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必將給緬中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2020-12-11 人民日報

  黃色的管道、銀色的閥門、藍色的機房,技術人員輕輕按下控制平臺上的按鈕,打開分輸閥,計量表指針飛速轉動……緬甸北部最大城市曼德勒以南約45公裡的皎澀鎮上,中緬天然氣管道曼德勒分輸站整潔有序。從緬甸西海岸出發的天然氣通過數百公裡長的管道輸送至此處後,每天有約85萬立方米天然氣從這裡分輸入當地天然氣管網。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先導示範項目和樣板工程,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目前每年可輸送天然氣約60億立方米,輸送原油超過1000萬噸,有力推動緬甸油氣產業建設,促進管道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了當地民生。

  「有效提升緬甸工業和電氣化水平」

  在中緬油氣管道總調控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途經緬甸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撣邦的整條管線以及所有站場。工作人員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只要輕點滑鼠,就可以遠程控制原油和天然氣輸送。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負責人李自林表示,截至6月3日,中緬油氣管道累計雙向輸送原油3000多萬噸,輸送天然氣300多億立方米。

  「中緬油氣管道的運營密切了兩國貿易往來,有助於提升緬甸石油化工技術及工業水平、發展工業及能源行業、滿足緬甸國內對石油及天然氣需求。」緬甸電力與能源部部長吳溫楷表示,截至今年5月,中緬油氣管道累計為緬甸帶來直接經濟收益約5.14億美元,其中天然氣管道2.52億美元,原油管道項目2.62億美元。「中緬油氣管道解決了緬甸天然氣開拓下遊市場難題,不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實現出口創匯,同時帶來稅收、投資分紅等在內的可觀經濟收益。」

  「中緬油氣管道建設投產以來,不僅對沿線經濟,而且對緬甸整體經濟發揮了巨大作用。」緬甸工商聯合會秘書長吳耶溫表示:「近年來,緬甸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至7%之間,油氣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中緬油氣管道是緬甸境內重要的能源動脈和能源基礎設施,有效提升緬甸工業和電氣化水平。」

  「保障了企業和民眾生產生活之需」

  疫情期間,曼德勒大學學生努依一直居家通過網絡在線學習。6月是緬甸的熱季,為了降溫需要開空調和電扇。「家裡電器不再因為停電沒法使用,現在電壓很穩定,很感謝郊區新投產的天然氣發電廠。」

  努依所說的是距離曼德勒50公裡的皎喜燃氣發電廠。電廠去年5月竣工,是緬甸最大的內燃機發電項目,每年產出12.74億千瓦時電力,可解決270萬民眾的用電問題。「發電廠使用的就是從中緬天然氣管道曼德勒分輸站下載的天然氣,每天燃燒約75萬立方米天然氣,保障了企業和民眾生產生活之需。」發電廠經理昂吞敏說:「如今,曼德勒的繁華地帶燈火輝煌,店鋪和家庭都不再受停電困擾,以前必備的發電機失去『用武之地』。」

  位於曼德勒的「國際玻璃公司」經理吳佐敏說,以前,由於附近老的氣田氣量少、氣壓不穩,只有水泥廠、自行車廠幾家能用上電,其他企業都得用柴油發電,時常停工。「現在我們工廠每天用電4.2萬千瓦時,全部依靠中緬天然氣管道分輸的天然氣發電,工廠生產更加穩定,日產量能達到約200噸。」

  中緬天然氣管道項目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皎漂縣縣長吳登梭看在眼裡。「有了中緬天然氣管道提供的天然氣後,企業能夠開足馬力生產,創造更大經濟價值;民眾告別了昔日的電荒,居民用電從過去每天三四個小時增加到全天供電,電費也大幅降低。」皎漂縣裡,不僅鋪上了水泥路、安裝上了路燈,道路兩側的小樓也越來越多、越來越亮堂。「因為看好皎漂未來的經濟前景,3年前我們在這裡設立了若開邦的第四個支行。」在伊洛瓦底銀行嶄新的辦公大樓裡,銀行經理昂佐表示。

