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單 無印良品還是「貴」了
    在初期以洗鍊簡約的消費哲學撞入了國內市場,又與新中產追求簡約的生活方式互相塑造,無印良品原本的「無標籤」理念,在中國市場搖身一變成為了溢價資本,以相對輕奢的價格,成為了一個與小眾市場惺惺相惜的象徵性價值紐帶。
  • 9次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帳,無印良品還能在中國叫囂多久?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這幾天,無印良品中國進行了第9次降價。這原本是無印良品在華銷售策略中拋出來的殺手鐧,卻不料,降了價的無印良品反而沒有交出一份好看的成績單:無印良品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後可比銷售同比首次下滑2.2%,導致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
  • 中國同店銷售增1.8% 無印良品降價策略收效甚微
    無印良品頻繁的降價策略並未實際刺激起中國消費者的購買慾。無印良品母公司日前發布二季報顯示,報告期內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長1.8%,而該公司自6月起曾多次發起「新定價」和「限時特惠」活動,由此可見降價策略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收效甚微。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無印良品五年降價10次 或將繼續以降價謀翻身
    對素來高冷的無印良品來說,「新定價」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委婉又得體的打折降價策略。 近日,無印良品產品再度降價,其中不乏明星產品。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不過,無印良品在華的日子並不好過,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