  「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緬甸的電力供應約40%依靠天然氣發電廠,中緬天然氣管道為我們復工復產提供了巨大支持。」緬甸服裝協會主席敏稜說,服裝業是緬甸重要出口行業,隨著疫情防控限制措施的逐漸解除,不少國家發來訂單。「現在,中緬天然氣管道分輸天然氣提供的電力保障很充足,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目前,中緬天然氣管道每天輸送天然氣約1600萬立方米,緬甸南部的皎漂,中部的仁安羌、當達以及北部的曼德勒天然氣分輸站,高峰期每天可為當地下載天然氣400萬立方米。中緬油氣管道平穩正常運營,充分滿足當地企業及民眾的用電需求。」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調控中心主任張勇表示。

  「中緬油氣管道是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裡程碑項目,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期待未來這樣的互利合作項目越來越多。」緬甸經濟學家佐烏表示:「緬中產業互補性強,兩國在農業、能源、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合作前景廣闊。隨著雙邊關係不斷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必將給緬中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哥哥萊表示,多年來,緬中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極大促進了緬甸經濟發展。包括中緬油氣管道在內的合作項目,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緬甸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得益於一系列合作項目,緬甸科技水平、鐵路運輸網絡、工業園區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我們將繼續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本報曼谷6月4日電)

相關焦點

  • 馬其頓盛讚一帶一路:這是一條給人民帶來福祉的路
    但由於沿途路況差、道路窄、路面舊,每次想過去看看,想著一路上大費周折,就只好放棄。」奧利婭是斯科普裡一家餐廳的服務員,她說,「感謝中國企業來幫助馬其頓修路。相信將來只要有時間,我就能輕輕鬆鬆地去奧赫裡德過個精彩的周末了。」KO項目建設為當地提供了近千個工作機會,同時給當地建材、服務、運輸等相關行業帶來了商機。
  • 新華社評論員:繪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工筆畫」——論...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從亞歐大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一幅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大寫意」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
  • 「緬中之間的互幫互助詮釋了朋友一詞的真正含義」
    『胞波』一詞是緬中兩國人民間獨有的稱呼,反映出千百年來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感情。」緬甸仰光省議會議員吳丹申對本報記者說,「緬甸人民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來訪,相信此訪會讓兩國『胞波』情誼更加深入人心。」中緬兩國的「胞波」情誼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從歷史上看,緬中兩國在危難時刻總能相互支持。緬中之間的互幫互助,詮釋了『朋友』一詞的真正含義。
  • 打造中泰緬經濟走廊,獻禮中緬建交70周年
    70年來,中緬傳統胞波情誼歷經風雨、堅如磐石,各領域合作深化,給兩國人民帶來福祉。  時光的捲軸裡,東南亞知名華僑企業——亞太國際控股集團用工筆畫精神將中緬友誼描繪成精彩的現實。  「中泰緬經濟走廊」開創互利共贏典範  四年來,亞太城持續踐行佘倫凱先生 「打造中泰緬經濟走廊」的理念,不但讓中泰緬民眾真切感受到了實惠,也成為「一帶一路」在緬實施的先導示範和中緬胞波友誼的有力見證,被譽為「東南亞經濟發展的新標杆」。
  • 人民要論:古絲綢之路與共建一帶一路
    ■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古絲綢之路形成的絲路精神,符合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因而具有重要現實依據和現實動力。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將不斷為自己開闢前進的道路,直至到達成功的彼岸。 古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自古以來聯繫東方與西方、貫通亞非歐及拉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主要通道。
  • 駐奈及利亞大使周平劍:將中非合作論壇建設成為中非共建「一帶一路...
    中尼合作平等互利,是兄弟般的南南合作。中方致力於加強同尼方在農業、加工製造業、產能投資、基礎設施、能源等各領域合作。 當前,中尼關係發展面臨新機遇。 五年前,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源於中國,屬於世界,對各國開放。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精神,「一帶一路」注重夥伴國家間的發展戰略對接和優勢互補,以促進各國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媒體:美或借緬北問題阻撓「一帶一路」在緬推進
    在近年緬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背景下,尤其是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剛結束的緬甸2015年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緬政局即將重新洗牌之際,緬北「民地武」問題這個長期困擾緬甸社會的沉痾痼疾,其發展變化必將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所引發負面效應日趨蔓延外溢,不僅對緬國內諸多問題及中緬關係健康發展構成影響,也成為我在緬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難以繞開的挑戰。
  • 共建「一帶一路」成為中阿互利合作不竭動力——訪中國駐阿曼大使...
    新華社馬斯喀特11月10日電  專訪:共建「一帶一路」成為中阿互利合作不竭動力——訪中國駐阿曼大使李凌冰  新華社記者楊元勇  應阿曼國家委員會主席曼齊裡邀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即將對阿曼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 張耀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作者:黃相懷,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研究員)  2 「要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  讓「一帶一路」更好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要體現需求導向、項目導向和效果導向,使「一帶一路」真正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
  • 媒體:美或借緬北問題阻撓「一帶一路」在緬推進
    在近年緬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背景下,尤其是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剛結束的緬甸2015年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緬政局即將重新洗牌之際,緬北「民地武」問題這個長期困擾緬甸社會的沉痾痼疾,其發展變化必將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所引發負面效應日趨蔓延外溢,不僅對緬國內諸多問題及中緬關係健康發展構成影響,也成為我在緬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難以繞開的挑戰。
  • 「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中方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柬中共建一帶一路富有成效」
    原標題:「柬中共建一帶一路富有成效」「一排排整齊的工程機械,附近村民熱情圍觀,一些會中文的柬埔寨高中生主動當起翻譯,媒體現場直播……那種熱鬧和萬眾期盼的場景讓我至今難忘。」回想起柬埔寨首條高速公路——金邊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去年舉行開工儀式的場景,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國際研究系主任佔達利·尼克仍激動不已。
  • 「柬中共建一帶一路富有成效」
    他表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柬埔寨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柬埔寨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16年6月,柬埔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在金邊皇家大學成立,佔達利·尼克擔任中心主任。「柬埔寨有句諺語:『花朵需要授粉才能結果,樹木需要澆水才能成長。』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共建『一帶一路』對柬埔寨的重要性。」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新華社發第三,中國與「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加快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降低疫情對相關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東協10國都是與中國密切開展共建「一帶一路」的夥伴國,隨著疫情的發展,相互之間的合作不僅沒有被隔斷,反而更加密切。
  • 共建「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發布(全文)
    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
  • 築牢大變局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的安全屏障
    這既是指導我國實現自身發展的行動綱領,也為新形勢下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國際合作提供了中國方案,必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巨大機遇。  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將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大信心。五中全會提出了中國未來五年和十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中國將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推進以擴大內需為導向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以自身經濟發展促進世界共同繁榮。
  • 讓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釋放更大能量
    作為落實《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的重要抓手,聯席會議制度對進一步密切香港與內地的聯繫,促進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緬甸駐南寧總領事:「一帶一路」倡議引領緬中合作愈發緊密
    緬甸駐南寧總領事:「一帶一路」倡議引領緬中合作愈發緊密 2020-01-06 21:09:14陳冠言 攝   中新網南寧1月6日電(記者 楊陳)緬甸聯邦共和國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梭岱南6日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以緬中兩國領導人和部級領導層面的交流為契機,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正愈發緊密。  為慶祝緬甸聯邦共和國獨立七十二周年,緬甸聯邦共和國駐南寧總領事館6日晚在廣西南寧舉行招待宴會。
  • 大使隨筆:中烏共建「一帶一路」正當時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喜迎各國嘉賓。應習近平主席邀請,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也將再度赴華,同各方賓客一道,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大計。 回顧這兩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中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新引擎」,推動雙方各領域合作駛入了「快車道」。2018年,中烏貿易額達64.3億美元,同比增長35.2%,中國保持烏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
  • 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莊俊康 祁玉潔 實習生 吳風穎12月22日,以「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為主題的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隴南康縣長壩鎮開幕。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嘉賓聚焦鄉村、共話美麗,齊心勾畫美麗鄉村的未來圖景,協力開啟合作建設的嶄新徵程。